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滇、桂、黔石漠化地区为喀斯特地形,日趋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石漠化地区的人口问题、生存问题、能源问题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刺梨作为本土小灌木,以较高的医药价值、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2方面探讨了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机理,详细分析了土地石漠化的现状,阐述了土地石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并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成因机理及现状,提出了一些防治土地石漠化的防范对策。将生态建设和开发相互结合,实施能源建设、植被恢复、生态移民等多种方式,分不同区域进行土地石漠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葛藤是石漠化治理的优秀先锋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藤是豆科葛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优良的生态学特性及顽强的生命力,在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和水源涵养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石漠化地区岩石裸露率高,缺水少土,生境严酷,在植被恢复初期,需要较为理想的先锋树种。本文分析研究了葛藤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以及生态功能,分析表明葛藤是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优秀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4.
陈孝忠 《花卉》2017,(20):172-173
随着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对遏制石漠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针对石漠化治理而言,存在系统性不强、管理不完善、树种选择不当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初探石漠化地区不同造林树种植被恢复情况,旨在为区域性石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光云 《现代园艺》2021,(3):143-144
我国的云南地区位于西南石漠化的中心地带,在云南省境内的岩溶面积分布是全国最广的省区之一,主要从石漠化的各项特征和相关的治理模式和植树的树种选择上进行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的讨论,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地为我国在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朗洲村和沙子岩村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中,选取立地条件相似、树龄相同、人工种植的金桔经济林和金槐经济林以及灌木丛自然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治理石漠化过程中的效益表现,并对石漠化治理模式做出评价,提出治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治理建议,为桂林市乃至广西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植被恢复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俊 《花卉》2019,(16)
本次简单概述了何为石漠化,并分析石漠化区植被恢复影响因素,以及在石漠化区的树种选择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植物白刺花的光合生理研究,结果表明:白刺花具备高光合、高蒸腾特性。白刺花的高蒸腾速率可以充分提取深层的土壤岩溶水,对水土保持林建设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白刺花的饲用价值也增加了农民在石漠化地区种植的积极性,在增加地表覆盖的基础上,提高植保建设的价值,减少水土流失,对整个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虹  魏亚平 《现代园艺》2014,(13):73-74
在介绍石漠化涵义及危害基础上,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境内的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和邓州市的石漠化现状,并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农村能源、农田水利水保、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方面,提出了治理石漠化的植被恢复和综合治理措施,以期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漠化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产生造成了一系列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岩体裸露等生态问题,同时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我做需加强对土地石漠化的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逐渐恢复土地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对石漠化治理中林业建设的思路及内容进行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强化相关工作人员对石漠化治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吴强  李倩  李薇 《现代园艺》2019,(11):52-53,128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存在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产业缺乏及经济落后等问题,我们结合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等国家重大需求,针对石漠化整体情况、石漠化的扶贫措施,进行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与扶贫发展进行探讨,并针对石漠化生态产业扶贫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国家生态扶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湘中5县不同石漠化类型进行植被调查分析,探讨了湘中地区不同石漠化类型的植被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湘中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比较单一,优势种比较明显,中度石漠化时期出现的乔木树种是石漠化地区乔木群落演替的先锋树种;潜在石漠化地区物种组成明显增加,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通过树高和胸径进行分析表明,潜在石漠化地区植物群落还处于演替阶段,将向着壳斗科植物为主要建群树种的顶级群落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3.
李军  汪飞  贺春雄  刘静 《花卉》2015,(12X):86-87
现阶段为了能够缓解环境问题,我国越来越重视植被的种植与恢复工作的实施。尤其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切削坡面的植被恢复方面的关键技术的实施极为重要。本文根据某省的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地形地貌出现的严重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分析,对该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以及所使用的关进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而确保黄土丘陵沟壑区切削坡面植被恢复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花卉》2015,(17)
现阶段为了能够缓解环境问题,我国越来越重视植被的种植与恢复工作的实施。尤其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切削坡面的植被恢复方面的关键技术的实施极为重要。本文根据某省的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地形地貌出现的严重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分析,对该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以及所使用的关进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而确保黄土丘陵沟壑区切削坡面植被恢复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
石漠化是我国最为严重的一种生态环境现象,石漠化地区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均会受其负面影响,严重阻碍当地可持续发展,因此,想要构建优质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全面分析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造林技术治理对策,推动石漠化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基于此,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原因与危害,并提出石漠化地区的造林技术治理对策,以期为更多的石漠化地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因经济的发展,对林木的需求也逐日增加,很多经营者为了获取利润滥砍滥伐树木,使得植被毁坏,石漠化现象严重,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因而需找出确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策略。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云南石漠化现状,并论述了清香木在石漠化治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何贤勤  段钰  张国敏 《现代园艺》2014,(10):175-176
石漠化地区植被少,岩石裸露率高,土层瘠薄,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本文分析石漠化地区造林存在的问题,探讨石漠化地区造林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海军  刘永平 《花卉》2017,(20):142-143
众所周知,在我国,西北地区拥有十分复杂的地貌,非常广阔的地域,而生态环境却是特别脆弱的。因此,在西北的荒漠化地区采取农荒植被的快速恢复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西北地区建设良好生态,快速发展经济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根据快速恢复农荒地的植被相关的技术和理论,给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建设良好的生态经济的方法以及快速恢复植被地的技术手段,给出相应的技术支持以及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贵州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进行评价,为后期无籽刺梨品质生态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14个乡镇无籽刺梨果实为材料,对其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如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干物质、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这10个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无籽刺梨各品质相对独立的指标有密切相关性,使用隶属函数对各种植地所有指标进行转化并计算其综合评价分值降低了评价数据的冗余度;转化后各指标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到4个主成分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将对综合评价指标贡献小的主成分因子剔除,最终第4个主成分因子被保留,因此无籽刺梨果实10个品质评价指标的排序为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其中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4个代表性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最大;K-means聚类分析将14个种植地区的果实品质分为优质、良好、一般、较差4类。【结论】内在风味指标在无籽刺梨果实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方法客观、合理,揭示了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的差异,对贵州无籽刺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高山雪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技术应用与实践分析,综合对比表土剥离与利用技术、植生毯植被恢复技术、土工格室植被恢复技术、客土喷播植被恢复技术、生态袋植被恢复技术,总结不同坡面的处理手法,为裸露受损坡面生态修复提供借鉴,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