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花生褐斑病病菌,研究了病菌的培养特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和整株接种鉴定法对分离病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检测,并对感病植株的叶片进行病菌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15 ̄30℃,最适为25℃,低于5℃或高于40℃病菌停止生长和产孢;近紫外照射能显著提高病菌的产孢量。两种接种方法均能使叶片和植株感病,由接种感病叶片再分离的病菌符合花生褐斑病的病原特点。因此,本研究获得了致病力强的花生褐斑病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地上部病害 褐斑病(Cercospora varricolor Winter)为牡丹常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芍药杂色尾孢霉菌(Cercospora varricolor Winter),以病叶组织内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侵染叶片。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植株下部的叶片首先发病,产生病斑,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分生孢子的再次侵染,病菌向植株的上部蔓延,7月以  相似文献   

3.
Ⅰ.褐斑病主要为害杜鹃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沿叶脉扩展成不规则形的黑褐色斑,病斑叶片正面色深而背面色浅,叶缘的病斑能相互联结。后期病斑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最后整个病叶发黄,提早脱落。此病菌借雨水或风传播,因此霉雨季节发病较严重。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病叶,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夏季注意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大;(2)发病初期,喷施50%托布津800~1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正>由炭疽病菌引起的苹果叶枯病初期症状为黑色坏死病斑,病斑边缘模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12天内可蔓延至整个叶片,使整个叶片变黑坏死。发病叶片失水后呈焦枯状,随后脱落。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病斑停止扩展,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枯死斑,病斑周围的健康组织随后变黄,病重叶片很快脱落。当病斑较小、较多时,病叶的症状酷似褐斑病的症状。发病叶片在30℃保湿12天内可蔓延至整个叶片,使整个叶片变黑坏死。发病叶片失水后呈焦枯状,随后脱落。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病斑停止扩展,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枯死斑,病斑周围的健康组织随后变黄,病重叶片很快脱落。当病斑较小、较多时,病叶的症状酷似褐斑病的症状。发病叶片在30℃保湿12天后,病斑上形成大量淡黄色分生孢子堆。病菌侵染果实后仅形成直径22天后,病斑上形成大量淡黄色分生孢子堆。病菌侵染果实后仅形成直径23毫米的圆形坏死斑,病斑凹陷,周围有红色晕圈,自然条件下果实病斑上很少产生孢子,与常见的苹果  相似文献   

5.
<正>一、苹果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各产区均有发生,是引起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柄和果实。开始发病时,多于树冠下部和内膛的叶片上产生直径0.2~0.5毫米的黑褐色小疱疹,后扩展为同心轮纹型、针芒型和混合型3种不同类型的病斑,边缘不整齐,病健界限不明显,病斑表面有黑褐色纹线和蝇粪状黑点,病部周围及叶背仍保持绿色,后期病叶变黄脱落。叶柄染病,产生黑褐色长圆形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果实发病,表面出  相似文献   

6.
菊花褐斑病是家庭菊花栽培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症状是叶片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可达1~25厘米,黄褐色,中央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后期病斑出现小黑粒。病重时病叶变黄、枯焦、卷曲,下垂脱落。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茶饼病病叶表面微生物多样性,分离鉴定病叶上真菌微生物。以茶饼病病叶与健康叶片为试材,采用扫描电镜对叶表面进行观察,利用16S和ITS测序分析不同叶片的细菌与真菌群落组成。在茶饼病病害叶片表面检测到113种细菌,252种真菌;健康叶片上检测到237种细菌,161种真菌。病叶细菌的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叶片,病叶真菌的多样性高于健康叶片。与健康叶片相比,枝孢属和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在病叶中丰度较低,被孢霉属丰度较高。采用PDA培养基从感病叶片表面分离鉴定获得了枝状枝孢菌,该菌可能在茶饼病的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饼病感染后茶叶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分离鉴定出的枝状枝孢菌可能与茶饼病的致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莲藕褐斑病:是莲藕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在叶片上产生淡褐色病斑,使病叶局部干枯。防治方法:合理密植,确保藕田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防止病害传播蔓延。发病初期,及时。用25%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莲藕黑斑病:又叫褐纹病,仅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黄。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田间病株残叶,并集中烧毁。发  相似文献   

9.
苹果白粉病是苹果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近几年其发生有加重趋势。以2008年为例,果园发病面积100%,平均病叶率50%左右,常发病果园及感病品种乔纳金等病叶率达90%左右。叶片感病后,严重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引起树势衰弱,除影响苹果当年产量和质量外,亦影响下年花芽分化,进而影响到下年产量。  相似文献   

10.
1主要症状 玉米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以叶片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初发病为白色至黄色小斑,逐渐变成褐色或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成疱状,有时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发病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最后叶片退绿发黄、干枯,严重者造成植株枯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猕猴桃叶部病害日益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发现稻黑孢菌株会引起猕猴桃黑斑病及褐斑病,胶孢炭疽病菌为猕猴桃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近年,猕猴桃叶部病害的问题日益严重,常见病害包括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等,病害主要危害猕猴桃叶片、枝条和果实,严重时容易导致叶片早落,果实商品价值降低。病害流行年份,成年果园病叶率可达50%~100%,严重制约猕猴桃  相似文献   

12.
<正>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时,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锈病最先从底叶开始发生,叶片产  相似文献   

13.
<正>山药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褐斑病;虫害主要有蛴螬、红蜘蛛、山药叶蜂。炭疽病山药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藤茎。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心散布小黑点,后期部分病斑穿孔。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68月发病严重,植株常枯黄、落叶。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及时消除病残体,冬季收获时,清除病株残叶,平时开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前可喷  相似文献   

14.
忍冬褐斑病:危害叶片夏季7 ̄8月发病严重,发病后,叶片上病斑呈圆形或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黄褐色,潮湿时背面生有灰色霉状物。防治方法:1.清除病枝病叶,减少病菌来源;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抗病力;3.用30%井冈霉素50ppm液或1:1.5:200的波尔多液在发病初期喷施,每隔7 ̄1  相似文献   

15.
防治病虫     
1.西安市读者黄飞宇问:庭院栽植的芍药,叶片上生有紫褐色斑点,大小不一,老叶较多,是病害吗?如何防治? 答:从介绍的病情及发病时间分析,应为芍药叶斑病,又称褐斑病、叶霉病。初发病在6月,7~8月阴雨天气时会扩大感染,病势加重。防治方法:①保持栽植地或盆内清洁,坚持中耕除草,发现病叶后及时剪除,烧毁,切勿随手投扔使病源扩散。②加强通风,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③发病前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65%代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玉米褐斑病有加重趋势。特别是夏玉米感病高峰期基本与夏季雨热同步,有利于褐斑病发生,病株光合作用差,导致结穗小、产量低、品质差。褐斑病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在喇叭口期始见病,抽穗期至乳熟期集中显症。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及茎秆。症状首先表现在顶部叶片的尖端,最初出现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点,病斑常汇集沿叶脉形成条斑,多个条斑形成横向病斑  相似文献   

17.
叶斑病是菊花较为普遍且严重的一种病害。又叫叶枯病、褐斑病,在菊花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以立秋前后雨水较多时发病严重。该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一般在0.2——1厘米)的黄色和紫褐色病斑,后期转为暗褐色,以后病斑开始下陷,下陷部位呈暗灰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继而变黑并干枯。有时病叶卷成筒状而下垂,枯缩易落,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抗褐斑病花生品种,对22个花生品种褐斑病抗性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1个品种属于高抗花生褐斑病类型,抗病品种4个,中抗品种10个,感病品种5个,高感品种2个,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褐斑病抗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棉花不同生育期SOD同工酶与品种抗黄萎病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凝胶电泳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子叶期、4叶期、蕾期、铃期、吐絮期等5个不同生育期的叶片内SOD同工酶,结果其谱带数目相应为4、8、8、4、3,随着棉花的生育进程,SOD同工酶活性由弱一强一弱。在棉花生长前期子叶期、4叶期,抗、感黄萎病品种之间,接菌与不接菌棉株间,SOD同工酶谱活性差异不明显;在蕾期,虽然品种间的SOD同工酶谱活性差异不明显,但接菌的棉株E1、E5、E6三条酶带活性强于不接菌棉株,E3活性则相反;在铃期,抗、耐品种较感病品种E2谱带活性强,接菌棉株较不接菌棉株增加一条E3b谱带。感病品种泗棉2号上显症棉株叶片体内SOD同工酶较无病症叶增加一条E4酶带;不同病级的叶片内,SOD同工酶的活性差异不大。至吐絮期,不同品种棉株及显症叶与无病叶间的SOD酶活性又趋相同。  相似文献   

20.
胡敏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5):0-189
甜菜M14品系由于附加了一条野生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因此,研究其是否具有抗病性以及抗病程度的强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用褐斑病原真菌感染甜菜M14品系与栽培甜菜,对比接种后叶片各种酶活性差异,并且对相关植株叶片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菜M14品系植株在感染褐斑病原真菌后所研究的几种酶活性都高于作为对照的栽培甜菜植株;并且甜菜M14品系植株感病后总氨基酸含量下降,而栽培甜菜感病后总氨基酸含量上升。因此,甜菜M14品系具有中度抗褐斑病的特征,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