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适应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农村能源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革华  丁一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Z1):159-162
要实现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重视农村能源问题.要通过发展农村能源技术,满足农村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对能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利用能源技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发展能源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中国的农村能源问题也是世界上所独有的。当前,本届政府已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这对能源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对能源立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此,在分析现行能源立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这在当今具有极为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农业增加效益,为公益性事业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开辟资金来源新途径,从而推动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也是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需要在政策层面和基层设施建设层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农村能源在丘陵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利用模式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地下建设沼气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的农村能源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建设沼气环境工程、学校改厕治污工程,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在尤溪新农村建设中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发展可再生能源利在当代,意在长远。在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沼气、风力、太阳能、地热、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能源,不仅能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农民对优质燃料的需求、提高农村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显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而且还可以减缓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减轻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促进城乡协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塑农民精神生活、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源泉。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但随着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加快,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城市相比尚存在许多不足。为此,必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机制创新,提高资金保障能力,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改革文化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关系到农村的民生,有利于统筹城乡结合发展,体现了农民的主人翁地位。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发展和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内容出发,探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基石,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水土保持具有水土资源、综合治理、产业特色、资源增量等四大优势;水土保持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建设新农村的各种资源,可以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推进“四位一体”任务在农村的落实。因此,水土保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文化更是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目前很多地区的农村文化相对贫乏,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也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由于文化生活的贫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污染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加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以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和改圈、改厕、改厨同步建设(一池三改)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相结合,保护了饮用水源的安全,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实行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实现家庭能源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以此引领山区农民走生态家园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要选择一定的模式,富裕文明生态村是一种有效的模式,已表现出了农村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应采取适宜的策略,正确处理小康村建设与区域发展、农村城镇化、农民素质提高及政府、社会之间关系,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研究较少。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从能源品种和最终用能类型两个角度对桓台县农村(北方典型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品种上,表现为煤炭消耗大量增加,持续占据统治地位,电、汽油、液化气消费快速提升,秸秆等生物质能用量减少;在最终用能类型上,炊事用能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与取暖用能并驾齐驱,生活享受用能快速增加。短期内,除了液化气用量将有所减少外,其余能源品种消费都将保持上述演变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桓台县可以作为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经济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成型燃料典型示范村为案例,探讨成型燃料技术市场化运作的经济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以引导成型燃料技术规模化应用与发展。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经济学基本理论,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政府这三个相关方面分别进行经济分析,找出供需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政府一定的经济支持力度下,成型燃料生产是经济可行的。为了推动成型燃料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政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做好调研和规划,合理分配补贴资金;2)加大对贫困地区成型燃料生产的补贴力度;3)加强技术研发,降低系统成本;4)开拓融资渠道,增加各方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工程的新发展(英)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国政府提出的建立和谐、富裕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在新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为农业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新的挑战。该文作者以农业工程下属的7个子方向即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与环境工程、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农业信息工程、农业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地利用工程分别阐述各自的发展历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从宏观上为农业工程今后的发展绘制了一幅蓝图。论文作者认为,随着农业工程各个方面的健康、快速发展,它将在中国建立和谐、富裕社会,以及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强调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建设内涵以及新能源建设内容与潜力的解析,系统阐述了新能源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联系及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方农村典型住宅的能耗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进行中国北方农村节能型住宅设计,对中国北方寒冷农村地区的建筑能耗进行分析。选取兰州农村地区的典型住宅,分析不同门窗形式、墙体材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选取中国北方不同的24个典型寒冷地区,分别进行了典型住宅的采暖季设计热负荷、平均热负荷及采暖期累计热负荷的计算,得出影响能耗主要的因素,并进一步确定了北方寒冷地区农村的最大能耗和累计能耗,为进行农村住宅节能型结构及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甘谷县乡村聚落时空布局特征及格局优化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对黄土丘陵区的甘谷县乡村聚落时空布局特征进行分析,为乡村聚落格局优化及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研究基础。基于1998年的Landsat-5TM和2008年的SPOT5遥感影像,应用景观格局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谷县1998-2008年乡村聚落的时空布局特征及空间格局优化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近10a来,甘谷县乡村聚落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3.69%上升至5.45%。斑块数和斑块总面积分别增加114.77%和47.76%,现状聚落斑块密度很高(1.68个/km2),2个时期斑块面积大小悬殊,平均斑块面积减小。在空间分布上,2008年甘谷县乡村聚落密度明显高于1998年,呈"东北密、西南疏、距县城距离近的密"的空间分布格局,且空间差异显著。2个时期乡村聚落均呈显出强烈的海拔、坡度、交通和水系指向,海拔1750m以下、坡度小于15°、距离道路和河流1000m以内是甘谷县乡村聚落的主要聚居区。为了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对甘谷县乡村聚落以优先发展型、扩建发展型和集中发展型3种发展模式进行空间格局优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村地区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结果,必须加强可再生能源现代技术的发展,以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从能源资源节约、开发和综合利用等方面,重点提出建立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技术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能源生产消费现状与发展需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农村能源是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对官方统计数据与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和系统分析,论述了中国农村生活与生产用能现状与基本特征,农村能源消费中煤炭占主导地位,农村生活用能中的煤炭消费占33.8%,农村生产用能中的煤炭占51.5%,另外,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较低,当前农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不合理.阐释了农村能源产业规模、产业技术与产业政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能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近期基本需求.最后,概述了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北方农村地区供暖、生物质能源化资源化综合利用、农村节能等农村能源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