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农业装备》2021,42(4):15-20,28
针对我国现有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在插植作业时普遍存在的调平精度低、秧台抖动严重等问题,通过加入倾角传感器、小功率直流电机、调平控制器等部件进行插秧机插植部的自动化控制,满足插秧机插秧一致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带有双阈值死区的PID控制策略,避免了插秧机在插秧作业时插植部抖动的问题。实车测试表明,水田插秧作业质量较现有插秧机作业质量有明显提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水稻插秧机投入插秧作业前必须进行保养维护。液压部分检查液压油是否充足,运动件是否灵活,液压仿形的中浮板动作是否灵敏;插植部分检查插植传动箱、插植臂、导轨、侧边链条箱是否加注润滑油,插植臂是否运转灵活,秧针与秧门间隙是否正确,纵向取苗量调整是否正常,纵向送秧及送秧星轮转动是否活动正常等;行驶部分检查变速杆调节是否可靠,行走轮运转是否正常,左右转向拉线是否注油。经维护保养后可进入田间作业,作业中若出现故障应现场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1.每天作业收工时将机器移到岸上,先用水冲洗干净插秧机上的泥巴杂物,再开回车库。2.检查校正秧针和插植叉的形状和间隙并涂上黄油,同时,在上下轨道上和各运动件上涂抹黄油。3.检查发动机机油面、燃油箱油面、液压油面,不足添加。4.在插植部支架和插植臂橡皮塞孔中,加入适量的黄油与机油1:1比例的混合油。  相似文献   

4.
插秧机在作业中,靠SP水平的作用系统来控制插植部的水平,即行走部虽然倾斜靠滚动感知器倾斜感应保持插植部的水平。 SP水平系统是由M电脑箱、滚动感知器、水平马达、水平微动开关、主变速感应开关、插植中立开关等组成。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机》2015,(2):43
该机由井关农机(常州)有限公司生产制造。该机操作简单,插植精确,作业效率高,根据农作物体系可以任意调节行距。单趟行驶可以插植2行,行距可以滑动调节,可适应各种各样种植作物的栽培体系。3 600株/h的高效率作业,即使对于大规模种植的用户也能满足使用需求。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宽×高):2 050 mm×1 500 mm×  相似文献   

6.
在使用 PF455型东洋插秧机的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插植臂(全部或一侧两个)无动力或动力间断的故障,造成不能正常作业、延误农时、减少作业收入的后果。现将产生故障的原因分析归纳如下:1.株距调节手柄有3个调节位置,当调节后手柄位置放置不正时,造成插植全部无动力,有时伴有磨齿声。  相似文献   

7.
水稻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现代农机自动作业发展需求,实现插植作业和速度的自动控制,设计了水稻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以井关PZ-60型水稻插秧机为试验平台,研究了具有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信接口和手动优先的手自一体插秧机速度与插植机构控制方案,设计了插秧机专家PID速度控制算法和PID插值机构控制算法以及插秧机自动作业联合控制策略。联合导航控制系统分别在水泥路面、泥底层平坦和不平坦的水田进行了速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速度平均误差分别为3. 25%、5. 40%和8. 01%,速度平均误差不超过10%的概率分别为98. 6%、90. 1%和68. 0%;泥底层平坦水田联合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插秧机联合控制与人工操作相当,效果良好。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满足插秧机在无人驾驶时自动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Kp450k型插秧机(又名水上飘)是韩国国际综合株式会社生产。该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灵活、各种性能优越等特点。株距、株数、插植深浅可调,能满足不同地区的作业要求,对耙后田块深浅要求的不严格,劳动强度小,作业效率高。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适时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机插质量。  相似文献   

9.
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具有插秧作业高速、稳定、可靠,插秧质量好等优点,是目前高速水稻插秧机普遍使用的一种分插机构。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速水稻插秧机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的组成、调整项目、技术要求、调整方法及调整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从介绍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的技术要点入手,详细论述了水稻的育苗、整地、插秧、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的操作规范;进而阐明了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能技术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Shirly 《农业机械》2015,(6):32-33
PZ60DT搭载了4冲程3缸柴油发动机,发动机马力13.23kW(18.0ps),排气量1.123L。发动机置于机体中央座位下方,这就进一步保证了机体良好的前后平衡性,有利于插秧的稳定性,保证了稳定姿势的插秧作业,可放心地进行插植作业。整齐高效插秧作业,最大作业速度1.80m/s,作业效率6~12亩/h(1亩=1/15hm2)。独特的Z旋转设计,自动升降,转弯时通过操作方向盘,插植部自动上升并切断  相似文献   

12.
1 卡滞现象。在2005年的机插秧实践中,笔遇到6例插植离合器凸轮卡滞现象:正常插秧时,一旦插植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以后就结合不上(只离不合),有时,空转一段时间,又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农业小区内进行水稻育种、良种繁殖、栽培及土壤肥料等试验时,要在规定小区单位内完成定量秧苗插植,要求的计数值不能有任何误差。插秧机作业时要对插秧量进行计数,通过传动轴与插植轴的传动比可以得出插秧行数,目前由于结构问题大多数插秧机插植轴无法进行计数装置轴端安装,计数装置固定困难,以及由于未精确约束造成漏计数。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插秧机使用的基于精准约束原理的非轴端安装计数装置,分别将传感器和单齿转盘在离合器和传动轴上进行固定,计数装置在插秧机上实现精确约束,并将计数器预设值与实际插秧行数进行对比验证。试验表明:该计数装置可以在井关等主流插秧机机型上的狭小空间内有效实现精确约束,实际值与预设值相同,计数装置在工作时不会造成漏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水稻插秧机教学与实践受空间、资源限制,难以较好保证教学均质化的问题,课题组开发了水稻插秧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通过设计插秧机整机结构认知、插植部件工作原理仿真、插秧机作业流程虚拟操作和虚拟拆装等多模块层级虚拟训练,旨在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插秧机关键零部件机构名称、插秧机操作和调节规范与流程、插植部件和送秧装置工作原理。教学实践表明,该虚拟仿真系统显著充实了课堂教学资源,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原有插秧机的插秧株距调节为挡位调节式,田间作业过程中操作不便且为有级调节。为此,设计了一种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插秧机行进速度和插植传动轴转速无级调节插秧株距。采用液压系统取代原有插秧机株距调节的挡位调节方式,单片机作为CPU,结合接近开关、编码器以及直流电机,设计了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插秧机株距无级调节,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且性能稳定,可用于后续的插秧机全自动控制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1.每天作业收工时将机器移到岸上,先用水冲洗干净插秧机上的泥巴杂物,再开回车库。2.检查校正秧针和插植叉的形状和间隙并涂上黄油,同时,在上下轨道上和各运动件上涂抹黄油。3.检查发动机机油面、燃油箱油面、液压油面,不足添加。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高速水稻插秧机在农田作业时,插秧盘随水田表面横向起伏导致秧苗插植深度不一致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插秧机插植部倾角检测的秧苗插深自适应调节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角度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两浮板相对位置的变化,由数据采集及插深控制单元控制步进电机装置输出,通过动力传输机构来改变整个秧盘的横向侧倾角度,使秧盘与浮板保持一个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达到稳定插秧深度的目的。插秧机仿真实验平台上的静动态实验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工作稳定可靠,可以满足农田插秧实际工作的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开展大量农田现场实验,在实际工况中对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升系统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进行常规稻机械插秧时采用30cm×21cm(疏)、30cm×16cm(中)以及30cm×12cm(密)三种不同插植规格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常规稻机械插秧在相同的品种、田块、育秧方法、插植深度、抓秧面积及田间技术管理时三种不同插植规格的生长期和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机械插秧不同插植规格试验品种的全生育期一致,密规格对比疏规格或中规格的基本苗、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平均产量都有明显增加,对常规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油菜穴播移栽法,是一种油菜种植方法.插秧机是一种高效的秧苗移栽机械.将油菜穴播移栽法结合YRD插秧机栽插的原理,通过改变插秧机部分结构和功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插植移栽机械的设计方法.可以实现油菜移栽法的苗穴生长,又能达到插秧机的高速栽插效果,省工省力.此改造设计是一种新农艺和农机的极好的结合方式,新机型具有低成本实现、高效率作业、方便推广的特性.同时规范的机械化栽插具有提高油菜种植收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1)作业前检查调整。机插作业前须对插秧机做一次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特别是要根据秧苗的密度,调节确定适宜的穴距与取秧量,以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每亩穴数应根据水稻品种和栽培要求而定,对粳稻品种平均每穴以3~4株苗、每亩基本苗以5~7万株、每亩穴数以1.8万穴为宜。(2)作业要求与检查。插秧作业时,应确保直行、足苗、浅栽,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以内。每次作业开始时要试插一段距离,以检查每穴苗数和栽插深浅,并及时调整取秧量和栽插深度。(3)插植部位保养。检查与调整横向纵向取苗量;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