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汪东晖 《中国蔬菜》2009,1(21):44-44
蔬菜是甘肃省武山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蔬菜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和地区,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70万hm2,总产量66.2万t,总产值6.6亿元,其中无公害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5万hm2。水萝卜—辣椒—青蒜(当地称作蒜苗)栽培模式是武山县蔬菜高效栽培模式之一,以667m2计,第1茬水萝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设施蔬菜水旱轮作优势、设施基地与水生蔬菜的选择原则以及现有的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模式,并阐述了目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蔬菜栽培设施的不断更新发展,蔬菜产品产量与品质逐年增加,增收效果显著。高效蔬菜茬口安排发挥了关键作用。南通特色蔬菜资源丰富,自主选育蔬菜名优新品较多,为合理安排蔬菜茬口提供了条件。2021-2022年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蔬菜团队依据南通主要设施类型特点,本地特色蔬菜种质资源,研究总结出春提早辣椒—越夏小白菜—秋冬甜瓜高效茬口,在南通如皋、通州等地成功推广,栽培效益高。特针对该茬口模式的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配套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蔬菜设施栽培发展迅猛,已成为菜农致富的主导产业。但是,设施栽培过程中的土壤环境恶化及连作障碍始终困扰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笔者自2003年开始在浙江省兰溪市马达镇进行了早春大棚茄子—晚水荸荠水旱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和生产示范,3a(年)来累计推广应用逾40hm2,有效地解决了连作障碍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季节安排春季种经济效益高的大棚茄子,茄子采收结束后种植晚水荸荠。即茄子11月初播种,翌年1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棚内,7月上中旬采收结束;晚水荸荠于6月下旬~7月上旬秧田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12月采收,采收结束后翻耕,准备…  相似文献   

5.
<正>蔬菜设施栽培为我国的蔬菜供应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但缓解了生产季节性和消费均衡性之间的矛盾,还利用设施栽培生产高档蔬菜,  相似文献   

6.
对江淮流域蔬菜栽培设施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营造蔬菜生产设施的目的蔬菜生产设施主要是为了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各地自然条件不尽相同 ,其设施也应有所区别 ,不能全盘照搬。江淮流域蔬菜生产的主要障碍是冬春的低温、夏秋的高温暴雨及病虫。蔬菜生产中又因菜价较低 ,产值不高 ,对栽培设施一次性投入过大或生产管理过程中水、电能耗过大 ,均是无法承受的。即使不计较一次性投入 ,但一个产业不能在运转中积累盈利 ,也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所以江淮流域蔬菜生产的设施应适于本地区的特点 ,要求技术先进、简单实用 ,冬春能通过蓄热增温、保温 ,夏秋可自然通风降温 ,并能用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7.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山地较多,近年来淳安县政府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大力发展山地蔬菜,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山地蔬菜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山地蔬菜钢管大棚的设施配套。为有效延长山地蔬菜供应期,实现大棚设施周年利用,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了山地设施根菜类—茄果类—叶菜类周年三茬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现已在全县山地蔬菜主要生产乡镇推广应用3 a(年),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域宽广,地形、地貌乃至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较大,加之经济技术基础不一,因而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设施栽培模式。上期业界观察中介绍了全国设施蔬菜发展中心——山东省的设施蔬菜发展历程、产业规模和科技进步,那么作为我国南菜北运的主力以及重要的蔬菜出口基地,华南地区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其蔬菜设施的类型及特点也与山东省有诸多不同之处。本期,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华南地区蔬菜设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万勇 《长江蔬菜》2014,(5):14-15
正蔬菜设施栽培属于精耕细作,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所以机械化的应用、普及尤为重要。用机械进行设施栽培生产,对提高设施种植水平,促进我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发展都市农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汉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迅猛,2013年武汉市政府新建"7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对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围绕"7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武汉市农机科研、推广单位在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蔬菜产业培植力度的加强,浙北地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通过建立规模化蔬菜基地改变栽培模式、推广高效模式、创建示范带动体系等举措,提高了耕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使蔬菜产业保持着较稳较好的发展态势, 并涌现出了较多的高效蔬菜种植模式典型,如德清县雷甸镇精品西瓜种植场开展大棚西瓜—松花菜种植模式,经过3年的探索,取得成功,并在德清县成功示范推广.为进一步促进浙北蔬菜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加快高效种植模式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扩大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范围,现把西瓜—松花菜高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魏荔  高光明 《蔬菜》2010,(4):10-12
<正>目前,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迅猛发展,特别是大棚蔬菜,因其投资少见效快,面积在迅速增加。大棚保温性能不如温室,通常茄果类蔬菜一年只能种两茬,但如果巧妙安排茬口,可以实现一年内"西瓜—番茄—西葫芦"三茬的种植模式,每茬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设施蔬菜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荆门市得到迅猛发展,为城市蔬菜保供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大棚设施基地经过多年种植,普遍存在土壤地力下降、病虫害日趋严重等问题。荆门市漳河镇田垱村农民通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一种水旱轮作的蔬菜高效栽培模式:早春大棚黄瓜——水稻——萝卜茬口模式,田垱蔬菜专业合作社连续10多年的推广应用该茬口模式,常年种植面积已达到33.3hm2以上,有效地改良了土壤状况,减少了土传病害的发  相似文献   

13.
李靖  杨光峰 《长江蔬菜》2011,(20):74-77
设施蔬菜是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设施蔬菜是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是通过实地调查法,深入到铜山区蔬菜生产和销售第一线对蔬菜设施栽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分析了铜山区蔬菜设施栽培现状,剖析了制约铜山区蔬菜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这无疑为设施园艺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设施蔬菜发展意见。与此同时,在近期召开的"2009年中国(寿光)设施果蔬高效栽培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我国设施果蔬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总结了设施蔬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武汉市蔬菜供应中季节性和结构性短缺的特点,新建的设施蔬菜基地主要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以叶菜类生产为主,为了充分发挥设施蔬菜生产的优势,提高效益,探索出7种适合设施周年生产的模式:辣椒—夏萝卜—红菜薹,辣椒—豇豆—莴苣/西兰花,甜瓜—辣椒—瓠瓜—小白菜,黄瓜—豇豆—胡萝卜,苦瓜—茄子—莴苣,番茄—草莓,西瓜—藜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南通蔬菜栽培效益,经不断研究与比较,形成了集优质、高产、高效于一体的设施大棚"蚕豆/黄秋葵/芹菜+丝瓜+番茄"周年种植模式。该模式通过高矮作物合理搭配、时间和空间科学组合,实现了培肥地力、增加市场品种、提升经济效益的蔬菜周年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城阳区于1997年率先与以色列进行了设施蔬菜技术合作项目,引进应用了以色列的蔬菜品种、滴灌设施和栽培管理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几年来应用以色列设施蔬菜技术的经验,认为对引进的技术必须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充分发挥其优势特长,科学地应用,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主要应掌握3个方面。1根据蔬菜品种的特性进行栽培应用以色列是一个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的国家,其蔬菜生产主要以设施栽培为主,在设施应用上多为大高度、大跨度的塑料大棚和连栋温室,因此在蔬菜育种和品种应用上大都以适宜保护栽培、生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当地设施蔬菜生产方式以大棚为主。为提高大棚蔬菜经济效益,结合当地茬口布局,通过建立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大棚栽培的高效茬口模式,即大棚早熟黄金瓜秋延后红辣椒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由于设施栽培的生产周期短、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近十年来,浙江省设施瓜果蔬菜种植发展迅速.据统计,2004年全省瓜果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达12.81 hm2,约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15%,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为番茄、黄瓜、西葫芦、芹菜、韭菜、茄子、辣椒、豇豆、菜豆、西瓜、甜瓜等.与常规露地栽培相比,设施栽培具有光照弱、分布不均匀,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湿度大、气流缓慢等特点.因此,调查研究设施栽培瓜果蔬菜优势种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制订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陕西省把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推动了全省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陕西设施蔬菜产业大发展的新形势,笔者就发展陕西设施蔬菜产业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