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标准地调查资料建立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将此模型与二元立木材积表相结合,用于林分和样地立木材积的估计。其估计精度可达到近似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又不增加野外工作量,避免了利用一元立木材积表估计林分或样地立木材积偏差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编制林分形高表估测林分蓄积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利用建立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样地数据资料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资料计算林分形高,编制林分形高表估测林分蓄积量的方法,通过林分形高模型自检和实践检验,表明编制现实林分形高表是非常必要的,且编表方法是可行的,认为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连续清查中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估计立木材积对林分或样地偏差太大,直接利用二元立木材积表野外测绘树高曲线工作量大等实际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将二元立木材积表用于林分和样地立林材积估计的方法,其估计精度可达到近似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而又不增加野外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依据收集于我省柳杉主要分布区的柳杉林分样地资料,求算样地蓄积量、样地断面积与样地形数,并配合蓄积量与断面积、树高回归方程,从而编制了柳杉人工林蓄积量表。  相似文献   

5.
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估计林分或样地的立木材积偏差很大,而直接利用二元立木材积表,则野外实测树高的工作量又太大。本研究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将二元立木材积表直接用于林分或样地立木材积估计的方法,其估计精度可达到接近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研究提出的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结构通式为:RHi=。  相似文献   

6.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20块落叶林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建立了总体水平和林分水平的树高-胸径回归模型,并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方法对蓄积量估计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总体蓄积量的估计,4种方法的估计误差相差不大,都在±0.3%以内;而对林分蓄积量的估计,林分模型法的估计误差最小,也在±0.3%以内;总体模型法的估计误差最大,在±7%以内;调整模型法和相对模型法的估计误差都较小,均在±2%以内。本研究提出的调整模型法与相对模型法一样,是值得推荐的基于二元立木材积模型估算森林蓄积量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木荷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相对树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树高随相对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关系相当稳定且呈非线性相关.据此建立的木荷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可在不增加野外测绘树高曲线工作量的情况下,结合二元材积表确定林分蓄积量.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模型测定林分蓄积量,精度较高,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可变参数相对树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骆期邦  曾伟生 《林业科学》1997,33(3):202-211
用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估计林分或样地的立木材积偏差很大,而直接利用二元木材积表,则野外实测树高的工作量又太大。本研究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将二元立木材积表直接用于林分或样地立木材积估计的方法,其 估计精度可达到接近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标准地调查数据 ,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结合二元材积表测算标准地蓄积量。误差分析表明 :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模型测定林分蓄积量 ,精度高于一元材积表 ,可达到接近用二元材积表的测算水平 ,且不增加野外调查工作量 ,在实践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林分径阶蓄积量与材种出材量测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林分径阶蓄积量与材种出材量的估测模型,其基本原理是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法测定林分径阶蓄积量,应用一致性削度方程法计算径阶单木材种出材率;相对树高曲线法与一致性削度方程法是基于胸径和树高两个测树因子的二元立木材积测定系统,通过建立较完善的数学模型改进计算方法,提高估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用二元材积表来计算林分蓄积量时,必须在小班内测量一定数量的树高,绘制树高曲线,根据各径阶的树高,查二元材积表,得林分蓄积量。这不仅加大外业工作量,而且查表相当繁杂,如果使用林分二元形数表,只要测得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就可以查林分二元形数表。以形数乘高乘断面积即得小班蓄积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编制林分出材率表的原理和方法,应用直径分布模型、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和削度方程,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对林分或样地材积估计偏差太大,本研究利用103块样地资料,建立了吉安市杉木、国外松、阔叶树等3个主要树类的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3个树类的模型用于林分材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都在±1%以内,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小于3.6%。其估计精度可达到近似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而又不增加野外工作量。此外,还将杉木和国外松人工林合并进行了建模,效果也相当理想,仍能满足建模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生长于一平浪林场的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林分小班的二类调查数据进行了单形树高生长导向曲线,多形树高生长导向曲线构建并编制地位指数表的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多形曲线法,假设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树高生长曲线不相同,利用不同形状不同发展趋势的多形曲线来描述各立地条件下的林分生长状态,它能够解决单形曲线法在样地的树龄、立地分布不均时,导致的导向曲线的斜率偏高或偏低的现象。由此表明,建立多形导向曲线法编制地位指数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各类土地面积和各类型林分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是森林调查的两项重要指标。数量化林分蓄积量表是通过少量样地材料对影响林分蓄积量变化的各项因子(包括质和量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估测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相对树高随相对胸径的增大呈上升的非线性变化趋势,不同林分相对树高曲线差异不明显。基于相对树高变化规律,利用标准地胸径和树高的调查数据,建立了湿地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方程。研究表明,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方程配合二元材积表确定林分蓄积量,既减少了野外测绘树高曲线的工作量,又达到了较高的测定精度,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减轻森林资源调查的工作量,满足蓄积量调查的精度要求,利用广西276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标准地资料,选用理查德函数变型的固定参数式和可变参数式建立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综合考虑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百分比误差(MPE)和预估精度(P)等指标,选择表现较好的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为理查德函数变型固定参数式模型。将利用模型估算的林分蓄积量与利用二元材积表估算的林分蓄积量形成成对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法对二者均值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二者无显著差异,精度达到99.46%。利用理查德函数变型固定参数式模型建立的杉木相对树高曲线方程预估精度高,可在广西区内应用,整体区域模型函数为■,中心产区模型函数为■,一般产区模型函数为■。  相似文献   

18.
森林病虫害经济损失评估的一种新方法——曲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病虫害通过危害林木的根、干、枝、叶等组织,使林分蓄积量或生物量遭受损失,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本文采用林木生长曲线法估算不同林龄林分蓄积量,通过森林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BEF)实现林分蓄积量与生物量的转换。编制了我国主要森林病虫害危害程度分级表、林分蓄积量年生长损失率表和主要林木生物量转换因子基本常数表,并以马尾松为例拟合出林分蓄积量单木生长曲线。确定了我国森林单位重量生物量生态效益值(K)为1476.2元/t。应用林木生长曲线法和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评估森林病虫害经济损失适用性强,准确度高,更能反映我国森林病虫害危害程度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9.
利用伐倒木资料建立适合木荷干形变化规律的可变参数削度方程,配合威布尔分布函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去皮胸径模型等辅助因子模型编制了木荷林分出材率表,为森林经理调查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林分蓄积量是衡量立地生产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系统样地调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均可得到林分蓄积量。那么该如何做到二类调查数据到系统样地的融合?本文利用贝叶斯法构建了基于2004年和2009的二类调查数据的林分蓄积量模型,然后通过该模型预测2011—2013年的林分蓄积量,并与这2年的系统样地数据建立融合模型,研究得到融合模型效果较好(R~2=0.64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