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牦牛是高寒牧区特有的种畜,产犊时期集中在气候异常恶劣、饲草极度匮乏的3~5月份.犊牦牛是指出生至一周岁牦牛.犊牦牛是牦牛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牧民增收的希望.初生犊牛抵抗力差,又受到外界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容易生病、死亡.因此,做好新生犊牛的护理及犊牛常见病的防治,是降低犊牛死亡,提高牦牛繁殖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试验选用30日龄,体重(26±2.6)kg犊牛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犊牛,每组公母各半,Ⅰ、Ⅱ组分别饲喂高蛋白含量代乳粉、高脂肪代乳粉,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母乳喂养。结果表明:饲喂代乳粉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增重和日增重(P0.05);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没有显著影响(P0.05);犊牦牛早期断奶能显著提高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P0.05),缩短牦牛生产周期,显著提升代乳粉饲喂阶段的经济效益(P0.05)。综合分析,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无论在犊牛生产性能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犊牛成活率是牦牛生产的关键,本文从提高妊娠母牦牛的营养水平、牦牛产后护理、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工作角度介绍了提高牦牛犊牛成活率的综合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发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育肥及犊牦牛培育技术。选取带犊母牦牛和公犊牛各66头,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犊牛培育期间(2017年12月4日—2018年3月5日),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组犊牦牛断乳前(3月5日断乳)随母牦牛哺乳,并进行补饲;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按常规放牧方式饲养,对照组犊牦牛进行断乳并补饲。育肥期间(2018年3月5日至出栏)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于6月错峰出栏;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于集中出栏时间出售(9月或10月)。在犊牦牛培育期间,观察试验组母牦牛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4日测定2组犊牦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收益。结果表明,在犊牦牛培育阶段,由于试验组犊牦牛随母牦牛哺乳,试验组母牦牛体重平均下降1.17 kg/头;2018年1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体斜长和胸围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018年2月4日和3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的效益为1 063.05元。研究结果为提高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养殖效益以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对50只安犏一代犊牛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与同龄牦牛犊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安犏一代犊牛初生、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比同龄牦牛犊增加了11.21kg、16.1kg和18.04kg(P0.01)。安犏一代犊牛初生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7.14cm、7.07cm和6.94cm;安犏一代犊牛3月龄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9.22cm、15.1cm和11.19cm;安犏一代犊牛6月龄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16.7cm、17.71cm和18.69cm(P0.01)。  相似文献   

6.
应用代乳粉培育放牧犊牦牛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粉对48头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其生产经济效益的分析,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27%、29%蛋白质水平的代乳粉对犊牦牛的增重效果优于自然放牧牦牛;饲喂29%蛋白质水平代乳品的犊牛生长性能优于饲喂25%和27%蛋白质水平代乳粉的犊牛;对犊牦牛饲喂代乳粉的经济效益大幅优于天然放牧的犊牦牛,27%蛋白质水平代乳粉的投入回报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牦牛犊腹泻是危害牦牛的犊疾病之一,明确牦牛犊腹泻病因及用药现状,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及牦牛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重要的意义。作者对犊牛腹泻发病原因、药物防治现状及其存住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犊牦牛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病症包括败血型、肠毒血型、仔猪白痢等。临床呈急性败血病或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轻者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重者造成犊牛死亡。1病原体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可随着乳汁、饲草、饮水等进入犊牦牛胃肠道。初生犊牦牛抗病力弱,如果未及时获取初乳,没有得到母源抗体,或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均可诱发犊牦牛大肠杆菌病。此外,各种不良应激,如,母牛运动不足、牛舍卫  相似文献   

9.
我场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合作进行“牦牛复壮综合技术的研究”采取系列培育技术,取得以下成绩:5~6月牦犊牛半哺乳活重80kg以上,全哺乳110kg左右;冷季暖棚“三化秸秆”补饲89~90天增重7kg以上;12月龄不断奶,当年本交受孕,来年产犊;繁活率由40%提高到60%,效益显著。研究项目结束后,我场将购进优良杂种黄牛,与牦牛本交繁殖一代犏牛,解决人犊争奶,扩大牦犊牛全哺乳数量;采取正回杂交、互交育成新的牦牛品种群;推行屠宰5~6月龄乳犊,屠宰18月、30月龄青壮牛措施,加速牛群周转,使生产母牦牛超过60%;改进调制秸秆技术,使牦犊牛冷季暖棚补饲增重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0.
牦牛高效繁殖技术生产安犏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隔离断乳+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隔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实施犏牛生产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67.50%、61.67%、56.67%和95.59%,分别提高38.33、35.83、35.83和11.5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8.00%、83.00%、78.00%和96.16%,分别提高23.95%、25.76%、34.49%和7.25%,差异显著(P<0.05)。采用牦牛高效繁殖技术,显著提高当年产犊牦牛和隔年产犊牦牛的发情受胎效果,杂交后代犏犊牛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为止,泽库县是全国草场面积最大的有机农业(畜牧业)示范基地。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提升牦牛养殖综合效益是关键。就牦牛养殖而言,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牦牛的饲养管理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其他季节牦牛养殖,冬春季节牦牛放牧管理,主要的任务在于保膘和保胎。文章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汇总冬季牧场牦牛的饲养管理要点——重视疾病防治;加强犊牛护理;冬季改善饮水;放牧注意气候变换;科学安排放牧;做好防兽害与冻害;加强牦牛的繁殖管理等等,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代乳粉替代全乳饲喂对牦牛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日龄相近且健康的牦牛犊,按照抓阄的方法确定试验组(代乳粉)和对照组(全哺乳),每组30头。研究结果表明,海北高原牦牛犊可以提前到30日龄断奶,断奶后用代乳粉替代自然哺乳是可行的。代乳粉能够充分满足犊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提高犊牛日增重,加快犊牛生长发育,缩短母牛的繁殖间隔。  相似文献   

13.
正犊牛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犊牛副伤寒。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胃肠炎以下痢为临床典型症状,故又称为犊牛拉稀病[1]。自2019年6月份以来在祁连县的央隆乡、野牛沟乡、默勒镇、峨堡镇、八宝镇等5个乡镇放牧牦牛群陆续出现犊牦牛顽固下痢、体温升高、腹式呼吸、迅速衰竭为主要症状,期内死亡57头,占犊牦牛总数的22.27%,经临床诊治、病料检验等方法,综合诊断为犊牛副伤寒。  相似文献   

14.
提高改良牦牛犊成活率的综合措施赵光前(四川省红原县兽防站624400)牦牛改良中,犊牛的成活率,关系到改良工作的发展速度,同时对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很大影响。我县从70年代中期以来,将良种牛(黑白花奶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改良牦牛,直接用于生产。我们不断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上年未产犊牦牛采用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开展牦牛杂交,出生的犏牛犊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不同培育条件对犏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67%、82.23%、78.34%和96.46%,分别提高22.84%、27.59%、33.03%和7.6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犊牛培育技术,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和培育对照组公、母犏牛初生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结合犏牛犊牛培育技术,显著提高其杂交一代犏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74-1677
随机选取6~35日龄自然状态下腹泻犊牦牛和正常犊牦牛各12头,对12例腹泻牛进行3d治疗并观察疗效;采集腹泻犊牛治疗前、后及8头正常犊牛血清,同时对剩余4头正常犊每天饲喂该药剂并采集血清分析。结果显示口服凝胶剂对犊牦牛临床腹泻的治愈率为75%(9/12),总有效率达到91.67%(11/12)。血清生化结果显示,各组间Mg2+和CRE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CRP在腹泻犊牛中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腹泻治疗前组血清中Ca2+、Cl-、Na+、血清P、TP、ALB、ALP、ALT和AS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血清中Ca2+、ALB、ALT、AST较治疗前组显著升高(P0.05),且血清Ca2+、AL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犊牛饲喂药剂前后血清中AST、ALP、ALT活性物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口服凝胶剂对治疗犊牦牛腹泻有效,对正常犊牦牛无不良影响;正常犊牦牛与腹泻犊牛血清生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采用综合措施,努力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实现多产犊、多成活。了解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就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使母牛处于最佳繁殖状态,采用综合措施,努力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实现多产犊、多成活。一、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饲料的营养水平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的成活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  相似文献   

18.
中甸牦牛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高海拔地区农牧民的主要当家畜种,但是,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下,中甸牦牛犊牛培育中还存在着犊牛无保暖设施、吃奶不足、补饲程度低、体质较差、疫病防治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针对中甸牦牛犊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保暖设施建设、妊娠母牦牛管理以及初生犊牛的抚育、补饲、疫病防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海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高原犊牦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和犊牦牛咽炎)的病因及症状,并针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加强对犊牦牛的预防,提高青海地区犊牦牛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52户4488头牦牛犊调查结果发现,牦牛犊腹泻发病率为平均为7.48%;死亡率平均为32.45%。病因主要为消化不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建议加强妊娠后期母牦牛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幼畜进行护理、定期驱虫及加强冬春季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对牦牛犊腹泻病病因的辨别水平,采用正确方法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