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林业》2011,(Z1):264-265
"十一五"期间,邕宁区围绕南宁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林业强市"总目标,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步伐,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林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建设城市林业对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大连城市林业的任务是;建设布局合理的城市森林环境,城市,厂区花园化;宾郊林业为市民提供怡人的森林环境;远郊林业则在满足城市所需多种林产品的同时,形成一道城市外围生态屏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拓宽森林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强城市林业法规建设,依法保护城市绿地和已取得的绿化成果。城市郊区的绿化依据城市生态功能的需要,为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山东林业科技》2011,(2):F0003-F0003,F0004
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和森林泉城建设,把林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状况、产业惠农富民、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森林泉城活动,进一步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使林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把全市林业建设推进到一个新水平。为改善生态状况、优化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4.
介绍城市林业概念及中山市自然、社会概况,论述中山市城市林业发展历程、管理制度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及改造、森林防火、城镇绿化系统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情况,并对中山市森林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等级普遍较低,需要加强建设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杜菲 《绿色科技》2019,(12):44-45,47
指出了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城市的生态环境,国内大部份城市都在建设城市森林。以西安市为例,从增强城区绿化、建设绿色廊道、乡村绿化美化、加强自然保护区林木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建设、发展林业产业富民工程、增加市民参与度七个方面对城市森林构建提出了思路,并探讨了构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潍坊市近几年来城市生态林业建设的分析,论述了在城市林业建设中,将居民区庭院绿化、城区街道绿化、进出城道路绿化、沿河两岸绿化、环城绿化林带建设、城区及城郊周围绿地公园建设等内容纳入城市生态林业建设的范畴,在建设中突出生态这个重点,并针对当前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潍坊市城市生态林业建设的规划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相应标准并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河南省驻马店市自2015年开始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弘扬生态文化,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加快发展林业产业,着力加强森林管护,创森工作成效卓著,成绩斐然。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主要探讨了驻马店市森创工作的成效、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被公认为21世纪世界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城市森林建设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让森林走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战略”已确定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和远景蓝图,“城市林业”是其中的一项战略目标。城市森林植被作为城市之“肺”,对生态城市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专家介绍     
《中国城市林业》2013,(6):F0002-F0002
王成,男,1967年7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常务副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城市林业》常务副主编,长期从事城市森林、景观生态方面的科研工作,在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论、城市森林发展规划、城市植源性污染、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城市林业与林木引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城市林业建设、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及其对绿化树种资源的需要,论述了城市林业的内涵、城市林业的功能、城市森林的主要绿化模式、城市林业建设与林木引种的关系。同时,结合引种研究,论述了林木引种的基本原理及理论、林木引种程序与方法、林木引种的主要技术。认为在“气候相似论”、“生态历史分析法”、“生态因子论”和“综合因素论”的指导下,采用保护性引种技术、保证性引种技术、拟生引种栽培技术和顺应性引种技术等综合技术,对引进树种进行生态复合混交配置,创造有利的生境,才能使引进树种正常生长发育,取得较好的引种效果。同时,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及林木引种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