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灌溉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灌溉的一种模式,将中心支轴式喷灌灌水技术与玉米耕作技术、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集成,形成玉米中心支轴式喷灌综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对于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都市型万亩示范方核心示范区以小麦为试验作物,设置滴灌(T1)、微喷(T2)、小地龙(T3)、滚移式喷灌(T4)和中心支轴式喷灌(T5)5个灌水方式处理,以半固定式喷灌为对照(CK),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小麦耗水规律和产量变化,并从成本效益及与农机作业的适应性入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灌溉方式下总耗水量表现为:喷灌(滚移式喷灌和中心支轴式喷灌)微喷灌(微喷和小地龙)滴灌,但均小于对照(半固定式喷灌);(2)不同灌溉方式产量效益表现为:中心支轴式喷灌(T4)微喷(T2)滴灌(T1)滚移式喷灌(T4)小地龙(T3)对照(半固定式喷灌);(3)从适应性角度来讲,中心支轴式喷灌(T5)更适合规模化粮田使用;微喷(T2)、小地龙(T3)和滴灌(T1)受限于铺设长度和铺设间距,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天祝县南阳山达隆村饲草地灌溉中的应用现状以及该系统布置管道等,对大型中心支轴式喷灌机进行喷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深入了解工程在规划设计、生产以及运行管理各阶段的经验做法,形成了克山县马铃薯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对马铃薯中心支轴式喷灌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其节水和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邓发利 《北京农业》2013,(27):170-171
2012年国家实行"节水增粮"项目,具体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以及辽宁4个省区推广高效节水模式,其中包括管道式喷灌、地埋式膜下滴灌、中心支轴式喷灌等方式。推广实行中,膜下滴灌技术迅速成为了一匹黑马。膜下滴灌技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进行了充分结合,利用可控管道系统供水,缓慢的、定时定量的灌溉到作物根系附近土壤的技术。也可以在灌溉时将水与肥料进行充分的融合,使其达到更好的施肥效果。其灌溉水呈现出滴状,而作物的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同时也要保证其始终处于疏松以及最佳含水状态。基于此,将对实行膜下滴灌技术之后带来的变化和各种效益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运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具有节约用水、节省人工、节约土地、增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的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用途。针对喷灌机在山坡地使用易倾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喷灌机的运行原理及坡地运行纵向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喷灌机坡面运行安全角。  相似文献   

7.
正为加快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在全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试点的推广应用,便于市县及有关经营主体了解春季管理重点和节水灌溉技术措施,3月18日,我省在石家庄市无极县召开了小麦玉米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实施主体现场培训会。为了推动地下水压采,减少小麦、玉米灌溉用水,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创新了固定立杆式喷灌、地埋伸缩式喷灌、卷盘式淋灌、微喷带式喷灌等多种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探索了不少节水模式。保定市高阳县硕丰农业公司在河北农大专家的指导下,借鉴新疆等地在棉花上推广滴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董超  李莹 《现代农业科技》2014,(10):196-197
克山县是农业县,以农业产业为主。喷灌技术是较为先进的旱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该文通过对克山县玉米灌溉制度的分析,确定了当地玉米喷灌的净定额及毛定额,并提出进一步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9.
微喷灌技术在露地蔬菜集约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喷灌技术是提高农业灌溉效果,科学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技术措施.研发先进、实用、高效的微喷节水灌溉技术,形成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综合技术体系,对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和商品率,增强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蔬菜产业优化升级并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经过对蔬菜作物采取不同形式微喷灌溉方式完成多因子供给水、肥、药的试验研究,结合自然气候特点和蔬菜集约化生产的特殊性,集成整合贵阳地区露地蔬菜高架式自动化微喷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旱地玉米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节水灌溉方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渗灌、膜下滴灌、喷灌、隔沟灌较对照(传统沟灌)生育期提前,分别增产25.7%、28.3%、11.7%、4.2%。分别节水82.9%、78.6%、48.6%、42.8%。综合结果得出,膜下滴灌、喷灌和隔沟灌节水灌溉方式可在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Uniformity testing of variable-rate center pivot irrigation control system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As water supplies become limited, agricultural water use needs to become more efficient to maintain current productivity levels. The efficiency of center pivot and linear move irrigation systems can be increased by matching the amount and rate of water application to specific soil conditions that vary in the field. Such site-specific applic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variable-rate control systems. Although such systems are being developed, their effects on center pivot and linear move uniformity have not been documented. The uniformity along the length of a center pivot and a linear move irrigation system was measured at two system movement speeds and three variable-rate settings. One variable-rate system i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using pneumatically actuated solenoid valves to turn groups of sprinklers ON and OFF at fractions of a minute corresponding to the cycle rate, for example a 50% cycle rate is 30 s ON and 30 s OFF. The other variable-rate system used commonly available electric solenoid valves to accomplish the same task. Overall, the coefficient of uniformity and low quarter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averaged 93% and 0.90, respectively for the center pivot irrigation system; 84% and 0.74 for the linear move system. The resul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P > 0.05) affected by wind speed, cycling rate, or system movement speed. The type of nozzle did influence the uniformity because of the distinctly different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tator, fixed plate, and wobbling low pressure sprinklers. Thus, the variable-rate technologies tes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ad at least as good uniformity as the center pivot and linear move systems when functioning in non-variable-rate mode.Mention of a trade name, proprietary product, or specific equipment does not constitute a guarantee or warranty by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or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and does not imply approval of a product or exclusion of others that may be suitable.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对玉米膜下滴灌适宜补灌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保墒技术与膜下滴灌(补灌)技术相结合是旱地玉米较为理想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改善玉米生长微环境,有效促进玉米个体生长发育,增加群体产量。建议在水资源较缺乏的旱作区发展膜下滴灌种植玉米,全生育期滴水量1350或1050m^3/hm^2。  相似文献   

13.
安金龙  李玉花  马振平  杨凡  齐树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75-11977,11985
以圆形喷灌机为模型,通过数学计算并结合ANSYS仿真软件,对168径圆形喷灌系统的喷头进行研究.在喷头等间距的情况下,研究了在给定进口压力下,达到均匀灌溉时各喷孔等效半径的大小;研究了在给定等效喷孔大小的条件下,随着进口压力变化喷灌均匀度的变化;研究了在改变第一喷孔大小时,达到均匀灌溉桁架上剩余等效喷孔大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玉米滴灌技术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滴灌技术在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对玉米滴灌技术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技术较露地滴灌种植增产12.9%,增收1917元/hm^2,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3.9kg/(mm·hm^2),提高25.6%;比常规灌溉种植增产21.5%-27.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50.45-50.98kg/(mm·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糯玉米生长及产量对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期为干旱区利用覆膜滴灌技术可持续利用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滴灌种植1年、2年、3年和4年的地块上糯玉米的出苗率、株高、茎周、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探讨糯玉米对盐碱地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结果】滴灌条件下盐碱地上第一次灌水为30 mm左右,而后利用埋设在滴头下方20 cm深处的负压计调控土壤基质势在-10kPa的灌水方法能够保证较高的出苗率达到90%以上以及获得较高产量,即使是滴灌种植第1年。同时糯玉米的株高、茎周、生物量、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滴灌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种植年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不同滴灌种植年限的地块上糯玉米生长的节律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应用本文介绍的滴灌种植技术改良盐碱地,土壤环境随着滴灌种植年限延长而发生了较大变化,而糯玉米的生长指标及产量能够反映出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制度的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的大田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条件对玉米生物量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适量的灌溉会促使玉米协调营养器官和经济器官的比例,从而提高经济产量。相同的灌溉定额不同的灌溉次数对产量有一定影响。膜下滴灌与传统种植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节水滴灌技术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节水滴灌技术在河南省小麦、玉米上的应用,显示了其增产、增效、节水、节电、提高肥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节约人工费用等技术优点。同时针对河南省的气候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宁夏引黄灌区滴灌冬小麦、玉米灌溉施肥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杨建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85-17588
[目的]为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灌溉制度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年,采用对比试验,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内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与玉米作物产量及其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滴灌可以有效提高冬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冬小麦、玉米产量和株高随着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多而增大.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冬小麦产量和千粒重分别增加14.0%和11.64%,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减少63.2%、55.1%.滴灌灌溉下玉米平均产量、平均千粒重分别比对照高35.10%和17.42%,且前者的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比后者减少55.5%、50.1%.[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实施滴灌灌溉冬小麦、玉米时,可以分别采用灌溉量190和200 m3/hm2为其参考编制灌溉、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有些目标你能如此成功地实现,另一些却不行?如果你弄不明白,那很正常,因为对此感到困惑的远不只你一人。其实,几十年对成功事例的研究表明,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实现目标,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行动。以下是成功人士与众不同的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陈丽 《北京农业》2012,(21):217
我国人口众多,又是农业大国,且水资源相对匮乏,为了能在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同时节约水资源.我国在灌溉节水技术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笔者将从灌溉节水技术的概念、各灌溉技术介绍以及灌溉节水系统制度等方面对农田节水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