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7,(12)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引起的一种蠕虫病,以肝片吸虫寄生后破坏肝脏、胆管,引起急性、慢性肝炎、胆管炎为特征。该病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发展。从近年来病例报告看,该病的病例呈上升趋势,为此抓好该病的防治对德宏州养羊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4)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大片形吸虫或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的肝脏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一般感染在夏秋季节,发病于冬春季节,呈地方流行性,对幼畜危害严重。可引起牛急性、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最后因衰竭而死亡,特别是1.5岁以下的幼龄牛,感染后死亡率较高,为此要加大肝片吸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10)
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科(Fasciolidae)、片形属(Fasciola)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寄生于牛、羊等动物肝脏及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对动物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其它地区也有散在分布。文章综述了该病特征、国内外研究进展、防控措施和防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牛的肝片吸虫病也叫肝蛭病、肝虫病,在我州是牛的一种主要寄生虫病,据调查我州牛的肝片吸虫感染率,放牧的牛群几乎达100%,半舍半牧的在72%以上,舍饲的也在23%的感染以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注意舍饲牛的饮用水卫生,给牛群饮用了池塘或河沟水;另一方面是直接喂给未经处理在河沟或池塘里刈割的水草。1病原及感染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的肝脏、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肝片吸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6,(10)
正羊肝片吸虫病又名羊肝蛭病,是由片形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引起的一种蠕虫病,病羊以全身性营养障碍为特征。该病分布极广,往往呈地方流行。环境温度、水和椎实螺的存在是该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是当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内寄生虫病之一。现将一起山羊患肝片吸虫病的病例的诊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起梅花鹿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肝片吸虫病由肝片吸虫寄生于动物肝脏胆管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为世界性分布,多见于草食动物,临床上以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贫血,消瘦,眼险、下颌、胸前、腹下水肿等为主要持征的症状。现将一起鹿场爆发梅花鹿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7,(Z1)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肝片吸虫体长20~30 mm,外观呈扁平叶状,其发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椎实螺,虫卵黄色,呈长椭圆形,在适宜的温度形成毛蚴,毛蚴进入椎实螺体内,然后经过胞蚴→雷蚴→尾蚴,尾蚴从螺体钻出,最终发育成襄蚴,附着在水草上,羊吃到感染性蚴虫,侵入肝脏和胆管中,造成肝片吸虫病的发生。该病可引发牛、羊等反刍动物肝炎、胆囊炎等疾病,且并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尤其是幼畜和绵羊,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山羊肝片吸虫在华坪县发病很少,偶有发生,现就该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控措施提出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8.
陈宝岩 《畜禽业》2007,(12):42-43
<正>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而引起的寄生虫病,病羊以全身性营养障碍为特征。该病分布极广,往往呈地方流行。一般羊群感染率为30%~50%,个别严重的羊群可高达100%。环境温度、水和椎实螺的存在是该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是当前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6)
<正>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牛、羊、鹿、骆驼的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蠕虫病。本病流行广,危害严重。其临床表现与寄生虫的数量、宿主的年龄、体质、饲养管理条件等有关。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消失、消瘦、贫血、腹痛、腹泻、黄疸、肝脏肿大有压痛感,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可因极度衰竭死亡,偶有急性死亡。2016年8月末,凉山州西昌市某山区乡一半细毛羊养殖户所饲养的37只羊陆续发病,死亡6只。剖检观察和粪便检查  相似文献   

10.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感染牛后寄生于其胆管内导致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牛业危害较大,能导致牛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发生死亡,造成养殖经济效益严重下降。针对牛肝片吸虫病通过病原简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广大的养牛场在此病的防控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鑫 《畜禽业》2012,(2):85
<正>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一种发生较普通、危害严重的羊寄生虫病。其特征是发生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严重时伴有全身中毒和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引起大量羊只死亡,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肝片吸虫病又名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羊寄生虫病,主要寄生于羊的肝脏和胆管中,养羊地区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该病可导致发病羊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造成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永胜县羊坪乡羊玶水库周围农户所养羊群进行了调查,对当地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泽鹏 《畜禽业》2012,(6):75-76
<正>羊肝片吸虫病又名羊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羊寄生虫病。该病分布极广,往往呈地方流行。一般羊群感染率为30%~50%,个别严重的羊群可高达100%,是当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内寄生虫病。现将一起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4.
李连祥 《水产学报》1980,4(2):179-196
团头鲂血居吸虫病是1965年和1973年先后在湖北省浠水县鱼池发现。1.0—1.5寸大的鱼种往往因患此病而死亡。其病原体是文献中未报导过的两种血居吸虫,并一种命名为鲂血居吸虫新种Sanguinicola megalogramae sp.nov.另一种暂列为血居吸虫未定种Sanguincolasp。 较详细地观察和记述了鲂血居吸虫成虫的形态、生态,以及卵、毛蚴、尾蚴等的形态和发育情况。查清了鲂血居吸虫的中间宿主是一种扁卷螺——白旋螺 Gyraulus albus Muller,还进行了尾蚴对鱼苗的感染试验。 解剖材料表明:鲂血居吸虫在排卵季节(当年7—9月;翌年4-5月),成虫绝大多数寄生在心脏的动脉球内,其卵可随血液流至身体各部,但主要是到达鳃和肾。 通过组织病理观察,了解到由于大量虫卵充塞鳃小片造成机械损伤,阻碍鱼的气体交换,致使鱼苗或夏花鱼种窒息致死。每当鱼池中有大量尾蚴,在同一时间内有6—8个尾蚴侵入,鱼苗就出现畸形或死亡。 经过防治试验,提出消除中间宿主——白旋螺和杀灭鱼池中的尾蚴等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为寻找一种适用于本地区有效防治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药物,我们用四川华蜀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碘醚柳胺对感染肝片吸虫的羊只进行治疗,以验证该制剂的驱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肝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中,可引进羊消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从而发生动能障碍,造成羊大批死亡。因此,该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疾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多次诊治羊肝片吸虫病,且治疗效果良好。现将典型病例报告于后。1发病经过2011年3月,某养羊户所饲养的84只羊中有10多只羊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伴随消瘦呕吐、腹泻等症状,个别母羊流产,畜主自行到兽药购买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后,患病羊只精神和食欲好转。约过了10 d后,几乎全群羊只都表现出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8)
肝片吸虫病是危害牛的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为了摸清伊犁地区褐牛肝片吸虫感染情况,有效地指导工作,采用寄生虫剖检方法对本地区内褐牛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褐牛肝片吸虫感染率为100%,察布查尔县和巩留县的感染率较高,各为46%,伊宁县的感染率较低,为41%,其中老龄牛的感染率为65.9%,成年牛为43%。  相似文献   

18.
四川奶牛内寄生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以来,采用粪样检查法抽检了四川省4个奶牛场舍饲奶牛共计437头,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为:①片形吸虫10.76%;②前后盘吸虫39.36%;③线虫50.34%;④莫尼茨绦虫1.37%;⑤球虫:成年牛11.60%,小牛64.00%,从阳性粪样中鉴定出9种艾美耳属球虫;⑥企贮螨类3.89%.文中就球虫及仓贮螨类对奶牛的危害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澧水下游水系保河堤镇的黄颡鱼体内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膀胱和消化道内寄生有3种蠕虫,分别是巴氏叶形吸虫、少睾恒河绦虫和黄颡旋驼形线虫。这3种蠕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5.0%、34.9%和74.7%;感染强度分别为4.12、1.72和14.8。叶形吸虫和旋驼形线虫的感染率有随体长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有所波动;恒河绦虫的感染率在鱼体长18cm以下基本一致,鱼体长18cm以上则明显下降。恒河绦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3、4月份比较高,5月份则下降;旋驼形线虫相反,4、5月份很高,3月份较低;叶形吸虫在5月份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20.
《海鲜世界》2004,(1):35-35
淡水鱼虾不宜生食,长期食用较易感染,后果危害较大。这种病是华枝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道系统中一种常见慢性寄生虫病。主要因习食生的或末煮熟的淡水鱼虾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