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三江分局前哨农场充分利用天然条件,建立绿色水稻食品基地10万亩,并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利用科技技术,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职工增收,创造最佳的绿色食品水稻经济效率,总产值2009年增收1050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黑龙江垦区今年种植的1460多万亩水稻长势喜人。图为建三江农垦分局七星农场第六管理区正在用飞机对所属的万亩稻田进行喷肥壮秧作业,以求夺取今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2011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聂振邦就粮食安全、质量保障、《粮食法》起草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聂振邦表示,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4.
建三江分局前哨农场充分利用天然条件,建立绿色水稻食品基地10万亩,并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利用科技技术,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职工增收,创造最佳的绿色食品水稻经济效率,总产值2009年增收1050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率.他们的主要作法是:充分利用科技人员,科学技术,加强对水田基本建设的投人,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张韧 《中国农垦》2007,(10):72-73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现已形成35亿公斤粮食的生产能力,粮食转化率70%以上,粮食商品率92%。2006年实现粮食总产34亿公斤,单产443公斤,农业职工人均生产粮食4.85万公斤,种植业产值60亿元。2006年,分局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了"中国绿色米都"的称号。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建三江农垦分局局长王金会,请这位"绿色米都"的当家人来谈谈——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在粮食销售工作中采取六项新做法,使得全局2008年收获的400多万吨水稻能多卖出近2{L元。一是加强粮食主产区的仓储能力建设,保证粮食产区科学保管。分局仅2008年就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建设了数座“中储粮库”,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正6月15日,在北大荒股份八五四分公司富荣管理区第十八作业站水稻示范田的叶龄诊断点,农业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叶龄诊断跟踪调查,为水稻生长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助力夏管。图为农业技术人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有水稻育秧大棚约670hm2,每年从6月份以后稻苗出棚就闲置起来,造成土地资源和生产设备的浪费.为把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起来,增加稻农收入,分局自1997年开始进行了水稻育秧大棚复种油豆角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产量在12~15t/hm2,效益约1.6万元/hm2.2000年全分局水稻育秧大棚复种油豆角33hm2,产品由建三江亚华实业有限公司全部收购,进行保鲜贮藏,冬季销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在满足我国市场消费需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农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了寒地水稻生产中,单位面积穴数不足、均度不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后,为论证钵苗机插行距对同种类型水稻产量的影响,在友谊农场第十管理区第一作业站选用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机插缩垄增行高产示范田和钵苗机插普通作业大田对照组,就各自单产产量及群体生长发育状态进行系统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今年黑龙江垦区虽然遭受了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局部地区冰雹等自然灾害,但在广大干部及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明确责任、制定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使垦区水稻生产再创历史佳绩。全垦区150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达560多公斤,其中建三江分局65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达580多公斤,创国内外高寒地水稻生产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2009年黑龙江垦区提出了150亿kg粮食的奋斗目标,建三江分局打造“东方第一稻”,吹响了建设“绿色米都”的号角,水稻面积大增。相应地水稻产后的安全仓储,成为了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又一重要环节。搞粮食的都知道,水稻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分在14.5%以下才能安全存储。黑龙江垦区这一粮食战略使2009年的水稻种植面积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2.
1挠性割台的刚性改装JDL3080型谷物联合收割机配有2.75m挠性割台。由于建三江分局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除使用该机进行旱田作业外,还需要进行水田作业。这样,原来所带的挠性割台就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如在收割水稻时,作物不易进入割台、易发生滚筒堵塞等。针对此问题,我们进  相似文献   

13.
刘加海 《中国农垦》2009,(11):75-78
2008年,建三江分局粮食总产量达到92.8亿斤,占垦区的1/3,全省的1/10;农业标准化达标率98%,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机械化率100%,农业从业人员人均生产粮食9.2万斤。“中国绿色米都”已经成为建三江的特称和经济名片。  相似文献   

14.
正建三江水稻面积1000多万亩,占垦区水稻面积2350万亩的42.6%,占全省水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水稻品质的优劣、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垦区及全省的水稻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增多,提高稻米品质成为农民农收、企业增效、加速产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概况试验地点设在勤得利农场水稻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全国粮食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的有机结合,而“藏粮于地”和“藏粮于库”都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因此,“藏粮于科技”是保证.是长远的战略措施,必须坚持科技兴粮,把推动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科技进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寒地水稻叶鞘褐变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织水稻植保科研人员到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和绥化等5个分局有代表性农场和绥棱、海伦、五常、绥化和延寿5个市县对叶鞘褐变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叶鞘褐变病在黑龙江省已普遍发生,且发病率高,其中建三江分局水稻叶鞘褐变病发病率最高,病情指数在29以上;宝泉岭分局、红兴隆分局病害发生较轻;牡丹江分局、绥化分局各农场间叶鞘褐变病发生程度有较大差异;由于各地方市县种植水稻品种不同,叶鞘褐变病发生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五常市种植的五优稻4号病害发生最轻,而海伦市种植的绥粳9号病害发生最重。  相似文献   

17.
红卫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垦区东部,建三江分局,隶属第三、第四积温带之间,地理位置为东经133度20分,北纬47度21分;水田面积48万亩,气候属寒带大陆季风气候,年有效积温2300-240&C,年平均降水550mm,无霜期130天百左右,主要土壤为草甸白浆土.2004年-2007年连续四年获得水稻丰收.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28日,在全国捉业工作会议上,对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黑龙江省七星农场等9个单位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尹刚等12人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王淑琴等44人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称号。充分显示了农垦系统在科技兴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垦》2009,(4):69-70
2008年12月28日,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对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黑龙江省七星农场等9个单位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县”称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尹刚等12人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王淑琴等44人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称号。充分显示了农垦系统在科技兴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28日,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对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黑龙江省七星农场等9个单位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尹刚等12人破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王淑琴等44人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称号.充分显示了农垦系统在科技兴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