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退化白刺进行3种方式机械平茬复壮试验,结果表明:(1)平茬白刺冠幅、萌条数量、萌条枝长和地径较未平茬植株均显著提高,表明平茬能促进白刺生长,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白刺的生物量;(2)平茬白刺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量高于未平茬的白刺,平茬的白刺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地上部分生长迅速;(3)3种平茬方式生长表现存在差异,全面平茬在各项指标上具有优势。若后期注重的是平茬以后的萌发以及高生长,建议采用全面平茬方式;若注重林分防风固沙效能,建议采用平茬一半或者间隔平茬。  相似文献   

2.
李根前  唐德瑞  赵一庆 《沙棘》2007,20(4):10-12
根据样地每木(丛)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的结构动态、生长调节规律和数量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平茬是对中国沙棘进行利用和更新复壮的有效途径,其4a、9a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未平茬同龄种群的1倍及4倍以上.尽管如此,平茬萌蘖种群最终将趋于衰退,它的再次更新复壮还必须依赖林窗出现或人工平茬.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平茬更新的萌蘖生长与再生能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根前  唐德瑞等 《沙棘》2000,13(4):9-12
根据样地每木(丛)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的结构动态、生长调节规律和数量能力。结果表明,平茬是对中国沙棘进行利用和更新复壮的有效途径,其4a、9a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未平茬同龄种群的1倍及4倍以上。尽管如此,平茬萌蘖种群最终将趋于衰退,它的再次再次更新复壮还必须依赖林窗出现或人工平茬。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平茬对北方地区巨菌草的影响,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温室大棚内巨菌草为研究对象,根据巨菌草的生长周期设置了平茬前为对照组,平茬一次后共两种处理方法的实验,分析了平茬前后巨菌草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平茬相比,平茬处理后巨菌草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加,包括株高,叶片数,基部直径;其中分蘖形成的数量也大于未平茬时的分蘖数量;平茬后生物量显著高于未平茬的生物量。可见,平茬处理改变了巨菌草的生长速度、增加了巨菌草的分蘖数量;提高了巨菌草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5.
三种沙柳平茬方式对柳毒蛾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人工、割灌机、大型挖掘式平茬机3种方式平茬沙柳Salix psammophila防治柳毒蛾Stilpnotia salisis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平茬和大型挖掘式平茬机平茬沙柳防治柳毒蛾,越冬幼虫平均虫口减退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割灌机平茬;人工平茬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平茬质量不高;大型挖掘式平茬机平茬效率高、成本低、平茬质量高,建议大面积平茬沙柳防治柳毒蛾时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库布齐沙漠的油蒿群落进行平茬处理,研究了平茬后油蒿群落冠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旺季7月和8月上旬,平茬油蒿的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未平茬油蒿的值(P0.05),反映出平茬处理后油蒿的叶面积指数增大,提高了光能利用能力;平茬油蒿群落的天空开度(DIFN)显著低于未平茬油蒿群落的值(P0.05),说明平茬处理有利于油蒿枝叶更新,使其新生枝叶的生长更为茂密。总的来说,平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油蒿群落的冠层结构,提高了油蒿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有利于油蒿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暴马丁香播种苗进行不同苗龄的平茬试验,研究平茬对暴马丁香高生长、粗生长、树形指数影响。结果表明,平茬对树干粗生长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树体高生长影响明显,5年间1年生平茬苗和2年生平茬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3.9%和33.8%。平茬可以显著提高树干枝下高,1年生平茬苗和2年生平茬苗分别比未平茬苗提高183.9%和279.7%;平茬处理可以培养出直立的主干,彻底解决了暴马丁香树形指数差的问题,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魏慧琴 《绿色科技》2022,(5):135-136
以白刺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不同平茬方式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柴达木盆地的唐古特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白刺林区域,面积为6 m×6 m的12块,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处理1组、处理2组和处理3组,每个处理组3块,分3个平行.处理1组全面平茬处理,处理2组间隔平茬处理,处理3组一半平茬处理,在平茬后白刺萌发新生枝的时候对...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平茬模式下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叶形态性状及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促进中间锦鸡儿恢复生长的最优的平茬高度,以鄂托克旗典型生态脆弱区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进行10 cm(H1)、15 cm(H2)和20 cm(H3)平茬高度处理,并以未平茬中间锦鸡儿作为对照(CK),分析平茬对中间锦鸡儿叶形态性状、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间锦鸡儿叶形态性状中各个指标表明,平茬15 cm处理模式均优于其他平茬模式。(2)平茬高度对中间锦鸡儿叶组织化学性状影响显著,且平茬15 cm处理时优于其他平茬模式。(3)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呈现出H2>H1>H3>CK。不同平茬高度处理的叶功能性状基本表现为H2>H1>H3>CK,15 cm平茬高度处理最优,表明鄂托克旗生态交错区中间锦鸡儿应采取15 cm平茬高度处理以提高其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平茬方式对沙柳再萌生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人工镰割、人工锯割、人工刀砍三种平茬方式平茬后的茬口形态及再萌生沙柳的枝条数量、直径、柳条高度。结果表明:最佳平茬方式为人工镰割,其茬口倾斜度最大,茬口背风,有利于茬口防风沙侵袭;平茬后试验区域再萌生枝条数量平均达96.9根,比锯割方式和刀砍方式多出近7根;三种平茬方式对沙柳再萌生枝条直径的影响不大,平均在6~8 mm之间波动;平茬后6~8月份沙柳的生长高度没有明显差异;9月份,镰刀平茬后的沙柳高度优势有所显现,平均值为158 cm。  相似文献   

11.
为人工种植白刺和持续利用、保护天然白刺植被,确定不同生态类型的生态需水量,建设不同生态环境下区域配置,以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了白刺植被群落不同立地条件下需水量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地径因素,白刺阴坡的蒸腾速率明显大于白刺阳坡的蒸腾速率。(2)白刺沙包阴坡的蒸腾速率大于白刺沙包阳坡。(3)丘间地白刺阴坡和阳坡蒸腾速率相差不大,但白刺阳坡和阴坡蒸腾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即阳坡蒸腾速率大于阴坡蒸腾速率。白刺阳面蒸腾速率在上午及午间明显大于白刺阴面蒸腾速率,而在下午,白刺阳面蒸腾速率略小于阴面的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12.
农谚说:“桐大不如桐二,桐二不如桐三,桐老三,撑破天。”它肯定了泡桐平茬后能长出高大主干。但平茬后泡桐的当年高、径生长量能否赶上同一条件下未平茬泡桐的总生长量,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1983年我们在杨陵区五泉公社毕公大队进行了泡桐平茬与未平茬的对比试验。一、试验方法试验区设在毕公大队三队毛泡桐×白花泡桐无性系一年生留床苗圃地,面积4460米~2,肥力中等,有灌溉条件。试验苗木共615株,株行距为2×2米。采用平茬与不平茬两种处理,完全随机区组排列,6个小区,3次重复,每小区有苗98~106株。试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下游白刺平茬复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刺是石羊河下游沙区常见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良灌木。通过设置不同的平茬处理,研究平茬对白刺萌芽期、新枝生长、生物量、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 cm、2 cm和5 cm处理对平茬后的新枝萌芽期影响相对较少,8 cm和10 cm处理对萌芽期影响相对较大,平茬后新生枝萌芽比对照(CK)平均推迟了13.8 d。平茬处理后,新枝主枝长增长效果排序为5 cm8 cm10 cm2 cm0 cm;干枝生物量大小排序为5 cm8 cm10 cm2 cm0 cm;干根生物量大小排序为5 cm10 cm2 cm8 cm0 cm;干叶生物量大小排序为5 cm10 cm8 cm0 cm2 cm。从白刺平茬后整体效果来看,5 cm处理后的新生枝生长及生物量均比其他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在理论与技术上解决孑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修复,探究沙冬青被平茬后更新恢复生长的机理和策略。【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的光合生理特性,同时分析了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比叶面积(SLA)与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平茬复壮后植物补偿性生长机理与持续年限。【结果】平茬后沙冬青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显著提高,且日变化趋势一致,除平茬后恢复1 a的沙冬青为单峰型,其它平茬年限和未平茬(CK)均为双峰型,且均在11:00左右出现最大值,有第二峰值的出现在15:00左右,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趋势也呈单峰或者双峰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恢复生长的速度减慢,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逐渐降低,日均值的大小顺序均为:平茬后恢复1 a>平茬后恢复3 a>平茬后恢复8 a>未平茬CK。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的比叶面积差异性显著(P <0.05),且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比叶面积不断减小。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比叶面积与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沙冬青比叶面积与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回归方程斜率均逐渐减小,即植株单位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逐渐降低。【结论】有必要通过对衰老、干枯的沙冬青进行合理平茬,以促进林分复壮和生长,同时提高生产力,有利于促进荒漠生态系统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5.
以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人工灌木林平茬年龄、平茬高度及平茬周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沙地沙柳造林后3~6a内应进行首次平茬复壮,进入丰产期后平茬周期以3~4a为宜,此时生物量收获最高;沙柳人工林平茬留茬高度应控制在5cm左右,平茬后生物量积累最快。  相似文献   

16.
平茬高度对沙枣萌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作为有重要价值的燃料能源林树种,平茬是其利用的主要途径。研究了沙枣距地面0cm、5cm、10cm^3种高度平茬后的年生长变化及萌条的数量与质量。结果表明,沙枣丛高7、8、9三个月生长最快,3种平茬处理下丛高年生长量分别为147.84、145.88、136.04cm,极显著大于未平茬丛高年生长量。比较萌条的高径生长指标,发现距地面0cm平茬〉距地面5cm平茬〉距地面10cm平茬;而萌条总数:距地面10cm平茬〉距地面5cm平茬〉距地面0cm平茬。  相似文献   

17.
利用3年时间,在辽宁西部朝阳县域内开展不同平茬类型对野生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ex Bess.)丰产效果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井字形平茬通风透光作用和边缘效应非常明显,丰产效果最佳。该平茬方法的平均坚果产量(风干重)可达到1 141.3kg/hm~2,分别是带状平茬和全面平茬的1.8倍和3.2倍;平均产值可达4.56万元/hm~2,与全面平茬对比,可增加纯产值3.11万元/hm~2。井字形平茬把平榛群落沿横山和顺山分割成若干个小区,便于技术管理人员通行,也有利于果实采摘和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平茬强度(预留盖度10%、20%、30%、40%)及未平茬杨柴林(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粒径组成进行研究,了解平茬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杨柴林分结构调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预留盖度10%~30%平茬可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预留...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博斯腾湖周围分布的唐古特白刺纯林、唐古特白刺+红柳混交林、唐古特白刺+胡杨混交林等3种林型为对象,测定不同林型的唐古特白刺生物量,唐古特白刺灌丛沙包的长度、宽度、高度等指标,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对不同生境的唐古特白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沙包内生物量、粘土内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和硕县唐古特白刺灌丛沙包生物量总特征主要表现为:地上生物量、沙包内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防风固沙功能由高到低排序是唐古特白刺纯林唐古特白刺+红柳混交林唐古特白刺+胡杨混交林,粘土内生物量则相反。本研究所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在唐古特白刺纯林,除了粘土内生物量以外,各回归方程的p值均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在唐古特白刺+红柳混交林,除了灌丛沙包的长度、宽度、高度等指标对沙包内生物量和粘土内生物量的作用分别是显著和不显著以外,其他3个回归方程的p值均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在唐古特白刺+胡杨混交林,各回归方程的p值均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从整体上看,本项研究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人工培育的胡枝子食用菌原料林进行了第1次平茬时间、平茬周期及连续平茬试验,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胡枝子第1次平茬时间确定为植苗造林后第1年初冬或第2年早春;平茬周期确定为1年比较合理;连续平茬第2年单位面积胡枝子萌生枝条的产量最大,可达20 009.7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