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验选择10头126日龄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进行观测,结果显示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生长较快,126~189日龄日增重为682.22 g;初情期体重为85.89 kg;初情期为182.65日龄;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发情期表现为采食量减少、阴户红肿、阴户流出黏液、互相爬跨、用手压背呆立不动,这些均符合母猪发情的一般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2.
敖礼林  宋小平  陈棚  戴龙 《畜禽业》2006,(13):28-29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质量、数量,而且还会影响以后多胎生产成绩。抓好后备母猪的疾病防控,就可为以后的疾病净化和防控打好基础,节省大量药费,对控制整个猪场疾病有极明显的效果。1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1.1进猪前应空栏,栏舍及用具等要彻底冲洗,然后用0.3%过氧乙酸或0.5%强力消毒灵等全面喷洒或薰蒸消毒等不少于8d。载猪的车和猪也应在猪场外用0.3%过氧乙酸等喷洒消毒后方可进场。1.2刚进的猪要少冲水,特别是天冷时更应注意。刚进的猪当餐可不喂料,第二餐可少量喂料,以后自由采食。1.3后备母猪在刚引进时应用药保健5…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后备母猪,是指仔猪育成到初次配种前留做种用的母猪。养殖生产中,为了使一个猪场繁殖(生产)猪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需要不断更新母猪,即在淘汰年老体弱、发情迟缓、泌乳能力差及有繁殖障碍母猪的同时,及时选留优良后备母猪补充生产,使种猪群保持以青壮年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在养猪实践中,挑选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4.
<正>后备种猪培育期的生长管理和疾病控制对其生产潜能的发挥,及其终生生产性能的表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决定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后备猪群阶段的隔离驯化培养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培育后备种猪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晓青  李静 《畜禽业》2012,(7):48-49
<正>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适度规模养猪的一些经验,以供同行参考。1后备母猪的选留及培育1.1引种或留种一般饲养瘦肉型二元母猪,应从扩繁场引进,要求符合种用要求,乳头在7对以上,在60kg前购买,以便到自己猪场后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后备母猪也可自己选留,要求在60kg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1.2引种注意事项一是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适宜的营养需要。方法试验选用日龄相近、生长发育正常、体重约32.87㎏的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高、中、低3种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结果 30~94 kg体重阶段,3组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正常,日增重为472.38~493.17 g,料重比为(3.90~3.95):1;后备母猪可正常发情,初次发情日龄为181.30~182.65 d,初情期体重为81.60~84.85 kg,初次发情持续时间为3.60~3.80 d。达94 kg体重时高、中、低营养水平日粮3组的体高、体长、胸围、胸深和胸宽均基本一致。结论综合分析认为,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前、后期采用低、中营养水平日粮饲喂是合适的,即前期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分别为11.64~12.25 MJ/kg和14.2%~15.02%,后期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分别为11.64~12.25 MJ/kg和12.3%~13.00%。  相似文献   

7.
<正>猪子宫内膜炎是许多经产母猪产后的常发病,后备母猪也时有发生。近年来笔者采用阴道冲洗及配合抗生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发病病因1.1后备母猪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8.
科海撷英     
《畜禽业》2007,(10)
<正>●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二联苗对PPV、PRV的攻击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婉华等,利用PRV-gE--PPV弱毒疫苗接种后备母猪和怀孕母猪,临床上未见不良反应,并且怀孕母猪在预产期内顺利产下健康仔猪,表明PRV-gE--PPV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PRV-gE--PPV弱毒疫苗免疫后备母猪,2周后,PPV抗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3)
仔猪的培育是猪饲养管理工作的基础,尤其是断奶之后,仔猪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增重缓慢甚至减重,严重的可能发生疾病甚至死亡。断奶前后饲养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培育出健壮、优良的后备猪和育肥猪,就仔猪断奶前后相关饲养管理工作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10.
<正>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2011年1月26日,扬州某猪场引进180头长大姜曲海猪作为后备母猪,引进后很快发病,经抗菌消炎治疗没有效果,死亡淘汰后备母猪5头,送初死亡的两只去扬大动物医院检验,最后确诊为该场猪只同时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蓝耳病,立即进行综合防治措施,二十天左右疫情被控制,诊治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猪群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是否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十分重要,因其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可以影响两三胎、甚至更长;同时猪场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应从后备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人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20,(9)
详细介绍了盆周山地猪作为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按照农业农村部《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建立保种场,从基础群组建到后备猪培育、选种选配、饲料营养、杂交利用的初步研究测定结果,对地方猪生物多样性保存,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3)
<正>种公猪在养猪生产中承担着猪群的品种改良任务,因此要重视和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使其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壮的体质、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性欲和良好的精液品质。本文结合畜牧生产的实际,从如何科学饲养种公猪展开讨论,进而介绍了种公猪的合理利用,仅供实践参考。1后备种公猪培育措施对专业户或规模化猪场而言,应经常了解其猪群的变动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种公猪,可减少因缺乏或过多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加强对所引后备公猪的培育,是以后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基础。1.1后备公猪育成的目标一是后备公猪必须具有强健的肢蹄。强壮而有力的躯体,能长期作为种  相似文献   

14.
母猪的繁殖周期可以分为配种期、怀孕期和哺乳期。在不同的生殖阶段,营养需求不相同,需要相应的饲养管理。1营养对母猪发情的影响及饲养管理要点1.1营养对母猪初情的影响1.1.1影响母猪初情期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品种:初情期一般为5~6月龄,地方猪的初情年龄早于外血猪,杂交猪早于纯种猪。营养水平对初情年龄也有影响,营养水平过低或高都会推迟后备母猪的初情年龄。后备母猪预配期(体重60~90kg的营养需要,详见表1。表1后备母猪预配期的营养需要1.1.2后备母猪的管理:体重120kg左右,7~8月龄,第2至第3个发情期配种。实行群饲,喂料量2.3~2.5kg/…  相似文献   

15.
新引进的种猪必须进行隔离,让引进的种猪适应原有猪群的病原,降低引进种猪和原有种猪的疾病风险。所有引进的后备母猪和公猪,应隔离适应10周后(2周隔离,8周适应),经抗体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原有猪群饲养。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3,(5):9
<正>在完善驱虫、预防保健等工作的基础上,疫苗注射是以后的生产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千万不可忽视。后备猪的疫苗注射,各供种场不尽相同,但最好的方法是按照供种场提供的规程进行操作,连续性就比较强。这里推荐某原种猪场的免疫程序,以供参考。可以根据后备猪的年龄进行注射,以引进体重50kg的种猪为例,引进一周后在健康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每隔一周注射猪瘟、五号苗、伪狂犬疫苗;一个月后再依次注射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3,(7):65
<正>部分猪农在后备阶段即采取定位饲养,或圈舍面积过小,使后备猪运动不足,或环境过暗光照不足,导致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群养母猪比单圈饲养的母猪容易发情和发情表现明显。但群体过大容易造成生长发育不整齐,而且不易观察,因此以每圈5~8头为宜。在配种一批或几批后群体过小的情况下可以合群饲养,促进快速发情。  相似文献   

18.
新荣昌猪Ⅰ系是在荣昌猪基础上导入少量外血培育成功的国内第一个低外血含量的瘦肉型母本品系,该成果获得了199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已推广到重庆、四川等省市的60多个区、县。为掌握猪群质量,我们于1998-1999年开展了后备猪培育、测定工作,现将性能测定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6,(3)
正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长白×约克二元外种杂交母猪(以下简称LY母猪),在推广工作中,部分养殖户出现母猪后备期死亡、情期受胎率低、假孕、流产、死胎、僵猪等现象,影响了经济效益。1主要原因1.1饲养管理水平低由于LY母猪两个亲本都是高瘦肉率的育成品种,要求较高的饲养管理和营养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养殖户在LY母猪后备期的培育中易走向过肥或过瘦两个极端,造成LY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甚至成为僵猪。  相似文献   

20.
王家玮  魏成富 《畜禽业》2006,(23):33-34
六畜以猪为首,大多数农民种粮以外的主要副业是养猪。在我县的边远山区还存在着“养猪不赚钱,只为过个年”的落后观念,而传统型的养猪生产方式,没有很好的接受科学养猪技术,饲养粗放,使农村中所喂养的母猪大多都存在着猪配种过早、饲料使用不当、生殖器官疾病等,导致母猪久配不孕、流产、死胎及无乳少乳等症状,严重阻碍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走访,在我县农村中饲养的母猪也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给予的一定的处理措施,以供大家参考。1后备母猪不发情1.1发病原因后备母猪一般在8~10月龄时开始发情,而个别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