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腐解有机物对新修梯(条)田土壤的培肥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修梯 (条 )田黑垆土上进行的 2 0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和黄绵土施用非腐解玉米秸秆盆栽试验结果一致表明 ,秸秆直接施用较腐熟土粪更能显著提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和土壤五碳糖、六碳糖的含量 .连年施用秸秆后 ,松结合态腐殖质达到腐殖质总量的 30 %左右 ,松紧腐殖质比值接近 1∶1 ;土壤中与有机质分解转化密切相关的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施化肥和粪肥显著增加 ;同时秸秆有活化土壤磷素和减缓磷吸附固定的作用 .因此 ,施用非腐解有机物是快速提高梯田土壤有机质 ,加快土壤腐殖质更新 ,增产稳产 ,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培肥措施之一 .  相似文献   

2.
风化煤对土壤胶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产土壤是阻碍新疆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土壤大部分有机质含$低,并有不同程度地盐碱化,亚待改良。新弧地区拥有较多的风化煤、揭煤、泥炭等资源,其中一些煤呈酸性或强酸性,可溶性有机物含量也较高。近年来,该地区各地群众用这些煤制成的腐铁或将煤粉直接施用于一些低产土壤上,在水稻、玉米、小麦等各种作物上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在板结土、沙性土、粘质土和盐碱土上效果比较显著。连续大t施用煤粉的土壤,群众反映,土壤的肥力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连年深松和施用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宫亮  安景文  邢月华  刘艳  孙文涛 《土壤》2016,48(6):1092-1099
通过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及有机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连年深松能显著降低10~20 cm和20~30 cm土壤体积质量,施用有机肥30 000 kg/hm~2以上能显著降低10~20 cm土壤体积质量;深松导致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碱解氮和速效磷略有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与有机肥用量无关;深松和施用有机肥均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好于深松,但其增产速率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降低。连年深松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好于隔年深松,且在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以24年(1981-200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增施秸秆外,增施化肥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同时增施化肥和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提高有机质复合量方面,施用化肥的效果好于施用秸秆,而有机无机结合效果较单一施用秸秆或化肥都要高;随秸秆或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的复合度逐渐降低,但有机无机结合施用可以提高有机质的复合度。有机无机结合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单施秸秆肥和单施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而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秸秆肥,有机无机结合的增产幅度在同等施肥量下较单独施用秸秆或化肥的产量都要高。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结合较单一施用秸秆肥或化肥能更有效的提高潮土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8,他引:46  
以24年(19812~00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增施秸秆外,增施化肥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同时增施化肥和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提高有机质复合量方面,施用化肥的效果好于施用秸秆,而有机-无机肥结合效果较单一施用秸秆或化肥都要高;随秸秆或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的复合度逐渐降低,但有机-无机肥结合施用可以提高有机质的复合度。有机-无机结合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单施秸秆肥和单施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而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秸秆肥,有机-无机结合的增产幅度在同等施肥量下较单独施用秸秆或化肥的产量都要高。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结合较单一施用秸秆肥或化肥能更有效地提高潮土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用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14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白散土和灰潮土上,以适量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夏花生的增产效果最好,而单一施用一种化肥的肥效逐年降低。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的含量,而降低了pH值,土壤铜、锰、铁的有效性提高。土壤磷素积累,但降低了锌的有效性,故需隔年施用锌肥。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施用玉米秸秆对蔬菜塑料大棚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其对黄瓜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0.4%~1.2%玉米秸秆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耕层的通透性。秸秆处理还可降低土壤的电导度(EC),遏制土壤次生盐渍化。施用玉米秸秆促进了黄瓜生产,春茬黄瓜比对照增产5.0%~10.1%,秋茬黄瓜比对照增产11.7%~26.9%。  相似文献   

8.
提高黄土高原旱地抗逆减灾能力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旱塬连续5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随施用年限延长,作物产量呈上升趋势;单施氮肥易造成土壤磷失调,单加磷则造成氮失调;氮磷肥配施增产效果显着,并有较好的培肥作用;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具有较好的增产和土壤培肥作用,是提高旱地抗逆减灾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生物黑炭作为改良剂与堆肥等其他生物质改良剂相比对新疆低产土壤——灰漠土的改良和玉米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入20t·hm^-2和40t·hm^-2的生物黑炭,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基础土壤相比,提高了22.77%和49.80%,明显高于秸秆还田、羊粪和腐植酸有机肥等对土壤有机质的提升效果。施用生物黑炭提高了玉米单穗重、千粒重、产量以及生物量,降低了玉米的根冠比,促进玉米根系生长,而追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施用生物黑炭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灰漠土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连续施用鸡粪对露地黄瓜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连续4年施用不同量鸡粪条件下,探究露地黄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效果以及土壤性质的变化,以明确露地黄瓜生产中鸡粪的适宜用量。  【方法】  以黄瓜品种‘津优35号’为试材,2015—2018年在甘肃张掖进行了连续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两个土壤类型 (灌漠土和潮土)和5个鸡粪施用水平:不施用鸡粪 (对照,CK),15 t/hm2 (CM15)、30 t/hm2 (CM30)、45 t/hm2 (CM45) 和60 t/hm2 (CM6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18年黄瓜结果盛期,采集黄瓜整株和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黄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容重、pH、有机质含量和酶 (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 活性。  【结果】  与不施用鸡粪 (CK) 相比,CM15处理增产效果不显著,CM30、CM45和CM60处理黄瓜产量显著提高26.4%~33.0% (灌漠土) 和48.7%~50.1% (潮土),这3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施用鸡粪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效果以CM15、CM30处理较好。土壤容重和pH降幅随鸡粪施用量的增加而加大,有机质含量增幅随鸡粪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持续施用鸡粪30~60 t/hm2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和pH。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以CM30、CM45处理较高。黄瓜产量与土壤容重和pH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硝酸盐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鸡粪施用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和pH,增加有机质含量和酶活性。鸡粪施用对土壤容重、pH、有机质和酶活性的改良效果与黄瓜产量效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黄瓜可溶性固形物与土壤容重,可溶性糖与土壤pH,硝酸盐与土壤pH和有机质密切相关。综合考虑鸡粪施用量在黄瓜产量、品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上的效果以及肥料效益,灌漠土和潮土均推荐施用30 t/hm2鸡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