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保花保果①开甲.开甲就是在开花期对树干进行环状剥皮,切断韧皮部,促进开花结果.开甲期一般在枣树进入盛果期、树干直径约10厘米时进行,每年开甲时期以枣花开花率达50%左右为最适期.初次开甲的方法是:在主干距地面30厘米处用刀剥法剥去宽度0.4厘米~0.6厘米的环状树皮,每2年又在其上约5厘米处环状剥皮,环剥处用塑料薄膜绑扎,以防止害虫危害愈伤组织.②喷施生长激素和微量元素.在枣树盛花期喷施0.01‰~0.015‰赤霉素或0.05‰萘乙酸.  相似文献   

2.
<正> 主要的树皮药材有杜仲皮、黄柏皮、厚朴皮与肉桂皮等,可以按照下列方法采收和加工。一、采皮方法 1.砍树采皮法。即把需要间伐或主伐的树先行砍倒,再按一定的长度分节剥下枝皮和树干皮即可。 2.活立树采皮法。①环割采皮:先分别在树基部离地20厘米处和树干120厘米各环割一刀,在上下割口问从上沿树干向下对齐割一刀,之后慢慢将树皮剥下即可。②  相似文献   

3.
环剥(切)实生苗这种假苗多为初春在留床的实生苗根茎以上5~15厘米处.用刀绕干环切一周或环剥一圈0.1~0.5厘米外皮。这种假嫁接苗.愈伤组织四周均匀,纵向中心解剖.其髓心上下贯穿.1年生木质部上下紧密相连.没有明显切断痕迹。  相似文献   

4.
环剥即是用刀或特制的剥皮器在枝、干周围以一定的间隔环切两圈,切断皮部,剥去其间树皮,是沙糖桔裁培的一项关键技术,主要用于促进花芽分化和进行保花保果.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5.
杜仲、厚朴和黄柏是树皮类中药材树种,运用如下方法可使其增加产量。一、刀分树干。在树干离地面30厘米~100厘米处,用刀以横向排列斜砍数刀,深浅以稍伤木质部为度,刀口之间应留有空隙。这样可以使有机养分更多地聚集在树皮上,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此法可以在伐树剥皮前四年间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各进行一次。二、环状剥皮。在树干上环状剥皮一圈。首次剥位在树干距地面30厘米处,此后每次要提高剥位0·5米左右,环剥宽度以树干剥位处直径的1/10为度。这样可以使更多的有机养分聚积于树皮上。此法可在伐树剥皮前四年间每年的夏季进行一次。三、敲…  相似文献   

6.
环剥,即是用刀或特制剥皮器在树体枝、千周围以一定的间隔环切两圈,切断皮层,剥去其间树皮,是沙糖桔栽培的一项关键技术,主要用于促进花芽分化和保花保果。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假嫁接苗的种类1.环剥(切)实生苗这种假苗多为初春在留床的实生苗根茎以上5~15厘米处,用刀绕干环切一周或环剥一圈0.1~0.5厘米外皮。这种假嫁接苗,愈伤组织四周均  相似文献   

8.
将树干或枝用利刃或特制的刀具剥去一定宽度的一周树皮.这种做法叫环状剥皮,简称环剥.在北方果树中,环剥技术应用最早的是枣树,俗称枣树开甲.环剥可促进坐果,有利成花和抑前促后的作用,但环剥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环剥可有效调节花木长势并促进其开花结果,环剥时可选择健壮枝条或枝条的近基部处进行,深度以切断皮层(韧皮部)、不伤木质部为准,宽度根据枝条的粗细而定,一般为0.2~1厘米.  相似文献   

10.
<正>环剥(又名环状剥皮,在枣树上应用叫开甲、骟树),是指果树在生长期,用刀在枝干上环切两刀,将两刀口之间的树皮剥去,露出木质部,以暂时中断有机物质向下输送,减少供给根系的营养,增加剥口以上部位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乙烯、脱落酸的积累,从而抑制剥口以上部位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以达到促  相似文献   

11.
信国彦 《北京农业》2007,(19):13-14
<正>环剥可有效调节花木长势并促进其开花结果,环剥时可选择健壮枝条或枝条的近基部处进行,深度以切断皮层(韧皮部)、不伤木质部为准,宽度根据枝条的粗细而定,一般为0.2~1厘米。  相似文献   

12.
柳茎韧皮部的变异电波传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培柳苗(Salix babylonica)为材料.用胞外电极记录了柳茎韧皮部(树皮)的变异电波传递,探讨了柳茎中变异电波传递的途径及传递机制.结果表明,烧伤柳茎或盐胁柳根引起的变异电波,可以通过环剥后的木质部再横向传递至韧皮部(树皮),被表面电极记录下来.但柳茎中的变异电波不能从除去一小段木质部后的单独的韧皮部(树皮)中纵向通过.这可能与韧皮部难以接力传递断裂木质部中的伤素有关.从这些结果可以认为.柳茎中变异电波的纵向远距离传递途径不是韧皮部(树皮),而是木质部(郭金耀等,1995年,待发表).柳茎韧皮部(树皮)表面记录到的变异电波是从木质部横向通过薄壁细胞向外辐射传递的结果.这种横向传递的电波传递方式,可能是通过活细胞局部电流的接力传递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正> 杜仲、厚朴和黄柏是树皮类中药材树种,应用如下方法可使其增加产量。 1.敲打树皮。在树干的一侧,用小木棒轻轻敲打,使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呈松驰状态,由于另一侧树皮没有敲打,植株不致于干枯死。在短期内被敲打的树干一侧的形成层会生出新的皮层,使树皮增厚,1个月后再敲打另一侧树皮,这样轮流进行,可以逐渐地增厚树皮,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此法宜在  相似文献   

14.
赵成德 《新农村》2014,(10):19-19
山茶花品种很多,繁殖方法也各异,如有切接、劈接、芽接、扦插、嫩枝封闭、高枝换头等。但在家庭阳台小规模种植的茶花品种,无疑高空悬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笔者几年实践,高空悬接法成活率最高,可达95%以上。方法是于4月中旬选择一个上年生长势良好的枝条,距顶端12~25厘米处去除叶片,用锋利刀在此处进行环剥,剥去一圈约宽3~4厘米的皮,皮要剥得干净,但不能伤到木质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宽皮柑橘果皮剥净率,为宽皮柑橘剥皮机设计了去顶环切装置,以去除柑橘果柄部果皮并沿最大果径环切一周将果皮划破。该装置主要由机架、对心机构、去顶机构、环切机构组成。工作时,柑橘固定,去顶刀刃逐渐旋切嵌入果柄处果皮,切断果柄周围果皮及橘络,在柑橘顶部旋出一个圆形的切痕并夹持住顶部果皮,在刀具箱上行的过程中,在刀刃挤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带走柑橘顶部果皮,实现去顶;环切压盘随着刀具箱的下行压紧去顶后的柑橘,环切压盘上的压盘尖刺嵌入柑橘橘皮并卡住柑橘,此时,一侧的环切刀随着对心轴的转动嵌入柑橘果皮中;电机启动,环切压盘带动柑橘做旋转运动,环切刀在柑橘径向形成一周划痕,实现环切。对影响去顶性能和环切性能的热蒸气时间和刀轴转速进行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热蒸气时间90 s、刀轴转速120r/min时,柑橘去顶成功率和去顶损伤率分别为96.7%、4.2%,柑橘环切率和环切损伤率分别为97.5%、4.7%。  相似文献   

16.
杜仲灰夜蛾(Polia sp.)系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害虫。该虫在湖北省一年可发生2-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虫共分五龄,五龄前为害杜仲嫩叶,五龄至入土化蛹前啃食杜仲经环剥后再生的新皮。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可对其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胶环阻隔,在杜仲环剥处的上下方各涂刷一圈粘胶剂,可阻碍或粘死该幼虫。2、铲除越冬蛹,对树干1.3米以内进行林地垦复。3、铲除蜜源植物,切断成虫的营养来源。4、用糖、醋、酒诱杀或灯光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7.
枣树开甲也叫环剥,通过环剥或环割,切断韧皮部,暂时中断地上有机营养向根部运输,相对地提高地上树体的营养水平,满足开花坐果及幼果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坐果率和枣果品质。  相似文献   

18.
环剥是暂时切断韧皮部,阻止有机营养(光合产物)向下运输,提高剥口以上枝条的营养水平,提高碳氮比,促进花芽分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实践证明,操作得当,事半功倍,操作不当,弄巧成拙。为确保这一技术在生产中能够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在非洲科特迪瓦发现一种橡胶树割面病害,称为树皮坏死病,后来又称为树干韧皮部坏死病。该病是不可逆的,其最典型症状是接穗和砧木连接处最先出现韧皮部内层组织坏死。调查证明,在10~12龄以下的死皮树中,绝大多数具有树干韧皮部坏死病的典型症状。研究者假定,该病是由环境胁迫(特别是水分缺乏)引起的生理病害,氰化物中毒是韧皮部坏死的直接原因。但是笔者推测,该病由树皮伤口侵入的病原引起。  相似文献   

20.
在光学显微镜下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西双版纳青冈树在正常生长状态下和被围剥树皮1年后、被围剥树皮2年后、被围剥树皮3年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横切面组织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青冈树被围剥树皮后韧皮部和木质部横切面的结构和组成无明显变化,显微结构下的筛孔直径、薄壁细胞群的面积、石细胞群的面积以及管孔直径有规律性变化。森林公安可根据该结果定性此类树种被围剥树皮后的损害程度,同时结果可为围剥树皮能否导致树木死亡提供理论依据,为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