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健康中国2030”“全民健身”理念的引导下,体育旅游成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以其健康、绿色等发展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四川西昌以其优良彝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群众体育基础等先要条件,西昌开发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有较大可行性。以四川西昌彝族体育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昌的实地考察,统计分析所得资料、数据对其开发特色小镇进行SWOT分析,为西昌开发彝族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策略,旨在为保护和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内体育特色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罗正琴  陈棋 《乡村科技》2020,(10):33-33,35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其中明确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发展旅游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旅游餐饮是乡村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同时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逐步的被人们所重视。土特产品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由于开发力度不够,一直落后于乡村旅游业,影响着乡村旅游业的整体开发水平。因此,加强土特产品旅游开发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旨在研究土特产品现状,针对出现的土特产品问题提出土特产品开发策略,为我国在土特产品旅游开发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郑莹  何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77-10379
在北京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乡村旅游人才开发不足、旅游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的问题,认为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人才,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已成为北京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北京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调查,了解北京乡村旅游人员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成为重要举措之一。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给乡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其开发过程中,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研究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乡村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入手,针对性提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以及乡村旅游资源个性特征的深度挖掘,是确保贵州乡村旅游成功开发的重要条件。该文以贵州省的典型自然乡村旅游地——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为例,在对其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与特征,提出十里桃花江旅游区旅游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贵州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郫县农科村“农家乐”发展模式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乡村农家旅游的新形式,为旅游业提供了观光、娱乐、餐饮、休闲等特色服务。本文总结了四川成都市郫县农科村“农家乐”旅游模式的发展、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规划入手,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依托,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保证乡村的原始风情,存原出新,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打造更多本土化,特有的特色农产品,增进游客消费,带动经济发展,旨在探究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利互惠,协同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昌拥有丰富而品质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具备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而客源市场是乡村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分析客源市场现状有利于科学定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及推广。通过实地问卷抽样调查,分析研究西昌乡村旅游市场现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客源市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建立在生态农业基础上的旅游活动,是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乡村旅游业刚刚起步,依托于迅速发展的国内旅游市场,其增长态势良好,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服务意识薄弱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本文综合了发达国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历史与特点,总结其成功经验,借此探讨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连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大连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大连乡村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加强政府的扶持与引导、突出本地特色、内外兼修等发展对策,推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大连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旅游业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河南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985亿元,同比增长25%,旅游业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河南乡村旅游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重效益、轻规范;重规模、轻特色;重发展、轻规划.如何真正实现河南省农村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式发展,如何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旅游,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开发乡村旅游业资源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旅游事业迅猛发展,一些主要城市产生了“超负荷”的危机,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疏散游客,使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而且对开发农村劳力资源、增加经济、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国各地有多种多样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乡土文化艺术、民居建筑和传统的劳作方式,开发潜力很大。作者认为: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业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注重特色,合理地开发资源,并重视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川西乡村旅游的不断提档升级,乡村旅游特色餐饮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追捧,这非常有利于调动人们的消费需求。但是,川西乡村旅游特色餐饮的供给情况如何,发展中又存在哪些现实问题?通过对成都市404家乡村酒店及星级农家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梳理出目前成都乡村旅游特色餐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昌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已形成系列乡村旅游产品乡村八景。但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观光层面,内容和形式雷同,接待水平低下,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竞争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西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因子进行分析,分别从单因子和多因子影响下的乡村旅游发展途径中探索西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翠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99-8502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日益发展,民族乡村旅游是少数民族地区中的重要产业。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的特点突出,极具开发的优势,同时也面临开发劣势、机遇及威胁。笔者对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构思,以期通过探索融水县乡村旅游活动促进融水县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现代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欠发达地区拥有城市地区不具备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以甘肃陇南地区为例,着重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开发乡村旅游业的优势和特点,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针对该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探讨乡村中的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问题,有助于乡村振兴问题的解决。根据协同发展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韩国全罗北道的长水郡为例探讨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问题。由研究结果可知,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是乡村振兴中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根本保障;旅游资源稀缺的地区可以通过培育特色农业品牌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旅游吸引物;而旅游者的到来,能够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进而促进乡村特色农业的发展;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实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政府针对性的精准政策扶持,地方村委会的强有力的领导,培育懂生产、会经营的农户,建立特色农业品牌等对于实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而乡村民宿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服务业态,已逐渐成为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三圣花乡作为成都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度假区,有着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为乡村民宿的发展提供了较优的资源和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民宿产业和经济发展特色,文章通过分析对三圣花乡民宿发展的现状对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广东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智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70-172
乡村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者、农民和乡村社区多赢的一种旅游方式,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研究和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从广东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出发,分析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开发对策,为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