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看了《中国蜂业》2006年第11期《越冬前囚王放王不可太晚》一文,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越冬前囚王失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张明波 《中国蜂业》2007,58(7):31-31
2006年《中国蜂业》第一期刊登了葛凤晨老师发表"的蜂箱大盖日光热源对蜂群繁殖及产蜜量影响的研究"一文,文中说到外界气温达到26℃的有日光天气,油毡大盖温度达到48℃~50℃,当大盖温2006年《中国蜂业》第一期刊登了葛凤晨老师发表"的蜂箱大盖日光热源对蜂群繁殖及产蜜量影响的研究"一文,文中说到外界气温达到26℃的有日光天气,油毡大盖温度达到48℃~50℃,当大盖温  相似文献   

3.
杨玉书师博写了<值得推广的"3、6、9"转运箱及管理方法>一文,刊登在2007年<中国蜂业>第9期17页,因种种原因我当时没有看到,没有及时答复.近来又有蜂友与我谈起"3、6、9"蜂箱,也是关于巢门改进问题.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中国蜂业》2005,56(10)
读“面对厂家广告请看准再买”有感我是一名业余养蜂爱好者,也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兼销售蜂药、蜂具等。我一直依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老师,我一直以来销售的产品都是参考《中国养蜂》广告里厂家的产品。读了2005年第6期43页“面对厂家广告,请看准再买”一文,山东聊城市城关的谢广才购买蜂箱一事的经历,使我回顾起2004年3月3日汇款到安徽某蜂具厂家购买“中蜂立式隔王板”一事。恰好与本文讲的谢广才购买蜂箱所经历的一模一样,幸得《中国养蜂》编辑部多方协调,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为我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在当…  相似文献   

5.
王锡九 《中国蜂业》2005,56(2):26-26
读《中国养蜂》2003年第2期18页"德国人养蜂巢脾是横放的"后,我想起几年前一个朋友家飞来一群中蜂,他收下来,临时放在一个装货物的木箱里.做好蜂箱后,找我给他过箱.我看到这群蜂自然造脾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与地球南北极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起来 《中国蜂业》2009,60(1):50-50
看了《中国蜂业》2008年第8期王长春蜂友的“过勤更换蜂王不好”这篇文章后,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在此也谈谈养王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蜜蜂杂志》2012年第11期44页"养蜂文史人物志"中称王博亚是我国养蜂界年纪最高的一位人士,1928年开始养蜂,年高当代,体健今朝;介绍他发明了高窄式蜂箱等多种蜂箱和蜂具,以及用石碳酸治螨和消毒杀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关中蜂的文稿;1957年开始,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农业部多地培训班的讲课教员.  相似文献   

8.
2001年第4期18页,孟凡拯老师发表了《王台内王浆越多,育出的蜂王个体越大》一文,我认为:他的讲法是对的,也是准确和科学的。 我自小跟父亲学养蜂。今年50岁。蜜蜂的各种各样情况也碰到了不少。自从有高产浆蜂后。个体小……  相似文献   

9.
薛超雄 《中国蜂业》2006,57(8):44-44
“讲述养蜂人自己的故事”栏目在《中国蜂业》2006年第5期开办了,我拍手叫好。这栏目反映了读者的心声,我也曾建议过要办这样的栏目,这使编辑老师和读者思想沟通,心连着心,怎么不叫人高兴呢?第5期刊登出胡志国写的《养蜂人王文海》,我觉得特别感动和亲切。  相似文献   

10.
孟凡拯  赵静如 《中国蜂业》2003,54(2):18-18,30
《中国养蜂》2 0 0 0年 6期 4 0页 ,方兵兵编译之《国外蜂业锦集》上《有趣的观察》中写道 :“加拿大养蜂者约翰·波洛克在收集分蜂团时发现 ,蜜蜂喜欢由东向西筑巢 ,这就意味着幼虫在巢中是南北向 ,正好与地球的南北极相一致 ,人们早就观察到鸽子窝中鸽子蛋的方向也是由北向南的。因此 ,蜂箱巢门应该向东 ,约翰正在作进一步试验以证实他的观察。”我读了这一小节短文后 ,我回忆起来这么一回事 :在 195 5年的春季 ,我由滕县乘火车北上兖州办事 ,下午 3时许已买好回滕县的车票 ,距上车时间还有几个小时 ,觉得光阴空渡十分可惜 ,我在群众中了…  相似文献   

11.
致歉声明     
正我刊2018年第16期11至12页刊发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王亚辉老师的论文《兽药生产经营变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该文并非王亚辉老师向我刊来稿,系我刊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未征得王亚辉老师本人允许转载其发表在《中国动物检疫》杂志2018年第2期的论文。经查,由于我刊组审稿流程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蜂业》2021年第6期刊登了尤洪坤先生的文章《我打枇杷蜜的体会》。虽然仅仅一版,但文字简洁,图文并茂。特别是对蜂箱做了小小的改进,将巢框下梁至箱底加高5.5cm,不设副盖,在大盖后沿开通风纱窗,有利蜂群向外排湿。与中蜂生物学习性相适应,能让蜂群蜂蜜由平框脾平均产蜜1.1kg,增加到改进框脾平均产蜜1.4kg,产量增加27%。  相似文献   

13.
就在我选择用何种蜂箱养中蜂而举棋不定时,《蜜蜂杂杂》2011年第9期刊登了《简介一种可调式多功能活动箱底》一文,是把阎定箱底改为活动箱底,底层设8~10cm高的空间,箱底前后应用2块活动闸挡板,等等。这一推介让我惊喜不已,正迎合了我一改吲定箱底为活动箱底的初衷,只是我才疏学浅,没考虑设空间和无法论证它的科学性。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仪用半个月时间就改造了26套诸如该文介绍的活动蜂箱底。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每年订有《蜜蜂杂志》《中国蜂业》2种期刊。由于年纪大平时没有时间看,每年到10月底蜜蜂越冬工作完成后,由农村到市内居住,趁房间有暖气休闲,把2种期刊从头到尾看1遍。当看到《蜜蜂杂志》2016年第9期增页5,文章作者既认为"若是恋巢,何来飞逃",又讲"恋巢飞逃"概念是不妥当的。我认为把这件事情看得太绝对化,说不明白问题的真相。"恋巢飞逃"现象确实存在,但出现次数很少。  相似文献   

15.
<正>拜读了《中国蜂业》2016年第2期毕桂春老师的《黑龙江高寒地区春繁群弱的原因及应对》一文,笔者有赞同也有质疑,现提出与作者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关于春季蜂群弱的问题东宁、宝清两县处于黑龙江中东部地区,气候及蜜源特点基本相同。笔者在收到2016年第2期《中国蜂业》前向贵刊投递了题为《高寒地区蜂群春衰的几个原因》稿件。黑龙江地区蜂群越冬期长而且气候严寒,会对蜂群安全越冬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蜂群死亡率高,出  相似文献   

16.
<正>杨老师在《中国蜂业》2014年1期"救护中蜂刻不容缓"一文中说"狡滑的意蜂发现中蜂的蜂箱后,在蜂箱巢门口振动翅膀,因它与中蜂雄蜂翅膀振动频率相似,守护蜂巢的中蜂无法识别这个入侵者,就将它放入蜂巢内。"我在电视上也看到说意蜂振翅频率与中蜂雄蜂相似,而雄蜂是可以出入各箱,这样意蜂就被守卫的中蜂当成中蜂雄蜂放入蜂巢的说法。从杨老师的观点可以看出,意蜂和中蜂不能在近距离内同养,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在离我蜂场3公里的  相似文献   

17.
颜志立 《中国蜂业》2012,(7X):40-41
<正>在那十几年里,我深得《中国蜂业》杂志编辑部黄文诚、李继庸、陈谋、孔凡昌、王彦姿等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最初的困难阶段,这是我终身铭记的。1978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从一所中学调入当时湖北最著名的国营农场养蜂场。在此之前我对蜜蜂十分陌生,连蜂蜜也很少吃,只是在初中上学时曾读过杨溯的散文《荔枝蜜》。到蜂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急找养蜂书刊。十分遗憾,在那个知识匮乏年代,我只得到一本刚邮发不久的当年第一期《中国蜂业》,是双月刊。但无论怎样努力,都找不到前一年的期刊,因为蜂场仅为每个养蜂组各订一本,场部余数不多;每个组都舍不得将以前的《中国蜂业》"割爱"于我,连借阅都困难,我只能紧盯住以后新到的刊期。随后不久,蜂场领导又赠送了一本老版的《养蜂手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07年第12期41页刊出王德安蜂友的"荞麦花期因盗蜂导致绝收的探讨"一文后,对王蜂友的遭遇我深表同情。借贵刊一角,与王蜂友等共同商榷,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1,62(8)
《蜂群越冬问题探讨——从被动保温到主动供热恒温保温》一文刊登在《中国蜂业》2011年第3期上旬刊,蔡老师对饲养中蜂的研究、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蜂友学习,但是我对文中内容有不同的看法。首先说明,我和蔡老师来往密切,可以说是知心的蜂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第329页刊载“:元代刘基《郁离子·灵丘丈人》记载:利用原始独木蜂箱,蜂群四季的总原则,培养强群控制分蜂技术;专业养蜂场的布局及其管理;适度取蜜;蜜蜂的天敌有蜘蛛、蚂蚁、和鹩等”。《中国蜂业简史》第16页刊载“:刘基《郁离子·灵邱丈人》是元代蜂场中蜂群四季科学管理的重要文献,其基本原则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全文353字。……比齐从(J.Dzierzon)1845年所发表的13条养蜂原则要早500多年。”《郁离子·灵邱丈人》对我国蜂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很多人关心灵邱今何在。1995年有人在《养蜂科技》中发表,认为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