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稻田生态养殖是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利用稻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实现水稻与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资源互补,通过"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策略,利用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能改善南方稻区农业生态环境,发挥虾、蟹、鱼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以提高稻田产出率、保持稻田良  相似文献   

2.
(一)蟹塘套养的概念 所谓蟹塘套养,就是在养蟹的池塘中套放一部分鱼、虾品种,使鱼、虾、蟹互利共存,充分合理利用养殖水体的剩余资源,形成-一个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的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2015年笔者在江苏省兴化市永丰镇实施了蟹池多品种套养技术研究试验,以河蟹养殖为主,套养克氏螯虾、沙塘鳢、鲢鳙鱼,平均亩产河蟹92.0 kg、克氏螯虾78.0 kg、沙塘鳢8.0 kg、青虾21.0 kg、鲢鳙鱼61.6 kg,净利润6 072元/亩(1亩≈667 m2),投入产出比为1∶1.88。结果表明:河蟹池塘多品种套养明显提高了蟹池综合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蟹虾、蟹鱼共养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在山东省济宁市高楼乡得到迅速发展,去年全乡养殖南美白对虾千万尾、生产商品虾  相似文献   

5.
一、生石灰在虾、蟹养殖中的作用 (一)灭菌除害 生石灰与水混和时生成的氢氧化钙,能快速溶解细胞蛋白质膜,使其丧失活力,从而杀死池中的病原体和残留在池中的敌害生物。对大多数繁殖型病原菌有较强的消毒作用,能杀死虾、蟹体表的细菌、真菌、藻类等。  相似文献   

6.
在小龙虾养殖池塘内,合理套养河蟹、鳜、鲢、鳙鱼等,形成虾、蟹、鱼资源共享、互利互补、同池共生、"和平共处"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是在不影响小龙虾正常养殖产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蟹、鱼养殖产量,提高综合养殖经济效益,可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养殖效果,可有效规避"单打独斗"的养虾风险。  相似文献   

7.
虾青素是一种高价值的酮类胡萝卜素色素,也是鲑鱼和甲壳类动物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在水产养殖中,虾青素对水生动物最明显的影响是红黄色素的沉着,因此经常用作添加剂以改善水生动物的品相,提高水产品质量。此外,虾青素还可提高水生动物的生长性能、繁殖能力、免疫力、抗胁迫和抗病能力等。本文介绍虾青素的化学结构与来源,综述近年虾青素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虾青素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虾青素|虾|蟹|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16):37-40
以平均初始体重为(9.91±0.0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养殖试验,探讨在幼蟹基础饲料(D0)中添加50 mg/kg虾青素+50 mg/kg角黄素(D1)对蟹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了虾青素和角黄素后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以及肌肉和全蟹常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虾青素和角黄素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幼蟹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的水平(P<0.05),两组间过氧化氢酶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虾青素+角黄素混合物(11)可以有效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1 优质大规格商品蟹精养模式 采取种草投螺、改善生态环境、投放优质蟹种、投喂天然优质饵料、健康养殖等技术环节,主攻蟹的规格(只重200克左右)和品质。亩产量30千克左右。 2 优质青虾主(混)养模式 由混养向单养转变;由投放抱卵亲虾向投放虾苗转变;由单茬养殖向双茬养殖、与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轮养转变;  相似文献   

10.
虾青素在鱼类饲粮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青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特别是水生动物的鱼、虾、蟹体内和鸟类的羽毛中,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绝大多数海产甲壳类动物和鱼类通过食物链从海洋微藻、浮游生物中获得虾青素.虾青素具有显色、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能使鲑鱼的肉呈桃红色,虾和蟹的壳呈深红色,保证了水产动物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Steine等,2005),对提高水产动物存活率以及促进生长、繁殖和发育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另有研究表明,虾青素具有抗肿瘤、抗衰老等重要功能(Spiller和Dewell,2003),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饲料等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就虾青素的理化性质及来源,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鱼类饲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1.
鱼、虾、蟹混养可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是,无需专设防逃墙,通过强化管理来防止河蟹逃逸,增加虾蟹的产量,提高水体产出率。我站在该养殖模式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养殖效  相似文献   

12.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蟹、鳖)的食欲也日渐旺盛,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因此,做好水产养殖动物的春季管理工作,是夺取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 1.控制水深,提高水温 在春季,应采取分期注水措施,由浅到深逐步加入,以提高水温。一般10~15天加水1次。早春鱼池水深控制在1米以内,晚春池水加深到1.5米左右;虾、蟹养殖水面水深应由0.6米逐渐加深到1米;室外养  相似文献   

13.
添加剂对河蟹蟹苗暂养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养殖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水产养殖事业,随着养殖单位和面积的猛增,对幼蟹和蟹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70年代实施直接投放蟹苗的养殖方法,成蟹的回捕率较低(一般在5%-7%),主要原因是蟹苗(大眼幼体)至幼蟹期的死亡率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些地区采用将蟹苗暂养成Ⅱ、Ⅲ期幼蟹的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根据蟹苗摄食方式及营养需要选择优质、完善的饵料以提高蟹苗暂养成活率.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天然饵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添加剂是否能提高蟹苗暂养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探索新的水产养殖模式,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进行虾、蟹、贝等多品种生态健康养殖,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多品种轮放轮捕,能有效增加池塘的综合效益。笔者曾进行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南美白对  相似文献   

15.
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动属变物温动物,水温10℃以下时大都处于冬眠状态,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即开始进入正常摄食、生长阶段,抓好生长季节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差异,随机选取江苏省盱眙县稻虾共作、池塘主养、蟹塘混养、莲田套养和野生(洪泽湖)5种养殖模式下的健康鲜活克氏原螯(体重在30 g左右)各50尾,对其含肉率、失水率以及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5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重以及体重/体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主养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稻虾共作和莲田套养虾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肌肉的内聚力显著高于稻虾共作和池塘主养虾(P<0.05),稻虾共作、莲田套养和野生虾肌肉的咀嚼性显著高于池塘主养虾(P<0.05),各养殖模式虾肌肉的弹性和回复性无显著差异(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主养和蟹塘混养虾(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且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5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持水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农业新技术》2004,(4):41-42
7-8月份是全年气温、水温最高时期,也是养殖鱼类和虾、蟹、鳖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同时,又是病害滋生蔓延的时期,是养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淡水虾蟹养殖技术研究起步于七十年代,最早的重点研究种类为中化绒螫蟹(河蟹)和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作为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的养殖大国,虾蟹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目前虾蟹颗粒饲料所用的主要原料鱼粉价格高,致使饲料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传统的虾蟹饲料中植物性蛋白原料还存在着营养不全和抗营养因子,导致养成的商品虾蟹口味差及养殖产品品质不够理想的问题,同时集约化的虾蟹养殖也导致生产中病害频发.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在蟹、虾池中混养鳜鱼等名贵鱼类,用肉食性鱼类消灭池塘中与蟹、虾争食、争氧、争空间的小型野杂鱼、虾,不仅可以提高商品蟹、虾的规格和品质,而且还可套养出一定数量受市场欢迎的名贵鱼类,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