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浮萍净化N·P污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斌  蔡树美  郎莎莎  钱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02-10103
[目的]明确浮萍净化污水TN和TP的特点,筛选高效净化氮磷有机污水的浮萍优化品种。[方法]从扬州市和昆山市各采样点选取的当地3种有代表性的浮萍品种为供试材料,以经稀释5倍、10倍的牛场厌氧废水为供试污水,设置5种不同浮萍对2种不同浓度污水的10组净化处理,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浮萍品种对不同浓度污水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污水TN和TP浓度随浮萍处理时间(0~10d)增加而持续降低;紫萍属浮萍对TN和TP的净化能力优于浮萍属浮萍;浮萍对稀释5倍的供试污水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1.14%和81.00%;浮萍对稀释10倍的供试污水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2.18%和91.33%。[结论]紫萍属浮萍可作为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效净化氮磷有机污水的浮萍优化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砾石潜流-浮桥平流复合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人工组建砾石潜流-浮桥平流复合湿地系统,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该系统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的净化效果。[结果]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NH_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3%、56.1%、47.1%、65.7%;一级湿地单元对COD的去除效果较好,二级湿地单元对NH_3-N、TN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三级湿地单元对各项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均较差。[结论]砾石潜流—浮桥平流复合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整体净化效果良好,可拓展研发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浮萍和金鱼藻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构建小型水培污水净化系统,以浮萍和金鱼藻2种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水培时间下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28 d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浮萍系统对生活污水COD、NH3-N、TN、TP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80.8%、92.4%、89.7%、85.3%,金鱼藻系统对生活污水COD、NH3-N、TN、TP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79.5%、92.1%、88.6%、86.9%,对照组中COD、NH3-N、TN、TP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71.8%、76.5%、75.4%、59.8%。[结论]浮萍和金鱼藻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良好,在水培污水净化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方法]采用水葫芦净化试验,研究水葫芦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在自然状态下,30 d内水葫芦对水中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85%、55%~60%;水葫芦对污水中的TN、TP去除速率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水葫芦对不同浓度的污水有都有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弯囊苔草在不同浓度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生活污水TN、NH3-N、TP、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弯囊苔草在中浓度污水中生长最好,其生物量显著高于低浓度(p<0.05),略高于高浓度(p>0.05).弯囊苔草对3种浓度生活污水中TN、NH3-N、TP、CODcr的净化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低、中、高3种生活污水中,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87.04%、88.84%和68.87%;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6.70%、98.81%和96.68%;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48%、96.98%和96.75%;对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63.20%、83.80%和82.33%.弯囊苔草对高、中浓度污水中NH3-N、TP、CODcr的净化效率显著高于低浓度(p<0.05),其中对NH3-N和TP的去除率均超过95%;对中、低浓度生活污水中T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高浓度(p<0.05).除生活污水中的NH3-N外,TN、TP、CODcr的去除速率在试验初期较快.试验表明弯囊苔草对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可以作为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6.
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表面流湿地与垂直流湿地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8、24、12、6 h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垂直流湿地对COD、BOD的去除率达52%以上,复合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对COD、BOD的去除率分别为62%~70%、60%~82%。表面流湿地在N的去除上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复合湿地系统对TN、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23.5%~46.4%、42.85%~80.38%。垂直流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表面流湿地,在不同配水条件下,复合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47.84~73.56%。[结论]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于广超  李方敏  俞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23-8024,8047
[目的]研究倾斜土槽装置适宜的污水流量负荷。[方法]以5层倾斜土槽组合装置填充蜂窝煤渣和砂壤土,采用连续进水方式对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进行3种不同污水流量(100、200和300 L/d)对污染物指标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3种污水流量处理对BOD5、COD、TP、TN等水质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差异均不显著,但以100 L/d污水流量处理下污染物的去除率相对较大;倾斜土槽装置对BOD5、COD的去除率大都在87.8%~90.2%,对TP的去除率在98.4%~98.7%,TN的去除率也在72.0%~74.5%范围内。[结论]不同污水流量下倾斜土槽装置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技术的净化效果,探索因地制宜、应用高效的生态综合治理技术。[方法]以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提出不同生物生态治理措施优化筛选的科学参考。[结果]沟塘内水生植物对TN、NH4+-N、TP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停留时间为90 d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8%、94.3%和78.0%,但对CODMn去除率仅在35%~40%。厌氧-缺氧-好氧-湿地组合处理工艺中A2/O工艺段对TN、NH4+-N、TP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23.4%、48.6%、56.3%和30.7%,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TN、NH4+-N浓度分别稳定在0.66和0.25 mg/L,TP浓度基本维持在0.03~0.15 mg/L,对CODMn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各项污染物指标平均去除率依次为97.7%、89.0%、86.2...  相似文献   

9.
张敏  梅凯  张睿  羌金凤  孙国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199-5200,5202
[目的]研究由美人蕉(Canna indi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组成的组合植物型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在动态条件下的净化效果。[方法]总氮(TN)含量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TP)含量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pH值采用PHS-3C精密pH计测定。[结果]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1 d时,进水不稀释情况下,系统对CODCr、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59.8%、46.4%、86.3%;在进水稀释1倍情况下,系统对CODCr、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8.0%、71.0%、90.8%。[结论]由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人工浮岛的净化效果得到提高,组合植物型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用于养猪废水的人工湿地优势物种。[方法]选取鸢尾、美人蕉、水芹、梭鱼草4种水生植物,通过垂直流人工湿地装置,监测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4+-N)浓度的影响,分析4种水生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迟,人工湿地中废水中COD、TN、TP和NH4+-N的浓度逐渐下降,净化效果越好。当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时,鸢尾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61.80%和68.35%;梭鱼草对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30.92%和81.53%。[结论]人工湿地对养猪废水净化效果以种植鸢尾和梭鱼草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种浮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能力。[方法]选择采自鄱阳湖3种不同的浮水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槐叶萍),利用软隔离小区试验研究了它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效果。[结果]浮水植物处理进行150 d时,3种浮水植物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槐叶萍(70%)>凤眼莲(67%)>浮水莲(61%);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凤眼莲(56%)>水浮莲(53%)>槐叶萍(49%)。凤眼莲和槐叶萍处理围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较好,这与植物自身吸收同化污染水体中氮素、磷素的能力大小及植物根系微生物的作用都有关。凤眼莲和槐叶萍在提高水体透明度方面效果也较好。[结论]凤眼莲和槐叶萍的长势最佳,生长周期长,对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对其他水质指标的改善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12.
衣十妹  武鹏  张鹰  曹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07+12408-12307,12408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方法]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结果]菖蒲、美人蕉、黄花鸢尾、水葱对水体中TN的去除率分别为83.23%、80.21%、79.68%、89.45%,TP的去除率分别为80.17%、88.00%、78.95%、83.33%,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0.23%、82.71%、88.04%、69.33%。[结论]4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并对水体COD、TN、TP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湿地植物在不同水力条件下对中水的净化功效。[方法]在人工构建的湿地系统中,将中水回用作为湿地水源,研究了5种湿地植物菖蒲、美人蕉、梭鱼草、再力花和狐尾藻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水深和水流速度(湿地表面流速和湿地渗滤流速)下对供试中水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湿地植物在适宜水力条件下对中水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菖蒲和美人蕉的TN系统出水含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要求,TP系统出水含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体要求。综合考虑5种植物对TN、TP的去除效果,模拟湿地系统适宜采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 d,水深为20 cm。该情况下,不同表面流速处理对中水TN平均表面去除率达到21.08%,TP平均表面去除率达到17.63%。而不同渗滤流速处理对中水TN、TP系统去除均值分别为57.72%和64.84%。[结论]该研究可为中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6种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韩苏娟  尤朝阳  万玉龙  刘汤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67-6368,6397
[目的]比较6种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特性,为选出耐低温、脱除有机质好的优势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用黄菖蒲、水莎草、香蒲等6种水生植物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比较其在秋季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结果]黄菖蒲湿地CODcr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60.73%,大红草去除效果最差,去除率为33.72%;黄菖蒲、水莎草和芦苇对TN去除效果相似,达30%以上;对照试验除P率达65.46%,植物湿地对TP去除率比对照试验仅提高4.78%~11.06%。[结论]植物在人工湿地中对COD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填料对P的吸附是湿地除P的主要因素,而植物除P效果不明显;黄菖蒲、芦苇及水莎草是低温环境中较佳的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15.
3种挺水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较好的挺水植物。[方法]选用花叶芦竹(Arundo donax)、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3种挺水植物模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研究3种植物对氨氮(NH_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花叶芦竹、翠芦莉、水葱对水体中NH_4~+-N、TP、COD的去除效果明显,168 h后3种植物对NH_4~+-N的去除效率达到94.6%,而最低的COD的去除效率也达到89.8%。[结论]采用湿地植物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投资成本少、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技术相组合的研究及污水、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成复合的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在该系统内种植黑麦草,研究该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Mn、BOD5、NH4-N等指标的净化效果。[结果]在冬季,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处理效果相当好,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Mn、BOD5、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5%、74.3%、41.8%、65.5%和37.8%以上。[结论]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明显较单一的生态浮床或简易人工湿地系统要好。  相似文献   

17.
田新源  李燕  郭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25-20326,20387
[目的]研究5种水生植物冬季水质净化效果。[方法]在郑州市贾鲁河畔构建表面流湿地模型,引种5种冬季可以正常生长的水生植物进行冬季水生植物筛选试验。[结果]5种植物均生长良好,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5种植物对水质净化能力存在一些差异,水芹菜和伊乐藻对TN净化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44%和41%;西伯利亚鸢尾和水芹菜对TP净化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41%和37%;5种植物对NH4+-N去除效果差别不大,伊乐藻效果最好,去除率达73%,其次为水芹菜,去除率为71%,西伯利亚鸢尾、酸模和菹草的去除率均为70%;5种植物对CODCr的净化效果均不明显,西伯利亚鸢尾和酸模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去除率分别为14%和13%。[结论]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湿地植被组建中,可以通过构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双层次群落结构,提高湿地冬季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5种水生植物冬季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5种水生植物冬季水质净化效果。[方法]在郑州市贾鲁河畔构建表面流湿地模型,引种5种冬季可以正常生长的水生植物进行冬季水生植物筛选试验。[结果]5种植物均生长良好,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5种植物对水质净化能力存在一些差异,水芹菜和伊乐藻对TN净化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44%和41%;西伯利亚鸢尾和水芹菜对TP净化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41%和37%;5种植物对NH4^+-N去除效果差别不大,伊乐藻效果最好,去除率达73%,其次为水芹菜,去除率为71%,西伯利亚鸢尾、酸模和菹草的去除率均为70%;5种植物对CODCr的净化效果均不明显,西伯利亚鸢尾和酸模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去除率分别为14%和13%。[结论]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湿地植被组建中,可以通过构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双层次群落结构,提高湿地冬季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运清  胡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83-1684
[目的]探索高效藻类塘中藻类、曝气和底泥对小城镇养殖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方法]设置4个独立人工池塘作对比试验,通过控制试验塘中的藻类浓度、底泥及曝气程度,测定养殖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氮和磷的变化量,进而比较藻类、底泥和曝气对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高效藻类塘对还原性物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3%、69.2%和59.7%,而普通塘对其去除率分别仅有48.0%、43.4%和22.8%。藻类对TP的去除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COD,对TN的影响最弱;曝气对COD代表的还原性物质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对TN的降低,对TP的影响最弱;底泥对TP的去除影响极为显著,其次是对TN,而对COD的降低影响最弱。[结论]高效藻类塘中藻类、曝气和底泥均对养殖废水的净化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