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柞蚕杂种F1代的食下量、蚕粪量、消化量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面消化率几乎不存在杂种优势。柞蚕的茧重转换效率在17% ̄20%之间,茧层生产效率约2%,F1代表现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表明F1代全茧量、茧层量的提高是靠食下量的增加而实现的。结果同时表明,F1代雌雄间饲料效率各项因素的杂种优势率均为雄蚕大于雌蚕。  相似文献   

2.
柞蚕粉微胶囊化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得开发利用柞蚕资源,该文通过对微胶囊壁材的初选试验和包埋工艺的研究,确定了以spo-mo350变性淀粉、阿拉伯胶做为壁材,以柞蚕粉做为芯材,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柞蚕粉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胶囊包埋最佳工艺参数为:spo-mo350变性淀粉/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4∶1,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115℃,芯材/壁材的质量比为1∶1,壁材占乳化液比例30%,包埋率达86.4%。该微胶囊包埋工艺能够较好的解决柞蚕粉存在的腥味重、易氧化等问题,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辽东山区柞蚕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东部山区现有柞蚕场面积74.5万hm^2,由于近年来过度开发,管理粗放,造成土壤侵蚀加剧,生产力下降。为更好治理柞蚕场,了解掌握其土壤侵蚀程度和规律,结合全省土壤侵蚀研究,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着重对不同降雨、坡度、雨前土壤含水量和植被盖度条件下柞蚕场的土壤侵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4因子与土壤侵蚀之关系,为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治理管护措施,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昆虫抗菌肽是一类碱性小分子多肽,具有热稳定性、诱导源的非专一性和广谱的杀菌作用.抗菌肽在杀菌、抗肿瘤甚至抑制病毒复制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国内外在抗菌肽的基因工程方面开展了不少研究工作.本研究采用杆状病毒载体在昆虫细胞和虫体中表达柞蚕抗菌肽D,为抗菌肽在农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转Cry1Ac和Cry1A+CpTI基因棉花粉对柞蚕生长发育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柞蚕(Antheraea pemyi)是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大面积人工野外饲养的重要经济昆虫,以天然柞林形成的蚕场与棉花常处于同一生态系统中。采用田间花粉沉积量测定结合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评价了转Cry1Ac基因和Cry1A CpTI基因棉(Gossypium hirsutum)花粉对柞蚕生长发育的生态风险。花粉沉积量测定表明,棉田内1m至棉田外1m的范围内,棉花花粉5d累积密度低于200粒/cm^2。用转基因抗虫棉花粉处理(花粉密度约l000粒/cm^2和10000粒/cm^2)的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叶片分别饲养蚁蚕至3龄末,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棉花粉处理相比1~3龄期柞蚕的死亡率、发育历期、以及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相对代谢速率、相对取食量和近似消化率等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别。表明两种供试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不会对柞蚕的生长发育带来显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柞蚕生产是凤城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所带来的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全面分析柞蚕场水土流失成因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柞蚕场依法监管和分类治理的水土流失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论述柞蚕场砂化成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蚕场建设的5项技术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措施;蚕场树形优化配置;培育中刈树形、实施科学放养;宣传贯彻蚕业法律法规,落实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9.
柞蚕业是辽宁东部山区农民一项经济支柱产业,在多年的放养过程中,蚕场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山洪灾害时有发生。目前辽东山区有柞蚕场40万hm2,植被分为密闭型、中间型、稀疏型,中间型和稀疏型植被的柞蚕场水土流失量分别是密闭型植被的1.5倍和7倍,因而,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稀疏型和中间型蚕场植被的改造和修复。补植加密柞树,扩大树冠体积;保护草灌植被,栽种灌状梯带;柞树+胡枝子治理沙砾化;柞树适期轮伐;叶蚕匹配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的寄主─—柞蚕(Antheraeapernyi)蛾卵经过电子束辐照后的生物学性能、表面微观形态及其微生物的辐照效应。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不会引起柞蚕卵表面微观形态和主要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辐照能明显减少卵的微生物含量,有消毒灭菌作用。柞蚕卵的生物学性能没有因辐照受到不利影响。相反,辐照使卵保持其生物学性能的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
辽东山区柞蚕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柞蚕业是辽东山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但近些年来柞蚕场植被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产力明显降低。调查研究表明,柞蚕场的植被类型变化与经营水平关系极大,经营水平较高的柞蚕场植被状况好,水土保持的功能也较强。针对不同类型的蚕场,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技术,既能增加植被,又能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还可增产蚕茧,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柞蚕(幼虫)中β-蜕皮激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时间对柞蚕中β-蜕皮激素提取的影响。以β-蜕皮激素的得率为衡量指标,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40%乙醇溶液、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5 h。按此最佳工艺条件提取β-蜕皮激素,用HPD600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冷冻干燥得β-蜕皮激素的提取物,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β-蜕皮激素的得率为0.0842%。  相似文献   

13.
对柞蚕场和柞蚕场根刈后封山育林9年、12年、21年的4种类型柞林枯落物储量和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场和封育9年、12年、21年的枯落物储量分别为3.69 t/hm2,7.92 t/hm2,8.41 t/hm2,8.74t/hm2.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23 t/hm2,14.71 t/hm2,15.81 t/hm2,17.18 t/hm2;持水过程显示枯落物均1h持水量最大,8 h开始趋于饱和,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可用S=Ktn来表达;柞蚕场和封育9年、12年、21年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分别为4.75 t/hm2,10.87 t/hm2,11.70 t/hm2,12.78 t/hm2,有效拦蓄降水深度分别比柞蚕场增加了0.60 mm,0.69 mm,0.80 mm.  相似文献   

14.
柞蚕养殖是宽甸特色产业,宽甸县现有柞蚕场大约是4万hm2,约占林地面积的20%左右,由于近年来掠夺性开发,导致大部分蚕场出现了土壤严重砂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部分蚕场丧失水源涵养的功能,土壤肥力降低.对宽甸县柞蚕场砂化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保持和促进柞蚕场生态平衡的治理措施,力求在最短时间内遏制水土流失,减缓蚕场砂化进程,使之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蚕场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注射大肠杆菌对柞蚕滞育蛹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检查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滞育蛹和滞育后蛹血浆内游离氨基酸滴度,以及滞育蛹注射大肠杆菌E.coli后所引起的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在滞育蛹血浆内,脯氨酸滴度最高,分别占总游离氨基酸的25.8%(雌)和19%(雄),这可能与越冬柞蚕耐寒性有关;苏氨酸和丙氨酸在滞育蛹血浆内的含理也相当丰富,表明脯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的高滴度是柞蚕滞育蛹的特征,注射大肠杆菌1h后,滞育蛹血浆内总游离氨基酸浓度增加10%以上,而氨基酸组成类型没有明显改变,说明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增加是对入侵细菌的一种免疫反应,并为抗菌物质的合成作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