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调查研究吐鲁番地区榆树食叶害虫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 luteola(Müller)寄生蜂,为利用该寄生蜂对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成虫及其卵粒进行采集,并带回实验室内进行饲养、观察,解剖并鉴定羽化自卵粒的寄生蜂。【结果】从榆黄毛萤叶甲的卵中饲养得到了一种寄生蜂榆毛萤叶甲啮小蜂Oomyzus gallerucae(Fonscolombe),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论】报道了新疆榆树重要害虫榆黄毛萤叶甲的卵寄生蜂,发现其自然寄生率比较高,是榆树害虫榆黄毛萤叶甲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寄生蜂的发现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俞志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5):118-119,125
通过开展榆树2种叶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榆绿毛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分别在上海1年发生2~3代、2代,以成虫越冬.0.5%苦参碱450mL、900mL、1350mL/hm2;1.8%阿维菌素、灭幼脲35mL、42mL、50mL/hm2;1%苦参碱1000倍液、25%灭幼脲1000倍液、1%阿维菌素1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榆树2种叶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榆树是榆科榆树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叶卵状长椭圆形,长2~6 cm,先端尖,基部稍歪,缘又不规则之单锯齿,早春叶前开花,簇生于翅果中部,花期3~4月;果4~6月成熟。榆紫叶甲是榆树常见虫害。1榆紫叶甲的危害特点榆紫叶甲又叫榆紫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贵州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危害家榆、黄榆、等榆树,是榆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每年4月末5月初,榆树膨芽时,榆紫叶甲成虫开始上树危害榆树芽苞,5月中、下旬繁殖的幼虫又大量取食榆树叶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报道了2013年榆黄毛莹叶甲(Pyrrhaitama culicollis Motschulsky)在吐鲁番市的发生情况,对榆黄毛莹叶甲的危害表现、形态特征、生活史、防治措施做了介绍,希望能够带给一些有疫情地区或者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一些引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报道了2013年榆黄毛莹叶甲(Pyrrhaitama culicollis Motschulsky)在吐鲁番市的发生情况,对榆黄毛莹叶甲的危害表现、形态特征、生活史、防治措施做了介绍,希望能够带给一些有疫情地区或者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一些引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榆树是齐齐哈尔地区的乡土树种,在街道、公园、庭院等大量分布,可自播繁殖,耐干旱、寒冷,耐土壤贫瘠,抗性强,适宜本地区气候环境。然而,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乃至黑龙江省榆树的虫害非常严重,特别是榆紫叶甲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食叶害虫,有榆树的地方就有榆紫叶甲的大量存在。每年4月末5月初,榆树膨芽时,  相似文献   

7.
榆树是哈尔滨市园林绿化中主要的树种,近年来榆紫叶甲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园林绿化成果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过对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的研究,得出了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生活史和防治的最佳方法,即在榆紫叶甲出土上树前,在榆树1.5m以下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制剂进行防治,此种方法即省时、省工、省药,还起到了对环境环保的作用,而且达到了防治时间长,防治效果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榆树是哈尔滨市园林绿化中主要的树种,近年来榆紫叶甲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园林绿化成果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过对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的研究,得出了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生活史和防治的最佳方法,即在榆紫叶甲出土上树前,在榆树1.5m以下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制剂进行防治,此种方法即省时、省工、省药,还起到了对环境环保的作用,而且达到了防治时间长,防治效果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金叶榆常见的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叶榆是北方应用广泛的彩叶树种,文中对金叶榆培育生长中常见虫害飞虱、蚜虫、黑绒金龟、桃红颈天牛、榆毒蛾、榆绿毛萤叶甲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榆毛萤叶甲啮小蜂--中国新记录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国内首次记述了采自河南兰州寄生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Fairmaire)的一种啮小蜂--榆毛萤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gallerucae(Fonscolombe)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等。  相似文献   

11.
对佳木斯危害园林植物的榆紫叶甲进行调查,它是一种典型单食性昆虫,专一食取榆树,近年来在黑龙江发生猖獗,对园林景区、生态公益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化学防治难以达到效果。因此阐述了榆紫叶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其发生规律,生活习性提出了实用技术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对榆毛胸萤叶甲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饲养、幼树罩笼饲养、大树枝条套笼和野外调查等方法研究了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对榆毛胸萤叶甲的抗性,结果表明,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对榆毛胸萤叶甲致死率达93.40%,使幼虫发育期延长7.3d;对个体间发育影响作用大小不同,造成榆毛胸萤叶甲世代不整齐。经野外调查,65212的虫口密度、树干化蛹量和叶面积被害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其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对危害榆树的主要害虫榆紫叶甲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营林措施、化学防治、天敌防治等防治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榆紫叶甲(Ambrosiomd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隶属鞘翅目叶甲科[1],又名榆紫金花虫,是一种广布于园林的蛀干害虫。榆紫叶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和贵州等省份,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榆紫叶甲主要以榆科植物为食,包括家榆(Ulmus pumila L.)、春榆(Ulmus japonica)、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和垂榆(Ulmus pumila var.pendula)等园林绿化树种,成虫与幼虫均危害植株叶片及芽苞,其食性专一,连年危害使植株长势衰弱并极易引起其它病害发生,危害期一般可达长6个月[2]。  相似文献   

15.
杨树萤叶甲DNA条形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杨树萤叶甲(杨毛臀萤叶甲)(Agelastica alni orientalis Baly)主要分布于新疆,是杨、柳及苹果等林果的重要食叶害虫,对作物的严重危害期通常在幼虫期,难以对此做出准确鉴定.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害虫各龄期的标本进行快速和准确的鉴定.[方法]通过提取杨树萤叶甲的基因组DNA,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Ⅰ)基因作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最后获得准确的碱基序列作为杨树萤叶甲的DNA条形码.[结果]根据杨树萤叶甲在不同龄期的DNA序列一致的原理,运用DNA条形码研究技术,获得了杨树萤叶甲成虫和三龄幼虫的CO Ⅰ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相似性最高可达97.74;.获得的序列可以用于对杨树萤叶甲的禄步鉴定.[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简单、快速、准确的鉴定不同龄期杨树萤叶甲的标本,为及时采取害虫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叶甲、脊萤叶甲和愈纹萤叶甲是新疆荒漠草原的三种主要食叶性害虫。阿尔泰叶甲两年完成一代,以卵和成虫在土表层、牛粪和石片下、蒿草根部越冬,取食蒿属植物的生长点和叶片,危害率达90%以上。愈纹萤叶甲一年完成一代,以卵块在蒿草和野葱根部越冬,取食野葱,危害率为93.6%。脊萤叶甲一年完成一代,以卵在表土层越冬,嗜食蒿草,危害率达73.4~89.6%。防治阿尔泰叶甲,用10%氯氰菊酯1200~1500ml/ha,和40%氧化乐果7800ml/ha喷雾,效果达85%以上。防治愈纹萤叶甲用92%稻丰散乳油594g/ha进行飞机微量喷雾,防治面积1.25万ha,防效为71~7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并结合室内观察系统研究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结果]菱角萤叶甲属于全变态昆虫,在蔡甸区1年发生7代,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出现2个发生危害高峰。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结论]试验结果为指导湖北省相关部门防治菱角萤叶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榆属植物资源培育及其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树为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植物的统称,全世界约40余种。榆属在我国分布很广,自然分布于溪边、路缘、沟谷、荒野或围村四旁。榆树喜光、根深、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是优良的经济用材和景观树种。从形态特征、资源分布、经济价值、种植培育等方面对榆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是取食榆树(Ulmus pumila L.)花芽、叶片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吉林西部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下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上树,5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5月下旬幼虫进入暴食期,6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寻找化蛹场所,6月中旬为化蛹高峰期,6月下旬始见成虫,7月下旬开始进行夏眠,9月上旬出蛰活动,开始交配,但当年不产卵,10月上旬相继下树,在树下土壤越冬。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 Liao)为本地区榆紫叶甲重要的天敌昆虫,在榆紫叶甲卵盛发期自然寄生率可达33%。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检测双斑长跗萤叶甲危害前后棉花叶片的挥发物.以期明晰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危害对棉花挥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健康的棉花叶片中总计检测到挥发物40种,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萜类和酮类等;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后6、18、24、36、48 h分别检测到18、23、19、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