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江西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作者通过对江西棉花产业状况的调研,总结和分析了"江西植棉区农业农村面临的问题和阻碍棉区农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从"振兴农业、保障内需和江西植棉适宜性"等方面阐述了江西发展棉花生产和实现植棉现代化的必要性,同时对江西植棉区提升种植效益和实现植棉现代化提出了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2.
赣棉207经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表现为丰产优质、结铃性强、吐絮畅好捡花,抗逆性强(抗倒伏、抗枯萎病,抗棉铃虫)等特点,适宜在江西各植棉区种植.为了棉花新品种"赣棉207"的推广种植,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赣棉207"在江西植棉区的轻简高产栽培技术,从品种特征特性、生产目标、轻简栽培技术(播前准备、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全程化学调控及绿色防控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质量问题和规范绿肥油菜与棉花复种的生产模式,制定了河北省地方标准《绿肥油菜与棉花复种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适用于冀中南植棉区绿肥油菜与棉花复种栽培。本文介绍了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压青、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项棉油双熟制棉花收花近结束时于棉行板地撒播油菜的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除草备地、良种选择、种子处理、定量播种、病虫防治、微肥管理、适时收获等主要技术内容。该技术能显著节约劳动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油菜效益,适用于江西植棉区乃至长江流域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选取16份在黄河流域棉区(山西省运城市)多年选育已稳定纯合的高代棉花品系,研究其在新疆植棉区种植后的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后期开展引种试验及品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大多数山西选育的棉花材料在北疆早熟植棉区和南疆早中熟植棉区种植后铃重和衣分增加;除个别棉花材料外,大部分山西棉花材料在新疆植棉区种植后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伸长率、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降低,纺纱质量下降。因此,纤维品质的下降可能是阻碍山西棉花材料在新疆早熟及早中熟植棉区示范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建议在将山西棉花材料引种到新疆时,选择纤维品质较优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西统计年鉴》和江西省农业厅市场处提供的2010―2016年相关数据,总结了江西棉花生产概况,采用数据对比法分析棉花与水稻、油菜两大传统农作物成本收益状况及棉花种植成本的主要构成。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逐步减少,成本收益率快速下降;与种植水稻和油菜相比,种植棉花成本和收益均处于明显劣势。建议从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与补贴政策、棉价稳定措施等角度入手,提振江西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7.
孙桂琴  王见华  杨芳 《棉花科学》2020,42(1):36-39,43
针对江西传统植棉用工较多,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水平低,植棉效益下降的现状,对江西省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的轻简化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建议植棉户采用,以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有利于省工、省力、节本增收。同时阐述了江西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主要技术措施。为江西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是山东省重要棉花产区,一直以一熟制棉花种植为主。这种单作种植方式导致植棉效益降低,棉田面积大幅减少,严重制约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该区植棉效益和面积仍呈下滑的态势,棉花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针对上述情况,以提高植棉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攻关为突破口,创建了适宜黄河三角洲植棉区推广应用的棉花与西瓜同膜带间作增效种植模式,并制订了规范化技术规程,促进该区棉花产业升级和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西省棉花产业呈现不断萎缩的局面,为稳定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推动江西省棉花产业的发展.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运用SWOT分析,对江西棉花产业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稳固棉花基础性地位、提高农民植棉积极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植棉主体、开发植棉新机械、强化棉花产品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就江西棉区适宜耕作改制棉花新品种的选育问题,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一、江西棉区耕作改制的现状和前景江西属于长江流域棉区,从六十年代后到现在,两熟棉地占植棉面积的90%左右。棉花前作物主要有小麦、油菜、蚕豆、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棉花田间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大,棉盲蝽近几年来演变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并且其发生和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简述了近年来我国棉盲蝽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棉盲蝽发生日趋严重的原因、发生程度的特点、防治策略、防治指标与防治适期,以及简单介绍了防治棉盲蝽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为棉田棉盲蝽的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和手摘棉纤维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分析机采棉和手采棉的纤维品质,发现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纤维长度较手摘棉差1mm,断裂比强度较手摘棉差1.08cN·tex-1,短纤维率高于手摘棉,棉花主体品级为3级,较手摘棉低1级。由此提出在新疆早熟植棉区应加强断裂比强度高、纤维长、马克隆值适中的机采棉品种选育,以提升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39份黄河流域棉区品种(品系)为材料,对黄萎病病指、铃重和单株铃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棉铃黑果病的3个病害指标(单株黑果铃数、病株率和单株黑果铃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黑果铃数是棉铃黑果病的核心指标;每个指标的决定性因子均有6个,育种家可利用所建立的该病害3个指标的回归方程在正常年份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多数农艺性状对该病指标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其中黄萎病发病率、铃重、单株铃数、株高、单株果枝数和霜后花率的影响较大,且同一农艺性状对该病3个指标的效应正负相同。在棉铃黑果病抗性育种中,可在保持原有株高和霜后花率基本不变情况下,适当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铃重、单株铃数和果枝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汉平原棉花生产轻简化实践,分析了当前江汉平原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近年来该区轻简化(机械化)实践情况和发展棉花生产轻简化有利环境,提出了"集中种植、产业化经营、科技带动、市场保障、政府引导"等适合江汉平原棉花轻简化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棉事指导     
《江西棉花》2005,27(6)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现状,分析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机械化与轻简化的优势,描述了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中发展机械化与轻简化的意义与应遵循的原则,介绍了适合鄱阳湖棉区应用的机械化与轻简化技术,最终提出了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机械化与轻简化发展模式,以利于鄱阳湖棉区加快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整体挖掘冲洗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方法,研究瓜棉套作模式下棉花根系在水平0~40 cm、垂直0~80 cm土壤范围内的动态分布及根系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苗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5 cm,蕾期在0~15 cm,花铃期至吐絮期在0~20 cm;垂直方向上,苗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蕾期在0~20 cm,花铃期在0~30 cm,吐絮期在0~40 cm。套作棉苗期和蕾期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小于单作棉,至吐絮期超过单作棉;套作棉苗期和蕾期根总体积小于单作棉;套作棉蕾期和花铃期根系干物质质量小于单作棉。套作棉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根系干物质质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棉花萎蔫综合症是山西地区发现的新病害。本文归纳了该病害的发生期和病株分布、株型、顶部叶片、幼蕾脱落、开花结铃,病铃色泽、硬度、吐絮、纤维品质、种子等的特征,初步研究,病株和病子分离不到致病性真菌,且播种病株种子不一定引发该病害。与棉花其他主要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铃病类及红叶茎枯病症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3种除草剂对棉田杂草的防效及对棉花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3种不同除草剂不同用量对棉花影响,发现3种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对棉花性状均有危害,建议适时适量安全使用除草剂,降低除草剂对棉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海棉区地处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基地,而棉花种植却主要靠人工操作。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上升很快,迫切需要提高棉花机械化的水平,否则沿海棉区很可能会逐渐萎缩乃至消失。随着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在棉花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播种、中耕、施药、追肥等环节都已完全可以通过机械化作业完成,但棉花采摘收获机械化乃是瓶颈。通过对江苏沿海棉区棉花的种植现状和发展棉花机械化种植的外在条件与限制因素分析,提出了以品种适应机械和机械适应品种两条途径的机械化种植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