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以燕麦加工产品的剩余滤渣为原料,研究酶-碱结合法制备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0,α-淀粉酶添加量1.5%,溶液pH 6.5,65℃条件下酶解30 min,酶解液加3%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60℃条件下碱解40 min。制得的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56.43%,持水力为3.414 9 g/g,溶胀性为3.13 mL/g。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以竹子为原料生产γ-PGA的工艺,首先将原料经碱法预处理,然后加入木糖异构酶和纤维素酶等复合酶酶解得出竹子糖液,再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γ-PGA。结果表明,添加木糖异构酶可提高酶解率,单因素试验得出还原糖含量达到3.086%。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γ-PGA培养基条件为竹糖80 g/L,有机氮源8 g/L,谷氨酸钠80 g/L,NH4Cl 3 g/L,K2HPO4·3H2O 2 g/L,MgSO4·7H2O 0.25 g/L,接种量为2%,培养条件为pH值7.0~7.2,温度37℃,培养时间48 h,产量可达35.31 g/L,纯度达87.5%。以竹子为原料,γ-PGA的产量和纯度较高,产业前景好,木糖异构酶对酶解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分步水解法酶解新鲜鸡骨泥,制备鸡骨泥酶解液。在基本发酵型饼干配方中添加一定量的鸡骨泥酶解液,研究鸡骨泥酶解液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黄油添加量和玉米淀粉与低筋面粉的配比对饼干口感、色泽、风味、硬度等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鸡骨泥酶解液风味饼干的最佳配方为鸡骨泥酶解液25 g,白砂糖9 g,黄油4 g,玉米淀粉与低筋面粉配比20 g/55 g。产品风味较好,色泽金黄,口感酥松。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白果及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探讨了白果发酵乳的加工工艺。以白果浆酶解液透光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工艺为: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110 min,中性α-淀粉酶添加量0.014%。以白果发酵乳产品的感官品质及黄酮含量为评价依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为:16%白果汁酶解液(料水质量比1∶3)、11%全脂乳粉、6%白砂糖、0.4%复合稳定剂(m_(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m_(黄原胶)∶m_(瓜尔豆胶)=3∶1∶1)、0.1%乳酸菌冻干菌粉、发酵温度42℃以及发酵时间4.5 h。经此工艺制成的白果发酵乳产品感官评分为39分(满分40分),组织均匀细腻,口感丝滑适口,营养丰富,具有银杏的风味,银杏黄酮含量为47.14 mg/100 g,银杏酸残留量1.56 mg/kg,符合国家药典(2015版)规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混合菠萝汁和燕麦浆,并加入木糖醇,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复合发酵菌粉进行发酵制成酸奶。由单因素试验得出菠萝燕麦无糖酸奶的最佳工艺为以鲜牛奶的体积为基准,菠萝汁添加量22%,燕麦浆添加量10%,木糖醇添加量8%,发酵时间6h。以上述4个因素为基础进行正交试验,得到的结果为以鲜牛奶的体积为基准,菠萝汁添加量20%,燕麦浆添加量5%,木糖醇添加量8%,发酵时间5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菠萝燕麦无糖酸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尖椒、生姜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与蜂蜜等调配成为功能性饮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尖椒汁(质量分数80.0%)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3%,白砂糖添加量3.0%,食盐添加量1.5%,发酵温度25℃,发酵周期8 d。生姜汁(质量分数80.0%)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白砂糖添加量4.0%,食盐添加量0.8%,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12 d。乳酸菌发酵尖椒、生姜蜜汁饮料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尖椒发酵液9.0 g,生姜发酵液8.0 g,蜂蜜5.0 g,白砂糖3.0 g,柠檬酸0.08 g,稳定剂(海藻酸钠与CMC-Na质量比为1∶1)添加量0.15%。  相似文献   

7.
宋昊  阙斐 《保鲜与加工》2022,22(5):78-85
以燕麦和鹰嘴豆为原料,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的氨基酸组成标准模式,确定了燕麦和鹰嘴豆最佳氨基酸互补质量比为138∶18。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并在最佳复合饮料配方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料液比(燕麦鹰嘴豆复合粉∶水)1∶16(g/mL),白砂糖添加量20 g/L,柠檬酸添加量2 g/L,在此条件下配制的复合饮料口感最佳,感官评分为88.63±0.97分;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最佳稳定剂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8 g/L,黄原胶添加量0.5 g/L,海藻酸钠添加量0.3 g/L,在此条件下复合饮料稳定性最高,离心沉淀率为12.40%±0.07%。该试验结果为谷豆类复合饮料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鲜铁皮石斛、超微红枣粉、鲜奶为主要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进行铁皮石斛复合乳酸菌饮料的研制及加工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四因素三水平试验方案,结合实际试验条件,得出确定制作铁皮石斛复合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汁添加量30%,鲜奶添加量50%,超微红枣粉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5%,稳定剂魔芋粉0.1%;采用直投式乳酸菌种,按1 g/1 000 m L的投放量,在42℃下发酵7 h,可制得品质优良、酸甜适中、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铁皮石斛红枣复合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9.
以燕麦为材料,采用米根霉、米曲霉和毛霉3种霉菌分别对燕麦进行发酵,研究了3种霉菌的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及水分添加量对发酵燕麦制品甜度和口感的影响,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3种霉菌发酵燕麦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米根霉发酵燕麦(RFO)的最优工艺为米根霉接种量0.5%,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3℃,水分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产品的感官评分为95.37±2.09分(满分100分);米曲霉发酵燕麦(AFO)的最优工艺为米曲霉接种量0.01%,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25℃,水分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4.21±1.32分(满分100分);毛霉发酵燕麦(MFO)的最优工艺为毛霉接种量0.01%,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0℃,水分添加量12%,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1.64±2.25分(满分100分)。试验优化了3种霉菌发酵燕麦的最优工艺,充分利用了燕麦资源,为新型燕麦产品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玉米为原料,经过粉碎、糊化等工艺处理后,对酶解的工艺进行研究,分别测定玉米汁饮料在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不同酶解条件下的DE值,以确定2种酶最佳的工艺参数。通过感官评价的方法,进一步确定蔗糖和稳定剂的添加量,保证玉米汁饮料的最佳口感以及合适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高温α-淀粉酶酶解玉米汁的工艺参数为加酶量20 U/g,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80℃;糖化酶的酶解工艺参数为加酶量200 U/g,糖化时间5 h,糖化温度60℃。选择蔗糖添加量1.0 g/100 mL时,玉米汁饮料甜度适宜、口感清爽;选择黄原胶和CMC作为稳定剂,其中黄原胶添加量0.2%,CMC添加量0.1%达到较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柑橘和红茶为主要原料,探究了柑橘红茶复合饮料的制作工艺。分别以醇试验、碘试验和感官评价结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柑橘汁的酶解条件、红茶茶汤的浸提工艺、柑橘红茶复合饮料最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柑橘汁的最佳酶解工艺为0.2%果胶酶稀释液10%,酶解pH值3.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0 h;最佳茶汤浸提工艺为料液比1∶60 (g∶mL),浸提时间10 min,浸提温度80℃;最佳配方为红茶汁用量40 g,柑橘汁用量8 g,白砂糖用量6 g,柠檬酸添加量0.2%,蜂蜜添加量4%。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成熟的芒果和红皮红肉火龙果为原料,研制新型复合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主要研究酵母接种量、SO2添加量、初始含糖量和发酵温度对复合果酒主发酵过程残糖量、酒精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比,得出芒果火龙果复合果酒较适宜发酵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20 g/L,SO2添加量80 mg/L,初始含糖量26%,发酵温度24℃。  相似文献   

13.
以圣女果为原料,以SOD酶活及总酸为检测指标,用液态分步发酵法制备圣女果酵素。优化分步发酵的工艺条件,并对圣女果酵素的抗氧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添加量50%,白砂糖添加量20%,发酵温度32℃,活性干酵母接种量0.5%,pH值4.1,发酵时间16 h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温度30℃,乳酸菌接种量0.1%,pH值5.0,发酵时间36 h进行二次发酵。此时发酵效果最好,SOD酶活可达324 U/mL,总酸含量为0.219 g/mL.该圣女果酵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超过了维C,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接近维C,但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低于维C。  相似文献   

14.
以牛乳、浓缩乳清蛋白粉、白砂糖等为原料,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发酵剂,经发酵、搅拌制成的一种新型高蛋白产品。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高蛋白风味发酵乳的感官评分为标准,确定产品的最优工艺配方为牛乳添加量88.65%,浓缩乳清蛋白粉添加量3%,白砂糖添加量8%,果胶添加量0.2%,海藻酸丙二醇酯添加量0.15%。在此优化工艺配方条件下,高蛋白风味酸乳的感官评分为95.3分,脂肪含量为2.7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6.1 g/100 g,酸度为82°T,乳酸菌数大于1.5×106,未检出致病菌;成品色泽一致、组织细腻、质地均匀、黏稠适宜,是一种营养和美味兼具的高蛋白乳制品。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赛买提杏干为原料,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酵母接种量、初始pH值、初始糖度和发酵温度4个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杏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杏水比1∶3(m/m),果胶酶添加量0.04%和纤维素酶添加量0.3%,25℃酶解24 h下,杏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5.2%,果肉与汁比例适宜发酵杏酒。通过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杏酒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初始p H值为3.5,发酵温度22.4℃,初始糖度22.35%,酵母接种量0.25 g/k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杏酒酒精度为12.4%vol,感官评分94分。该研究结果为杏酒发酵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苹果汁中酶解燕麦粉、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为因素,进行L_9(3~4)正交试验,选出最优方案,确定了以浓缩苹果汁、酶解燕麦粉为主要原料的苹果汁饮料新产品制备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当浓缩苹果清汁稀释比例为1∶10(浓缩汁∶水),酶解燕麦粉含量为5%,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分别为0.15%,0.15%,麦香香精添加量为0.03%时,该产品滋味柔和、口感清爽、酸甜适中、品质稳定,且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钾、钙、锌、镁等矿物质,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该产品原料来源丰富、制作工艺简单,是一款比较理想的苹果汁饮料新产品。  相似文献   

17.
以发芽黑米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乳酸菌发酵黑米饮料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乳酸菌发酵黑米饮料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和米的比例为10∶1(m L/g),乳酸菌接种量(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2∶3)3%,发酵时间11 h,蔗糖添加量8%,按此工艺条件制得的乳酸菌发酵黑米饮料呈均匀一致的红色,澄清透明,流动性好,无分层和沉淀现象,酸甜适中,柔和爽口,有黑米特有香味,无异味,感官品质评分达86.68分,说明该工艺适合乳酸菌发酵黑米饮料的制作。  相似文献   

18.
以华南9号食用木薯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制备食用木薯饮料的酶解条件、调配配方及稳定性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80 U/g,酶解温度85℃,酶解时间120 min;最优调配配方组合为:8%白砂糖+0.2%植脂末+0.04%柠檬酸;复合稳定剂最佳添加量为:蔗糖脂肪酸酯0.04%,分子蒸馏单甘酯0.04%,微晶纤维素0.02%和卡拉胶0.04%。经该工艺生产的食用木薯饮料风味独特,口感细腻,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堆肥效果的影响,试验以鸡粪和木屑、稻壳为发酵原料,分别添加酵母菌和乳酸菌,研究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发酵过程中温度、大肠杆菌群数和臭味的变化。结果发现:(1)添加酵母菌组的发酵最高温度达到67.6℃,比乳酸菌组高6.9℃,且酵母组发酵温度在55℃以上持续了16天,比乳酸菌组多5天,两组均高于对照组(55.9℃和5天);(2)添加木屑组的发酵最高温度比稻壳组高2.2℃,55℃以上的持续时间多3天;(3)酵母菌组、乳酸菌组的粪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由105个/g下降到102个/g,其粪臭味分别在第7天和第8天消失。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在鸡粪中添加酵母菌和木屑的堆肥发酵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0.
对海带加工下脚料中多糖的酶解提取工艺和化学稳定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酶解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4种酶解因素对海带加工下脚料中多糖提取量影响顺序依次为:复合酶添加量>pH >酶解时间>温度。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mL/g),酶解时间135 min,酶解温度55 ℃,酶解液pH 6.0,复合酶添加量2.0%。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海带多糖提取量为149.662 g/kg。化学稳定性试验表明,海带多糖提取物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碱性环境稳定性较差,是一种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天然活性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