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化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流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已严重威胁到全流域的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长治”、“天保”、“退耕”三大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加剧,但其本身仍有许多局限与不足。由于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十分重要和紧迫,本文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征生态税、发展生态经济农业、实施生态移民、加大生态进口和发展生态旅游等一系列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化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及其对洪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区域开发规模的扩大,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目前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56.2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1.2%,每年土壤侵蚀量达24亿t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层减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土壤水库容减少,造成暴雨径流加速汇集;同时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调蓄和行洪能力,抬高洪水水位,加剧了洪灾的发展.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历史变化和现状,探讨了水土流失对洪灾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的提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关系剖析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首先从水土流失加剧,森林破坏,坡耕地面积增多,工程活动增加产沙量等方面分析了人为活动对长渡流域生态环境恶倾的影响,其次,从剥蚀与堆积的关系和水库容减少与洪水量增加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水土流失对洪涝灾害的叠加效应及负面影响,指出水土流失导致了流域污染承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在同量降雨条件下,是诱发和加剧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最后,从技术和政策方面,提出了防治水流失和洪涝灾害的策略性意见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确保长江流域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长江流域水蚀和风蚀面积已达到 6 2 2万km2 ,占流域总面积的 34 6 %。要深入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 ,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必须继续加大水土保持法的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十年来,长江流域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稳步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96万km2,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凸显,但流域水土保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严峻,水土保持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扎实做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以"减量、降级、增效"新时代水土保持目标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安澜、绿色、和谐、美丽长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关系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从水土流失加剧、森林破坏、坡耕地面积增多、工程活动增加产沙量等方面,分析了人为活动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其次,从剥蚀与堆积的关系和土壤水库容减少与洪水量增加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水土流失对洪涝灾害的叠加效应及负面影响;指出水土流失导致了流域环境承受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在同量降雨条件下,是诱发和加剧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最后,从技术和政策方面,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策略性意见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2010年入汛以来,长江流域在降雨量仅比常年同期偏多14.7%的情况下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为了进一步认识水土流失与长江流域洪灾的关系,从源头和根本上综合防治洪灾,分析了人为因素对长江流域洪水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江流域森林植被系统受损,蓄水拦洪能力减弱;土壤侵蚀严重,土壤水库功能弱化;水库蓄水能力低,河系湖泊失调;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河道淤积等都与洪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洪灾综合防治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土保持》2021,(3):49-49
本刊从水利部获悉:自2011年3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携手流域19省份稳步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10年间,长江流域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75万km2,减幅达13.70%。据悉,10年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达16.96万km2,全流域180万km2实现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和湿地消亡已成为长江流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造成山穷水害、湿地衰减、水旱灾害等生态危机。分析研究湿地消亡和水土流失的概况及成因;提出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的措施,以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水土保持与湿地保护是密切关联的统一体。探讨其自然关系及维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水土保持应与湿地保护有机的结合,协调发展,积极倡导21世纪可持续发展水利,以达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长江中下游堤防侵蚀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堤防对防洪安全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堤防侵蚀的主要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生物潜蚀和风力--水力锓蚀。系统地归纳了长江中下游堤防侵蚀的主要形式与危害,并结合工程整险实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生态治理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征:潜力大、面蚀为主、差异性明显。在详细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突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地位、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支撑点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孙希华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1):50-52,73
城市的不断扩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济南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其次以舜湖流域作为典型个例,来定量研究城市建成区扩展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从而为济南市保泉工作提供一种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土壤侵蚀过程及其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过程的研究将为基于物理过程的侵蚀预报模型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介绍了美国土壤侵蚀过程研究进展 ,叙述了土壤侵蚀过程研究对研发水蚀预报模型 (WEPP)的重要贡献 ,阐述了近期侵蚀过程研究对WEPP模型中侵蚀过程概念模型的挑战 ,希望对中国侵蚀过程及其预报模型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土壤侵蚀过程的地形因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尺度、宏观的区域土壤侵蚀研究对于地区性的土壤侵蚀现状评价及土壤侵蚀趋势分析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乌江流域为对象,分析了区域土壤侵蚀过程中地形因子的作用,对地形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平均坡度、大于15°的面积百分比、大于25°的面积百分比,平均起伏度、起伏度100m以上的面积百分比、起伏度200m以上的面积百分比等地形参数对区域土壤侵蚀影响明显且规律性强,可作为区域土壤侵蚀过程模拟、评价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地形参数。  相似文献   

16.
晚全新世渭河西安段河道变迁与土壤侵蚀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据地貌特征、地质资料、文献记载、考古资料等综合分析 ,确定了渭河西安段春秋战国、唐代的河道位置 ;分析了春秋以来河道北移的平均速率为 1 .74~ 2 .71 m / a,并具有加速趋势 ,以及东西部河道北移速率差异的原因 ;计算了咸阳 -梁村 2 2 km长的河段春秋后期以来 (2 3 0 0 a B.P.- 0 a B.P.)、春秋后期至唐 (2 3 0 0 a B.P.- 1 2 5 3 aB.P.)以及唐以来 (1 2 5 3 a B.P.- 0 a B.P.)河流侧蚀形成的年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 2 4 1 1 87,1 4 2 1 4 9,3 2 3 94 2 t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河源区水土流失空间结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引进景观生态学的空间结构分析思路,水土流失空间结构的4个主要元素是斑块、廊带、基面和边缘带。根据黄河河源区地质调查所获实际资料和遥感影象信息,从3个不同等级层次对河源水土流失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河源区水土流失受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因素联合控制,但后者的作用更为重要,而且导致了河源新的危害性更大的水土流失类型。河源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制止短期经济行为。具体途径是(1)保护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强侵蚀区土壤裂隙形成与侵蚀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地区红土层非常发育的裂隙现象,对该地区典型区土壤裂隙形成的环境和土壤剖面进行了调查,并采样进行相关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土壤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旱季丰富的土壤裂隙形成与该区主要分布的第四系古红土层(QS)和第四系元谋组的黄棕色土层(QY)等红土母质特性有密切关系;(2)由于土壤裂隙非常发育,成为了边坡崩塌和直接产生重力侵蚀的成因,加剧了土壤侵蚀过程,导致了土柱和土林等强侵蚀景观形成。研究表明,土壤裂隙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地区强烈侵蚀和水土流失所特有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点面结合方法,对山西省境内的海河上游10个河系的山地、黄土丘陵、河谷盆地,片麻岩、碳酸盐岩、砂页岩、黄土,7种地面组成物质及其特性,气候和水文等自然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述了该区土壤侵蚀发生状况及其基本规律。据此,提出了该区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及其治理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强侵蚀区土壤裂隙形成与侵蚀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地区红土层非常发育的裂隙现象,对该地区典型区土壤裂隙形成的环境和土壤剖面进行了调查,并采样进行相关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土壤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旱季丰富的土壤裂隙形成与该区主要分布的第四系古红土层(Qs)和第四系元谋组的黄棕色土层(Qv)等红土母质特性有密切关系;(2)由于土壤裂隙非常发育,成为了边坡崩塌和直接产生重力侵蚀的成因,加剧了土壤侵蚀过程,导致了土柱和土林等强侵蚀景观形成。研究表明,土壤裂隙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地区强烈侵蚀和水土流失所特有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