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茭2号’是由‘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长势较强,株形紧凑直立,分蘖力强,耐肥力中等,抗病虫性好。秋茭晚熟,极耐低温,茭白个体大,表皮光滑,肉质细嫩,商品性好。秋茭壳茭质量129.0~148.4g,净茭质量89.1~101.2g,产量22395~25335kg.hm-2,平均23340kg.hm-2;夏茭壳茭质量142.7~158.2g,净茭质量105.3~113.3g,产量44145~46260kg.hm-2,平均44790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的耐寒性,采用室内人工气候模拟法比较了龙茭2号及对照品种梭子茭和浙茭911对低温处理的表型反应,并采用低温处理后电导率法分析了这3个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细胞膜通透性反应,而且采用电导率法比较了34个茭白品种对低温的抗逆性。综合表明,龙茭2号耐寒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由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4家单位通过系统选育并结合逐代抗性比较和检测,培育出耐寒晚熟双季茭新品种龙茭2号。该品种特晚熟,长势强、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病、抗虫性好,耐寒性强,经济效益极其显著。2008年12月,龙茭2号正式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2009年人选浙江省农作物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的抗虫性,利用存活率测定法对龙茭2号和对照梭子茭、浙茭911进行二化螟和长绿飞虱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梭子茭对长绿飞虱表现为感虫,浙茭911表现为中抗,而龙茭2号表现为抗虫;龙茭2号对二化螟表现为中抗。采用低温处理后测电导率法评价茭白品种耐寒性,发现龙茭2号的耐寒性要好于梭子茭和浙茭911。  相似文献   

5.
鄂茭2号是从中介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选出的双季茭白品种,分蘖力中等,肉质茎竹笋形,表皮白色、光滑。肉质茎长18~20cm,直径3.5~4.0cm,单茭质量90~100g。秋茭极早熟,9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1 250kg左右。夏茭中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800kg左右。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四川、云南、广东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照条件下缺镁对黄瓜生长及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广东  朱祝军 《园艺学报》2001,28(5):430-434
探讨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缺镁对黄瓜生长及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强光下缺镁明显抑制黄瓜植株的生长 ,叶片中超氧自由基 (O- ·2 )产生速率、H2 O2 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sA POD)、抗坏血酸还原酶 (D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的活性明显上升 ;而弱光下缺镁则对植株生长影响较小 ,叶片中O- ·2 产生速率、H2 O2 和MDA含量以及SOD、AsA POD、DR、GR的活性无明显变化 ,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强光下缺镁对植株的伤害较大 ,可能与活性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热激处理对菊花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观赏菊花为试验材料,研究45℃胁迫3、5℃预热锻炼0、.5 mM水杨酸处理以及水处理对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活性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POD和CAT活性变化较为一致,与对照相比,下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直接胁迫热激锻炼水处理水杨酸处理;而SOD下降程度从小到大则为热激锻炼直接胁迫水处理水杨酸处理。3种酶活性均表现为水杨酸处理的下降程度最大,且形态表现与生理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生长良好、无病虫害侵染的休眠期洛优7号欧李植株为试材,采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休眠期欧李植株细根、粗根、一次枝、二次枝4个不同部位韧皮部的POD、CAT和SOD三种酶的同功酶谱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个部位的韧皮部一共电泳出7条POD和7条SOD同功酶谱带,这两种同功酶谱带在数量和强弱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四个部位的韧皮部一共电泳出4条CAT同功酶谱带,此同功酶谱带在数量和强弱上没有任何的差异.休眠期洛优7号欧李植株POD和SOD同功酶谱带的表达在不同的部位具有差异性,CAT同功酶谱带的表达在不同的部位没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张尚法 《长江蔬菜》2013,(18):83-85
浙茭3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为原始材料,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夏、秋季采收始期分别比浙茭2号晚约5d和2d,夏季壳茭产量33000~36000kg/hm2,秋季壳茭产量21000-24000kg/hm。,全年产量比浙茭2号增产7.34%,肉质茎个体较大,光滑细嫩,品质优。  相似文献   

10.
金茭1号是从地方茭白品种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种,适宜海拔500 ̄700m高山台地种植的单季茭白,熟期早,品质优,肉质茎长条形,表皮光滑,肉质白嫩,长20.2 ̄22.8cm,粗3.1 ̄3.8cm,单壳茭重110 ̄135g,667m2产量1200 ̄1400kg。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天山2号菌株为试材,研究了白灵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胞外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的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菌丝生长阶段较低,现蕾后活性急剧增强.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菌丝生长阶段比较稳定,现蕾前相对较低,子实体生长阶段两种酶的活性又明显增强.整个生长阶段酸性蛋白酶的活性明显高于中性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砀山酥梨不同发育时期套袋对石细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发育时期套袋处理的砀山酥梨为试材, 研究了果实石细胞团的密度、大小、含量、几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及果实品质等。结果表明, 套袋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单果质量及果实内石细胞含量等均低于对照; 果实内石细胞团的分布密度在幼果期较高,随着果实发育膨大密度渐低, 接近成熟前两个月左右趋于稳定, 石细胞团的纵径、横径是随着果实发育先增大后减小, 而后又稍有增大, 果实石细胞含量也是先增加后减少, 在盛花后49 d达到最大值。不同时期套袋的果实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 其活性变化是在果实发育初期较高, 盛花后63~77 d处于低水平, 且缓慢下降, 这与果实内石细胞最终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15、20、25、30℃下,采用平板菌丝法测定厉眼蕈蚊(Lycoriella ingenua)取食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和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丝的发育历期,分析环境温度和寄主对厉眼蕈蚊各虫态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食用菌寄主对厉眼蕈蚊生长发育厉期存在显著影响。在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厉眼蕈蚊的发育总历期缩短,但在30℃发育缓慢,历期延长。25℃为该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所有供试温度梯度下,取食毛木耳的发育历期均大于30 d,其次为取食双孢蘑菇的,取食金针菇和糙皮侧耳的较短。取食不同食用菌的厉眼蕈蚊在其各虫态的发育起始温度和有效积温上差别较大,取食毛木耳的厉眼蕈蚊需要更高的发育起始温度和积温积累。  相似文献   

14.
张影  王钰博 《北方园艺》2012,(17):153-154
为了研究五味子果实在不同成熟时期微量元素积累规律,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五味子果实不同发育时期Ni、Co、Cr、Zn、Na、Ca、Mn、Fe 8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a、Na含量最高,Mn、Fe、Zn含量次之,Ni、Co、Cr含量最少;各个微量元素含量均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大部分元素含量在9月5日即果实成熟期以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选用黄瓜(Cucumis sativus L.)全雌性品系ZQ-18和普通品系ZH-20,2000年3月8日播种,3叶龄时定植于扬州大学园艺场大棚内。雄花(ZH-20)采用压片法,雌花(ZQ-18)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发育时期,并迅速在液氮中冷冻,再贮于一35℃冰柜中用于测定核酸和蛋白质含量^[1-3]。  相似文献   

16.
运用改良石蜡切片法制备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切片,观察其菌褶和菌柄的细胞结构。结果表明,以柠檬烯为透明剂,金针菇子实体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皱缩。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针菇子实体组织切片发现,金针菇原基内部有呈菌丝无规则扭结状态的菌盖结构,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菌盖下端有菌褶结构分化,随后菌柄结构随菌盖发育而进一步分化,菌柄组织细胞状纵向紧密排列,横切面有维管束状细胞呈外紧密内疏松状排列且其间有孔洞出现,菌褶菌髓部呈菌丝与球泡状细胞共同存在的异型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7.
银杏实生树不同发育阶段个体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年龄银杏实生树为试材,研究芽尖和叶片中内源激素赤霉素(GA3)、玉米素(ZT)、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7龄期和13龄期银杏实生树芽尖和叶片中上述4种内源激素含量无明显差别,同时与13龄期首次开花的雄株接近,但却和3龄期有显著差异。可见实生树在7龄期前后树高2.5~3.0m已处转变期;随后树体继续生长增高到12~13m,在13龄期前后首次出现雄花和雌花开始进入成年期。芽尖中上述4种内源激素水平不是转变期进入成年期的惟一控制因子。转变期长可能是实生树迟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黄白色和粉红色2种花色的鸡蛋花树为试材,测定了鸡蛋花树不同时期叶片、花萼、花瓣的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C、叶绿素、蛋白质、糖类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鸡蛋花树各器官发育时期不同,各物质含量的种类和含量值也不同;叶片以嫩叶期、花萼以半开期、花瓣以蕾期物质含量的种类多而且值最高;黄白色花的花瓣中各物质含量的种类多值高,粉红色花的叶片中各物质含量的种类多值高;鸡蛋花树叶片呈中性,花弱酸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包装材料自发气调对冷藏金针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晓琳  张艳芬  冯莉  肖红梅 《园艺学报》2010,37(11):1851-1856
以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纳米材料和普通聚乙烯(PE)材料包装后置于(2 ± 1)℃冷库贮藏,通过观察外观变化并定期测定包装袋内气体成分、相对湿度(RH)和自由基清除剂相关酶等指标,探索适于金针菇冷藏的气体条件。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包装袋内气体为CO211.5%,O2 1.6%,RH 89.2%,而PE材料包装袋为CO2 9.7%,O2 2.4%,RH 87.9%,纳米材料显著提高了包装袋内CO2,降低了O2(P < 0.05),同时发现此环境可以显著提高和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抑制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的累积,延缓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P < 0.05);保持金针菇外观品质,贮藏期从12 d延长至2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