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国审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新品种EZ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物炭技术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研究。在连作2年、6年、11年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棉田土壤中分别施用0 t/hm2(C0)、10 t/hm2(C1)和20 t/hm2(C2)生物炭,在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4个生理时期测定了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物炭处理对棉田土壤N、P、K、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棉田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均整体呈减少的趋势;C1处理、C2处理与C0处理相比,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生物炭处理可以有效缓解不同连作年限下棉田土壤营养物质的缺乏,且在生物炭施加量增加的情况下,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多年连作 棉花连作时间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连年重茬,再加上棉农有机肥投入不足,棉田后期供肥能力弱,脱肥造成棉花早衰。植棉年限较短的棉田,棉花大多青枝绿叶:连作5年以上的老棉田,前期生长尚好,一旦中后期遭遇低温阴雨,则大面积发生红叶症状,其主要原因:①由于棉田长期连作,秸秆还田.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抗生菌数量少,导致病害发生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3.
连作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5团2连是一个植棉老连队,大部分棉田连作年限达15年之久,个别棉田棉花连作年限超过2年。棉花连作时间长,棉田土壤中营养元素单一,土壤中残膜积留多,病虫基数大,草根多,造成生产中棉花病虫草害防治难度增大,化学防治成本高。经几年探索,总结出连作棉田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1苗期病害发生严重 1.1发生情况。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等,棉花播种后遇低温高湿天气,常引起烂芽、烂种,或出苗后生长缓慢。河北省棉花受许多因素的限制,多为连年种植,连作棉田中病菌积累多,连作年数越长发病越重。另外,一些播种过早或过深的棉田,幼根生长缓慢,遇倒春寒阴雨天气,病原菌侵染频繁,也容易造成烂种、烂芽,导致棉花苗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棉苗烂根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棉花苗期病害的总称,常造成棉田大面积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对棉花生产影响较大。由于播种时期提前,连作年限延长,烂根病有逐年加重、危害期明显延长的趋势。棉苗出土15d后,烂根病一般都会明显减轻,5月中旬后很少再发生大量死苗。1病状及病原棉花播种至出苗后1个半月内易受害,以后茎部木栓化后很少发病。经多年调查分析,造成苗期  相似文献   

6.
<正>棉花苗期病害主要包括立枯病、根腐病、炭疽病、茎枯病、红腐病、枯萎病等,尤其以导致烂种、烂根、死苗的立枯病、根腐病、炭疽病危害较大,轻则造成僵老苗,生长期延缓,重则造成死苗,田间缺苗断垄,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都会造成减产。近年来,新疆各棉区棉田连作年限长,忽视轮作倒茬,苗期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一、发病原因造成目前棉花苗期病害加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因是近年春季气温多变,棉苗出土后常遇阴雨  相似文献   

7.
<正>1早衰原因多年连作棉花连作时间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连年重茬,再加上棉农有机肥投入不足,棉田后期供肥能力弱,脱肥造成棉花早衰。植棉年限较短的棉田,棉花大多青枝绿叶;连作5年以上的老棉田,前期  相似文献   

8.
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评价棉花长期连作对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棉花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研究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结果】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棉田土壤容重下降,连作5、10、15和2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种植1年的增加10.56%、18.09%、37.34%和55.64%,土壤含盐量呈上升趋势,连作5、10、15和20年含盐量分别是连作1年的122%、132%、124%和146%。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连作10、15和20年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分别是连作1年的60.4%、35.9%和39.8%;有效磷含量在连作5年达到最大值,比连作1年增加25.2%,随后开始下降,连作10、15和20年之间变化幅度较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连作5年和10年土壤酶活性降低,连作10年以后又升高,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连作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在新疆绿洲棉区,棉花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后,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有次生盐渍化倾向,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棉花连作5~10年,土壤酶活性较低,连作障碍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棉花连作对产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酒泉地区棉花连作 1、2、3、4 a以上的棉田分别为 193.9、12 2 .9、4 6 .8、71.1hm2 ,分别占棉花连作总面积的 31.70 %、2 0 .15 %、7.6 5 %、11.6 0 %。连作棉田可加重棉田土传病害 ,使氮、磷、钾养分失衡 ,籽棉减产 9.9%~19.4 %。针对以上问题 ,作者认为通过种子包衣、优选良种、平衡施肥等措施 ,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绿洲农田棉花长期连作下土壤钾的消耗特征,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连作棉田土壤剖面钾含量分布的影响,为绿洲棉田土地利用、管理和棉花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南疆宜棉区分别选择初垦1年和连续植棉5年、15年、20年、30年的连作棉田以及连作30年后采用深翻(60 cm)和水稻轮作措施的棉田,研究0—100 cm土壤剖面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化特征。【结果】连作棉田土壤剖面全钾和速效钾自上而下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40—50 cm土层最低;连作年限不同的棉田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层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发生明显分异。随连作年限的延长,上部0—20 cm耕作层含量先升后降,中部20—70 cm持续下降,下部70—100 cm有升高趋势。对长期连作棉田进行深翻,土壤剖面0—60 cm各土层全钾含量趋于平均化,中部土层速效钾的释放增强,棉花全生育期可维持较高的水平。采取棉花与水稻轮作,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自剖面上部至底部沉积的趋势明显,淋溶损失增强,下茬棉花全生育期0—40 cm速效钾含量偏低。【结论】棉花对土壤钾的消耗较多,每年通过籽棉收获从棉田迁出的钾每公顷可达63 kg左右;棉花长期连作对砂性土壤剖面中部钾消耗严重,以40—50 cm耗竭最重;深翻可打破连作条件下钾含量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状态,显著提高剖面中部钾含量,并能促进速效钾的释放;稻棉轮作加速了钾的淋溶损失,导致后作棉花生育期间土壤钾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在砂性土壤上进行稻棉轮作应加强后茬棉花钾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一、病害侵染1.危害程度棉田多年连作,土壤中立枯病、黑色根腐病病菌越积越多,导致烂种、烂芽、烂根,造成苗期缺苗断垄,甚至重播,对棉花生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前言棉田地膜覆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栽培新技术,通过本调查和防治实验,试图了解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对苗期病害的影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棉田棉苗病害的消长规律以及种子消毒在地膜覆盖棉田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和酶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数量变化以及土壤酶的活性.[方法]以新疆高产棉花连作5、10、15和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棉花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总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细菌数量变化有极显著差异,真菌和放线菌变化无显著差异,棉田土壤B/F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的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进行测定,结果脲酶、蔗糖酶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强的趋势,磷酸酶活性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先呈下降趋势,再随连作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尉犁县是国家优质棉基地,产量逐年再创新高。可是近几年来,棉花在苗期出现不同程度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我县棉花生产继创新高的步伐。棉苗发病轻者25%~40%,重者可达50%以上,造成大量死苗现象,不得不改种或重播,导致棉苗迟播迟发。一、引发棉花苗期病害的原因1.连年重茬连作,肥水管理不当、棉田耕作粗放、土壤中残存细菌和害虫。2.播种劣质种子、低温高湿、棉根发育不良、粗放播种等是引发棉花苗期病害的主要原因。3.土壤中缺乏有机肥,长期大量使用磷肥,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  相似文献   

15.
于2007年以不同连作年限棉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连作5 a、8 a、12 a年和15 a棉田土壤容重、土壤氮、磷、钾养分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规律,以揭示长期连作造成棉田减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棉农自主经营管理条件下,棉田土壤容重并未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全氮、全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则是连作8 a之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连作8 a、12 a、15 a棉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平均值分别比连作5 a的下降了40.1%、46.7%、52.4%,而且微生物菌群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总体表现为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连作5、10、15、20 a和25 a的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棉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棉花连作年限的增长棉田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下降,粗砂和细沙含量增加,粘粒含 量下降,其变化连作15 a极为明显; 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盐分含量和pH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大幅度升高,速效磷比较稳定或略有减小,而钾的含量显著下降,致使氮、磷、钾比例失调,其增减变化连作15 a极为显著; 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连作15 a都达到最高值,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其活性连作20 a达到最高值。 由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研究区棉花连作年限不宜超过15 a,棉花连作年限超过15 a时,会导致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下降,土体紧实板结,结构性差,土壤养分含量失衡,酶活性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等连作障碍,使得棉花产出和效益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棉花苗期病害是造成棉田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的主要原因。全国棉花苗期病害有十余种,而以炭疽病、立枯病和红腐病等三种最为普遍,为害亦最严重。长江流域,炭疽病发生最为普遍,立枯病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红腐病则仅在个别地区发生。1983~1984年,我们根据全国农垦系统棉花苗期病害研究协作组的计划,对江苏省各主要棉区的棉花苗期根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春季低温,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棉花苗期病害发生严重,造成棉田大量死苗,甚至发生缺苗烂籽现象。为了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特将棉花苗期几种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棉花苗期病害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处理对连作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通过棉花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研究了棉花长期连作和活性炭处理后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连作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随着棉花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又升高的趋势.连作棉田土壤中加入活性炭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未加活性炭的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活性炭可吸附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从而缓解了根系分泌物的害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豫东是河南省主产棉区,麦棉两熟是棉花生产的主要方式,棉花苗期处于麦棉共生阶段,由于受小麦的影响,病害较单作棉田发生重;同时,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苗期虫害与单作棉田相比发生较轻。根据本区棉田特点,在棉花苗期采取相应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促进棉花壮苗早发,对发展棉花生产,稳定棉花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