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采用酮粉法和试剂法检测贵南县两个奶牛场135头临床健康的围产期奶牛的尿酮和乳酮,结果表明,试剂法和酮粉法均可用于早期检测尿中酮体,临床上以粉剂法更佳;奶牛酮病的早期诊断应在产后10d左右开始,尿酮阳性率高而敏感,而乳酮阳性率低;尿酮阳性率集中在产后20d。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奶牛围产期亚临床酮病的发病规律.[方法]采用试剂法检测斜沟乡上窑村94头临床健康的围产期奶牛的尿酮和乳酮.[结果]表明:试剂法可用于早期检测尿中酮体,奶牛酮病的早期诊断在产后10 d左右开始,尿酮阳性率高而敏感.[结论]尿酮阳性率集中在产后20 d内.  相似文献   

3.
酮粉法检测泌乳牛尿酮乳酮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荷斯坦泌乳牛尿、乳酮体的酮粉法定性试验表明:尿酮阳性率为29.25%,乳酮阳性率为10%。尿、乳阳性牛的血酮、血糖、乳酮、尿酮定量测定表明:酮粉法判定泌乳奶牛亚临床酮病,尿酮阳性反应具有早期、敏感、准确性低的特点。乳酮阳性反应具有准确、敏感性低、方便等特点。二者同时定性检测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489头泌乳奶牛,通过对尿中和乳中酮体采用酮粉法检测进行奶牛亚临床酮病的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泌乳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10.63%;第1和第2个泌乳月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明显高于第3个及以上泌乳月;各胎次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以3~5胎最高;日产奶量在30kg以上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日产奶量在30kg以下奶牛;养殖小区以及规模户饲养奶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围产期奶牛酮病进行早期诊断,采用了试剂法和粉剂法两种实验方法对10头围产期奶牛的检测,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而且酮体产生在产后15-20天最为明显,两种方法的结果无明显差异。采用粉剂法具有易于配制、携带,使用简单和方便等优点,更适用于现场的尿酮和乳酮的阳性检测。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随机选取产前奶牛29头,跟踪采集产前2周、产前1周、分娩当天及产后3,7,14,21 d的血浆样品,检测血浆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特征,并记录泌乳量。任意采集时间点血浆β-羟丁酸(BHBA)≥1.2 mmol/L则为酮病组, BHBA<1.2 mmol/L则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牛群中酮病发病率为58.6%,酮病主要发生在产后7~14 d;酮病组奶牛产前血液相关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酮病组奶牛分娩当天血钾水平升高,血磷水平显著降低;产后3 d酮病组奶牛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HBA、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产后7,14,21 d血浆BHBA、非脂化脂肪酸(ENFA)、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奶牛,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3 d血液TC、HDL-C、K、BHBA、泌乳量与奶牛酮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将显著性相关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建模,最终建立了基于血液HDL-C、BHBA、泌乳量的奶牛酮病早期诊断模型,即y=17.95-9.81×HDL-C-2.71×BHBA-0.20×泌乳量,当y<0时存在发生酮病风险,模型早期预测奶牛酮病的准确率82.8%、灵敏度81.3%、特异性84.6%。  相似文献   

7.
产后奶牛酮病的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或丙酮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产后10~60d的泌乳牛。产后诊断一般选择在第28d。实际上,此病产生的原因是血糖浓度降低,过多的形成和释放酮体,在感染牛的呼吸、乳中和尿中可以检测到烂苹果气味(丙酮味)。大约2/3的酮病是直接发病的,1/3的是继发产生的,主要由胎盘滞留、子宫炎,皱胃移位、肾炎、跛行或者其它任何致使牛过度进食的因素都可继发。生乳热可能增加5.2%~15.3%酮病的发病几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23.6%的生乳热并发酮病。左方皱胃移位增加了53.5倍的酮病发生几率。在产前低蛋白和能量的吸入与酮病的发生有关联的。  相似文献   

8.
正酮病是由于糖不足所导致脂肪代谢障碍,产生大量的酮体处理不及时而在体内大量堆积,出现酮血、酮尿、酮乳,酮体随呼出气体、分泌乳汁、排泄尿液而排出体外,使排出气、乳、尿带有类似烂苹果的气味。本病主要发生于舍饲高产奶牛,以3~5胎次、产后8周内泌乳盛期较多见。临床上分营养性、自发性  相似文献   

9.
奶牛隐性酮病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选取40头荷斯坦奶牛,其中高产奶牛20头,中产奶牛10头,低产奶牛10头,通过对乳中酮体检测进行奶牛隐性酮病的监测与分析。试验采用酮粉法等4种方法和水杨醛比色法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酮体,采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日粮能量。结果表明,高产奶牛酮病发生率较高,酮粉法判定泌乳奶牛隐性酮病具有敏感、准确的特点,奶牛隐性酮病与日粮能量水平、泌乳时间均存在较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和-0.764。  相似文献   

10.
奶牛醋酮血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醋酮血病是牛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精神异常、瘤胃代谢紊乱、酮血、酮尿及酮乳和低血糖症为特征的酮体酸中毒症。多见于营养好的 3~ 6胎的高产奶牛 ,一般在产后 30天左右发病 ,最迟不超过 6周。该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迟缓、体质量及产奶量迅速降低 ,同时出现低血糖 ,血中酮体增加 (可达正常量的 2 5倍 )。严重病例 ,病牛产后瘫痪或完全衰竭之后死亡。1 症状一般产后 30天左右呈现顽固性消化紊乱 ,不爱吃精料 ,喜吃粗料 ,触诊瘤胃异常空虚、肚腹卷缩 ,排粪迟滞。当靠近牛体时 ,有一种醋酮气味 (似烂苹果味 ) ,泌乳减…  相似文献   

11.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广东佛山某奶牛场K、I 两个群体(27 头)奶牛的血、乳、尿中的酮体,其含量分别为血酮 1.155 mmol/L±0. 511 mmol/L,乳酮 2. 904 mmol/L±1.311 mmol/L,尿酮 3.127 mmol/L±1.814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 6 头奶牛有隐性酮病, 其乳酮和尿酮的相关系数 r 为-0.59038。  相似文献   

12.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青海民和县某奶牛场A、B两个群体50头奶牛的血、乳和尿中的酮体,其含量分别为血酮1.163 mmol/L±0.421 mmol/L,乳酮3.041 mmol/L±1.214 mmol/L和尿酮3.232 mmol/L±1.713 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9头奶牛有隐性酮病,其乳酮和尿酮的相关系数γ=-0.60147。  相似文献   

13.
不同泌乳期荷斯坦泌乳牛血糖、血酮、尿酮、乳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正常的荷斯坦泌乳牛30头,按不同泌乳期分成6组,每组5头,对各组的泌乳量、年龄、胎次、血糖、血酮、尿酮、乳酮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七项指标在五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泌乳量、血酮、尿酮、乳酮等指标都随泌乳期的延长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特点,而血糖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方差随机试验,选用14周龄育成柴鸡36只,随机的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别饲喂低能、对照、高能的日粮,试验期为28d。结果显示,育成柴鸡外周血浆FSH浓度,低能、对照与高能差异极限著(P〈0.01),并且随着日龄增加FSH浓度逐渐增加。育成柴鸡外周血浆LH浓度第1周时低能组与对照、高能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与高能组差异不显著;第2、3周处理低能组、对照、高能组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随着日龄增加浓度增加。育成柴鸡体外培养垂体细胞分泌FSH、LH高能组与低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低能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能量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育成柴鸡生殖机能。  相似文献   

15.
刘洋  焦锋  薛忠民  苏超 《北方蚕业》2012,33(1):13-16
家蚕以卵滞育,蚕卵保存时间长,取样方便,但是DNA含量较低,抽提较为困难,利用不多。从处于滞育期(丙2胚子前)的蚕卵中快速高效地获取基因组DNA,对于提高家蚕研究效率具有实用价值。本试验对两种SDS法和一种CTAB法的抽提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S-II提取效果较好,单粒蚕卵提取基因组DNA即可用作PCR模板,5粒蚕卵获得DNA可以基本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6.
牛酮血病常发于3~6胎的高产牛,多见于各种品种的公牛和母牛;患牛主要是体内糖和生糖物质不足,导致体内酮体过多而不能代谢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7.
奶牛酮病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随机选取南宁地区2个奶牛场41头黑白花奶牛进行奶牛酮病的监测研究,试验采用rothera法和水杨醛比色法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酮体,采用邻甲苯胺法定量检测血糖。结果表明:①甲奶牛场隐性酮病发生率、可疑隐性酮病发生率分别为20%和15%,乙奶牛场均为零。②甲奶牛场血酮、乳酮、血糖的含量分别为31.1±22.2、78.1±47.2及645.2±79.6 m g/L;乙奶牛场的分别为17.5±8.9、42.6±18.6及637±54.7 m g/L。乳酮及血酮含量在2奶牛场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而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两牛场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后还讨论分析了奶牛日粮营养,分析发现甲奶牛场日粮粗纤维含量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冀东地区干乳期奶牛基础混合日粮中的铜、铁、锰、锌含量进行测定和盈缺分析,以便为干乳期奶牛日粮配制提供借鉴。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混合日粮中铁、铜、锰和锌含量分别为299.87,14.38,37.70和32.67mg/kg。其中,铁含量为NRC(2001)报道干乳期奶牛铁需要量的16倍,是其他文献报道需要量的3倍;铜含量达到干乳期奶牛需要量;锰、锌的含量达到NRC(2001)报道干乳期奶牛铁需要量,而低于文献推荐需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