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朐县将“四荒”地治理开发纳入水土综合整治、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 ,改革荒山经营机制 ,将荒山治理开发推向市场 ,招商治理开发 ,至 2 0 0 3年 8月共拍卖、租赁荒山 1 0万多hm2 ,参与治理开发的客商达数十家 ,使全县掀起了新的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的热潮。介绍了拍卖、租赁的具体政策、方法、步骤、规定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分析浙江小流域特点,总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小流域治理上、中、下游统筹,预防、治理、开发、管理度举的规划思想;研究制订了浙江省小流域治理规划提纲、管理办法、治理标准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文件,制定了小流域治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相应的配套治理措施;系统地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小流域治理标准的指标体系;规范地确定治理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体制。结合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践,对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临汾市治理机制实现了“四荒”资源治理开发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 ;治理投入实现了多种投入大规模、高密度、捆绑式 ;治理形式实现了“户、专、群、机、雇”有机统一 ,常年治理 ;治理规模实现以流域为单元跨乡、县统一规划的大规模综合开发治理 ;监督执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北四家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四家小流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等先进技术理论 ,通过建立该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信息系统 ,历经7a的综合治理开发 ,确定了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逐步建立一个高生产力、持续稳定的生态结构 ;针对广种薄收、生产单一 ,逐步建立一个农、林、牧、副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的治理开发方略。并由此建立了流域治理开发的技术体系 ,探讨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流域治理开发模式 ,取得了显著效益 ,为全国重点治理区工程建设树立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治理开发的模式和样板。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17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粗放型治理开发向集约型治理开发的转变.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许多地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了规模化治理、区域化开发、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格局,推动了小流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已具备了发展水土保持产业的基础和条件.一些起步早的地方水土保持产业已初具规模,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和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了窟野河、秃尾河、孤山川区域自然背景,论述了综合治理开发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及煤田开发区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各项措施。同时还对重点项目治理开发的指导思想,治理方略、开发层次和总体布局提出了见解。从而为探索多沙粗沙区煤田开发及综合治理配套措施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从80年代开始小流域治理,先后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治理开发示范 点,总结出一套符合四川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治理开发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治 理区内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多数小流域治理措施偏重于蓄水保土,属防护 型,不但存在着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而且存在着治理开发项目单一、经营管理 差、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短缺的不足。为此,笔者总结全省各地治理开发的经验和教 训,从现状入手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体系建设的组织形式、实施管理、经营投资、 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1990年以来,沂水县泉庄乡在山地开发治理中,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因地制宜地推广了拍卖山地开发治理权的做法,创造了成户上山开发山地、发展庄园  相似文献   

9.
赣南崩岗治理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赣南是崩岗侵蚀危害的重灾区,在长期的崩岗治理实践中,赣南人民探索出了农业开发型、生态开发型、农粮生产型、工业开发型4种治理模式,介绍了4种治理模式的优劣势及适用范围,并对崩岗治理的技术路线和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兴城市水利局历年来把沟壑治理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治理力度,用沟壑治理取得的成效,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治理和开发沟壑的热情。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在采取植物治沟的同时,重点抓了头里、黑沟、周家等沟壑多功能治理开发工程,累计治理沟壑5330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对策,为该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2020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特点等,提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结果] 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3.97%,水土流失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多沙区、腾格里—阴山北麓沙漠草原风沙区、湟水洮河黄土丘陵区和黄河源高地草原区等区域,沙地、旱地(6°以上)、天然牧草地和其他草地为水土流失重点发生地类,水土流失呈现面广量大、分布集中、侵蚀类型多样、高侵蚀强度面积较大等特点。[结论] 水土流失依然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水土流失防治应结合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科学布局,精细配置各类措施,推进规划区水土流失治理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治黄之本在于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论证了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幅度很大,有时异常强烈,有时则很轻微。根据子午岭地区土壤侵蚀由强变弱的实例,以及许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进典型,说明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完合可以治理。只有水土保持才是根治黄河水害,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14.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其主要地貌类型区之一的黄土高塬沟壑区,其农业发展有着比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该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塬面径流下沟导致沟头不断前进,塬面逐年萎缩。由于沟坡坡度大而导致重力侵蚀异常活跃,侵蚀强度逐渐加强。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人口压力以及经济发展需求的条件下,探索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成为水土保持领域科技人员和当地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析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地理特征、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现有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梳理,结合范式的概念,提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15.
“猪-沼-果”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猪—沼—果”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西省赣南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模式,对巩固和促进治理成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介绍“猪—沼—果”综合治理模式的内涵及“猪—沼—果”产业循环生态链,对“猪—沼—果”综合治理模式在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和效益进行全面阐述。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保护自然植被,巩固治理成果;2)提供有机肥料,改善水土流失地土壤养分条件,促进开发性治理;3)促进小流域经济的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取得了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划定县级以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指导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学制定和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方法]在参加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工作和完成陕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及分析研究,提出了土壤侵蚀强度、林草覆盖度和水土流失治理度等定量指标和江河源头、引水水源、基本农田等保护区的定性指标。[结果]利用GIS和RS技术,以乡镇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按照定量指标,解译遥感影像数据,生成了陕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图。利用定性指标,按照相对集中连片,突出重点,适当概化的原则,对划分成果进行了归类修正。以地貌类型为主线,并参照水土保持功能,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进行了分类和命名。[结论]陕西省划分为6个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6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共计12个大片区,是编制《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规范生产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也为市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以面蚀、沟蚀为主要形式,还有局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为保中线调水水质,应坚持生态经济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按不同类型区施予不同水保措施,建立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封禁区群众生产生活补贴机制,加强水源区水土保持科研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的土壤抗蚀性研究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柑橘园试验区的裸地对照、柑橘净耕、柑橘+全园植草、柑橘+水平梯田处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处理、不同深度下土壤抗蚀性。 [结果] 0-2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的土壤抗蚀性最强,柑橘+水平梯田和柑橘净耕次之且二者无显著差异,裸地对照最差;20-4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和柑橘+水平梯田的土壤抗蚀性最强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柑橘净耕次之,裸地对照最差;相同处理下0-20 cm土层的土壤抗蚀性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 [结论] 水土保持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抗蚀性,柑橘+全园植草的处理下土壤抗蚀性最强。建议在该区域采用林草复合的措施提高植被覆盖度,以加强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19.
金衢地区丘陵山地土壤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涛生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3):29-42,32
  相似文献   

20.
东江源区坡地果园水土流失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源区水环境直接关系到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饮用水安全;但近年来由于果业开发导致东江源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质呈恶化趋势.为防治东江源区坡地果园水土流失,应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现状,结合地形、地质、土壤条件,通过设置山边沟、草沟等工程措施,同时配合采用梯壁植草、节水覆盖等植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达到改善东江源区水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