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剖检荔枝蝽越冬雌虫卵巢发育等级,对该虫的产卵盛期进行预测。并测定了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施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防效,测定了7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和9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其中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荔枝蝽3级卵巢的发生情况,推算4级卵巢的发生时间,可准确预测雌虫的产卵盛期。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喷施522.5克/升氯氰?毒死蜱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荔枝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的防效达71.3%~84.0%。但药后7~10天,防效明显下降。产卵盛期当日施药的防效略优,防效下降的幅度也较小。此外,噻虫嗪、啶虫脒和呋虫胺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和荔枝蒂蛀虫成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这3种药剂对枝蝽的防效为80.5%~87.0%,对荔枝蒂蛀虫为81.5%~88.9%。上述3种药剂,在荔枝果期施用,可有效减少荔枝蝽发生,并兼治荔枝蒂蛀虫。  相似文献   

2.
选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80 g/L毒死蜱乳油、450 g/L吡虫啉微乳剂、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7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当采用每间隔两天施药时,7种供试药剂对香蕉花蓟马都具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0.25ml/L对该虫的防效最高,为87.92%,其次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0.67 ml/L,其防效为86.02%,再次是450 g/L吡虫啉微乳剂0.33 ml/L,防效为72.00%;5%啶虫脒乳油0.67ml/L、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33 ml/L、480 g/L毒死蜱乳油0.5 ml/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0.33 ml/L对该虫的防效分别为:62.63%、54.48%、51.47%和45.91%,显著低于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有效的枸橘潜叶甲防治药剂,本文选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等20种常用化学药剂,在桂林地区的红江橙和柚树上进行了柑枸橘潜叶甲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丁硫克百威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丙溴磷乳油等14种药剂,防治越冬代出蛰的成虫或新一代成虫效果较好,每年施药1次即可达到防治目标;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14%甲维盐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和20%烯腚虫胺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较差;15%哒螨灵乳油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则不宜作为枸橘潜叶甲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4.
目前防治荔枝蒂蛀虫中使用最多的是菊酯类农药,比较单一,害虫易产生抗药性。为了明确51.25%农地乐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对该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笔者于1997-1998年对该药剂进行了防治荔枝果实后期蒂蛀虫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在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电白荔枝示范基地,选择树冠矮小、连片种植、树势壮旺、荔枝蒂蛀虫发生较严重的10年生白蜡荔枝。设农地乐2500、2000、1500倍液和兴棉宝1500倍液及清水对照5种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3-4株树,随机区组排列,清水对照区设置在荔枝园的边缘。本试验以第3-4代的荔枝蒂蛀虫为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省莆田荔枝蛀果害虫逐年加重为害,以荔枝蒂蛀虫为害最严重。它为害荔枝枝梢、花穗及果实,但不为害叶片。一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1999~2000年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25%功夫菊酯乳油(英国捷利康中国有限公司提供)2000倍液防治荔枝蒂蛀虫保果、保梢效果最好,喷药后7天,虫果率为38%,虫梢率为105%,分别比对照低546和38个百分点。其次为30%氧乐氰乳油1500倍液,虫果率和虫梢率分别为47%和15%。再次为20%杀灭菊酯水乳剂1500倍液和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虫果率和虫梢率分为120%、200%和151%、285%。40%乐果乳油800倍液效果最差,虫果率和虫…  相似文献   

6.
用清水作对照,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0g/hm2、40%毒死蜱乳油1800g/hm2、20%三唑磷乳油1800g/hm2和40%辛硫磷乳油1500g/hm2进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对比试验。施药15天后,1.8%阿维菌素乳450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800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58%和86.80%,卷叶内有虫率均为0;40%辛硫磷乳油1500g/hm2的防治效果为79.60%,卷叶内有虫率为4.35%;20%三唑磷乳油1800g/hm2的防治效果最低,为72.45%。这4种药剂均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防治效果,且以1.8%阿维菌素乳油450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800g/hm2的防治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用于防治柑桔木虱的有效药剂,评价新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噻虫胺、氯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和吡虫啉等药剂对柑桔木虱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LC50是11.30 mg·L-1,高于丁硫克百威的26.23 mg·L-1、毒死蜱的31.78 mg·L-1和吡虫啉的184.09 mg·L-1,但低于氯氰菊酯·毒死蜱的9.6403 mg·L-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喷药3d,噻虫胺对柑桔木虱防效为82.14%,9d达94.23%,噻虫胺表现出高于其他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噻虫胺防治柑桔木虱起效快,药效持续稳定,适宜在果园与其他化学药剂轮换施用防控柑桔木虱。  相似文献   

8.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黄龙病最重要的媒介昆虫,对其进行严格防控是阻延黄龙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用室内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广东重要柑橘品种红江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Hongjiang)和广州园林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上的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并与实验室饲养的敏感种群进行比较,为合理选择农药、有效防治柑橘木虱提供依据。结果显示,77.5%敌敌畏乳油对3个种群防效一致,处理24 h后死亡率都达100%。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和20%甲氰菊酯乳油处理24 h后敏感种群死亡率也达100%,但2个野外种群死亡率略有下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5%毒死蜱乳油、12%高氯·毒死蜱乳油对敏感种群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48 h或72 h死亡率达100%。但广州九里香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显著下降,高效氯氟氰菊酯尤为严重,下降率达64-70%;湛江种群对啶虫脒、毒死蜱、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也显著下降,对高氯·毒死蜱敏感性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39%。97%矿物油乳剂处理24 h防效很低,但随时间推移不断提高,72 h达71-8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2%阿维菌素乳油对3个种群的效果都不理想。测定结果说明两个地区、两种寄主植物的柑橘木虱对多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建议各柑橘产区加强对本地区柑橘木虱的抗药性监测,充分考虑防治其他害虫对柑橘木虱抗性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1 化学保果 ,扫净各种虫害  7月至 8月上旬 ,是荔枝蛀蒂虫等各种虫害盛发期。采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荔枝蛀蒂虫、荔枝尖细蛾、白蛾蜡蝉、荔枝椿象、卷叶蛾、蓑蛾、亥麦蛾、木蠹蛾、木虱、天牛、尺蠖、介壳虫和蚱蝉等。根据测报于第 5代至第 6代蛀蒂虫盛孵期 ,可用 18%杀虫双 4 0 0倍液 ,2 0 %灭扫利 10 0 0倍液 ,4 5 %高效氯氰菊酯 10 0 0倍液 ,10 %氯氰菊酯 10 0 0倍液 ,4 8%乐斯本 10 0 0倍液等防治 2~ 4次。喷药要树冠内外喷周到 ,此期前后不再轻易用药 ,让鸟类、蟾蜍、寄生蜂、蜘蛛、蚂蚁和瓢虫等天敌自然抑制虫害。2 结合修剪 ,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成为桑园周边最多的大宗农作物之一,为了解防治柑橘病虫害所用农药对家蚕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养蚕生产,对柑橘园常用农药及其对家蚕的毒性进行了综述。广西柑橘园常用农药对家蚕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中50%烯啶虫胺(烟碱类)可溶性粉剂、20%呋虫胺(烟碱类)悬浮剂、200 g/L丁硫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乳油、94.6%丙溴磷(有机磷类)原药、20%虫螨腈(吡咯类)悬浮剂、25%噻嗪酮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不同剂型的啶虫脒(烟碱类)、5%阿维菌素乳油、80%多杀菌素可湿性粉剂、51.3%甲氨基阿维菌素原药、96%联苯菊酯原药、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94.8%高效氟氯氰菊酯原药、1%氯虫苯甲酰胺(邻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悬浮剂、不同剂型毒死蜱(硫代磷酸酯类)、70%丙森锌(有机硫类)可湿性粉剂、96%哒螨灵(哒嗪酮类)原药、0.01%芸苔素内脂乳油等均为对家蚕高毒或剧毒,即使对家蚕低毒的50%吡蚜酮(吡啶类)水分散剂、5%唑螨酯(苯氧基吡唑类)悬浮剂、10%吡丙醚(昆虫保幼激素类)乳油、20%噻菌铜(噻唑类有机铜)悬浮剂、72%农用链霉素(抗生素类)可溶性粉剂、45%咪鲜胺(咪唑类)微乳剂、2%春雷霉素(抗生素类)水分散剂、40%炔螨特(有机硫美)乳油、200 g/L螺螨酯(季酮酸类)悬浮剂等农药也会对家蚕造成严重的慢性中毒反应,严重威胁正常的养蚕生产。建议了解桑园周边作物的用药情况及其对家蚕的毒性、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农户的互相配合、错开养蚕与喷药时间、协调新建柑橘园与桑园的空间布局、采取大棚种桑等措施,预防柑橘园用药造成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虫体浸渍法,测定了海南澄迈和儋州两地的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对480克/升毒死蜱EC、77.5%敌敌畏EC、40%辛硫磷EC、40%丙溴磷EC、25%丙溴?辛硫磷EC、20%三唑磷EC等6种杀虫剂对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澄迈和儋州两地区的香蕉假茎象甲的毒力大小顺序相同,毒死蜱>丙溴?辛硫磷>丙溴磷>三唑磷>敌敌畏>辛硫磷;儋州地区的香蕉假茎象甲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均高于澄迈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于草坪害虫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防治的绿色农药,采用浸叶法测定比较了5个不同化学类别共20种绿色杀虫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7种常用农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不及常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而2种新型拟除虫菊酯四氟醚菊酯和四氟苯菊酯的杀虫效果相当或优于毒死蜱;苯甲酰脲类药剂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双酰肼类虫酰肼,杂环类茚虫威和虫螨腈,以及生物源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7种药剂对斜纹夜蛾的活性高,均符合绿色无公害农药的基本要求,是值得进一步试验开发用于草坪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荔枝产区的钻蛀性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描述。结果共发现荔枝钻蛀性害虫19种,隶属于3目12科,其中蛀干害虫9种,蛀果害虫10种;其中主要的钻蛀性害虫为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龟背天牛Aristobia testudo (Voet)和荔枝尖细蛾Conopomorpha litchiella Bradley;针对不同害虫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荔枝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为荔枝的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测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陈伟国  戴建忠 《蚕业科学》2007,33(3):418-421
为减少粮桑混栽地区大田使用农药不当对蚕桑生产造成的损失,采用密闭熏蒸法测定了7种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在30℃环境中经过24 h,对2龄起蚕的LC50:敌敌畏0.1860 mg/m3,敌畏.毒1.3241 mg/m3,毒死蜱48.4111 mg/m3,氟腈.唑磷139.8818 mg/m3,三唑磷161.1514 mg/m3,氟虫腈208.330 mg/m3,吡虫啉333.330mg/m3时2龄起蚕仍无中毒症状。在25℃下经过24 h,对2龄起蚕的LC50:敌敌畏0.2020 mg/m3,敌畏.毒3.7282mg/m3,毒死蜱91.3669 mg/m3。结果表明: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敌敌畏、敌畏.毒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最强,毒死蜱有一定的熏蒸毒性,三唑磷、氟腈.唑磷、氟虫腈、吡虫啉对家蚕的熏蒸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25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中毒症状观察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18种杀虫剂、4种杀菌剂、2种除草剂和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家蚕的毒性,系统观察了杀虫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等14种杀虫剂的LC50值均小于0.5 mg/L,属剧毒级药剂,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杀虫单和甲氧虫酰肼的LC50值分别为0.5493 mg/L和0.604 0mg/L,属高毒级药剂,对家蚕有高风险性;溴虫腈和丁醚脲的LC50值分别为72.370 mg/L和27.824 mg/L,属中毒级药剂,毒性较低;4种杀菌剂、2种除草剂和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仅有1种杀菌剂为中毒级,其余为低毒级,对家蚕的风险性较低;由不同杀虫剂引起的家蚕中毒症状表现出多种相似的特征,急性中毒主要特征有吐液、拒食、身体扭曲呈"C"或"S"形、静卧等,而蜕皮激素和几丁质合成的抑制剂类杀虫剂引起的家蚕中毒过程却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井上蛀果斑螟卵的触杀作用,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辛硫磷、丙溴磷、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氢菊酯、杀虫双、除虫脲、噻嗪酮、阿维.哒螨灵、吡虫.三唑磷等9种药剂对井上蛀果斑螟卵的触杀效果。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氢菊酯EC 600倍液,对井上蛀果斑螟卵的触杀效果最高,校正死亡率达98.67%;40%辛硫磷EC 250和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EC 300倍液、37%噻嗪酮SC 250倍液、20%吡虫.三唑磷EC 150倍液处理,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此外,40%辛硫磷EC 1 000和1 500倍液、40%丙溴磷EC 2 000和2 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EC 6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800倍液、25%杀虫双AS 100和150倍液、25%除虫脲2 500倍液、8%阿维.哒螨灵EC 1 500倍液和20%吡虫.三唑磷EC 150倍液的触杀效果均高于80%。综合试验结果考虑,防治井上蛀果斑螟,可使用40%辛硫磷EC 500~10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EC 300~6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600~800倍液、37% 噻嗪酮SC 250倍液和20%吡虫.三唑磷EC 100~150倍液对该虫的卵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通过24种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0种对白刺古毒蛾(Orgyia antiqua)具有优良防效的杀虫剂,即类产碱SC、10%天罗地网EC、25%黑光灯EC、4.5%氯氰菊酯EC、草毒蛾SC、2.5%敌杀死EC、3%金永安EC、5%速杀星EC、1.8%阿维菌素EC和10%金大地WP,防效均在90%以上,其中类产碱SC、草毒蛾SC、1.8%阿维菌素EC具有低毒、高效、持效期长等特点,可作为古毒蛾防治首选杀虫剂使用。10%天罗地网EC、25%黑光灯EC、4.5%氯氰菊酯EC、2.5%敌杀死EC、3%金永安EC、5%速杀星EC、10%金大地WP具有防效快特点,可与类产碱SC、草毒蛾SC、1.8%阿维菌素EC在古毒蛾暴发年份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探明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荔枝果肉及果皮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状况,对其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气相色谱对荔枝田间试验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在荔枝果肉和果皮中添加氯氰菊酯和毒死蜱0.01~1.00 mg/kg,平均回收率为87.1%~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5.2%。2种农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0 mg/kg。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氯氰菊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分别为6.2 d和7.9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41.3 d和52.6 d;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为2.6d和10.4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17.1d和69.0 d。不同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末次施药21d后,荔枝果肉中毒死蜱未检出,氯氰菊酯30d后未检出,45d后果皮上的氯氰菊酯和毒死蜱残留量均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无论儿童还是老年人,荔枝果肉中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膳食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综合最终残留量和膳食风险评估,建议安全采收期为施药后45 d。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调查了蓝莓园果蝇的发生动态,并选取6种药剂,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①蓝莓果蝇从5月至12月期间出现了5次明显的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及11月上旬和中旬;②6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随稀释倍数增大而降低,随药后天数的增加而降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甲维盐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对果蝇的防治效果好,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15d,防治效果均在73.82%以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5%印楝素乳油与0.5%苦参碱水剂在高浓度下对蓝莓果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