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库尔勒盛产香梨.当地有位姓姚的汉族农民,经过30余年的打拼,成了当地有名的"财老倌".  相似文献   

2.
正在永胜程海湖畔有一家种植业庄园,庄园主人是一个来自庆名叫李秀瑜的"老倌儿"组建的。这位60多岁的"老倌儿"在程海镇东湖小学校舍后面以每亩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向当地农民租种了6.07 hm2田地,租期为15年。分片种下了4.47 hm2美国黑提葡萄和1.6 hm2突尼斯软籽石榴,并以此组建了"丽江程宝庄园有限公司"。一、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据李秀瑜介绍,庄园组建伊始,他聘请了3位外地会种田懂生产的专业种植人士进行生产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3.
从野菜走俏都市想到的彭勇最近读到这样两条消息,一条是山东省平渡市云山镇菜市场上野菜行销,颇为抢手,成为当地农民的一个新行当和致富的好路子;一条是河北省易县易源食品有限公司发动农民捕捉蚂蚱,生产系列产品出口日本,占领日本60%的市场,创汇146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湖北英山县石头咀镇,有一位拼搏商海的女能人,创办百草堂中药材商行,年上交税费30多万元.安置农民工50多人,引导1000多个农户发展药材300多公顷,带动山区农民年增收6000多万元。和她的企业一样出名的是她的名字——刘燕平。  相似文献   

5.
费康 《当代农业》2013,(21):16-16
“国家定的籼稻最低收购价不是每公斤2.70元吗?他们为啥压价,只给2.60元?”江苏省仪征市一位农民向记者抱怨粮食收储企业存在克斤扣两现象。记者随即联系了相关企业.  相似文献   

6.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工作最辛苦,他们最富有奉献精神,他们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领路人。” 牟平区一位区领导如是评价他们区的农技人员。 “农业技术员不怕费口舌,不怕多跑腿,想尽千方百计把科学技术传授给俺们,就是为了让俺农民能致富。俺农民最需要他们,也最感谢他们。”平度市一位普通的农民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业》2011,(5):62-62
从前,有个农民进城办事开了一辆拖拉机,开到半路突然没油了.他想找一辆车拖他一段,刚好后面来了一辆宝马,他一招手,还好,那个哥们停下了.那哥们估计喝得有点高,就同意捎他一段,他们商量好:农民打左手就是速度可以.打右手就是速度太快。于是他们上路了,起先一段,农民都是直打左手,  相似文献   

8.
冬季和早春气温低,天气寒冷,青绿饲料缺乏,大牲畜(牛马驴骡)的胃肠道疾病也多于其他季节。由于牲畜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不同.所发生的疾病也不一样。牛易发生前胃疾病:马驴骡易发生肠道疾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9.
特色出财路     
方言 《农家致富》2006,(6):21-21
近日笔者到某地农村采访.听到一位农民兄弟感叹:“一个农业示范园雇我种地,月薪600元。种地能有这么高的收入?哪想到他们种的是从菲律宾引进的高档绿色营养保健蔬菜‘补肾草’.这东西的果实1公斤卖10多元呢,他们还种植名贵植物香草、跳舞草,养殖珍禽香乌鸡.并在地下建池用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  相似文献   

10.
袁来根 《农家致富》2007,(11):52-52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帅垛村、徐顾村15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各自开办了乡土“广播站”。适时给广大农民传播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现代高效科普技术、农事农情、市场消息。两村800多户受益农民的三麦、油菜、粳稻亩平增收100多公斤,同比上年增加了18.7%。  相似文献   

11.
西平县是河南省农业大县,搞好该县土壤类型调查.对指导农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2年,两平县农业局组织科技人员对该县土壤类型进行分类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术。  相似文献   

12.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立枯病又称死苗.这两种病害在田间有时单独发生,有时混合发生.发生最多的主要是早春茄果类和瓜类。发病规律:温度低(10。16°C)、湿度大、光照弱、播种过密易发猝倒病;温度高(20~24°C)、土壤水分多、播种过密、施用未腐熟肥料、徒长等均易诱发立枯病.一般情况是前期为猝倒病,后期易发立枯病。  相似文献   

13.
有事大家议。陈老倌与王老倌的一段对话,录作参考。陈:如今的人真是灵泛。你还没有运得神清,他就赚了一大把钱。当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我发现,您最近变得像个酸秀才,喜欢发感慨了。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5,(5):1-1
有一位农民,生活很拮据.问他为什么不打工挣钱.他说.每天二三十元根本看不上眼,要挣钱就要挣大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位农民仍没有找到挣大钱的门路,生活仍很贫困另有一农民.考虑到自己年过四十,学技术怕文化低学不成.于是他用自行车驮着一个爆米花机,走村串乡爆玉米花.  相似文献   

15.
有事大家议。陈老倌与王老倌的一段对话,录作参考。陈:如今的人真是灵泛。你还没有运得神清,他就赚了一大把钱。当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我发现,您最近变得像个酸秀才,喜欢发感慨了。  相似文献   

16.
购种切记四当心一是购种莫贪便宜。不要购买集市上和走街串巷小商小贩出售的种子。有一位农民在本村遇上一位玉米种子小贩,小贩声称种子是自己精心培育的,比到种子部门购买的玉米种子每斤便宜0.8元,这位农民图便宜,便买了20斤。可是到了秋后,结出来的棒子又丑又...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09,(3):43-43
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有两位农民育种专家,他们是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的沈天民和山东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的翟延举,他们的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农民育种专家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  相似文献   

18.
毛松  赵寻 《油气储运》2006,(4):33-33
在著名的大姜出口基地——山东省安丘市白芬镇2005年科技带头户大会上,一位白芬镇土生土长的农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叫朱清福,种植的生姜创下了单株重达3.4千克的惊人记录。更让人佩服的是,在2004年,他们一家3口人,承包1.73公顷土地,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全年总收入17万元,扣除6.8万元的成本,纯收入10万余元,较往年增长3倍多。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06,(6):18-18
安徽省临泉县铁佛寺乡长官镇农民王守红是个黄牛养殖大户,2000年.一位河南客商找上门来买牛粪,价格为每公斤0.2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中约有9亿是农民.可是长期以来.农民、农村、农业的法律服务市场如何,并不为有关人员所重视,现在社会上有各式各样的法律援助活动,针对农民的送法下乡活动也已在一定范围内蓬勃展开。然而,正是一个“送”字,就表达出活动者从一开始就是以施舍者的面貌出现在广大农民面前的,他们没有深入我解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