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为研究NaCl胁迫下外源水杨酸(SA)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以"中棉所41号"和"中棉所49号"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法,设置NaCl浓度为0.60%,以SA浸种+叶面喷施复合处理为缓解方式,分别从光合色素、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三方面探讨SA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SA处理可提高NaCl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调节叶片气孔的闭合程度,改变光合机构,提高光合吸收、耗散以及捕获的能量,使中棉所41号的净光合速率(Pn)提高8.32%~18.76%,中棉所49号提高14.29%~25.19%,其中以0.05 mmol·L-1浸种+0.2 mmol·L-1叶面喷施为最优,可促使Pn提高18.76%~25.19%。  相似文献   

2.
南疆地区不同施氮量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疆生态条件下通过不同氮素水平(0、207、258.75、310.5、362.25 kg/hm2)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氮素对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可以提高棉株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叶片光合性能、增加叶面积,提高中下部叶片光合速率,提高光合产物的生产能力,廷缓叶片衰老.施氮过多,棉株后期营养生长过...  相似文献   

3.
对大田栽培作物棉花、白菜和萝卜喷施不同浓度杀虫剂甲维盐,24 h后测定三种作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甲维盐均能导致三种供试作物白菜、棉花、萝卜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b值上升。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锌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规律、生理特性及块茎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施锌处理(Zn)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的SPAD值均高于CK处理,花期(出苗后44d、54d)喷施锌肥后,叶绿素含量差异,上叶部达1%显著水平,下叶部达5%显著水平.上、中、下叶部SPAD值Zn处理比CK处理分别增加5.7%、7.6%,6.3%、9.2%,4.5%、6.7%;2)出苗后30d马铃薯根系活力差异出现变化,在此前,CK处理>Zn处理,此后CK处理<Zn处理;3)产量、淀粉含量和块茎中的锌含量,Zn处理分别比CK处理高17.93%、18.81%、244.58%,其中产量、淀粉含量和块茎中的锌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VC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棉花叶位SPAD值的影响及棉花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棉花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含氮量不同,苗期、蕾期、花铃期、铃期叶片含氮量分别为28.1、27.4、32.2、30.9 g·kg-1。在各时期不同处理的叶片含氮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棉花叶片含氮量增加。土壤质地不同(砂壤土、粘壤土)时,高、中、低产棉田棉花叶片含氮量存在差异;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棉花叶片含氮量随之提高,同时棉花不同叶位间的含氮量更加接近。对叶绿素的分析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差异显著;施氮量增加能够提高棉花叶片的SPAD值,同时减小棉花不同叶位间SPAD差值的大小。初花期和花铃期顶1叶的叶位差指数PDI与棉花叶片含氮量的相关性最高,可以用叶位差指数作为衡量棉花氮素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5-氨基乙酰丙酸对日光温室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日光温室田间试验ALA叶面喷施和土壤表面喷施以及ALA N叶面施用对油麦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以及ALA N叶面施用和土壤表面喷施均明显提高了油麦菜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并改善了油麦菜品质;与对照相比,外源ALA各处理光合速率和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ALA N叶面施用效果最佳,光合速率和产量分别提高34.7%和41.6%;外源ALA对油麦菜叶绿素含量和品质也有明显地提高和改善,并且ALA N效果最为明显,叶面喷施和土壤喷施ALA次之,但它们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及其机制,通过网室内抗性鉴定和室内生化物质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和蜡质含量及叶片厚度与抗绿盲蝽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石亚系1号综合抗性指数为179.49,达高抗水平。不同棉花品种(系)不同时期叶片中叶绿素和蜡质含量及叶片厚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苗期和蕾期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蕾期叶片中蜡质含量与其对绿盲蝽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花铃期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苗期和花铃期叶片中蜡质含量及不同时期叶片厚度与其对绿盲蝽的抗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NaCl处理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6叶期幼苗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50,100,200,400 mg/L NaCl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随盐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气孔导度随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处理蒸腾速率在盐处理5 d后趋于稳定,但均低于对照,且盐浓度越大,蒸腾速率越低。盐处理初期(1 d),各处理的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且盐浓度越大光合速率越低;盐处理3 d后光合速率开始恢复,并保持相对稳定;但处理11 d或13 d后又呈现下降趋势。NaCl处理期间,各处理的Fv/Fm值与Fv/Fo值和Fo与Fm分别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盐处理9 d后各处理趋向接近;qN值呈下降趋势,但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在防雨棚盆栽条件下, 以‘内燕5号’裸燕麦为材料, 在水分胁迫(45%田间持水量(FWC))和正常供水(75%FWC)处理下, 于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腐植酸(HA)和清水(WT), 测定裸燕麦植株形态、叶片抗逆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明确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腐植酸对裸燕麦抗旱性影响及其产量形成差异。结果表明,与喷施WT处理相比, 45%FWC处理下喷施HA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提高16.7%、7.0%和15.1%, 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14.1%、16.7%和6.3%,丙二醛含量分别下降20.3%、11.2%和7.8%(P<0.05);喷施HA叶片脯氨酸含量均上升, 且45%FWC显著高于75%FWC处理, 在抽穗期达到最大。45%FWC处理下, 拔节期喷施HA植株小穗数显著增加, 抽穗期喷施HA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 且单株籽粒重增加幅度均超过10%(P<0.05); 75%FWC处理下, 喷施HA后植株单穗粒数显著增加, 且单株籽粒重在抽穗期增幅最大。试验表明在拔节和抽穗期水分胁迫下喷施HA可显著改善叶片光合能力、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 进而促进籽粒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建议水分胁迫条件下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喷施HA, 正常水分条件下在抽穗期喷施HA。  相似文献   

10.
叶绿素含量是评估棉花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估算叶绿素含量对于棉花生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渭北旱塬区种植的棉花为试验材料,测量全生育期棉花叶片SPAD值与冠层反射率光谱,将原始高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不同波段组合的遥感光谱参数分别与SPAD值做相关性分析,用传统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五种重要光谱参数的SPAD值预测模型,同时,采用PLSR方法建立全生育期SPAD值的估算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检验,筛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建模结果表明,基于多种光谱参数的全生育期PLSR预测模型精度最高、预测效果最好,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733,验证模型R~2为0.737。PLSR方法建立的多光谱参数的SPAD值估算模型预测效果显著,利用高光谱技术对棉花SPAD值进行监测,可为全生育期棉花长势遥感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覆膜方式对旱地糜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旱地不同覆膜方式对糜子各生育期植株绿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 )、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相比,分蘖期至成熟期,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平均旗叶SPAD分别提高3.8%、10.2%;单株绿叶面积分别提高17.9%、59.1%;拔节期至成熟期,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平均旗叶净光合速率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3.8%、28.7%,旗叶蒸腾速率分别增加7.5%、23.4%,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LWUE )下降幅度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低16%、25%。在不同的覆膜方式中,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产量最高,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7.6%、51.2%。因此,膜侧穴播有利于糜子光合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籽瓜叶片光合能力对源库调节的响应,以种子大小显著不同的3个籽瓜品种为材料,于开花坐果期通过整枝、摘叶、疏果将叶果比分别调整为10、20、30、40、50,并分别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气体交换速率,收获后测定果实产量。结果表明,籽瓜功能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果实生育期演进逐渐降低,胞间CO22浓度(Ci)逐渐增大。3个供试品种间SPAD、PnGsTrCi差异显著,大种子品种H26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CiTi)显著低于中等种子品种H14,H14显著低于小种子品种H3,但SPAD和Ci变化规律相反。叶片SPAD、PnGsTr均值及其果实生育期降幅均随叶果比增大而显著降低(叶果比50除外),但叶片SPAD值和气体交换参数变化幅度无显著的品种间差异,说明一定范围内降低叶果比能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但摘叶处理或叶果比过高均会加速叶绿素降解,诱发叶片衰老。3个品种单株果实产量随叶果比增大而提高,50(1.18 kg)>40(1.17 kg)和30(1.17 kg)>20(1.16 kg)>10(0.87 kg),H3单株果实产量(0.88 kg)显著低于H26(1.20 kg)和H14(1.25 kg)。以上结果表明,适宜范围的源库比能够提高籽瓜叶片光合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籽瓜果实高产。  相似文献   

13.
研究水杨酸(SA)浸种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以2个对盐胁迫敏感程度不同的"中棉所41号(耐盐品种)"和"中棉所49号(中等耐盐品种)"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SA浸种对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1)0.80%NaCl致使两棉花品种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下降,且叶片的PSII反应中心和受体侧受到伤害,其中中棉所41号的净光合速率比未用NaCl处理的降低17.19%,中棉所49号的降低19.46%。(2)SA浸种处理可以减缓盐胁迫对棉花的伤害,促进植株生长,有效地调节光合结构和气孔开度,促进光合色素的积累。(3)SA能引发棉花的自我抵御盐胁迫机制,0.80%NaCl胁迫下,0.05 mmol·L~(-1)SA的缓解效果优于0.10 mmol·L~(-1)SA处理。0.05 mmol·L~(-1)SA浸种对棉花盐胁迫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从而抵御盐胁迫逆境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Changes in the function of field-grown sweet cherry leaves infected with phytoplasma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hotosynthesis, respiration, carbohydrates and hormones. Phytoplasmal infection caused witches' broom, small leaves, leaf yellowing and leaf rolling. The photosynthesis of infected leaves was considerably reduced, and they were unable to produce sufficient carbohydrates for their own needs. In contrast, the starch content of infected leave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hange in the role of infected leaves from sources to sinks.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hotosynthetic decline was related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and to marked inactivation of photosystem II (PSII). Furthermore, the loss of PSII function was due to a decrease in chlorophyll content, reduction and closure of active reaction centers, and decline in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棉花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揭示水分胁迫与棉花生理指标及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新陆早19号进行干旱胁迫0、2、4、6、8 d及复水2 d处理,测定棉花叶片MDA、H_2O_2含量,SOD、POD、CAT等指标以及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棉花叶片活性氧含量、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复水后除H_2O_2含量外,其它均降到对照值;在活性氧含量最高时,抗氧化酶CAT和SOD的活性最高,以清除棉花叶片内过量的活性氧;棉花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在干旱第8天达到最低,复水后恢复;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量子产量(Yield)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而降低,复水后不能恢复。说明水分胁迫下棉花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过量活性氧,通过调节气孔导度抑制棉花的光合作用,降低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16.
水氮供应对温室黄瓜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温室小区试验,以黄瓜"博耐9-1"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W1(60%ET0)、中水W2(80%ET0)和高水W3(100%ET0),全生育期灌水量分别为126、152 mm和177 mm;4个施氮水平:无氮N0(0)、低氮N1(180 kg·hm-2)、中氮N2(360 kg·hm-2)和高氮N3(540 kg·hm-2),共1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对温室黄瓜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叶绿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盛果期取得最大值。在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灌水量的提高对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叶绿素总含量在W3N3处理下取得最大值,为12.32 mg·g-1,且与W2N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各水氮供应条件下,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不施氮肥或严重亏水均会显著影响作物的净光合速率,而适量的节水节肥不仅能节约农业成本,且相比于充分灌水施肥,作物也能达到较好的净光合速率。在光照较强较稳定的情况下,W2处理下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从总体变化趋势看,W2N2处理(80%ET0,N 360 kg·hm-2)可认为是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地区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水平,采用室内整株生测法测定五氟磺草胺对不同稗草种群的生物活性以及对不同稗草种群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Rubisc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影响稗草Rubisco活性、最大光化学效率以及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但不同稗草种群的变化略有差异。其中五氟磺草胺处理后4 d对安徽潜山稗草种群生理指标影响较大,五氟磺草胺3.75~60.00 g a.i./hm~2处理剂量下稗草Rubisco活性较相同种群空白对照显著降低24.45%~61.09%,15.00~60.00 g a.i./hm~2剂量下,稗草叶片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显著降低30.04%~58.56%,60.00 g a.i./hm~2剂量下,稗草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化合效率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13.10~28.82%和6.64%~11.29%,而湖北武汉稗草种群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Rubisco活性无显著变化,只是叶片净光合速率较相同种群空白对照显著降低18.82%~28.49%。整株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处理21 d后安徽潜山稗草地上部鲜质量ED90值最低,为14.936 g a.i./hm~2,而湖北武汉稗草的ED90值最高,为201.679 g a.i./hm~2,显著超过了五氟磺草胺生产使用的推荐剂量。可见湖北武汉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敏感性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稗草种群,生产中需要密切注意其抗药性水平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化学防除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浚单20号玉米(Zea mays L var Xundan 20)为试材,利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前喷施适宜浓度的pp333,能提高玉米幼苗在干旱条件下的抗旱性.干旱前喷施适宜浓度的pp333,可以减缓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和根系膜透性的不良影响;促进玉米幼苗叶片在干旱条件下累积渗透调节物质,从而改善玉米幼苗叶片水分状态;同时降低干旱条件下玉米叶片的蒸腾速率,增加玉米叶片的水分含量;干旱条件下,提前喷施了pp333的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幅度减小,光合速率较高,气孔导度变小.硝酸还原酶活性降幅变小.从外部形态来看,喷施pp333的植株,叶片宽度增加,茎杆增粗,根冠比增加,单株生物量较对照水平为高.本试验结果显示,pp333 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旱性,本试验条件下pp333最适宜的喷施浓度是0.3%.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分状况下化控对棉株蕾铃数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喷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AFD)和缩节胺(DPC)对棉花蕾铃数量、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是决定籽棉产量的重要因素,水分高则产量高。喷施调节剂后棉株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喷施处理。喷施DPC对棉株蕾铃生长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喷施DPC可使棉花增产,但纤维品质下降。喷施AFD对棉株蕾铃生长影响较大,使棉蕾铃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从大幅升降趋势变为先升后降的平缓趋势或缓慢上升趋势,对棉蕾开花成铃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抑制了新蕾生成,使得伏前桃产量明显增加,秋桃产量大幅下降,导致籽棉产量减少,棉花纤维品质略微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