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把我省现有的糖蔗、果蔗和牧草蔗,正在研究中的能源蔗以及断断续续摸索中的菜蔗等归纳为一个植株特性各异、生理功能有别以及利用方式多样的甘蔗业。文中分别就这几类甘蔗提出深入研究和扩大开发利用范围的设想,糖蔗要充分合理利用其各种副产资源,根据植蔗新情况研究调整品种结构和栽培技术,可以考虑增加生产蔗汁饮料特别是浓缩蔗汁项目;果蔗应配合政府部门进行产区合理布局,农业上应对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进行全方位研究,应从调整植期、保鲜蔗茎以及生产蔗汁饮料和混配复合饮料等方向研究果蔗周年供应技术;牧草蔗还要加强品种选育,研究茎叶的合理采收方法,研究指导饲养户如何合理利用牧草蔗以及对种植牧草蔗饲养各种动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分析等,在利用过程中还可以尝试采收茎叶后先剥取蔗笋当作蔬菜食用,余物再做饲料;能源甘蔗要做好品种储备,伺机发展,开发中要重视对蔗渣以及发酵残渣的进一步利用;菜蔗要尽快投入生产利润分析、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以及蔗笋烹调技术等研究。总的目标是根据我省各地生活需求和经济建设需要,把甘蔗业扶持壮大,更好地为我省多行业经济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甘蔗的适种区域广阔。甘蔗不仅可作糖蔗和果蔗,还可做能源蔗、蔬菜蔗等等。甘蔗砍收剩余物和甘蔗制糖副产物营养丰富且较易被牲畜吸收利用,故作饲料的利用价值更大。有甘蔗科研机构作后盾和坚实的甘蔗副产品开发基础,甘蔗作饲料的产业化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3.
我国甘蔗的适种区域广阔。甘蔗品种不仅有糖蔗和果蔗,还有能源蔗、蔬菜蔗等。甘蔗所含物质丰富且大多可被牲畜吸收利用,故作饲料的利用价值很大。大量的甘蔗砍收剩余物和甘蔗制糖副产物成为甘蔗副产品开发的原料,所以,甘蔗作饲料的产业化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4.
分别对福建省糖蔗、果蔗、牧草蔗、能源蔗以及菜蔗等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的设想,以便根据福建省各地生活需求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把甘蔗业扶持壮大,更好地为福建省多行业经济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黑穗病是广西蔗区最主要的病害。本研究利用人工接种结合病区大田自然发病的方法,用4对甘蔗黑穗病菌交配型单倍体菌株分别注射接种,对本实验室培育的甘蔗新品种(系)中蔗1号、中蔗6号和中蔗9号及广西主栽品种ROC22进行甘蔗黑穗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个甘蔗品种对黑穗病抗性从强到弱排序依次为:中蔗9号>中蔗1号>中蔗6号>ROC22。对重病区田间一年宿根自然发病进行全年跟踪调查,中蔗1号和中蔗6号黑穗病发病率为零,中蔗9号发病率为0.4%,ROC22为6.8%。结论:中蔗系列甘蔗品种有很强的黑穗病抗性。  相似文献   

6.
海棠蔗区榨季前甘蔗估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波 《广西蔗糖》2008,(3):35-37
做好蔗区甘蔗估产是糖厂科学合理安排榨季的前提。本文主要提出了海棠蔗区2007/2008年榨季甘蔗估产的方法,估产结果和实际产量误差为-4.9%。  相似文献   

7.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甘蔗梢包括甘蔗蔗茎顶部生长点及以下2至3节,约占全蔗茎10%-15%。蔗梢含丰富的氨基酸,开发蔗梢饮料及其浓缩汁,是甘蔗综合利用的好途径。本文在测定新台糖22号蔗梢氨基酸含量的基础上,以最大程度保留氨基酸、降低制品色值、降低浑浊度为目的,采用安全的豆浆—石灰法澄清蔗梢汁,探讨其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对攀西蔗区的自然条件、蔗区现状、生态特点以及各主要生态蔗区对甘蔗品种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以甘蔗品种的多样性去适应蔗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针对具体蔗区生态特点,进行甘蔗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对近年来攀西蔗区甘蔗品种的引进工作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正确地引进筛选优良甘蔗新品种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厂所合作进行优良甘蔗新品种的选育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10.
姜爽 《广西蔗糖》2012,(4):10-13
1蔗区基本情况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良圻制糖有限公司位于横县六景镇,近年甘蔗种植面积约8万亩,实行一年新植一年宿根的栽培制度。当家品种为新台糖22号,占80%;其次为新台糖28号,占12%,年总产原料蔗40多万吨。主要甘蔗害虫是螟虫、蓟马虫、绵蚜虫、金龟子和锯天牛等。1998~2007年防治甘蔗虫害所使用的颗粒剂农药主要是呋喃丹、呋甲、特丁磷和棵棵无损等高毒农药,从2008年开始推广蔗乐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巴西蔗糖产业种植、管理、贸易、政策、加工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可知,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其制糖成本低、国际竞争力强。其甘蔗病虫害防控实行:⑴重点培育和推广抗病虫甘蔗良种;⑵通过种苗检疫、脱毒和健康种苗繁育技术严防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⑶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系统;⑷生物防控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其糖厂已实行全网络自动化控制系统,蔗糖生产采用两步法生产精制糖。其蔗糖产业发展特点:重视氮高效品种的选育、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率高、采用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燃料乙醇工业发达、多种糖料蔗供应渠道、加工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甘蔗运输成本较高等特点。我们可从中得到的借鉴为:重视强宿根蔗的选种计划、加速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建立完善的甘蔗病虫害防控系统、加强蔗糖高值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台湾的野生蔗及其在甘蔗杂交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玉水 《中国糖料》2006,(4):48-50,54
综述了台湾野生蔗的采集情况、在各种环境下的分布特点、存在类型、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甘蔗育种上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3.
种茶主要以采收鲜嫩芽叶为主,而忽略了茶花、茶籽、茶梗、茶灰、废茶渣等副产品的利用,对茶树资源是一大浪费。本文综述了茶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以期为茶叶生产拓宽出路,并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甘蔗机械采收杂质对甘蔗加工性能及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糖价的下跌,国内人工成本的大幅提高,使甘蔗种植收益变少,甘蔗机械化采收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由于机械采收产生的蔗梢、蔗叶和沙土会随着收获机进入原料,进而影响后续的生产加工过程。本文基于甘蔗机械采收产生的杂质种类和含量,综述了国外甘蔗机械采收产生的杂质对糖厂加工性能和成本核算的研究成果,表明:废叶含量增加1%时,甘蔗原料破碎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0.8~3.4个百分点;蔗汁总糖分总体呈现减少变化,减少0.1~0.3个百分点;工厂蔗渣的含水量会有小幅度(0.12%~0.35%)的增加;杂质含量下降1%,利润明显增加,运输成本可以直接降低。这将对我国制糖企业开展甘蔗机械采收的杂质对原料成本及后续加工性能的影响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桂北主栽果蔗区采集表现褪绿斑点或花叶及无症状的未脱毒拔地拉、青皮果蔗、紫皮果蔗、罗汉果蔗、广东黄皮、同安果蔗及脱毒拔地拉等7个品种蔗叶样品88份,用SCBV检测引物对采集的样品进行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有2份为SCBV阳性,检出率2.3%,均为未脱毒果蔗拔地拉,其中1份叶片无明显的症状;脱毒拔地拉、青皮果蔗、紫皮果蔗、罗汉果蔗、广东黄皮、同安果蔗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桂北果蔗区存在SCBV侵染。  相似文献   

16.
用同一种保水剂,采取不同施用方法,探讨施保水剂与不施保水剂以及保水剂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前后经历3年,在2007年新植蔗施用保水剂,2008—2009年宿根蔗不再施用保水剂,结果表明,保水剂兑水处理:在新植蔗施用试验中获得极显著的增产效果,之后的两年宿根蔗试验仍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表现逐年下降,增产效果随着施入土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保水剂干撒处理:3年的试验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产。在施保水剂当年的新植蔗比对照略有减产,差异不明显;比保水剂兑水处理减产极显著。在后两年宿根蔗试验中,比对照减产明显,但差异不显著;比兑水处理减产显著。  相似文献   

17.
瑞丽甘蔗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气候资源优势、低廉缅籍人工成本等优势,但随着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的推进,瑞丽市甘蔗产业出现了产业争地严重、种蔗面积逐年减少、境外种蔗难度大、生产成本持续走高、蔗区投入不足等问题。借助SWOT分析法,分析瑞丽蔗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提出瑞丽甘蔗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云南红皮果蔗是云南蔗区的果蔗新品种,2007年引入贵州试种,2012年在贵州3个县(市)进行区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贵州主栽品种黔糖3号果蔗(CK)比较,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蔗糖分含量高、早熟;较对照黔糖3号云南红皮果蔗的平均株高高16.95 cm、茎径粗0.14 cm、田间糖分锤度高1.02%、单茎重重0.12 kg、有效茎多0.18株/m2、增产1.18 kg/m2,丰产稳定。  相似文献   

19.
甘蔗农业生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甘蔗农业生态生物为研究领域从过击以生物为研究对象,扩展到以人为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介绍甘蔗农业生志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的五个组成部分,甘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五个规律,有代表性的甘蔗农业生态系统,甘蔗生志技术和甘蔗生态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