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市山区群众,长期沿用祖辈传下来的大炉膛、无烟筒的炉灶(俗称老虎灶)做饭取暖,森林资源消耗十分惊人。据调查,3~5人之家的农户,年均消耗薪材1.1万公斤(折11立方米蓄积量)。秦岭山区43个乡(镇)共38900户,其中,以森林资源为生活能源的农户为33726户,每年仅薪材消耗活立木蓄积达30万立方米。为了改善山区农村落后的烧柴方式,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抓好改灶节柴,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改灶大王     
资源县出了一个改灶大王——县能源办公室技术总顾问石良芳。 3.74万户使用了他研制的“资——105型省柴灶”,每户减少烧柴5000公斤,折算木材18.7万立方米,增收1870万元。1354个单位推广了他的“资—105型DG节煤炉,每台减少烧柴1万公斤,折算木材13540立方米,增收135.4万元。 他为桂林、梧州两地区奏响了绿化曲。 石良芳已年近花甲,是一个向柴要林的有心人。他亲眼看到自己家乡的木材越来越少,材质越来越差,烧柴越来越困难,河水越来越干涸,自然生态正向恶性变化,心里很不是滋味,一直挂记在心头。  相似文献   

3.
“改灶节柴也是造林绿化”的话语已被林区人们所接受。三江侗族自治县在已取得全县75%农户用上省柴灶、年均节省木材消耗4.2万立方米成绩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把改燃节柴工作当作巩固灭荒成果的重要措施,抓好示范点,以点带面,加大力度宣传改灶  相似文献   

4.
集安县为了解决烧柴困难,1983年决定:在大力营造薪炭林同时,大搞改灶节柴及保温炕的活动。截止目前,全县已百分之百地完成了有灶必改,百分之五十完成保温炕的任务,从而大大地减轻了烧柴难的负担。过去,旧灶每二十分钟烧十斤水,需要干柴十斤。改灶后,七分钟烧十斤水,需要干柴二斤就够了。这样,全县原计划建设319,350亩薪炭林,才能满足农村能源的需要。但是,自从推广节柴灶以后,通过亩产干柴的测试,每户一年用于柴七千斤计算,全县共营造薪炭林191,610亩就能满足全县农业户的需要。现将我县节柴保  相似文献   

5.
资源县人民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开展改灶节柴工作,1989年通过验测鉴定,列为全国改灶节柴普及县,1990年改灶节柴又上新的阶梯。资源县地处高寒山区,境内海拔差较大,有平原山区之别。为了使群众乐意接受改灶节柴,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对城镇职工居民,洪水季节以电代柴,其余时间以煤代柴;居住在海拔八百米以下群众,以改灶节柴为主的措施。去  相似文献   

6.
2008年-2012年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沼气建设。2008年-2012年新建沼气100万户,平均每年20万户,城镇污水净化工程1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0处。—农村改灶。主要集中在林区,高海拔山区和低温地带农村。2008年-2012年完成农村改灶50万户,平均每年10万户,减少农村烧柴量60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我省的林业改革方案已经出台。深化林业改革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结合我省实际,着重对加快林业经济发展速度中的基础、路子、产业政策、管理职能等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一、发展基础问题加快森林培育,加强森林保护,增加森林资源是发展林业的根本大计。而消灭森林赤字是加快林业发展速度的基础。据近期公布的资料表明,我省森林资源消大于长,年赤字高达700万立方米,这在全国森林资源已实现消长平衡的情况下,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而对这一现状,消灭森林赤字已成为我省发展林业经济的头等大事。怎样消灭森林赤字呢?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提高林木生长量并把不合理的消耗降下来。为实现森林的良性循环,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大力抓好改灶节柴,切实搞好木材节约代用,积极营造薪炭  相似文献   

8.
针对曲靖地区农村炉灶灶型和燃料结构及森林资源消耗现状,提出节材改灶、发展沼气是控制和降低森林资源消耗的有效措施。并对农村大力推广节材灶、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和效益进行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9.
龙山县已纳入国家西部开发生态建设重点县。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上大项目,求大发展。根据龙山县情,笔者认为,应在4个方面下功夫。抓好“节、封、管、造”,在扩大森林覆盖率上下功夫抓生态建设,必须把发展林业、扩大森林覆盖率摆在重要位置。从龙山县实践经验来看,实行“节、封、管、造”并举,是扩大森林覆盖率的有效举措。一是大力推广节能工程。龙山县每年消耗林木19.4万立方米,其中农户烧柴烧炭占17.3万立方米。因此,解决农民烧柴问题,是搞好封山护林的关键。1998年以来,龙山县新建节柴灶45060口,新建藕煤厂47个,…  相似文献   

10.
我省为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名列第四。近年来,云南林区出现采育失调的严重局面,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年消耗森林资源2690万立米,超过年生长量1300万立米的1.2信,仅烧柴一项达1740万立米,为总消耗基的64.7%,若此种消耗结构继续下去,则我省森林资源不要几十年就会消耗贻尽。“植物王国”也就面目皆非了,农村能源的短缺是农村进步的障碍,这种状况已引起了广大林业工作者的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11.
(一) 我省是全国的主要林区之一。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3.21亿立方米,其中用材林占9.76亿立方米;在用材林中,有不可采资源4.69亿立方米,可采资源5.07亿立方米;在可采资源中,仅有针叶林3亿立方米左右。这就是我省森林资源的家底。我省林业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森林资源消耗结构极不合理,木材浪费惊人。据调查,全省森林年消耗量978万立方米,年生长量2681万立方米,年净减1297万立方米。在消耗结构中,上调商品材为239.5万立方米,占6.02%;烧柴为2276.2万立方米,占57.22%;民用材782万立方米,占19.66%。全省木材低价值消耗占总消耗的70%以上。如果按每年净  相似文献   

12.
4月25日下午,西林县农村能源办公室里鞭炮齐鸣,来自弄汪乡永合、龙滩的两位副村长,带着540户农民的切切心意,把写着“改燃节柴支柱,民众受益感激”的镜匾赠送给县能源办的“灶王”们。 西林素有“腊月二十三,家家送灶王”的习俗.可象这样送“活灶王”还是头一回。什么原因使这些“灶王”们受到群众如此敬重呢?话还得从去年说起。 1993年初,县能源办了解到居住在石山地区的永合、龙滩两村群众生活烧柴十分困难,打担柴要翻山越岭到十里之外,一天起早摸黑才挑回一担柴的情况时,便派人深入村  相似文献   

13.
我省森林资源年消耗量达2,700万立方米,其中烧柴耗1,700万立方米,社员盖房耗450多万立方米;而我省林木现年生长量只1,200多万立方米,耗量大生长量一倍多。长此下去,不用多少年,森林资源即将枯竭。面对严峻现实,解决的办法一是“开源”,搞好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二是“节流”,大力开展木材节约代用。近年玉溪地区在“节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96年2月6日,金秀县通过工作组的验收,从而宣布了我区92个县(市、郊区)全部完成了改灶节柴推广普及任务,至此,我区累计完成农村改燃节柴745.5万户,占800万农户总数的93.18%;城镇居民也全部实现了以煤、电、气代柴或改灶节柴;所改灶的热效率都超过  相似文献   

15.
节能改灶绿了山李明峰想起“看山光,瞧水黄”的日子,楚雄人还心有余悸。80年代,楚雄市的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28%。楚雄市农村70%的农户以烧柴为主,平均每户每年烧柴6立方米,全市每年要烧掉木柴44.4万立方米,等于每年毁林2933公顷:由于森林过度砍代...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我区农村能源建设认真贯彻了国务院制定的“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全区开展了以改燃节柴、改灶节能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把农村的生活节能、生产节能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把多种能源开发与降低资源消耗有机地结合起来。1991年全区农村改灶节柴,以煤、气、电代柴,沼气建设,微型水电的兴建,农村中三窑四坊、烤烟房、炒茶灶等乡镇企业的生产节能都取得了较好的规模效益,获得年节约木材558.3万吨的显著成效。去年我区农村能源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昆明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市人口密集,能源消耗量大这一特点,采取有力措施节约能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坝区扶持农户建立沼气池,解决农户生活燃料问题;在山区扶持农户开展改灶节柴工作。几年来,全市拨出专款二十万元扶持群众开展建池改灶工作,并先后培训建池改灶技术人员一千多人。经过多方努力,全市已有十一万五千四百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我省的农村能源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创了新局面。去年全省完成农村改灶104万多户,第一次超过省政府要求年改灶100万户的指标;沼气建设实现新建1.4万多户。这两项工作都创我省历史最好水平,标志着我省农村能源建设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永胜、澄江两县如期完成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指标。农村推广太阳能利用,节煤烤烟炉灶,砖瓦窑节能改造,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农户微水发电等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到年底止,全省改灶和建沼气池累计达330万户和10万多户。以此两项计算,每年可形成200万吨标煤的能力。相当于节约了437万立方米木材,年创经济效益近9亿元。根据去年森林资源“连清”结果表明,我省森林资源的赤字已从1987年的1200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我市农村约有25万人,烧饭、取暖等燃料均靠烧柴。每人每年以需烧柴3000市斤计算,共计7.5亿斤,约折合木材46.9万立方米。如加上农村砖瓦窑、烧柴炭、油坊、饭店、茶厂等和市内瓷窑、市民烧柴,其耗材数更为可观。据市土产公司1979年收购数统计,木柴达14万多担,约折木材0.9万立方米;柴炭14.2万担,约折木材1.3万立方米;杂木棍66万根,各种把柄25万根,约折木材2.0万立方米。这些烧柴和生产用小径材,由于没有薪炭林,因而都是砍伐大材变小材,或者砍伐幼林而来。这样,不但烧柴得不到顺利解决,而且用材林基地也遭到破坏。这也是当前我省造成乱砍滥伐森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目的地发展薪  相似文献   

20.
<正> 最近,笔者到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等县对秦岭山区群众近两年来的改灶节柴情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