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叶面喷硒对沾化冬枣富硒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富硒农产品是最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冬枣是天然的含硒植物,增施硒肥可以提高冬枣果实中硒的含量。为了筛选出适于冬枣的高效叶面施硒方案,从而给冬枣安全有效地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于沾化冬枣果实膨大期,在其叶面一次性地喷施了不同含硒量(0、25、50、100、200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就不同浓度的喷硒处理对冬枣果实中的硒含量、硒有机化程度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硒的处理浓度≥50mg·L^-1时,冬枣果实中硒的总含量快速增加;随着喷硒浓度的升高,果实中硒的有机化比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各喷硒处理中,以硒含量≥50mg·L^-1的喷硒处理的有机化程度为最高。不同施硒量对冬枣果实品质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硒含量为50mg·L^-1的喷硒处理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佳,此处理的冬枣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和糖酸比均达到了最高值,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17.06%、22.66%、12.25%、29.17%和34.34%;然而,叶面施硒对冬枣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总三萜酸的含量却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在果实膨大期一次性地叶面喷施含硒量为50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是生产富硒冬枣的较佳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院接受《湖北省富硒资源及富硒产品开发调研》任务后,收集了有关硒的研究资料数百份;走访了省内硒研究有关单位及专家(同济医大、省环保、卫生防疫站);实地考查了富硒地区的州县及部分硒产品生产厂家;对可供我院开发成为硒产品的植物进行了取样分析检测;并对富硒产品的开发做了初步调查。现将调研所获情况汇报如下。1湖北硒资源贮量丰富,国内罕见1.1湖北省土壤硒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990年《湖北省土壤背景值调查》提出土壤含硒量>1.04mg/kg为富硒土壤,<0.065mg/kg为贫硒土壤的标准,全省土壤含硒均值…  相似文献   

3.
慈溪杨梅硒含量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慈溪杨梅126批次,平均含硒量0.018mg/kg,其它县市杨梅159批,平均含硒量0.018mg/kg。慈溪杨梅中,硒含量≥0.01mg/kg有118批,占93.7%,其它县市杨梅中只占44.0%;硒含量≥0.015mg/kg的样品占66.6%,而其它县市只占16.4%。结果表明,慈溪杨梅硒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县市杨梅硒含量,达到富硒食品标准,有利于进行富硒杨梅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浙江杨梅产区土壤硒(Se)含量和杨梅硒含量,并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省杨梅产区土壤硒含量为0.016~ 1.100 mg/kg,平均0.298 mg/kg;全省杨梅硒含量为0.000 47~ 0.043 00 mg/kg,平均0.0113 mg/kg,其中富硒杨梅占样品总数的92.3%,并以慈溪等地的富硒杨梅更具开发优势.对186组土壤硒和杨梅硒对应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直线回归方程:y=0.007 98+ 0.014 56x,表明杨梅晒含量(y)与土壤硒含量(x)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340 9**> r0.01=0.19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明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在金寨县、霍山县、罗田县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采集土壤样本88个,以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分析其含量及变异情况。[结果 ]大别山山核桃林区土壤pH平均值为5.19;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整体丰富,均值分别为53.11 g·kg-1、0.99 g·kg-1、179.41 mg·kg-1和21.30 mg·kg-1,全氮平均值为1.02 g·kg-1,含量中等,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相对缺乏,均值为8.24 g·kg-1和71.52 mg·kg-1。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均值为0.61,Ⅱ和Ⅲ级土壤均占50.00%。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p H和全钾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的最主要因素。[结论 ]大别山山核桃林...  相似文献   

6.
生物活性硒元是近年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有机富硒植物营养素。为了探讨活性硒元对油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作用,以优良油茶品种的2~4年生幼林和10年生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共设3个随机区组、6个处理(即CK0、CK1、CK2、Ⅰ、Ⅱ、Ⅲ,其中以处理Ⅱ为推荐处理),就富硒肥的施用效果问题进行了校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活性硒元土壤赋存复合肥(以下简称为"活性硒元")处理Ⅰ、Ⅱ、Ⅲ的油茶成林与幼林的果实产量明显高于各对照(CK)组,且推荐施肥处理Ⅱ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处理间油茶产量的差异显著(p<0.05),说明活性硒元的施用对油茶产量有显著的影响,而尤以处理Ⅱ的影响最为显著;活性硒元各处理组油茶果实中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各对照(CK)组,且其含硒量随着硒元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种仁的含硒量最高,成林种仁中的含硒量为0.127~1.042 mg/kg,幼林种仁中的含硒量为0.119~0.866 mg/kg,果皮中的次之,种皮中的含硒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采取选择代表性样地、品字形选择样点、分层采集土样、化验分析、与国家土壤微量元素分级标准比较等方法,研究了凤县花椒园铜、铁、锰、锌等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水平,结果为4种微量元素0~20cm土层有效含量都大于20~40cm土层,具有一定的表聚性;0~40cm土层有效铜平均含量为(0.967±0.29)mg·kg-1,所有样地都达到中等或丰富水平,不同地段之间变化较小;有效铁平均含量为(7.562±2.379)mg·kg-1,总体等级平均达到中等,不同地段之间差别不大;有效锰平均含量为(9.396±1.560)mg·kg-1,水平较低,总体等级为较缺;有效锌平均含量为(2.760±2.348)mg·kg-1,总体等级为丰富,但样地之间变化较大;今后花椒生产中可少施或不施铜肥,普遍注意增施锰肥,对一些有效铁、有效锌含量水平较低的地段也应注意施肥。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对硒元素的保健功能及富硒果品生产的重要性和功能性果品富硒葡萄生产技术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就富硒葡萄生产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可显著改善叶片质量,提高叶片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含量,使叶绿素b/a比值显著升高,增强叶片的耐弱光能力;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枝条成熟度,增强植株越冬能力;显著提高葡萄主栽品种果实硒元素含量,高达0.020~0.048mg/kg·FW(对照仅为0.0006~0.0009mg/kg·FW),达到富硒食品国家行业标准;显著改善果实品质,使果实成熟一致性增强;显著增加果品及葡萄酒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认定的红枣良种蒙枣1号、蒙枣2号、蒙枣3号脆熟期果实为供试材料,对氨基酸、营养成分、矿质元素等含量进行测试分析。蒙枣1号果实总氨基酸(TAA)、人体必需氨基酸(EAA)、果实总酸(以柠檬酸计)、粗纤维、维生素C、粗脂肪、Fe和Zn含量最高,分别为0.979 g·100 g^-1、0.178 g·100 g^-1、0.61 g·100 g^-1、1.54 g·100 g^-1、0.39 g·100 g^-1、0.70 g·100 g^-1、7.82 mg·kg^-1和7.30 mg·kg^-1。蒙枣2号果实可溶性总糖、糖酸比和Ca含量最高,分别为19.76 g·100 g^-1、56.46和294.65 mg·kg^-1。蒙枣3号果实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1.98 g·100 g^-1和34.50 g·100 g^-1。Pb、Cd、Hg、As的含量极少或未检测出。通过测试分析,为蒙枣1号~3号品质评价和进一步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核桃的优质丰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清香’核桃为研究对象,施用核桃专用肥后,对收获期核桃园土壤养分状况和坚果经济性状进行检测,坚果经济性状指标包括表型特征、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含油率、脂肪酸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核桃坚果成熟采收时,施肥组土壤中N、P、K元素含量高于对照组,铵态氮含量高出(0.10±0.02)~(0.14±0.01) mg/kg,硝态氮含量高出(0.55±0.04)~(0.86±0.07) mg/kg,有效磷含量高出(0.35±0.08)~(1.86±0.24) mg/kg,速效钾含量高出(4.80±0.07)~(6.18±0.52) mg/kg。核桃坚果表型特征变化显著(P 0.05),施肥组坚果纵径增加了(0.40±0.01)~(0.61±0.28) cm,横径增加了(0.40±0.04)~(0.47±0.01) cm,侧径增加了(0.29±0.01)~(0.48±0.10) cm,单果质量增加了(0.56±0.04)~(0.69±0.10) g。核桃仁质量增加了(0.66±0.01)~(0.91±0.10) g,出仁率增加了(1.33±0.76)~(1.84±0.01)个百分点。核桃仁风味物质含量增加显著(P 0.05)。施肥组核桃仁蛋白质含量增加了(55.49±4.58)~(64.49±3.74) mg/g(P 0.05),其中天冬氨酸含量增加了(0.44±0.02)~(1.53±0.07) mg/g,谷氨酸含量增加了(0.70±0.12)~(1.23±0.05) mg/g,亮氨酸含量增加了(0.50±0.01)~(0.74±0.03) mg/g,精氨酸含量增加了(0.62±0.05)~(1.67±0.90) mg/g。与对照相比较,施肥组核桃仁含油率增加了(3.22±0.02)~(7.90±0.42)个百分点(P 0.05),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棕榈酸(C16:0)、硬酯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其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施用核桃专用肥能够提升核桃坚果品质,主要体现在坚果表型特征和核桃仁风味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特别是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及含油率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安康市农民外出务工现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康市有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本文就安康市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特点及外出务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调查,安康市江南城区园林树木共有46科73属92种,其中乔木61种、灌木29种、木质藤本2种,不同类型绿地树木种类数不同,居住区92种、单位绿化81种、公园广场绿化77种、城堤防护绿化35种、河道水景绿化27种、道路绿化23种、街头绿化小品22种,观赏特性方面,观花类种数占33%、观姿观干类占30%、观叶树种25%、观果树种12%。总体表现为安康市江南城区园林树木种类丰富,但无特色,树种搭配设计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秦巴山区商洛、安康、汉中等地能源植物黄连木分布情况的调查,简要介绍了黄连木育苗造林技术,为今后大力发展黄连木能源林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安康市低产核桃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康市核桃园目前普遍存在因实生繁殖、栽植管理粗放等导致的果品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收益不高等问题,对此采取高接换优、土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并对改造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平均为86.6%,低产改造后,单株结果数、干果果个、果形指数、果壳厚度、单仁重、出仁率等性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综合改良技术能满足现阶段生产需求,值得在安康市及环境和生产条件相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杨湘涛 《林业调查规划》2014,(3):128-130,139
对陕西安康地方文化中的风物传说、历史文物、民间艺术进行阐述。从雕塑与书法的结合、绘画与图文结合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文化元素在安康园林城市建设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等。  相似文献   

16.
应用安康地区10县(市)8年火灾的详细资料,分析得出了安康地区的火源特点、林火的时空规律、主题植被的燃烧性排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森林防火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森林资源富集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林下魔芋产业是提升林下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出路。以安康市为例,选取2010—2021年全市林业经济增加值及魔芋产业产值等数据,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数据分析法,分别从魔芋产值产量、种植面积、产业优势等方面对魔芋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构建魔芋产业与林下经济协同互动发展机理及路径,依据资源禀赋理论,提出充分利用当地森林资源优势和富硒特色产业政策扶持,创造魔芋产业原生态种植条件和环境,扩大林下魔芋种植基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林下种植人员专业素养,科学开展林下魔芋种植技术等对策,共同促进魔芋产业与林下经济协同互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低碳理念的理解,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调查掌握安康市中心城区居住区绿地现状,分析居住区绿地设计中在绿地类型、植物选择配置等方面存在的有悖于低碳理念的规划设计,提出丰富绿地类型,提高绿地率水平,增加屋顶和垂直绿化,合理配置耐旱植物,增加植物多样性,回收利用绿地废弃物等基于低碳理念的居住区绿地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12年的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表明,火炬松种源生长性状差异极其显著,12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树高中央直径分别比对照马尾松大40.2%、78.8%和103%。千粒重与地理位置基本无相关,但却与生长性状相关显著。早期选择应该从造林后开始选择,已初步选出了11,4,20,17,5,15和25号种源作为安康浅山地区发展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0.
安康瀛湖湿地保护区由于建设进度缓慢和管理落后等原因,湿地功能下降和水环境污染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保护区面临着社区居民的生产活动、河道采挖沙石和沙金、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航运船只的燃料和排放物、陆路和水上交通运输活动等多方面的威胁,通过分析这些威胁因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