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三峡库区移民柑桔示范园建设缘起 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淹没区涉及20个县(市、区)277个乡镇,1680个村。淹没区涉及城镇129个,其中城市2座,县城11座,涉及企业1599家,规划生产安置农村移民40.5万人,其中重庆市农村移民安置就有35万多人,安置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从交往空间的营造方面分析城市市民广场的地位、作用及我国城市市民广场在其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公共活动空间、儿童活动空间、游览休息空间、运动休闲空间是市民广场交往空间的主要类型,并提出市民广场交往空间的营建原则。  相似文献   

3.
徐苏海 《现代园艺》2012,(24):139-140
高层化是当前城市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多层住区与高层住区的多方比较,探析高层化住区空间环境的特点。本文重点从空间布局、道路组织、游线与景点的贯穿、竖向空间的变化以及立体空间的塑造等方面阐述了高层住区景观空间营造的设计可能性。通过理性经验总结,给予实践工作以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公共交往空间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交往空间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对校园交往空间的使用者就空间现状的满意度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交往空间的品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1959年国家在浙江省建德市建造新安江水电站,淳安县2×104hm2耕地被淹没。多年来库区两万户移民生活艰苦,国务院和省移民办非常重视和关心,1995年作出库区两万户移民就地安置的决策,并出台相应安置政策帮助库区移民实现生活富裕、日子稳定。水果基地开发项目是库区移民经济林开发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历时三年,实际完成面积211hm2,超过计划面积5.6%,共划拨无偿资金111万元。实施过程中各库区乡镇和有关单位、部门加强领导,严格政策标准,明确总体任务,履行工作职责,紧密配合,协调作战,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6.
"情感设计"是营造居住区人性化景观空间的重要手段,情感与景观空间之间存在互为影响、互为反馈的动态作用关系。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总结出自然、归属感、活力、怀旧是万科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核心情感取向:自然环境与人融合、用标识景观创造归属感、用交往活动空间促进住区活力、保护再创场所精神烘托怀旧感是其居住区景观空间情感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万州区龙宝高效农业移民安置示范区工程是龙宝党工委、管委会依照国家开发性移民,以开发大农业为支撑点,通过建立高效农业基地,扩大移民安置容量,稳妥安置农村移民而组织实施的移民示范工程.项目定在万州城区近郊的高峰镇雷家村实施,将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艺文摘》2009,(6):F0003-F0003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三峡工程坝区库首,是世界文化名人、伟人爱国诗人历屈原的故乡。1998年因兴建三峡工程,秭归县城移民迁建。十年来,秭归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加快县城园林绿化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相似文献   

9.
从3个容易被忽视的角度来阐述儿童交往空间中的安全设计:场地规划的安全性、游戏设施的安全性以及其他设施的安全性,并通过分析使设计者更加尊重儿童的行为并为儿童创造高质量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园艺文摘》2008,(6):F0004-F0004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三峡工程坝区库首,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1998年因兴建三峡工程,秭归县城移民迁建。十年来.秭归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加快县城园林绿化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县城功能日趋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2006年被评为首届“国家园林县城”。  相似文献   

11.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三峡工程坝区库首,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1998年因兴建三峡工程,秭归县城移民迁建,东距宜昌市40公里,与三峡大坝一衣带水、紧紧相连,是三峡工程坝库首第一城。迁建十年来,秭归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扶持、对口支援等历史性机遇加快县城园林绿化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县城功能日趋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2006年被评为首届“国家园林县城”。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老年人交往空间的需求,提出了适宜户外空间的营造方法,分别从植物配置、节点景观设计、步行道设计等方面加以探讨,解决了老年居住设施户外空间使用效率低或闲置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着重分析老年住区外环境色彩重要性,老年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及其空间特色,外部空间色彩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山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意念或者意象角色,它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直接影响了几千年中国人的心态和中国文化艺术。在现代住区设计中,山水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空间的营造。目前地产景观兴起了对山水人居住区的探索和实践,这不应该是建立在盲目复古的基础上,而是应该以现代新山水的手法,赋予住区更符合现代都市人生活起居习惯的人居体验空间。本文试图从对山水情怀、山水文化对现代住区设计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其在住区设计中的运用,探讨新山水对未来住区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曹龙凤  冷佳津 《现代园艺》2023,(15):133-136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探索日常及疫情期间均可用的住区外部公共空间尤为重要。从公共健康角度分析住区建成环境与健康人居环境之间的矛盾,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支撑户外空间使用的环境要素,从全龄化设计、韧性化设计和疗愈性设计等,提出健康导向的住区外部公共空间弹性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住区公共空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景观与居民的休闲活动和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以及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以美学为主要设计要点的传统住区景观不再适应当代需求,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实用性以及参与性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因此,兼具多重功能的住区可食用景观具有研究与应用的价值。为探索不同类型住区与可食用景观融合建设策略,以绵阳市为例,选取3类不同建设时期的住区,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访谈、SPSS分析法对不同住区的居民认知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总结居民对住区可食用景观的认可度、需求和相关顾虑,归纳认知要素,最终制定出符合居民认知的最佳可食用景观建设策略,为可食用景观与不同类型住区的融合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趋提高,因此人们对居住小区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些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以多层为主,辅以高层的住区格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居住区中人们可以放松自我,同时在寻求更高的居住要求-真正满足精神需求的栖息地:对家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这种精神归属不仅体现在实物的住房上,更是精神上的"场所",是一个能舒适交流交往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8.
秭归、兴山、巴东县等地所在的三峡河谷地区是湖北的“冬暖区”和脐橙栽培的最佳适宜区。近20年来,该地区脐橙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鲜食脐橙主产区之一。三峡工程建成后,冬季气温提高0.3—1.3℃,夏季气温降低0.9~1.2℃,气候条件更有利于脐橙生产。与此同时,主栽品种老化、  相似文献   

19.
在移民安置区,文化广场作为一种效用、美观的绿色场所,可有效推动移民更快融入城市生活。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广场各项基础设施的使用率、参与形式有鲜明的特征与趋势,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文章分析移民的人口构成、广场的设计以及周边业态,结合人群的动态选择,给出合理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福绿地"广场是宝鸡市为北坡滑坡区移民安居示范新区配套建设的公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采用中外造园手法,充分挖掘宝鸡市地域文化内涵,与植物文化有机融合,突出"新福绿地"的景观文化主题,体现绿地景观、文化展示、居民休闲、防灾避险四大功能,为安置移民营建一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