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杭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总土地面积16 850.0 km~2,目前水土流失面积1 094.84 km~2,占6.50%。在分析全市水土流失状况与水土保持需求的基础上,划分了东北部平原人居环境维护与水质维护区、中南部低丘河谷生态维护与水源涵养区、西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区、西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与生态维护区等四大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江两湖一片"的预防治理重点战略布局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略阳县水土流失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及分区依据,将略阳县划分成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布局:西北部山地轻度水蚀综合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粮食生产、特色生态产品生产、秦蜀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县城周边景观建设,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东北部山地微度水蚀水源涵养区以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为目标,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增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植被自然恢复;西南部山地轻度水蚀预防保护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东南部山地轻度水蚀生态修复区以加强矿产资源类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及矿区生态修复为主,促进区域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3.
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按照新时期水保新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力地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两区"建设)不仅是有效落实国家领导人对张家口作出重要指示的战略举措,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直接关系着向北京市的输水能力。基于此,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张家口市水源涵养现状与功能区建设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流域水少、水脏、生态环境脆弱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在"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从复合生态系统高度,系统阐述了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流域山顶水源涵养区生态恢复技术,流域山地缓坡区水生态环境防治技术,流域水系、湖库水生态环境防治技术和流域平原区水生态环境防治技术等,并介绍了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6.
生态屏障区建设对于促进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发挥净化、调节和阻滞、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功能。以左权县石匣水库为例,分析了库区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现状,初步界定了库区生态屏障的范围与功能分区,提出了以水土保持措施为主的生态屏障区建设思路,可为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等级公路路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新建公路都采取了一些公路路域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和措施.从不同方面,例如植被涵养水源价值、土壤肥力价值、水土流失价值、改善环境和景观等,对公路路域生态恢复工程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定量估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017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正式启动。项目在农业绿色高效生产、种养耦合、生态循环、面源污染控制、多功能田园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单一技术规范化、复合技术集成化、体系技术系统化的思路,任务创新集成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种养循环新模式、生态型高效设施农业、农村生活污染物控制等环节的十大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一套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全域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示范样板,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推动水源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及区域脱贫攻坚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甘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然地理概况、生态系统特征、区位发展功能,结合新时代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两大任务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针对甘肃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时代甘肃水土保持防治目标、战略定位、发展对策,提出了水土保持监管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甘南高原草原区重点预防区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区、黄土丘陵(高塬)沟壑区重点治理区梯田、淤地坝、水土保持林等主要措施提质增效的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隆化县地处河北省北部,是京津主要水源涵养区和风沙源水土保持治理区。近年来,该县牢牢把握被列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大目标,积极进行宣传发动、深入调查、严格管理,不断加强技术培训、加大政策扶持,进行了坡耕地水土流失集中治理,并结合沟道工程、水源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北方山区坡耕地治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袁家庙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封禁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主要通过对区域内的侵蚀沟、小沟道的治理,减少由于水土流失而进入水体中各污染物的数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封禁治理措施主要针对项目区的疏林地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进行治理。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袁家庙项目区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480.83 hm~2,使治理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三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十一五"时期,县委、县政府明确了水源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三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和"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保护了水源;二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带动了产业发展。新水土保持法的施行,是加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举措,密云县将以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即:做好全县水土流失区划工作;制定全县水土保持规划;按照规划进一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依法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和监督工作;完善监测网络,提高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保持规划是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实现水土流失依法治理和依法监管的重要科学依据。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的发展历程,探讨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的总体思路,并将全市划分为地表水源涵养区、地下水源涵养区、城市径流控制区、土壤侵蚀控制区四大水土保持类型区。针对每个分区提出防治对策,并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督管理、监测、科技支撑和信息化等方面对规划的重点任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水土流失分布特征、构建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ArcGIS空间叠置等方法划定了昌吉州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即南部中高山冻融区、南部中低山丘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南部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中部绿洲人居环境农田防护区、北部荒漠生态维护防风治沙区、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并提出了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相似文献   

15.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集中反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全局性和深远的影响。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江河发源地、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保护的主要举措,对西藏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基础工作、预防监督、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宣传等多个方面,对近年来西藏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是青岛市保护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保育修复区、生态工程治理区、生态农业保护区及人居环境保护区"多重防护区理念,进行措施布局,并按照青岛市不同生态类型区进行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研究。  相似文献   

17.
石城县地处赣江源头,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水量减少、水质变差,危害赣江和鄱阳湖健康生命。1993年起该县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突出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提高了山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增加了赣江源区的有效水源;二是降低了河川径流的泥沙含量,净化了赣江源区水质;三是改善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增强了赣江源区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依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体系,可以将珠江流域划分为南岭山地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区、岭南山地丘陵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桂中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华南沿海丘陵台地人居环境维护区、黔中山地土壤保持区、滇黔川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黔桂山地水源涵养区、滇黔桂峰丛洼地蓄水保土区8个三级区。根据分区特点,提出了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和枯落物持水性,作为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的指标,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机理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明显高于农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的水源涵养效益也有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桤柏混交林、湿地松林、桤木林等优良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的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年来的丰硕成果,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中的"水"和"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的自然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的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与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