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和2010年,在辽宁省朝阳地区进行了泾渭鲜枣日光温室一年两熟栽培。利用常规设施栽培和秋末设施防护延后栽培措施,可使该品种第1茬果和第2茬果分别在6月和10月下旬成熟。一年两熟栽培枣树的产量和产值均明显高于一年一熟日光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枣园。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年对巨峰葡萄进行大棚促早熟栽培实践,1998年开始无核白鸡心等欧亚种葡萄大棚促早熟栽培,2006年开始对各种品种(包括欧美杂种)进行大棚促早熟栽培;2009年开始部分大紫王、醉金香、藤稔葡萄采用双膜覆盖促早熟栽培,直至2012年.15年的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试验主要研究4项技术,一是促早熟配套技术,二是大棚栽培条件下稳产栽培技术,三是大棚栽培条件下优质、精品栽培技术,四是大棚栽培防好雪害、冻害、热害和风害技术.本文主要针对促早熟配套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大球盖菇的高产、高效栽培,提出了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概念.2019年~2021年,在露地、林下和温室3种栽培条件下,进行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与传统的畦式栽培比较试验.在相同培养料投入量情况下,对不同栽培模式的单位土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单位面积产量、一级商品菇率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波浪式栽培模式的单...  相似文献   

4.
南方地区白灵菇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危贵茂 《食用菌》2003,25(3):32-33
白灵菇属北方地区栽培的中低温型品种,在南方地区栽培受到一定的限制。笔者从1999年起连续3年对白灵菇在南方地区的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南方地区白灵菇高产栽培九项技术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枣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枣树矮化密植栽培,就是把大冠稀植栽培改为矮小高密植集约栽培,这种栽培模式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有利于现代化管理。枣树童期短,早花早果性强。从生产中可以看到,枣树无论是实生繁殖还是嫁接繁殖,栽培当年就有开花结果习性,栽培第2年约有70%的植株开花结果,栽培第3年100%的植株均能开花结果。现将其枣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的桃树温室促成栽培早在1993年获得成功,并在1999年完成温室延迟栽培,为了充分运用这两项技术,2000年开始进行温室盆桃栽培,利用666.7m2简易低温库完成桃树休眠,保证4000m2(六栋)温室栽培,年创效益37.5万元(见插5~6彩图).  相似文献   

7.
2012 年对甘肃省武威市25 个乡镇43 个村498 户日光温室园艺作物栽培模式及效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日光温室栽培作物以黄瓜、番茄、辣椒等果菜类为主,主要栽培茬口为一年一大茬和一年两茬;棚膜、草帘、种苗、肥料是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成本的82.4%;一年多茬和一年一大茬栽培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平均单方水效益也较高;多年生栽培效益低的主要限制因子是产量偏低,但单方水效益较高。综合考虑产投比及当地水资源状况,建议在武威市中部地区适当发展一年多茬栽培模式,在海拔高度1 500 m 以上的冷凉灌区和二阴山区适度发展多年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栽培黑木耳的悠久历史,但长期以来多采用段木栽培法,不但要耗费大量木材而且生长周期长、产量低,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1978年以来我市就开展利用蔗渣栽培毛木耳的试验并获得较好的效果,生产规模日益扩大。1980年改压块栽培为袋装栽培,既省工又减少感染率,为推广蔗渣栽培毛木耳开拓了新的途径。至1982年,全市共  相似文献   

9.
香铃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1978年杂交育成的核桃新品种。我市1987年引种栽培,经过十几年的栽培观察,该品种壳薄、优质、早实、丰产,深受栽培者和消费者的青睐,是农民发家致富和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品种。截止2002年栽培面积已达1000hm2。现将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有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优越气候,同时在海拔高度、气温、降水、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影响下,马铃薯生长分布有一定规律。选取1971—2000年气候数据,基于GIS进行空间化分析,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等相关资料,对马铃薯进行气候区划,划分出"一年二到三熟光照较丰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二到三熟光照一般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二熟光照较丰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二熟光照一般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一到二熟光照较丰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一到二熟光照一般马铃薯栽培区和气候冷凉不适宜区"等7个不同类型栽培区,为马铃薯种植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平洲  冯理 《食用菌》1996,18(5):25-25
蘑菇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从栽培情况看,由于受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我国在南方地区栽培较多,北方地区栽培较少,在自然条件下,南方地区一年可栽培两次。我区位于西北地区的东部,温度条件较西北其它地区要优越些,1992~1994年我校蘑菇组首次进行了蘑菇引种试验,实践证明,利用自然温度栽培蘑菇,当年秋季基本不形成产量,到第二年春季形成产量,即上料发菌和出菇要隔年完成。现将其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香玲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1978年杂交育成的核桃新品种.我市1987年引种栽培,经过十几年的栽培观察,该品种壳薄、优质、早实、丰产,深受栽培者和消费者的青睐,是农民发家致富和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品种.截止2002年栽培面积已达1000公顷.现将品种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总结分析了新疆奇台糖区十多年来甜菜种植模式,可分为露地直播栽培模式、开沟起垄人工点播栽培模式、地膜覆盖栽培模式.2009-2013年地膜覆盖栽培模式较1999-2003年露地直播栽培模式平均产量增加了23.85t/hm2,产量提高了84.6%.  相似文献   

14.
周文豹 《食用菌》2003,25(6):30-31
南汇区引进草菇栽培已二十年,栽培方式从最初的露地小环棚畦式栽培至室内床式栽培。经历了栽培时间从起初提出的日平均气温25℃以上的7-9月栽培,发展到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逐步完善提出的提前延后栽培,栽培期从5月至10月。近几年来,由于设施栽培的改进和提倡,我们又提出了周年栽培新技术,栽培面积100-150m2,利用蒸汽管加温的室  相似文献   

15.
香菇代用料室内栽培,目前常用的栽培方式有压方块(砖式)栽培、压柱块(柱式)栽培和直接脱袋(袋式)栽培三种。为了探索这三种出菇栽培方式对香菇产量的影响,我们于1986年冬至1987年春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广香47号,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母种和原种按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蔗渣80%、麦皮20%,于1986年10月20~25日制作,采用17×33×0.06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薄膜袋作容器,每袋装干料250克。试验于86年12月25日脱袋和压块。砖式栽培规格为25×25×8厘米的木模压块,用料每块为6袋栽培种,共压制8块,耗用48袋栽培种;柱式栽培规格为高30厘米、直径12厘米,用料为3袋栽培种,共压制18个菌柱,耗用栽培种54袋;直接脱袋栽培为28袋。三种栽培方式的出菇管理相同,每潮菇采后都用浸水催蕾。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条件下大球盖菇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近年来在国内推广栽培的珍稀食用菌。2014年~2015年,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苗木栽培区,进行了大球盖菇大苗林地和春暖大棚栽培试验,对不同栽培场所、不同栽培时间、不同播种方式、不同配方培养的菌种及不同配方栽培料等条件下大球盖菇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大球盖菇产量高于林下栽培,但综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分析显示,林地栽培优于大棚栽培;11月份播种、采用双层播种方式、选用麦粒培养的菌种及以稻壳50%、玉米芯30%、木屑20%的栽培料,其产量及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7.
<正>辽阳市传统西瓜种植方式是一年一茬,而且由于西瓜对土传病害相对敏感,一般需要经过几年的倒茬才能恢复种植。大棚西瓜一年两茬栽培技术充分地利用了嫁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西瓜不能重茬种植的难题,促成了西瓜生产由地膜、双膜栽培向设施化栽培的过渡,实现西瓜一年两种两收,从而大幅度提高收入。西瓜一年两茬栽培技术包括春提早栽培和秋延后栽培2部分,春提早栽培的西瓜定植期为3月末~4月  相似文献   

18.
凯特杏日光温室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3年,我们在河南省新乡市进行凯特杏日光温室栽培试验,取得较好的结果,试验杏树定植后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经4年试验,初步明确了该品种日光温室密植栽培的适宜措施.目前,保护地栽培凯特杏正在当地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1988~1991年,我们进行了西瓜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特早熟栽培(以下简称覆膜栽培)的试验示范,连续4年获得早熟高产(平均亩产达3180公斤,最高亩产达4462公斤)。4年来的实践证明,西瓜覆膜栽培比不覆膜栽培提早20~30天上市,增产30~50%(高的达70%),增收120~150%,亩产值达2000~2500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赵屯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北部 ,与江苏省昆山市接壤 ,是上海有名的“草莓之乡”。目前全镇草莓栽培面积533.3hm2,占土地面积的1/3多 ,从1983年开始栽培 ,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 ,栽培形式从常规露地无膜种植→常规露地覆膜种植→半促成栽培→塑料大棚促成栽培。现在 ,赵屯镇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草莓 ,每天市场成交量达5万公斤左右 ,高峰期超过7.5万公斤 ,每年草莓产值超过6000万元。赵屯是上海草莓栽培的一颗璀璨明珠 ,也是我国乡镇级闻名遐迩的“中国草莓之乡”。1赵屯镇草莓的栽培形式目前草莓的栽培形式有 :塑料大棚栽培、小拱棚栽培和地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