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园综合体政策是2017年一项新的乡村政策,落脚点在"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意在丰富乡村产业内容,解决乡村发展中的产业问题。本文以无锡田园东方为例,阐述在"田园综合体"政策指导下的乡村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乡村旅游的田园管理方式,受到现代人的广泛推崇。因此,乡村旅游环境下的"田园综合体"设计,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生态环保平衡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乡村旅游为重要背景,分析阐述了"田园综合体"设计的相关策略,从基础环境建设的树木、花草植被建设,推广到整体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这充分体现出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田园综合体规划必须要基于体验经济来开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规划目的。基于体验经济视角,对田园综合体规划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4.
黄竹 《花卉》2018,(18)
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新时代下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发展的具体实践。本文以荆门市漳河新区"草萌乐园"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为例,提出特色庄园经济的发展模式,引进"新村民"入住,以"观赏草业"为产业核心,观赏草观光、观赏草休闲娱乐及观赏草生产交易为载体,探索一条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为乡村景观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对于解决乡村问题、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田园综合体概念以及综合体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武川县红山子村为例,结合红山子村乡村景观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探索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营建策略,将武川县红山子村打造成集现代农业生产、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晗 《现代园艺》2022,(6):31-3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旅融合是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为例,在分析村庄资源禀赋和发展困境的基础上,结合三产互融、景观塑造、文化推广、多元共生等策略,从主题定位、规划布局、景观设计、旅游策划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高效回应农旅融合需求的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7.
田园综合体是我国当前乡村发展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思维模式,该模式是于2017年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且一号文件指出田园综合体模式是发展乡村新型产业的突破性举措。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着关于田园综合体的成功案例。本文将对田园综合体景观建设进行介绍并且对国内的田园综合体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水果元素为主题,结合田园综合体建设,构建以果业、旅游、社区为一体的特色水果生产产业链是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系统论述田园综合体的基本内涵、结构特征及以水果元素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的基本特征,以河南省为例从水果元素主题田园综合体中的规划路径总结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包括特色产业带动模式、旅游开发带动模式以及新媒体视域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田园综合体(rural complexes)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最终目标[1,2]。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3];2018年党的十九大再次将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向高潮,战略强调,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实现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路径[4,5]。兴城市闻香谷果树田园综合体(筹)即是在这一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尝试。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显著,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的设计表现目标与表达方式呈现出全新面貌。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与表达方式展开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出行上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旅游业逐步成为了产业中的佼佼者,旅游发展空间的扩大,并将旅游业热门市场指向了乡村。现如今,乡村的景观在经历了改造之后也越发耀眼夺目,田园综合体与景观设计碰撞出的火花夺目闪耀,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更新与高速发展。分析了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在乡村振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田园综合体是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举措,农民合作社作为其重要载体,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果业合作社在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实现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尝试探析果业合作社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不同模式,以期为果业转型发展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园艺》2020,(3):90-91
随着"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提出,乡村旅游不断受到广大群众青睐。蔬菜园景观作为较新型的一种景观设计形式,其不仅满足蔬菜本身的生态要求,还可形成地域性特色文化景观,较好展现了农村的生态特性等功能,亦展现了乡村旅游的内涵要求,对当下农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土地分配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浙西更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从国土资源部第一个批复的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省,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田园综合体",通过总结浙西地域特征,探讨浙西发展田园综合体的优势条件,为浙西地区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出明确原则和切实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田园综合体是2017年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主要抓手之一。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提出是经济新常态、传统农业园区转型发展、工商资本下乡、农村资源要素制约等多种社会经济背景下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升级、资源统筹开发的创新举措和必然选择。田园综合体实质上与农业综合体/农业经济综合体是一脉相承的,是"农业+文创+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而且随着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推进,将逐步发挥其在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结合地物信息资料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民俗文化背景,制定临夏地区田园综合体选址评价方案,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有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提供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筛选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少数民族地区田园综合体选址条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田园综合体选址条件的影...  相似文献   

17.
田园综合体的思考原点——中国特色乡村经济发展研究之路。中国城乡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二元化——即城乡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由经济和物质的差异造成的,更重要表现为文化的差距。解决差距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的关键在于乡村产业的发展。以郸县老鸦林村为例,提出在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川西林盘改造研究方案,采用以工促农、以旅带农、以贸惠农"三产联动"的振兴模式带动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注重对老鸦林村文脉的传承和修复,基于场地文化的基础提出相应策略,使传统林盘文化得以在新的景观中再生,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梳理西方国家城乡建设的相关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现状,提出"田园城乡"的规划理念。文章结合长泰县花卉产业规划实例,以"田园城乡"理念为基础,在发展花卉产业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走廊、生态廊道,以乡村产业融合乡村生活,逐步构建和谐、美丽、富足的田园城乡。  相似文献   

19.
美丽宜居的现代化乡村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现代乡村景观营建是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彩叶树种因其随季而变的树叶色彩,是现代乡村生态廊道、乡村道路、田园综合体、现代生态农庄与乡村田园景观营建中的重要树种,通过探讨彩叶树种在现代乡村景观特色营建中的应用,以期为现代乡村景观的更好营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发展与生态平衡成为了人类共同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国在解决城乡发展和生态平衡问题中相继提出园林城市、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之后,提出了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的概念。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2017年获选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以及"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通过探讨森林小镇的内涵、梅沙街道森林小镇的规划布局、发展策略和建设内容,总结出自然保护、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四生一化、产业创新的规划建设方法,重点开发"森林+"产业链,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有机结合,以期为今后森林小镇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