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落实《决定》精神,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木林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灌木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六料"价值高和药用保健作用大等显著特点,分析了目前我国灌木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提出灌木林发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培育、保护和利用关系,二是农、林牧的关系,三是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灌木林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省退耕还林主要树种结构组成,指出我省灌木树种面积比例较小的现状,发展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推荐了几种适合我省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对今后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在灌木树种培育和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灌木固沙是沙地治理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灌木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取得1834.2元/hm2可观的经济效益。讨论了灌木固沙林树种优化选择和采用相关的营林技术及可持续利用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灌木林主要生态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灌木林地资源的作用与功能分析,阐述干旱半干旱地区各种灌木林资源的重要作用,如灌木林对小气候效应、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具体功能,目的是引起人们对灌木林自然资源的重视和关注。众多灌木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极其重要的造林树种,是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重要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5.
开发优良灌木树种,促进辽西地区灌木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开发灌木树种的必要性,灌木树种开发利用状况、应用前景、开发途径。开发灌木树种,促进灌木林的发展,对辽宁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主要水保灌木树种及综合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样线技术调查,确定了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的主要灌木树种,并从灌木林“三料”、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渗透、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等几方面比较系统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主要灌木树种具有突出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对解决“三料”问题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明显的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等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生态灌木生物质能源开发方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内蒙古丰富的灌木资源,探讨灌木资源有效开发利用途径。主要阐述了以利用促进过熟灌木林的稳定和抚育更新,灌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建设面向能源和环保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应用国内优势的木质固化压缩成型设备及技术和丰富的灌木资源利用而开展产业化建设,促进生物质产业的健康发展,以提高灌木生物质产品的经济效益和以利用促灌木生态林的稳定性,拉动广大农村牧区的产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灌木资源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统计分析了内蒙古灌木资源质量及其分布、各主要树种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同时,对灌木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明确了灌木林在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灌木林资源在乌审旗境内分布广,具有耗水量小,耐干旱、耐盐碱、耐高摩,具有很强的更新和自然修复能力,是毛乌素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对乌审旗灌木林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发现,乌审旗的灌木林地培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对灌木林地今后的培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供将来的灌木林地的培育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辽西生态建设应大力发展灌木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地区造林树种选择一直是林业工作者非常关注和探讨研究最多的问题。本文对灌木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从气候特点入手,找出了灌木林发展与辽西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关联度。对加快灌木林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野生猕猴桃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开发利用东北地区野生猕猴桃资源,对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和葛枣猕猴桃等3种有经济价值的种类特征、地理分布与生态习性、资源利用现状等作了介绍。认为尽管农林科研院所对3种猕猴桃的繁殖开展了研究,但进行野生资源垦复和人工栽培利用的仅限于软枣猕猴桃,且面积不大,利用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建议今后提高认识,保护资源,加强育种研究和果品加工技术研究,使东北的猕猴桃资源充分发挥潜力。  相似文献   

12.
乌饭树是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灌木,集保健、药用、观赏等多种价值于一身,是极具开发利用前景的野生树种。为研究并掌握其播种繁殖技术,项目组进行多次播种育苗试验,已经探索并掌握合理的采果期、果实处理、种子储藏以及播种密度、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本文分析各因素对育苗效果的影响,总结适宜的播种时间、基质配方及遮阳度等育苗技术要点,为乌饭树的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州市是广东省的山区市,竹资源丰富,竹子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积极培育、开发和充分利用竹资源,加快竹产业发展,对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发展以竹代木、增加山区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高州市现有竹林面积1.06万hm2,但在开发利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深入分析了高州市对竹资源开发利用的迫切需求,指出了竹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经营模式落后、技术缺乏、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并从产业布局、改变经营模式、培育企业、挖掘竹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竹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宁波市竹林资源情况、竹林培育及竹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宁波市竹产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竹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实施并加快竹林基地建设;创新培育模式;发展、创新竹林培育与加工技术;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种子库是指地表植被种子成熟后落在土壤中并未萌发, 但仍具有活性的休眠种子的总量。在不同植被类型中, 土壤种子库具有不同的种子密度大小和不同的垂直与水平结构, 并随季节与年份产生变化, 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结构和演替有着密切关系。除了气候、地表环境与林龄等非生物因素, 火灾、外来种入侵等各种天然与人为的干扰因子等对土壤种子库也产生一定影响。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土壤种子库的年际变化、持久性种子库、稀有物种保护与全球变化对其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论森林培育技术的精准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工林的培育与利用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利用有限的林地和环境资源高效地培育人工林, 就要求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文中对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的含义、内容、研究现状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珍贵树种闽楠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对优质木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以及近年来国内木材的紧缺,闽楠(Phoebe bournei)作为我国珍贵用材树种,其大径材的价格一路飙升,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资源保护及人工培育等方面总结了闽楠的研究进展,分析广西闽楠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资源数量少、良种选育滞后及人工高效栽培技术薄弱等问题,提出广西今后闽楠的研究方向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五味子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五味子属是现存双子叶植物中的原始类群,全世界有28种,呈东亚——北美间断分布,主产亚洲东南部至东部,我国产10种,是南五味子属的自然分布中心,该属植物对于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演化、迁移和植物区系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系统介绍了南五味子属植物分类、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等4个热点问题.将南五味子属植物应用于药物开发、食品开发和园林造景等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关于南五味子属的栽培、繁殖及应用研究十分匮乏.最后,对其合理化开发利用提出了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引种驯化及加强综合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枸杞属(Lycium L.)物种在全球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文中综述了我国枸杞的栽培历史、应用价值,以及国内外枸杞属物种资源的分布、种类、研究进展和成果,分析了我国在枸杞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枸杞育种工作和物种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济林学科是我国创立的林学分支学科。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林树种的组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异种质发掘与良种选育、栽培生理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支撑了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预测了经济林学科的发展趋势,凝练了学科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与重点技术,制定了我国经济林学科的中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绘制了未来经济林学科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林学科发展的7大研究任务,即经济林产量、品质、抗逆等重要性状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经济林优异种质挖掘、评价及高效育种,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及良种工程化技术,特色经济林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特色经济林机械化、轻简化和智能化高效栽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经济林产品(原料)规模化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与高值化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