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杂草控制是橘园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生草栽培、以草控杂草已成为柑橘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系统比较了柑橘园常种的黑麦草、白三叶、箭筈野豌豆在不同生草模式下的生长速度、杂草数量和根系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前期各草种在行间和树盘下的生长速度整体表现为黑麦草>白三叶≥箭筈野豌豆,后期箭筈野豌豆生长迅速;三类草中以黑麦草的控草能力最佳、其次是白三叶,而箭筈野豌豆仅在后期有较强的控草能力;不过从全年控杂草效果来看,全园种植三叶草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另外,三种草的根系均分布较浅,与柑橘树体根系分布交叉程度少。  相似文献   

2.
白三叶,别名叫白车轴草。其土名各地群众叫法不一,如:掐不齐、野花生、野地果、白花草、三叶草、兔子草等。白三叶是一种优质豆科牧草,过去没被人们重视。今年我们在草场资源调查中,发现白三叶在我市广泛分布,且生长良好。为了摸清资源,充分利用,我们重点深入到十三个社镇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3.
韦海建  杨惠敏  赵亮 《草业科学》2007,24(10):94-97
为弄清遮荫环境影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生长的机理,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白三叶草的气孔特性和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较强生境光照条件下,白三叶草的气孔密度较大;中叶与侧叶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生境光照条件对气孔分布无显著影响.较强生境光照条件下,白三叶草的光合、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较高,而蒸腾却较小.不同生境光照条件下白三叶草对CO2和光的响应趋势类似,但较强生境光照条件下CO2补偿点、羧化效率和光合能力均较其他两区低,而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最高.结果表明,较强生境光照增加了白三叶草的气孔密度,提高了光合速率,但却降低了其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白三叶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绿肥、草坪草兼用型草种。在我国北方地区,低温是限制白三叶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因此充分了解白三叶抗寒机制,提高白三叶抗寒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文章从白三叶抗寒角度出发,概述了白三叶抗寒的研究意义,白三叶抗寒在生理生化、细胞超微结构、分子生物学以及新品种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白三叶抗寒方面的研究展望,目的在于为白三叶的抗寒性研究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白三叶草是豆科牧草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也是最适合于放牧的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6.
白三叶和牛鞭草生物量增长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的生物量增长规律的测定以及生长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牛鞭草的环境容纳量大于白三叶,瞬时增长率小于白三叶,逻辑斯谛曲线拐点的出现晚于白三叶。白三叶的生长速率与太阳辐射之间达到显著性相关,牛鞭草的生长速率与牛鞭草现存生物量之间达到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奶牛对黑麦草和白三叶草喜食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奶业草业和环境科学委员会Noah等研究放牧奶牛对黑麦草和白三叶草的优先选择程度。试验分为2组,每组12头荷兰斯坦奶牛,并在1.2hm。的含有黑麦草和白三叶草的草场上放牧。其中一组在75%白三叶草和25%黑麦草的草场上放牧(对照组),另一组在25%白三叶草和75%黑麦草的草场上放牧(处理组)。结果显示,白三叶草的摄入率比黑麦草要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格局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人工草地上的放牧试验,研究了奶牛放牧对草地植物黑麦草、鸡脚草和白三叶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强度和规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放牧条件下草地植物总是倾向于集聚分布,而且放牧强度对植物集聚程度的作用存在差异;(2)总体上,植物平均拥挤的大小顺序为黑麦草〉鸡脚草〉白三叶,集聚参数的顺序与其相同,聚块指数则相反,占据优势的黑麦草更多地受到相邻的鸡脚草与白三叶的作用,体现了较高的拥挤效应,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拥挤效应呈现加强的趋势;(3)家畜对植物格局规模影响明显,高放牧强度下黑麦草始终保持稳定的格局规模;轻度放牧强度下白三叶的格局规模变化很大,区组规模复杂。  相似文献   

9.
三叶草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额市草原站从呼盟草原研究所引进红,白三叶草种子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白三叶草抗寒性强,红三叶草产量高,质量好,白三叶草虽然产量低,但可做为草坪种进行种植,这两种牧草均适宜我市种植。  相似文献   

10.
牧草品种介绍白三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三叶又叫白车轴草、荷兰翘摇,原产欧洲,广泛分布于温带及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新疆等地都有野生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1.
白三叶覆盖厚度对苹果园垄沟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覆盖厚度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降解对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果树行间垄沟中分别覆盖5、10、15和20 cm厚苹果园刈割的新鲜白三叶,以不覆草的垄沟为对照,研究白三叶降解6个月后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苹果园覆盖的白三叶降解后,能提高0-20 cm垄沟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的含量,且对0-10 cm土壤养分的影响较10-20 cm的大。覆草厚度小于15 cm时,随覆草厚度的增加,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增加。但是,覆草厚度达20 cm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含量却较覆草15 cm的处理低。说明覆盖的白三叶降解可以提高苹果园土壤肥力,而此增肥作用和覆草厚度、土层深度密切相关,降解6个月时,覆盖15 cm白三叶的垄沟中土壤肥力最高。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果园种植牧草根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运用挖掘法对黄土高原果园种植牧草根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冠花、鸡脚草、百脉根、白三叶、红三叶根系生物量和根长随深度均呈指数减少,0~20 cm土层为各牧草根系生物量和根系密集分布区,小冠花和百脉根根系生物量消减系数较大,具有较深根系特点,而鸡脚草、白三叶和红三叶消减系数较小,与果树根系基本呈镶嵌分布。0~20 cm土层为各牧草有效根集中分布区,是各牧草水肥利用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3.
陇东旱塬果园生草对土壤水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东旱塬为半干旱区,年降雨量偏小且分布不均,果园生草是否会存在与果树争水的问题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陇东旱塬果园生草是否存在与果树争水的问题,2014-2015年本试验以果园清耕和果园覆草为对照,探讨果园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对果园土壤水分及苹果树(Malus domestic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种植白三叶和鸭茅降低了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蒸散量较果园清耕分别提高30.20 mm和48.65 mm,较果园覆草分别提高29.54 mm和47.99 mm;果园覆草与果园清耕则基本一致。果园种植白三叶和鸭茅的苹果单果重较果园清耕分别降低7.17%和13.69%,较果园覆草分别降低12.05%和18.22%;苹果产量较果园清耕分别降低14.33%和20.18%,较果园覆草分别降低21.84%和27.17%。果园覆草的苹果单果重较果园清耕提高5.53%,产量提高9.60%。果园种植白三叶和鸭茅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较果园清耕分别降低20.56%和28.99%,较果园覆草分别降低27.39%和35.10%;果园覆草较果园清耕提高9.42%。陇东旱塬苹果园不宜生草,而应覆草。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北黄土高原生草物质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组分和光谱特征,以期为果园生草翻压腐解和果园土壤管理评价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腐解速率大小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WC)>小冠花(Securigera varia Lassenn)(CV)>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OG).EEM-PARAFAC将各生草物质腐解的DOM荧光主要组分鉴定为1个类腐殖酸组分(C1)和2个类蛋白组分(C2、C3);各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类蛋白质组分的荧光强度远高于类腐殖酸组分,且C2组分占主导地位.豆科植物白三叶总荧光强度的值高于小冠花和鸡脚草处理;小冠花处理在腐解的过程中微生物源为DOM的主要来源,而白三叶和鸡脚草是混合来源,即陆生植物腐殖质和微生物源.各生草物质腐殖化系数(HIX)表现为小冠花>鸡脚草>白三叶;紫外指标(SUVA254)表现为鸡脚草>小冠花>白三叶,且随着腐解天数延长依次增大.综合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组分及光谱特征的变化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在渭北旱塬,豆科植物白三叶作为腐解材料时更易于分解和释放溶解性有机养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北黄土高原生草物质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组分和光谱特征,以期为果园生草翻压腐解和果园土壤管理评价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腐解速率大小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WC) > 小冠花(Securigera varia Lassenn) (CV) > 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 (OG)。EEM-PARAFAC将各生草物质腐解的DOM荧光主要组分鉴定为1个类腐殖酸组分(C1)和2个类蛋白组分(C2、C3);各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类蛋白质组分的荧光强度远高于类腐殖酸组分,且C2组分占主导地位。豆科植物白三叶总荧光强度的值高于小冠花和鸡脚草处理;小冠花处理在腐解的过程中微生物源为DOM的主要来源,而白三叶和鸡脚草是混合来源,即陆生植物腐殖质和微生物源。各生草物质腐殖化系数(HIX)表现为小冠花 > 鸡脚草 > 白三叶;紫外指标(SUVA254)表现为鸡脚草 >小冠花 > 白三叶,且随着腐解天数延长依次增大。综合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组分及光谱特征的变化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在渭北旱塬,豆科植物白三叶作为腐解材料时更易于分解和释放溶解性有机养分。  相似文献   

16.
胡延凯 《草业学报》1994,3(1):77-80
用分蘖、分枝标记法估测了绵羊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和绒毛草+白三叶两种混播草地的三个采自指标:采食率、采良量和采食强度。结果表明,绵羊对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和绒毛草的采食强度大于相应的白三叶;绵羊对多年生黑麦草的采食强度显著高于绒毛草,两种草地中白三叶草的被采食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白三叶草是多年生优良的豆科牧草,又名白车轴草。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和小亚西亚南部,属于三叶草属中的常见类型。三叶草在我国种植广泛,引自国外的有绛三叶、杂三叶、埃及三叶及红三叶,常见的野生品种有白三叶、红三叶、草莓三叶草和野火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外来入侵植物对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做出积极的响应,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本研究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研究对象,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其竞争对象(替代植物)进行单种、纯种和混种试验并配合增温处理,探讨喜旱莲子草对增温和竞争的响应以及黑麦草和白三叶作为喜旱莲子草替代物种的可能性,以期为气候变暖条件下喜旱莲子草的入侵趋势和生物替代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增温条件下,喜旱莲子草通过提高叶片和茎对光能的获取,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在地上部分。同时,增温还加剧了喜旱莲子草与黑麦草和白三叶的种间竞争强度。这些响应表明温度的增加会增强喜旱莲子草的入侵。2)种间竞争抑制了喜旱莲子草的生长,但随着竞争密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没有显著变化(P 0.05)。黑麦草和白三叶都对喜旱莲子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对不同竞争条件下喜旱莲子草相对产量的分析,发现黑麦草的抑制作用相较于白三叶更加显著(P 0.05)。3)增温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但增温时种间竞争对黑麦草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增温条件下的种间竞争对黑麦草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增温对白三叶无明显促进作用(P 0.05),且其生长受种间竞争抑制较大。增温条件下种间竞争使得喜旱莲子草、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89.5%、55.8%和82.5%,故黑麦草更适宜作为竞争植物对喜旱莲子草进行替代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苹果(Malus pumila)园中覆盖和埋置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尼龙袋法将新鲜的白三叶覆盖和埋置到苹果园中,分别在白三叶降解1、3、6个月时,利用Biolog微平板法检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覆盖和埋置白三叶均可使苹果园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显著提高(P0.05),微生物的多样性除6个月外显著增加、丰富度显著增加,均匀度显著降低(P0.05),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且覆草处理大于埋草,同时,白三叶降解时间的长短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返园方式间主要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有差异,而导致不同降解时间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差异的主要是糖类。说明在苹果园覆盖和埋置白三叶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而覆盖白三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埋置白三叶。  相似文献   

20.
地区混播组合东北华北、西北青藏高原南方中、高山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紫花苜蓿+羊草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黄花苜蓿+无芒雀麦(或披硷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自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白三叶+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红三叶+鸭茅+猫尾蕈白三叶+苇状羊茅白三叶+鸭茅+毛花雀稗卡松古鲁狗尾草+宽叶雀稗+马唐+鸡眼草牧草常用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