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16、20、24、28、32℃5个温度梯度下,观察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油棕象甲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6~32℃温度范围内,油棕象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28℃时,油棕象甲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产卵量最大。在16~32℃温度下,油棕象甲全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3.68、22.30、15.10、10.30和12.01 d。卵期、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预蛹期、蛹期、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3、13.38、11.59、10.97、4.56、9.84、10.96和13.38℃;有效积温分别为13.57、13.44、18.79、25.53、79.11、47.62、25.98和214.09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在16~32℃温度范围内均大于1,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0,这说明油棕象甲的种群呈增长趋势。油棕象甲在28℃时种群趋势指数和內禀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8.944 2和0.285 6;其次为24℃,其生长发育及其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4~28℃。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温度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实验在16、20、24、28和32℃共 5个恒温条件下,以鲜芸豆荚为寄主食料,测定了温度对点蜂缘蝽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条件下点蜂缘蝽不能完成生活史,32℃条件下成虫不产卵。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通过拟合方程得出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点蜂缘蝽卵期、若虫期、成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58 、15.98、15.27 ℃,有效积温依次为102.32、203.28和103.94日·度。在24℃条件下,成虫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87.39粒,是20℃的2.78倍,28℃的5.34倍;种群趋势指数值最大为I=14.30,是20℃的2.34倍,28℃的4.27倍。环境温度对点蜂缘蝽的存活率也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为点蜂缘蝽发生期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芒果小爪螨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16,20,24,28,32℃条件下观察芒果小爪螨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芒果小爪螨世代发育历期在32℃时最短,为9.20d,16℃时最长,为29.07d。卵、幼螨、若螨、产卵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77,9.37,10.61,11.13,8.91℃,有效积温分别为93.46,30.29,44.96,14.24,191.83日度,在16~32℃,芒果小爪螨发育的速率及雌螨寿命与温度呈直线相关。世代存活率在24℃时最高,为89.6%,32℃和16℃时,分别降至69.1%和55.8%。雌螨产卵量在28℃时最高,达40.14粒/雌,在32℃时最低,为8.44粒/雌。卵孵化率、幼螨、若螨及世代存活率、雌螨产卵量等随温度的上升而呈抛物线趋势。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等种群特征参数以28℃时最高,分别为27.3342,0.3957,1.4854。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以32℃和28℃时最短,分别为7.5186d,1.7517d。种群增长指数以24℃时最高,28℃时略低,分别为24.88和24.45。芒果小爪螨对温度较敏感,24~28℃为芒果小爪螨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4.
在20、24、28、32、36℃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组建相应温度条件下新菠萝灰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实验结果表明,在20~32℃温度范围内,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若虫期、产虫前期和世代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47、11.36、10.61℃;有效积温为531.29、748.35、1128.72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新菠萝灰粉蚧种群呈增长趋势。该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4~28℃。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 16、20、24、28 和 32 ℃5 个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各虫态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 16~28 ℃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及世代生活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4.92、3.91、8.54、11.14 和 4.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55.8、194.4、167.7、49.9 和 544.9 日度。卵孵化率都在92 %以上。内禀增长力(r m )均大于 0,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 1,在 16~32 ℃温度下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 三角新小卷蛾发育适宜温度为 24~28 ℃。  相似文献   

6.
结合田间调查和采用室内逐日观察法,在6个温度20、25、28、32、36和40℃,湿度75%的条件下,以银合欢种子为食料,对银合欢豆象在不同温度下的各虫态发育历期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银合欢豆象卵期、幼虫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0、9.52和12.79℃。在20~40℃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相关,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大豆田间大造桥虫发生危害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以大豆为寄主食料,研究了22、25、28、31、34℃共5个温度处理对大造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成虫繁殖的影响,测算了各虫态的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2~31℃范围内,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且卵、幼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34℃高温对卵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1~5龄幼虫可以正常发育,但6龄幼虫无法存活;卵在22~28℃时孵化率均在98%以上,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均在28℃时最高。大造桥虫卵、幼虫和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68,9.10和10.97℃,有效积温分别为88.96,333.41和33.97日·度。成虫单雌产卵量在31℃时最高为754.83粒,28℃时次之为726.28粒。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内,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环境温度与卵及各龄幼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33℃高温下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利于尖锥额野螟幼虫的生长发育。综合各温度下幼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其适宜环境温度应为25~29℃。尖锥额野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2℃,有效积温为63.54℃·d,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276.50℃·d。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温度对大豆主要害虫豆卷叶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豆叶片为主要寄主饲料,研究了19,22,25,28,31℃共5个恒温处理对豆卷叶螟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豆卷叶螟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9,10.90,11.18,19.57和13.49℃,有效积温依次为75.16,193.39,98.59,48.34和431.04 d·℃。豆卷叶螟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veyⅢ型,表现为卵期的高死亡率。这些结果为豆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4、26、28、30、32℃),建立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温度对丽草蛉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草蛉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22、7.47、8.69、7.04、7.52℃和72.40、302.21、240.86、140.49、793.16日度。丽草蛉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丽草蛉发育速率与温度为显著相关性;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零,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丽草蛉实验种群呈增长状态;在26、28、30℃时,丽草蛉内禀增长率(rm)及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0.095 0、0.116 3、0.113 9及48.363 5、66.610 0、48.069 3。26~30℃为丽草蛉种群生长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圆纹广翅蜡蝉(Pochazia guttifera Walker)产卵对茶树的为害规律及温度对其越冬卵发育的影响,通过五点取样法,系统调查了圆纹广翅蜡蝉产卵对茶树的为害情况,并研究了16、19、22、25、28℃恒温对圆纹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圆纹广翅蜡蝉成虫喜欢在直径为(0.23±0.04)cm的茶树幼嫩枝条上产卵,产卵刻痕在枝条上的为害长度为(1.36±0.59)cm。在茶园周围有较多寄主林木且管理较为粗放的马鞍山茶叶试验场阶梯茶园内,茶树枝条的受害率为13.35%,显著高于其他茶园。此外,越冬卵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28℃处理的越冬卵发育历期为(28.75±7.03)d,若虫初孵时间较早,孵化率较高。温度与圆纹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速率关系满足方程y=0.001 9x–0.022,越冬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58℃,有效积温为526.32 d·℃。本研究对信阳茶区圆纹广翅蜡蝉越冬种群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和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寄生潜能。【方法】分别在15℃、20℃、25℃、30℃、33℃下,编制了吉林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命表,根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计算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世代有效积温,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发育速率进行拟合。【结果】稻螟赤眼蜂平均单雌寄生米蛾卵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0℃时最高,达29.75粒,除与25℃下无显著差异外,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雌蜂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15℃时寿命显著长于其他温度,当温度高于30℃时,其寿命均短于0.82d;25℃时,稻螟赤眼蜂羽化率最高,达98.14%;15℃时,羽化率最低,只有67.96%。稻螟赤眼蜂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线性关系,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1.49℃,世代有效积温为131.39℃·d。【结论】利用米蛾卵繁殖稻螟赤眼蜂时,温度对其有显著影响,综合生命表参数、单雌寄生米蛾卵数、雌蜂寿命、羽化率等指标,提高利用米蛾卵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的最佳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3.
近年在海南各植桑区均发现桑小头木虱(Paurocephala sauteri Enderlein)严重为害,桑园被害株率达100%。在我国,该木虱仅记录于台湾省,为我国大陆新入侵害虫。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27±1)℃、RH (70±5)%、12L∶12D],采用45日龄桑树扦插苗和离体叶片饲养,对桑小头木虱的发育与繁殖特性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开展观察。结果表明,桑小头木虱生活史包括卵、1~5龄若虫和成虫期。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水滴形,带短的卵柄,端部具细长的端丝,初产时乳白色,待孵化时可见淡红色眼点;1龄若虫头、胸部乳白色,复眼和腹部橘黄色,无翅芽;2~5龄若虫黄绿色,随着龄期增加,体长增加,翅芽随之变化。2龄翅芽出现,稍突起;3龄翅芽较小,呈三角形;4龄和5龄翅芽长椭圆形,其中5龄超过腹部第1节。各龄若虫和初羽化成虫均可分泌白色球形蜡质。雌雄成虫以两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羽化3 d后体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并开始交配,交配时间为0.5~3 h,结束交配18~21 h后开始产卵,产卵量为20~42粒。卵单个散产于叶片背面叶脉处,偶尔可见产于新抽嫩叶正面边缘,5~7 d后孵化,孵化率为98.19%,雌性百分率为70.44%。若虫期12~18 d,完成一代的时间为18~24 d。本研究将为桑小头木虱的准确识别与监测,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前提条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longevity and fecundity of the overwintered arrowhead scale, 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Hemiptera: Diaspididae), was examined at constant temperatures. The total fecundity increased up to 24 °C and declined thereafter. Total fecundity reached a maximum of 260.9 eggs per female at 24 °C. Females demonstrated periodic oviposition activity but the pattern differed with temperature. The first cycle of fecundity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16 and 28 °C. However, fecundity in the latter cycles, measured at rearing temperatures of 16, 20 and 32 °C, was lower than at 24 and 28 °C. The pre-oviposition period ranged from 49.0 d at 16 °C to 19.7 d at 32 °C, and was shortest (19.4 d) at 28 °C. The longevity was found to be greatest (87.3 d) at 16 °C and was as short as 48.9 d at 32 °C. Regression of the mean development rate vs. temperature provided a low-threshold temperature estimate of 8.7 °C for the pre-oviposition stage and a thermal constant of 358.4 degree days. The theoretical low threshold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constant applied to the calculation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U. yanonensis pre-oviposition period predicted the appearance of first crawler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5.
严珍  岳建军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9):1789-1795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白木香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补充营养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19、23、27、31 ℃ 5个恒温条件下,黄野螟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虫在11、35 ℃条件下均不能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该虫卵、幼虫、预蛹、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6、8.79、11.97、11.49、5.62、9.22 ℃;有效积温分别为150.73、291.45、37.23、138.66、93.83、718.10 d? ℃。该虫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年发生代数为6代。10%蔗糖水为该虫最佳补充营养。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室内饲养、预测预报及田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黄腿双距螯蜂是我国南方稻区常见的褐飞虱天敌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温度对黄腿双距螯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系统测定了12℃、17℃、22℃、27℃、32℃、36℃和38℃恒温条件下该蜂成虫寿命、寄生率、取食率及子代结茧率、羽化率、发育历期、雌性占比等生物学特性,并计算了该蜂的种群生命表参数、世...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发育历期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楼云芬 《茶叶科学》1993,13(2):127-133
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发育速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探明了各虫态历期与期内均温之间的曲线关系模型。同时,用加权法和回归直线法分别计算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常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数据间差异不显著,表明两方法均可采用。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各虫态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推算茶尺蠖的发生代数及各虫态的发生期,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莲雾毒蛾实验种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莲雾毒蛾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莲雾毒蛾各虫态的存活状况,并就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产卵量和种群趋势指数等指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莲雾毒蛾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83℃,有效积温为810.48日度;该虫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产卵量与温度的关系均能较好的拟合抛物曲线,其回归关系分别为:SE=-7.7966+0.7612X-0.0164X2;SL=-0.0067X2+0.3053X-3.0686和E=-6.7819X2+310.66X-319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