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带岭林区落叶松人工纯林内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膜翅目,叶蜂科)生物学研究。 落叶松红腹叶蜂在带岭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丝茧内越冬。第二年5月上、中旬化蛹。蛹期14—15天。5月中旬到6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6—7月卵孵化为幼虫并为害落叶松针叶。6月末和7月上旬,老熟幼虫进入落叶层结茧并在茧内越冬。 本文也讨论了落叶松叶蜂的个体生态学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危害多种阔叶树,在四平市1年发生2代,以蛹在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落叶层下过冬.越冬代成虫5月中至6月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老熟幼虫化蛹过冬.采用1%苦参烟碱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旋皮夜蛾Eligma narcissus(Gramer,1775),宁波区域年发生3代,极少数不完整4代,世代重叠,以蛹于茧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成虫羽化,各代的幼虫发生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7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上旬至11月中旬,10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结茧越冬。如若气温高,早期化蛹可羽化成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严冬臭椿落叶,幼虫无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叶蜂在秦岭山地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叶蜂在秦岭山地林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后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卵孵化,幼虫5龄。雌雄性比19.7:1,5%的个体2年1代。其发生期比山西、辽宁等地早1个月。  相似文献   

5.
松墨天牛在安康市多数一年发生1代,占62.34%,该类群以5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木质部蛀道内过冬。少数二年3代,约占总数的37.66%,以3龄以下幼虫在韧皮下越冬。一年一代种群成虫每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是羽化高峰,8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份越冬。二年3代种群越冬幼虫第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8月中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9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开始危害,最迟11月上旬后以3龄左右幼虫越冬。陕南秦巴山区越冬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始见期在5月上中旬,年末终见期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6.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7.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特性 白蛾在山东省平度市1年3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今年足6月20目进入危害盛期)。6月末至7月初幼虫开始化蛹。8月份是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9.
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1891),属鳞翅目毒蛾科。浙江宁波地区1年发生2代,以低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出蛰,5月下旬~6月中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下旬卵孵化见幼虫,可延续到9月上旬末,8月中旬第2代成虫羽化、产卵,9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中旬或下旬幼虫不再取食,陆续进入丝幕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白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又名秋幕毛虫、美国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一、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形态特征1.发生特点在香河县1年发生3代美国白蛾,以蛹在枯枝落叶杂草、墙缝、树皮缝、砖瓦堆中越冬。在第二年4月越冬蛹开始羽化,羽化期可延续到5月下旬。5月上旬至6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约在8月开始,可同时发现幼虫、卵、蛹、成虫。8月下旬至10下旬为第三代幼虫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落叶松绶尺蠖危害程度不同的林分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在郁闭度为0.9、0.8的38和39年生的落叶松林内,平均每株针叶量分别为3.9755kg和4.3530kg;当落叶松失叶量在50%、75%、100%时,其材积损失分别为0.0022、0.0051、0.0074m^3/株;损失率分别为28.57%、61.45%、85.88%;落叶松绶尺蠖幼虫的防治指标理论值为316.01头/株、按失叶量50%  相似文献   

12.
金钱松小卷蛾危害金钱松,在湖南省和浙江省莫干山1年1代,以卵越冬,以幼虫缀叶危害。4月上旬幼虫孵化,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羽化期,有较强趋光性。雌雄性比3.5~4.0:1.0.  相似文献   

13.
秦岭杏园桃蛀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性诱芯诱蛾,虫果调查以及自然变温条件下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羽化观察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iMatsumura在陕秦岭山区杏树Prunusarmeniaca上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4.
经分离培养、人工接种试验和林内定点观察研究结果证明Botryosphaerialaricina(Sawada)Shang(落叶松葡萄座腔菌)是山西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落叶松枯梢病的病原菌。病原菌以子囊座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梢和残留叶片上越冬,7月初开始发病,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对落叶松枯梢病与生理性枯梢作了诊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二代更新对地力影响及林木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后是否可继续再造落叶松,地力是否下降和重茬林加如何经营是林业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暗棕壤上生长的落叶松一代,二代人工林和针阔混交林进行研究对比后,认为肥沃和较肥沃土壤营养二代林是可行的,且无酸化现象,二代林初期生长缓较慢,其原因是皆伐时人为因素所致,与二代更新无关。  相似文献   

16.
松叶蜂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凤冈、清镇、平坝、安顺、普定等县,松叶蜂以幼虫为害松树林木的针叶,影响林木生长,重度为害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2007年下半年,松叶蜂(第2代)在凤冈县大面积发生,使凤冈县400hm^2的松林遭到危害。在凤冈县进行了松叶蜂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叶蜂在凤冈县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上旬至翌年的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松叶蜂的防治可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茧期和幼虫期,可分别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比物理防治更有效、彻底。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中旬和8月中旬,喷药防治的效果显著高于烟雾防治,可将灭幼脲和速灭杀丁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二突异翅长蠹对安徽省储藏期柳编原材料——杞柳枝条的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控该虫,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熏蒸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室饲养观测与仓库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柳条内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大量出现,并于5月下旬产卵.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8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9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并继续为害柳条,一直持续到11月新柳条收获后.用56%磷化铝片剂和80%敌敌畏乳油在密封袋中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磷化铝的熏杀效果更好,12 g·m-3剂量熏蒸72 h后各虫态的死亡率可达到100%,以幼虫对磷化氢最敏感.因此,熏蒸防治要抓住越冬代幼虫活动期,即在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用56%磷化铝片剂12 g·m-3熏蒸72 h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该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该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结论]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