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南湖菱套养泥鳅种养结合模式试验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龙凤 《长江蔬菜》2013,(18):138-139
比较了南湖菱套养泥鳅与单作南湖菱的产量及效益情况,并提出了科学的南湖菱套养泥鳅技术要点。结果表明,南湖菱套养泥鳅与单作南湖菱相比,菱产量降低200.25kg/667m2,增加泥鳅产量209.25kg/667m2,产值增加8005.50元/667m2,成本增加6305元/667m2,效益增加1695.50元/667m2,另外,套养泥鳅还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及使用量,因此南湖菱套养泥鳅是一种经济、高效、安全、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深水菱角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菱角,又名水栗、沙角、芰实,为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菱角用途广泛,果实生食可代替水果,熟食可作菜肴和副食,加工可制成菱粉,用作糕点、冰淇淋和烹调的原料。菱的可食部分含有麦角甾四烯和β-谷甾醇,据试验具有抗癌作用。菱的茎叶可作家畜的青饲料,其叶柄也可作蔬菜食用。  相似文献   

3.
菱-泥鳅套养模式关键技术是以菱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基础研究形成的。关键技术内容与菱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相同部分不再重复,本文仅就不同的技术要点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不断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新课题。茭白田套养泥鳅是利用泥鳅与茭白一生均只需浅水位这一共性,在田块中既种菱白又养泥鳅,种养结合,不但可以提高茭白田单位面积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而且还可以降低茭白市场处于低潮时对生产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菱属于菱科菱属 ,一年生浮水草本植物 ,主要生活在湖泊、河道 ,因其富含淀粉、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 ,可作水果、蔬菜。菱角适应性广 ,易栽培 ,在我地已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2 0 0 1年 ,全县推广稻田菱角早熟栽培面积 12 0hm2 ,产值达 330万元 ,6 6 7m2 纯收入16 0 0元以上 ,是种植水稻的 4倍 ,我们采用早熟栽培技术 ,菱角采收期比普通种植提早 2个月以上 ,此时市场正处在蔬菜淡季 ,市场价格普遍较高 ,销路看好。1 品种选择选择抗病的本地双角菱或嘉兴南湖菱。2 适时播种2 .1 播期 宜选在 1月下旬~ 2月上旬。2 .2 播前准备 按每 6 6 7m2…  相似文献   

6.
水田菱角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角,我地俗称“老菱”、“河菱”,属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肉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既可作果菜,又可作粮食。市场销路好,价格高,同时菱角种植具有适应性强,易栽培等特点。南方各地有利用河面种植深水河菱的习惯和经验。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水田种菱角成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菱角栽培技术,它改变了传统河塘种菱习惯,具有省工、省力、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菱角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我镇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几户农民在小面积试种成功,  相似文献   

7.
嘉兴南湖菱     
正嘉兴南湖菱是嘉兴的著名特产,又名青菱、元菱,因产于南湖烟雨楼前的荷花池而得名,是菱中罕见的珍品。嘉兴南湖菱壳薄、质白、肉嫩、汁多、味道鲜美。最特别的是,它的角是圆的,被称作"无角菱"。1935年《浙江青年》第1卷9期载:"南湖菱,行圆无角,扁似馄饨,……其他各地均无出产"。一般来说菱都有角,故称"菱角",故菱被国人寓意"棱角分明""锋芒毕露"。然而嘉兴的南湖菱却是圆角的,其皮色翠绿,两端圆滑。两只圆角微微翘起,像一只刚刚煮熟的馄饨,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馄饨菱"或"元宝菱"。2009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南湖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相似文献   

8.
南湖菱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湖菱是浙江嘉兴著名的特产,因其地处南湖而得名,属无角菱,又名馄饨菱、元宝菱、圆菱、和尚菱.  相似文献   

9.
<正>浮排水芹套养泥鳅不仅省工省力,降低劳动强度,而且通过泥鳅排泄物补充水芹所需养分,既节约了肥料,又吸收了水中的氨氮和磷,减轻了对水质的污染,有效缓解了农业面污矛盾,每667 m~2产值逾4万元。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水生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生蔬菜指生长在淡水中,可作蔬菜食用的草本植物。水生蔬菜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常见的栽培种类有莲藕、茭白、慈姑、荸荠、水芹、芡实、菱等10余种。我国水生蔬菜种植面积在40万  相似文献   

11.
"子莲-泥鳅"和"芋-泥鳅"种养结合模式是2012年以来在杭州市余杭区兴起的新型提质增效、立体种养模式。文章对该模式的子莲种植技术、红芽芋种植技术、泥鳅养殖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浅水四角菱种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张云  杨灿 《上海蔬菜》2011,(5):30-32
菱角为一年生植物,营养丰富,味道可口,既可作水果、蔬菜,也可制作淀粉,667m2水面产量800~900kg。1年投种多年受益,是农村利用塘坝、河沟、水田,调整产业结构致富的一条好门路。菱又叫菱角、水粟,原产欧洲,我国南方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  相似文献   

13.
菱池如镜净如波,白点范稀青角多。"菱是我国原产的木生作物,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就曾掘出过菱实,距今约有7000多年历史。据生物学家推断,早在1万多年前,菱就生活在我国南方的湖泊中了。无锡水乡河流纵横,四角菱一直是地方土特产。解放前后,无锡地区种麦面积多达667公顷,每到中秋丹桂飘香的季节,大街小巷到处有叫卖香气四溢的熟菱,为无锡的江南秋色增彩不少。地产萎角品种很多,如沙角菱、小白菱、水红麦等,但其中产于无锡大孙巷四角菱最负盛名。它的菱壮实,每公斤有48只左右,壳薄,肉糯,味香。而且特别的是,咬去菱壳,菱…  相似文献   

14.
菱的经济价值与用途 邵伯四角菱、扒菱是处于里下河地区的盐城市郊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栽培面积较广的深水作物,一般每亩收鲜菱500~700公斤。种植经验较为丰富的郊区旭东村,每年种菱500余亩,亩产鲜菱800~1000公斤,加上菱盘,其经济收入可达500元左右。 菱的果实为菱角。邵伯四角菱,皮绿白色,肩角较大,腰角尖锐,皮较薄,肉质糯性,果重与肉重之比1.5:1.扒菱,又称风菱,皮呈暗绿色,两角粗长而下弯,淀粉含量较多,果重与肉重之比为2:1。菱肉100克含有碳水化合物46.5克、蛋白质5克、脂肪0.7克、钙36毫克、磷165毫克、铁1. 6毫克,可供作果、蔬食用;…  相似文献   

15.
对5个菱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六月菱始花期为6月中旬,熟性最早,嫩菱果皮粉红泛绿色,果实形状近三角形,单果质量24.5 g,果肉率48.2%,每667 m2产量1 105.00 kg,粉质程度中等,是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早熟菱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邵伯菱,产于江都邵伯,因独特的气候、水质及地方风味、消费习惯等因素,在长期生产演化中成为地方特色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是江淮"四大名菱"之一,与宝应莲藕、高邮双黄蛋齐名为"运河三宝"。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邵伯,品尝邵伯菱后不禁吟诗"涉江采菱发阳阿",流传至今[1]。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曾来函,要邵伯寄些菱种到北京,将其种植于中南海里,供嘉宾们观赏、品尝[2]。数百年来,邵  相似文献   

17.
藕田大鳞副泥鳅高密度养殖,充分利用了水域面积,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莲藕增加1倍以上。泥鳅饲料投喂注意"四定"、"四看"原则;藕田水体管理注意浅—深—浅原则、水质控制目标为"肥、活、嫩、爽",肥料忌用碳酸氢铵等;密切观察泥鳅反应,及时换水或增氧。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亦称土豆、山药蛋、洋芋等,是一种用途广、营养丰富的薯类食物.马铃薯既可作蔬菜又可作粮食,其维生素C、维生素B的含量分别是苹果的10倍和4倍,是铁、钾、磷和镁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被国际粮农组织美誉为"被埋没的宝物",有"地下苹果"之称.联合国粮农组织把2008年命名为"马铃薯年",2010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相似文献   

19.
樱桃番茄,又名圣女果,在国外有"小金果""爱情果"之称,果实里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维生素C.樱桃番茄既可作蔬菜也可作水果,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优先推广的水果之一.浠水县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日照时数1 924 h,年辐射总量449.14 J/cm3,年均温度16....  相似文献   

20.
无锡四角菱     
“菱池如镜净如波,白点花稀青角多。”菱是我国原产的水生作物,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就曾掘出过菱实,距今约有7000多年历史。据生物学家推断,早在1万多年前,菱就生活在我国南方的湖泊中了。无锡水乡河流纵横,四角菱一直是地方土特产。解放前后,无锡地区种菱面积多达1万多(亩),每到中秋丹桂飘香的季节,大街小巷到处有叫卖香气四溢的熟菱,为无锡的江南秋色增彩不少。地产菱角品种很多,如沙角菱、小白菱、水红菱等,但其中产于无锡大孙巷的四角菱最负盛名,它的菱壮实,每kg有48只左右,壳薄,肉糯,味香。而且特别的是,咬去菱壳,菱肉顶端胚点处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