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提高播种期花生抗寒性,明确壳寡糖(COS)浸种对低温条件下花生种子发芽及生理代谢的影响,测定COS浸种后种子发芽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低温对照(CK)相比,COS(250 mg/L)浸种显著提高了低温下花生种子的发芽能力,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均增加了44.45个百分点、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分别增加了5.59和24.83;COS浸种也显著提高了发芽过程中花生种子的赤霉素(GA)含量,降低了脱落酸(ABA)含量,发芽0、12、24、36、48 h的GA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7.94%、3.84%、8.52%、12.40%、19.20%,AB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8.41%、36.99%、38.03%、41.20%、40.12%;同时,COS浸种提高了脂肪酶(LIP)、蛋白酶(PR)、α-淀粉酶(α-AM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了三磷酸腺苷(ATP)和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的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研究表明,COS通过调节低温下花生种子发芽初期的激素水平、提高水解酶活性,促进贮藏物质分解,并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缓脂膜过氧化,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低温预处理对大豆萌芽活力及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低温(3-5℃)处理大豆种子(黑脐91-1)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和萌芽活力,其中以处理15天的效果更为明显,在大豆萌发过程中,低温处理组的外渗电导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呼吸速率升高的速度较对照组更快,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超氧阴离子(O2^-)含量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均明显低于对照,表明种子萌发前经低温预处理能有效提高大豆种子萌发时活性氧代谢水平,有利于好苗、壮苗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以辣椒为材料,采用常温清水浸种2h(CK)、赤霉素浸种(T1)、KNO,处理发芽床(T2)、温水浸种(50℃12)(T3)、H2O2浸种(5min)(T4)5种方式对辣椒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辣椒种子萌发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种子的萌发速度,发芽势显著提高,比对照和其他处理方式的萌发高峰提前2d,在生产上应用可提高催芽速度,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4.
H2O2对不同大豆品种低温萌发及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军  宋广周  白霜  魏颖  崔震海  谢甫绨 《大豆科学》2008,27(1):97-100,105
大豆喜温,对低温敏感,播种后易遭受冷害造成减产.冷害与低温诱发植物活性氧的形成增加并抑制其清除能力有关.但研究表明当环境胁迫诱导活性氧增加的初期,也诱导清除能力的增强,H2O2参与这个过程的诱导.然而外源H2O2处理对大豆种子低温萌发的效应、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内源H2O2含量的变化还不清楚.以冷敏感型大豆品种沈农8号、沈农9411和耐冷型大豆品种铁丰31、Kottman为材料,用10,20,50,100和200 mmol L-1的H2O2进行浸种处理后,在低温(5℃)下萌发.当外源H2O2浓度低于50 mmol L-1时,各浓度处理都提高发芽率,降低电解质外渗率,提高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当H2O2浓度高于50 mmol L-1时,抗氧化酶活性随H2O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耐冷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始终高于冷敏感品种;在萌发过程中,内源H2O2含量随H2O2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外源H2O2可能通过大豆内源H2O2含量的提高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从而减轻低温伤害,提高在低温下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花生种子生化品质与胁迫处理下花生种子萌发能力的关系,对90个花生材料分别进行盐(0.12mol/L即0.7%NaCl)、碱(0.1 mol/L NaHCO3, pH 8.3)、干旱(15%PEG6000)、低温(2℃浸泡72 h)处理,对胁迫处理下的发芽指标与花生种子生化品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发现:盐胁迫下油酸与活力指数是正相关关系,低温胁迫下油酸与发芽率是负相关系,油酸有利于盐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不利于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干旱胁迫下棕榈酸与发芽指数是正相关关系,棕榈酸有利于干旱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碱胁迫下维生素E与发芽指数的正相关关系,维生素E有利于碱胁迫下种子萌发。研究结果对于花生芽期抗逆育种、探讨花生芽期抗逆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抗寒性,促进油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9为材料,研究外源海藻糖浸种对低温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阐明外源海藻糖浸种的寒害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下(10℃),油菜种子萌发受到抑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延长;种子萌发过程中异柠檬酸裂解...  相似文献   

7.
采用10%~30%PEG溶液浸种24 h的方法进行PEG预处理,研究PEG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其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PEG浸种预处理能提高常温和低温下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增加主根长和侧根数,提高幼苗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表明PEG浸种不但可以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长,而且可以增强种子和幼苗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8.
H2O2浸种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油菜种子的物质代谢,为适应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生产需求,研究H2O2浸种对不同播期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晚直播油菜产量。2017年以南农油4号为材料,设置播期(早播10月5日,晚播10月25日)和0.05%的H2O2浸种两个因素,采用露天盆栽试验观察油菜在越冬期的光合特性及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1)晚播使油菜苗期延长而蕾薹期缩短,初花前可利用积温从1349.5℃·d减少至1095.5℃·d,导致油菜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减少,而生殖生长期活动积温升高,相比早播的1042.5℃·d升高为1119.5℃·d。由于晚播生育期缩短,活动积温减少,干物质积累降低,最终显著减产8.3%。(2) H2O2浸种处理对早播油菜萌发出苗及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地下部生物量及光合能力,降低了越冬期干物质积累,继而影响后期产量形成,最终造成油菜显著减产,降幅为10.9%。(3) H2O2浸种处理促进了晚播油菜萌发出苗,增大叶面积,促进了油菜干物质积累使产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5.7%。因此在油菜晚直播条件下,可通过H2O2浸种处理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硝普钠浸种对低温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制约迟播小麦出苗和生长的关键因子。为明确低温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求缓解低温胁迫的调控途径是迟播小麦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扬麦16为试验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模拟低温的方法,以20/10℃(昼/夜)为对照,设置15/8℃和10/4℃共2个低温处理,分别模拟小麦适播期、迟播10 d和迟播20 d的温度条件,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浸种对低温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了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延长了发芽时间,并延缓了胚根和胚芽鞘的生长。硝普钠通过提高低温胁迫下种子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促进种子贮藏淀粉的降解,提高种子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种子萌发和出苗提供了物质来源,缓解了低温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同时,硝普钠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和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小麦植株的抗氧化能力,促进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因此,外源硝普钠浸种有利于迟播小麦种子萌发和壮苗形成,可在迟播小麦栽培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硅缓解低温胁迫春小麦种子萌发的作用,以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材料,分析了低温条件下硅酸钠处理后春小麦种子萌发、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硅酸钠处理后,春小麦种子萌发显著受到促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其中以1.0mmol·L-1硅酸钠处理效果最好;小麦种子α-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外渗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外源硅可缓解低温对春小麦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和气温增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本研究旨在揭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其种子活力是否受这两个重要环境因子的影响。利用稻田FACE(Free Air CO_2Enrichment)系统,以常规水稻武运粳23为供试材料,设置对照(Ambient,环境空气)、CO_2浓度增高(比Ambient高200μmol/mol)、温度增高(比Ambient高2℃)和CO_2浓度与温度同时增高四个处理,成熟期收获种子进行实验室标准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独CO_2浓度增加使成熟种子浸种24h浸出液电导率平均增加16.5%,但使种子露白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下降7.8%、10.0%、17.4%和8.9%。相似地,单独温度增高或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增高处理对上述参数影响的方向一致,但影响的幅度变小,多未达显著水平。与环境生长温度相比,高温环境下全生育期CO_2浓度升高使成熟种子浸种24h浸出液电导率、露白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变小,表现在CO_2浓度与温度处理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作用。种子发芽后芽和根系性状对高CO_2浓度或高温均无显著响应。以上结果说明,大气CO_2浓度增高200μmol/mol环境条件下,常规粳稻武运粳23成熟种子露白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指标均明显下降,但在同时适度增温的生长环境下这种负面影响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不同药剂和不同药剂剂量对泉花 1 0号种子进行处理贮藏后 ,测定其种子活力和自由基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无论常温贮藏还是高温老化条件下药剂处理的种子发芽率、种子活力和发芽指数等均高于未处理种子。进一步研究发现 ,药剂处理贮藏的种子质膜透性低 ,体内O- 2 、H2 O2 等含量比对照低 ,而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值与对照相比不呈规律性变化。说明药剂处理贮藏可有效地减轻自由基对种子的伤害 ,从而保持种子活力、延缓种子衰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氯化胆碱对盐害的缓解作用,以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200、400、600和800 mg·L-1)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处理,研究氯化胆碱浸种对NaCl(150 mmol·L-1)胁迫下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受到抑制,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下降,叶片质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上升;而400 mg·L-1氯化胆碱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率,缓解幼苗叶绿素的降解,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根系活力,降低叶片质膜透性,减少丙二醛和脯氨酸的积累。由此说明,氯化胆碱浸种可以缓解盐胁迫引起的小麦幼苗的失水伤害以及膜脂过氧化,从而增强小麦幼苗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专用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抗旱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小麦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的抗旱机理及给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临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用复方抗旱型包衣剂和浸种剂及普通包衣剂处理后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包衣剂处理和对照相比,抗旱型包衣剂处理的小麦种子萌发率、发芽势降低,而抗旱型浸种剂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升高,两种抗旱型种子处理剂处理下小麦幼苗根数和根长均显著增加.除气孔间隙CO2浓度外,抗旱型浸种剂和抗旱型包衣剂处理的幼苗地上部干重、叶片持水力和MDA含量低于对照和普通包衣剂处理,根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后二者,其中抗旱型浸种剂处理效果较佳.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复方抗旱型包衣剂和浸种剂处理可显著增加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硝态氮利用和光合性能,浸种剂还可促进种子萌发,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抗旱型浸种剂表现优于包衣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选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和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铁、锌、铜、锰),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明确不同浓度壳聚糖和微量元素种类对花生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生物量、根与子叶残留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对花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影响,其浓度过高过低均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微量元素对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生物量积累均为促进作用,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模拟酸雨对花生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人工模拟酸雨试验研究不同酸度酸雨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值4.5以下的酸雨可显著地降低花生种子的发芽率,使胚根长度变短,活力指数下降,高酸度的模拟酸雨胁迫使花生幼苗叶总数显著减少,叶片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pH值2.5的模拟酸雨胁迫使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酸雨还对土壤具有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是生物体内十分重要的一类酶,参与植物生长、花粉和果实发 育等重要生物过程的调控。当前花生中苹果酸脱氢酶在种子后熟和萌发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克隆了 花生AhMMDH1 基因,其ORF大小为1038bp,编码345个氨基酸,是定位于线粒体的疏水蛋白。三维结构分析发现, AhMMDH1以苹果酸脱氢酶(M链)和乙醛酸前体(G链)的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其M链在41-47位点出现NAD+结 合位点。qRT-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干种子次之,茎叶中表达痕量;不同发育时期10 ~70 d(新 鲜收获种子)种子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干种子;种子吸水16h表达量明显升高,胚根突破种皮时(吸水36h)达到最 高,随后表达量明显下降。推测该基因在种子后熟和萌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hMMDH1 的 生物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