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牧市场》2004,(5):26-26
我国是一个养殖肉牛的大国,品种 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为了改良肉牛的品 种,我国又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优 良肉牛。对于许多想依靠养殖肉牛致富 的农民朋友来说,究竟该选择什么品 种?选择品种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这 无疑是很多农民朋友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吉林畜牧兽医》2010,(3):32-32
<正>我国是一个养殖肉牛的大国,肉牛品种资源非常的丰富,为了改良肉牛的品种又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优良肉牛。今年肉牛市场上最为走俏的进口品种是西门塔尔。西门塔尔最主要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很快,一周岁体重可以达到450公斤左右,另外它的饲料转化率高,深受养牛专业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为了改良肉牛的品种,又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大批优良肉牛品种。肉牛选择的一般原则是"选优去劣,优中选优"。种公牛和种母牛的选择,是从品质优良的个体中精选出最优个体,即是"优中选优"。而对种母  相似文献   

4.
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为了改良肉牛的品种,又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大批优良肉牛品种。肉牛选择的一般原则是"选优去劣,优中选优"。种公牛和种母牛的选择,是从品质优良的个体中精选出最优个体,即是"优中选优"。  相似文献   

5.
<正>肉牛是用来生产食用牛肉的品种,它的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养殖品种。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肉牛新品种,养殖周期短,育肥迅速。肉牛养殖是一种可以快速产生收益的项目,但是有时养殖者过于追求利益,对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错误,导致出现很多问题,使得畜牧业出现一些难题,需要广大农户注意。肉牛的养殖,在我国也有着一定的经验积累,养殖户通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地为了推动肉牛发展工作,提高牛肉品质,采用了从外省或国外引入优质肉牛品种进行本品种选育的方法对地方品种进行改良或杂交利用,但由于缺乏有力的技术指导,未能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选种和驯养,导致失败率极高,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从引种、选种、驯养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对有关企业或组织从外省或国外引种时有所帮助。从省外或国外引进优质肉牛品种进行饲养难度  相似文献   

7.
<正>肉牛现在是人们生活中主要的肉食来源之一,优化肉牛品种,改良肉牛品质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肉牛养殖户可以从肉牛的品种选育和繁殖技术上着手,保持和巩固种牛的优良性状,提高肉牛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肉牛的产业化发展。1肉牛的品种选育1.1纯种繁育也称本品种选育其特点是在牛的品种内,通过选优汰劣而不断提高牛群质量和肉牛的生产能力。国外许多肉牛品种和国内许多优良的当地黄牛品种,都是通过长期  相似文献   

8.
利木赞牛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红牛是我国自主培育而成的第一个肉乳兼用型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宜放牧、耐粗饲、抗病能力强、乳脂率高、肉质好、遗传力强等突出优点,但与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以及国内黄牛品种相比还存在着个体小、生长缓慢、产肉性能偏低等不足。为了提高草原红牛肉用生产性能,先后从国外引进优良肉牛品种丹麦红牛和利木赞牛等对草原红牛进行杂交改良。本研究就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全面分析,为草原红牛肉牛新品系的选育与品种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 背景 随着纯种群体的选育趋渐极限,选择反应降低,品种间杂种优势不能满足追求肉牛养殖效益的需要,市场对牛肉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规格化及品种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日趋增大,国外肉牛业开始寻求新的品种培育方法来应对上述一系列挑战.一种方法就是大量引入外来品种(包括育成品种和地方土著品种),如澳大利亚从世界各地收集引进40多个专用肉牛品种,如近几年从非洲引进的土里牛、博兰牛等,加拿大也有近40个,美国也有30多个;另一种方法就是借鉴鸡育种中配套系的成功经验,利用现有品种进行合成品系或品种的培育,随着理论的成熟和效益的显现,这一方法的应用正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牛选育改良及杂种优势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黄牛资源丰富,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好、肉质细嫩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生长速度慢、体型发育不佳、胴体产肉少、优质牛肉切块率低等缺陷。通过本品种选育和引进国外品种杂交改良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发展仍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门化肉牛品种。随着全球动物种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肉牛种业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综述了我国地方黄牛品种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支撑肉牛产业发展的情况,对我国引进国外肉牛良种杂交改良各地黄牛品种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肉牛选育改良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对指导我国肉牛种业技术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这9个品种主要包括青海牦牛、乳肉(肉乳)兼1用型西门塔尔牛、荷斯坦奶牛3个牛品种;青海藏羊、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无角陶赛特羊、柴达木绒山羊5个羊品种和互助八眉猪品种。10项主推技术分别是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肉牛肉羊繁殖技术、黄牛杂交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1我县肉牛养殖的基本情况梨树县是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吉林省优质肉牛系列开发项目的龙头县之一,秸秆饲料资源丰富,肉牛产业发展平稳。1.1肉牛种源基础好,品种优良。我县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德系、苏系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对本地肉牛进行品种改良,是全省第一个黄牛改良"全冷县",现有牛人工授精改良站点88个,繁改技术人员112人,繁改网络覆盖全县。1.2肉牛养殖起步早,群众基础较好。多年来,  相似文献   

13.
<正>1肉牛选择育肥肉牛可选用地方品种淘汰且周岁以上的公母牛或者由国外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莱、海福特、利木赞等优良肉牛品种与地方品种牛杂交改良后的公牛。育肥肉牛的年龄与生长速度、胴体品质、饲料报酬密切相关。肉用牛的选择具体要遵循一看、二触、三选择。一看,即观察牛的健康状况,通过观察外表,确保肉牛活泼,无眼屎且两眼有神,鼻镜湿润有水珠,皮毛光亮,腹部不膨大,排便正常;二触,即通过触摸牛体和提拉牛皮,观察牛的被毛是否柔软  相似文献   

14.
高安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西北,红壤丘陵占土壤面积的50.3%,盛产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养殖自然条件好,素有养牛传统,高安黄牛是江西三大地方良种之一.20世纪80年代,农民养牛主要是为了耕作,以本地黄牛和水牛养殖为主.为了适应商品牛生产的需要,从1986年开始引进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对本地黄牛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黄牛资源丰富,地方品种多达5 2个,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细嫩等优点,是全国各地肉牛生产的主体,但与国外引进肉牛品种相比还存在一些缺陷。加快黄牛肉用遗传改良,是发展我国现代肉牛产业的基础。地方黄牛的改良方案应该依据牛品种类型、遗传改良现状和主产区气候条件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1梨树县肉牛养殖的基本情况梨树县是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吉林省优质肉牛系列开发项目的龙头县之一,秸秆饲料资源丰富,肉牛产业发展平稳。1.1肉牛种源基础好,品种优良我县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德系、苏系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对本地肉牛进行品种改良,是全省第一个黄牛改良"全冷县",现有牛人工授精改良站点88个,繁改技术人员112人,繁改网络覆盖全县。  相似文献   

17.
<正>繁殖率是影响肉羊业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开远本地生产实际,总结了一些提高肉山羊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以供畜牧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参考。1种羊选择在种羊品种选择上,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饲养条件、肉用性能好、能常年繁殖、产羔率高的品种为饲养品种。如奴比亚山羊、简州大耳羊、波尔山羊等。经济条件好的养殖户可直接引进以上品种羊进行饲养,经济条件差一些的养殖户也可只引进种公羊做父本,与本地母羊进行杂交改良,逐步提高羊的产羔率和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优质肉牛,不仅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保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一般而言,国外优质肉牛的标准是:2岁左右肉牛体重达到500千克以上。这样的牛肉大理石花纹丰富、肉质细嫩。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关键是使用优良肉牛品种与优质饲草和饲料。为提高牛的产肉性能,我国已从国外先后引进了西门塔尔、海福特、夏洛来、安格斯等良种,对我国本地的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一些坚持杂交改良的地县,已生产出了三元杂交牛。有了优质肉牛牛源,如何解决优质饲料是将来发展优质肉牛的关键。从国外肉牛业的实…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优良肉牛品种对本土牛杂交改良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西门塔尔、安格斯、夏洛莱、利木赞等优良品种与本地牛的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性能、产肉性能、繁殖性能、胴体品质、抗病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表现,旨在总结中国肉牛的杂交改良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肉牛杂交改良体系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不同杂交组合肉牛在云南现有养殖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试验选择肉牛杂交改良工作开展得较早、品种组合较多、地处滇中的巍山县为调查地点,对农户传统养殖条件下的本地云南黄牛、已有的各种杂交牛各年龄阶段的体重、体尺进行了调查测定,并根据当地情况增加设计了几个品种组合牛作为对比.结果表明:所有引进良种与当地黄牛的二元杂交牛和同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