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儿茶素在棉苗对枯萎病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枯萎病菌接种后棉苗组织内儿茶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儿茶素对枯萎病菌及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健康棉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随着棉苗的生长而增加。枯萎病菌接种后,病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而且抗病品种棉苗儿茶素含量的增加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经氟乐灵预处理的棉苗接种枯萎病菌后,儿茶素含量增加更快,增幅更大。说明儿茶素是品种抗性和氟乐灵诱发棉苗对枯萎病诱导抗性的机理之一。儿茶素可抑制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对培养液中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有抑制作用。儿茶素化学制品及棉苗组织提取液经TLC分离后获得的含儿茶素组分提取液对初步纯化的PG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儿茶素可能通过抑制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以及其PG活性而在棉花对枯萎病的抗病性中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2.
棉花凝集素的形成与抗枯萎病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棉花凝集素广泛存在于陆地棉、中棉、海岛棉中,种子内凝集素活性程度与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棉花生长过程中,1-6片真叶期抗病种的根、茎、叶凝集素活性比感病种强,花铃期以后差异逐渐缩小;抗病种花粉凝集素的含量比感病种花粉高4倍以上,未受精胚珠差异不显著;种子形成的30天前抗、感品种的凝集素活性无差异,30天后抗病种凝集素活性逐渐增强,感病种逐渐减弱;棉株中部内围棉铃种子凝集素活性强且稳定。抗病吕种凝集素的粗提物对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粗提物的血凝活性可被半乳糖解除。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萎病菌接种及粗毒素处理后棉苗维管束病理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遗传背景一致而抗病性不同的岱16变异品系和抗病品种中12,研究了接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及用枯萎病菌粗毒素处理后,棉苗维管束的病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枯萎病菌后,病株茎部导管及薄壁细胞中有枯萎菌丝存在。发病严重的感病品种原岱16有菌丝的导管数最多,抗病品种早熟岱16抗最少。所有品种中均出现胶状物或侵填体堵塞导管,这种现象在抗病品种中更为明显。病菌粗毒素处理后,棉苗茎及叶柄导管内也出现侵填体或胶状物堵塞导管,抗病品种茎部导管堵塞快。  相似文献   

4.
氟乐灵(Trifluralin)对棉花枯萎病的诱抗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棉花感病品种种植在含氟乐灵除草剂(2ppm)的育苗土中,能明显诱发棉苗对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nsinfectum)的抗性,抗病效果达70%。试验表明,该化合物无抑制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作用。经该化合物处理的棉苗受侵染率降低,病菌局限在子叶节以下。处理过的棉苗叶片蛋白图谱及薄层层析分析表明,氟乐灵除草剂诱发了棉苗产生新的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5.
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农抗120对西瓜枯萎病菌和西瓜幼苗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抗120对西瓜枯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形态无明显影响,对孢子的形成和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够提高西瓜幼苗抗枯萎病菌毒素致萎的能力和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说明农抗120的防病机制是通过抑制病原菌和提高植株抗病性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感染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的小麦病叶段經消毒后在无光条件下飼以充足养分能产生大量夏孢子堆;并在培养后40—50天仍能继續形成新鲜孢子堆,部分菌絲从叶段切面生出。經三苯基四唑化氯染色,质壁分离测定及切片鏡检观察証明寄主細胞在培养中存活的时限为10天左右。这些資料说明小麦锈菌具有一定腐生能力,作者对“绝对寄生性”的概念以及过敏反应的生物学基础作了評論。不同碳源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及甘油对叶段上孢子堆的形成都有极明显的促进作用;氮源以蛋白腖为佳,无机氮亦可代替。培养过程中夏孢子堆有时变黑而死亡,試驗証明这是由于酚类物质經多元酚酶作用而氧化,产生对菌具有更強毒性的醌类物质,最后形成黑色素。这一过程可以被还原性的抗坏血酸抑制。叶段上所产生夏孢子在合成培养基上能形成白色小菌落,对碳氮源的要求大体与叶段培养相同。飼标記葡萄糖(G_1~(14)及G_(1~6)~(14)标記)后测定証实锈菌及病組織葡萄糖酵解的HMP趋势較強,健組織则EMP趋势較強。病組織有机酸含G~(14)的量显著高于健組織;病健組織間叶綠素、醣及氨基酸中G~(14)的含量則无差异。抗、感病品种間醣的含量似无明显差异,酚的绝对含量与抗病性无相关,但抗病品种受病后酚类物质增加,感病品种則相反。感病組織中去氫酶活性及抗坏血酸含量則較抗病組織为高。对抗锈机制的理論也作了討論。  相似文献   

7.
根据江苏省不同枯萎病区病株的病症,不同菌系的培养性状,和对不同棉种的致病性状,可把江苏棉枯萎病菌分成南京型和启东型两个类型。前者只为害陆地棉,与美国的枯萎病菌相似。后者对陆地棉、海岛棉和中棉均能侵害,与南京型菌系有明显差别。因此认为启东型是枯萎病菌的一个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萎病菌镰刀菌酸的产生和致病力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镰刀菌酸是棉花枯萎病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一种非特异性的毒素。为了探索棉花枯萎病原菌的镰刀菌酸产量与致病力的关系及不同棉花品种对镰刀菌酸的反应,本实验测定了10个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菌株和20个内地的菌株,发现其产镰刀菌酸的数量多少与生理型无关.培养初期各菌株的镰刀菌酸产量与菌株的致病力有关.陆地棉的10个品种对镰刀菌酸的抗性与它们在生产中表现出对枯萎病的抗性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大棉种(海岛棉、陆地棉、中棉)鉴定区分枯萎病的不同菌系及其致病力,可把新疆棉枯萎病菌区分成吐鲁番菌系和莎车菌系两个生理型。前者只侵染海岛棉;后者对陆地棉、海岛棉均能为害。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可以看出,吐鲁番菌系是棉枯萎病菌的一个新的生理专化型。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及其致病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1998年,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400余株病株样,共分离获得108株棉花枯萎病菌,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7号生理小种,但其致病性较强,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型主要分为强、弱2种致病型,强致病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疆棉区,弱致病型主要分布于东疆棉区。供试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在25℃培养7 d后,菌丝为白色,菌落皿底产生色素多为紫色或浅紫色,大分生孢子为10.4~44.2 μm×2.0~6.1μm,多为马特型,最适生长温度为25℃,除供试6个菌系能在35℃缓慢生长外,多数棉花枯萎病菌菌系30℃以上不易生长,吐鲁番菌系HAI-17在40℃仍能缓慢生长,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较耐高温,在40、45℃高温下并未致死。目前,尚未发现3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1.
大丽轮枝菌在辣椒上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棉花、茄子和辣椒上分离到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nm dahliae Kleb.)的28个菌株,测定了它们对辣椒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棉花菌株VD-9和茄子菌株VD-26对辣椒的致病力都很强,引起植株矮化,节间缩短,生长停滞,根、茎维管束变色等症状。发病重的植株,叶片脱落,形成光秆。辣椒菌株VD-20以及棉花和茄子上分离到的其它菌株,不引起矮化的辣椒或其它外部症状,只有个别菌株引起主根及茎基部维管束变色。大丽轮枝菌的28个菌株对辣椒和棉花表现的致病力强弱显然不同。对棉花致病力很强而引起落叶的棉花菌株VD-8、T-9等,对辣椒表现的致病力为中等;而引起辣椒矮化的强菌株VD-9和VD-26,在棉花上表现的致病力为中等或较弱。试验还初步测定了6个辣椒品种对菌株VD-9的反应,这6个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棉花的4个品种(Stoneville 825,CABCS′-1-81,LE~2BOS-1-82和Tamcot CAMD-E)来鉴定从大豆、棉花和花生(编号为MP7,MP9,MP14)上分离到的菜豆球壳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的致病力。3个分离物对4个棉花品种均能侵染。花生分离物(MP14)致病力较强。受侵棉花幼苗较健株矮。病菌不需经伤口就能侵入。在幼苗阶段,品种TamcotCAMD-E和CABCS′-1-81对MP14更易感病,而品种Stonevill825较其他3个品种抗病。说明品种之间对M.phaseolina的抗性有差别。受害棉株有时表现为死株而不落叶,不严重时肉眼看不出根部伤痕,但主根的中柱部份以及根、主茎下部的木髓部变色,从棕褐色到黑色。从病部能分离到该菌的菌核。  相似文献   

13.
Twenty-four isolates of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iceris were isolated from wilted chickpea plant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districts and ‘wilt sickplots’ of central Ethiopia to assess variability in pathogenecity of the populations. Each isolate was tested on 10 different chickpea lines and eight improved chickpea varieties. Isolates showed highly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wilt severity on the differential lines and improved varieties. Based on the reaction types induced on differential lines, isolates were grouped into four corresponding races. Of the 24 isolates, F13, F20 and F22 were the most virulent. Isolates of race 3 were found in all of the districts and ‘wilt sickplots’ studied. Improved chickpea varieties also showed differential reactions to the isolates. All varieties were resistant to isolates of race 3, while varieties Arerti and DZ-10-4 were resistant to all isolates tested, showing the lowest mean wilt severity. Varieties DZ-10-11 and Maryie were susceptible to isolates F13, F20 and F22 and showed the highest mean wilt severity. Identification of races can be useful in breeding chickpea varieties resistant to wilt. The differential reactions of the improved varieties against different races might be important in managing chickpea wilt through gene deployment.  相似文献   

14.
三大棉种对棉花主要病害抗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633个陆地棉、海岛棉、中棉三大棉种的品种资源和42个生产上推广应用的陆地棉品种,在田间病圃和温室接菌,进行对枯萎病、黄萎病、苗病、铃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棉对枯萎病、苗病,铃病均有较高的抗病能力,但对黄萎病抗性较差;海岛棉对黄萎病有很高的抗病能力,但对枯萎病、苗病、铃病抗性均较差;陆地棉对棉花4种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能高于海岛棉,但低于中棉。经生物统计分析,仅发现陆地棉抗枯萎病与抗苗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荐中棉12、陕1155、86-2、86-3、冀合3016五个兼抗枯、黄萎病,并对苗病、铃病也有一定耐病性的品种,供各地多抗育种选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棉花抗枯萎病品种苗期鉴定,可以反应出不同品种和品系的抗病性。温室系统观察结果,棉苗在1—2片真叶时即有症状出现,以感病品种发生较早。一般在4—5片真叶期,枯萎病发生甚烈。不同品种(系)反应的症状类型有所差异,但大多数属于三个类型:“网纹型”、“青枯型”、“黄叶型”。观察到“网纹”和“黄叶”属慢性类型;“青枯”属急性类型。从242个品种(系)材抖中,鉴定出苗期抗病的品种(系)23个,均属抗型(R)。发病指数0—10%有11系,11—20%有8系,21—30%有4系;其中有免疫类型1系(61—84),发病指数为0。苗期属抗病类型,移植到病圃后,成株期仍反应出较多抗病类型,其中苗期属高抗和免疫株系,成株期的抗性反应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稻瘟菌致病力变异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保存的4个单孢分离菌后代再分离若干单胞菌株,接种子国内7个鉴别品种上,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种。从6个单孢分离菌再分离的后代单孢菌株,分别对13个抗病品种作致病力测定,各后代单孢菌株仅对少数品种的致病力是一致的。从27个品种的小病斑或个别大病斑上分离的病菌,回接原品种后,有11个分离菌对原品种不致病。这些结果说明大多数分离菌对许多品种的致病力是易变的,只对少数品种的致病力保持相对稳定性。作者认为进行抗性遗传和抗性机制研究需要的致病力稳定分离菌,只能根据其对供试品种致病力的稳定性来选择,而不能按一组鉴别品种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严重阻碍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针对新疆棉区采集分离的140个菌株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地域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新疆棉区以菌核型、落叶型菌株为主;与此同时,建立了一种苗期棉花黄萎病抗性快速鉴定新方法——育苗块定量接种法,并在中植棉2号和新陆早36号上测定了部分菌株的致病力,结果发现新疆棉区以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占主导。此外,落叶型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及致病力均极显著高于非落叶型菌株。结果表明,新疆棉田大丽轮枝菌的组成与分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对品种的合理布局、抗病性筛选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棉花抗枯萎病品种抗性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学研究证明新疆哈密瓜花叶病主要由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南瓜花叶病毒(SqMV)引起,大田发病以 WMV-2为主。研究证明 WMV-2的介体主要为麦二叉蚜、苜蓿蚜、桃蚜、伞形蚜,其次是麦长管蚜、叶虫甲。CMV 的介体有桃蚜、苜蓿蚜、伞形蚜。SqMV 的介体为叶(虫甲)。哈密瓜在田间感染病毒的时间与上述蚜虫开始迁飞的时间有相关性。有翅蚜的发生、消长与田间发病成正相关。6月份降雨量与病害发生,有翅蚜消长成反相关。据五家渠、昌吉等地区调查,WMV-2的自然寄主有蚕豆、豌豆、西葫芦,它们的发病时间比甜瓜早。  相似文献   

19.
麦秆蝇是华北春麦区的主要害虫,选育抗虫品种是一种有希望的防治途径。作者等于1957—1966及1973—1978年先后16年中,在内蒙几处生产、研究单位结合其原始材料及品种试验地栽培的春小麦品种,进行了麦秆蝇产卵情况及为害率的调查。先后共调查过32次,计共1372品种次,包括867个品种(系)。本项调查均以当时推广的丰产但不抗虫的品种为对照品种,1966年前是甘肃96号,1973年后是白欧柔。抗性比较根据品种的被害指数,即其被害率与对照品种被害率的比率,以对照被害率作为100计算,共分高抗、抗、中等、感虫及高感五级,其被害指数标准依次为0—20,20.1—40,40.1—60,60.1—80及≥80.1。共鉴定出高抗级28个品种,抗级的33个品种,另外,根据1—2次调查有81个品种被害指数很低,其抗虫性值得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