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茫荡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共有蕨类植物130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5科61属,其中水龙骨科、鳞毛蕨科、凤尾蕨科等少数几个科构成了该区的优势科,凤尾蕨属、卷柏属、鳞毛蕨属、瘤足蕨属等属构成了优势属;②从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③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有各种原始成分;同时又有一定数量的较进化的和处于两者之间的科、属,表明该地区的蕨类植物在系统发育或进化关系上的连贯性;④该地区的特有现象不明显;⑤福建茫荡山、广东石门台、浙江磐安和江西九连山这四者之间在蕨类植物区系分布上联系比较紧密;⑥发现12种蕨类植物在该区的新分布。  相似文献   

2.
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标本相结合的方法 , 对广东省中山市香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 研究 , 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29 科 51 属 92 种。从科的组成看,以单属科和寡属科占优势, 占区内总科数的 93.10%;从属的组成看,以单种属和寡种属占优势,占区内总属数的 96.08%。分布区类 型在科和属的水平上皆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占各自总数的 58.62% 和 52.94%;科和属的分布区类 型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与温带蕨类植物区系的联系较弱。在种的水平 上热带亚洲分布及东亚分布类型构成了该区蕨类植物区系的主体,各占 38.04% 和 26.09%。与周边 4 个 地区的比较中,与澳门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与相邻区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丰富,共有蕨类植物34科、77属、273种(含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等5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等18属,但属内分化程度较低;(2)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说明小溪与热带联系紧密,但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的亚热带山地成分为主,其中尤以东亚成分中的中国—喜马拉雅型占绝对优势(占小溪总种数的38.5%);(3)在相邻6个蕨类植物区系中,物种的丰富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井冈山、梵净山、壶瓶山、小溪、八大公山、猛洞河;小溪蕨类植物区系与壶瓶山、梵净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密切,与八大公山、井冈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较为密切,与猛洞河蕨类区系关系较疏远。  相似文献   

4.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对卧龙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区有蕨类植物32科68属183种,具有占主导地位的大科,拥有大量属种,但大部分科内属、种贫乏;地理成分多样,属和种分别有13个和11个分布区类型(含变型);有58种为中国特有分布,并有2个中国特有属;在属和种的分类等级上分别以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占优势,对种来说,它们与热带蕨类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东亚成分有93种,在两种变型中,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占31种,中国—日本分布占39种,该区处于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成分的交汇地区。  相似文献   

5.
在裕河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蕨类植物标本进行了鉴定、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蕨类植物21科、44属、83种,蹄盖蕨科、鳞毛蕨科、金星蕨科为裕河蕨类植物中占优势的3大科,共计18属32种。植物区系为热带分布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约占总属数的43.18%。属的相似性表明:该区系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太白山的关系密切,而与黄土高原等关系疏远。裕河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按用途主要分为药用、观赏、食用和指示蕨类植物4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起源与发展,于2019—2020年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对保护区内野生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统计,对该区蕨类植物的物种特性和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鼎湖山蕨类植物由29科62属123种组成;(2)科的组成以寡种科、单种科为主;属的组成以单种属为主;(3)从生态类型来看该区以土生蕨类为主,占总数61.78%;(4)蕨类植物区系分布在科、属、种层次都具有明显的热带特征,种的水平上,热带亚洲分布的占比最多,含3个中国特有种;(5)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与香山自然保护区的联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调查与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福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约有蕨类植物33科55属92种,主要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乌毛蕨科、凤尾蕨科、卷柏科、蹄盖蕨科等;优势属为凤尾蕨属、卷柏属、线蕨属等;中华里白、金毛狗、福建莲座蕨、乌毛蕨、狗脊蕨等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性质的蕨类构成了天然林的主要草本层与林缘。科的分布区类型只有6个,热带分布型有22科,占总科数95.65%(世界分布除外);属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热带分布型有41属,占总属数(世界分布除外)的93.18%,R/T值为13.67;种的地理分布分属7个类型,以热带分布成分(47.19%)、东亚分布成分(33.71%)、中国特有成分(17.98%)突出。在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分区上,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属东亚蕨类植物区,处于华东-华中植物地区与华南植物地区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湖南省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的基础上,对该区的蕨类植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云山共有蕨类植物34科,67属,137种.其区系结构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地理成分多样,属和种分别分为13和12个分布区类型;②在科和属的水平上,热带成分占优势,但在种的水平上,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这些种类大都是以我国长江流域为其分布区中心,是以亚热带为其分布中心的温带成分,云山蕨类植物区系属于温带性质,是泛北极植物区的组成部分,与热带蕨类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③有30种为中国特有分布,并有1个中国特有属;④东亚成分有70种,其中全东亚分布13种,中国-喜玛拉雅分布12种,中国-日本分布45种,云山处于中国-喜玛拉雅和中国-日本成分的交汇地区;⑤属内种系贫乏,单种属有38个,2~4种的少种属有23个,而含5种或5种以上的属仅有6个.  相似文献   

9.
东莞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标本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莞蕨类植物区系及其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有蕨类植物37科66属125种,其区系特点为:①分布区类型在科、属、种的水平上皆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占各自总数的64.87%、75.76%与61.60%。②科与属的分布区类型显示出东莞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与温带蕨类植物区系的联系较弱;在种的水平上,温带成分占总数的28.80%,呈现出热带蕨类植物区系向温带蕨类植物区系过渡的特点。③在种的水平上热带亚洲分布及东亚分布类型构成了东莞蕨类植物区系的主体,各占38.40%和20.80%。④与周边4个地区的比较中,与深圳的相似性为最高,与乐昌的相似性为最低;总体上,东莞蕨类植物区系与周围地区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福建福罗山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为福罗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福罗山有蕨类植物34科、61属、118种。主要科为水龙骨科、鳞毛蕨科、金星蕨科、凤尾蕨科,主要属为凤尾蕨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科、属分布类型均以泛热带为主,种的分布类型以东亚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表明福罗山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征,并有向暖温带过渡的趋势。通过相似性的比较,表明福罗山与茫荡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系数为0.83。福罗山已记录有10种中国特有蕨类植物,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浙江建德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8-2016年野外线路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方法,对建德市的蕨类植物进行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并将其与周边地区和省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建德市现有蕨类植物34科60属103种(含变种和变型),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2)根据现代地理分布并参照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建德市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5个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类型,均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占优势,表明建德市蕨类植物的热带起源;(3)科、属特有现象不明显,中国特有种占较高比例,石灰岩地区分布的种类比较特殊,并发育了地区特有种;(4)地史、化石证据表明,建德市蕨类植物区系起源古老,联系广泛,特别是与印度、中南半岛、日本等地联系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12.
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资料和样线调查,统计出广东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植物 179 科 611 属 1 080 种 ( 含变种 ),其中种子植物 150 科 560 属 988 种。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为五列木科、粘 木科、八角枫科、虎皮楠科、肉实科、紫金牛科、省沽油科、杜英科、芸香科、冬青科、清风藤科、樟 科、山矾科、杉科、八角科和金缕梅科,其中的樟科、紫金牛科、芸香科最具特色;种子植物科、属的 地理成分中均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占优势(分别占 57.28% 和 32.31%),同时混合有不少其他成分,区 系成分复杂,体现出其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自然性;与纬度相近的深圳市田头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 物区系比较,二者的科、属相似性系数分别为 88.89% 和 73.65%,显示在属级分类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适宜广西石漠化地区栽培的番荔枝(Annona squamosa)新品种,2012年从越南岩溶地区引进了番荔枝15个家系的果实,通过对其果实表型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之间果实纵径、单果质量、糖度以及种子的长度、种宽、种厚、千粒重均有显著差异,而各家系之间果实横径差异不显著,果实纵径最大是27号,果实横径最大是11号,单果质量最重是23号,糖度最高是20号。  相似文献   

14.
老祖岩国家石漠公园植物资源丰富,为全面摸清该区其植物种类,采用路线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桃源县老祖岩国家石漠公园种子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73科532属880种,除去人工栽培种,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7科475属806种,其中野生被子植物135科473属803种。区系分析表明:属级水平上热带成分(43.81%)与温带成分(44.40%)的比例相当,而科的水平上热带成分(45.26%)明显高于温带成分(21.90%),说明该区的中亚热带性质较明显,这与其地理位置处在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区是相一致的。以上均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不但复杂多样,而且还具有过渡区域的特点;保护区内的湖南特有树种和珍稀濒危植物也很丰富,具有很大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杉木优良家系区域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6.
玉龙雪山地区经济植物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对丽江玉龙雪山地区常见经济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传统利用的和具开发利用价值的常见经济植物有81科177属387种,按植物资源的经济用途可划分为8大类:药用植物31科90属172种,观赏植物资源8科32属126种,芳香植物7科13属21种,油料植物14科16属19种,纤维植物8科8属10种,鞣料植物4科7属19种,淀粉植物5科5属10种,野果植物4科6属10种;并总结了各类用途植物的名录。可为进一步研究当地少数民族对植物资源的传统利用及区内经济植物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海南岛野生的土著药用木本植物区系进行研究,发现该区系由332种206属70科组成,区系特点为热带北缘特征,物种主要集中在本岛的南部、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探讨了海南岛药用植物资源应用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查阅资料和样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靖县白云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山蕨类植物有45科106属396种。其中大部分科属于泛热带分布,约占总科数的55.56%,大部分属为热带分布约占总属数的49.06%。在所有科内,以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水龙骨科为优势科;在所有属内,以鳞毛蕨属、耳蕨属和铁角蕨属为常见属,共87种,占总种数的21.96%。基于属的组成,本区系可归属于“耳蕨一鳞毛蕨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植物群落学研究方法,以广西姑婆山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的6个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研究广西姑婆山森林公园的植被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姑婆山森林公园植物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284种,隶属于75科143属,科、属的分布型以热带为主,反映了该群落以热带为主的亚热带区系特征;植被群落主要以革质、全缘、单叶、中型叶和高位芽类型的植物组成,体现了亚热带季风阔叶林类型的主要特征,强烈反映了植被对该区植物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即较好的低纬水热组合,清晰地反映了亚热带湿润季风的气候特征。该群落植物各多样性指数表明其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
福建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经济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经济植物108科503种,按其用途划分为15类.该区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用途广、分布面积大、替代种类较多,且该区具有优越的野生植物再生条件,十分有利于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