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蒋晓  吕亚辉 《畜禽业》2009,(6):90-90
<正>近几年来,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在某些养鹅区广泛流行,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现将一例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的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5,(8)
沙门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家禽被沙门氏菌感染后,出现禽伤寒、禽副伤寒、鸡白痢等。我区历年来都有养鹅习惯"荣昌陆海空、畜牧猪鹅蜂",鹅源沙门氏杆菌病是危害我区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通过对鹅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危害及防制措施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了今后在养鹅业生产实践中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鹅瘟Goose parvovirusGP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的雏鹅,传播快、病死率高,是目前危害养鹅业发展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健 《畜禽业》1999,(5):38-38
<正> 养鹅业作为一种较理想的高效节粮型畜牧业,深受广大养鹅户的欢迎。近年来,随着鹅品种的改良和大量优良鹅种的引进,各地养鹅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养鹅生产的实践证明,大多数养鹅户无法摆脱鹅病的困扰,特别是缺乏兽医技术人员的贫困山区对鹅病的防治更显得无能为力。为了让养鹅业深得人心,解决养鹅户的后顾之忧,真正体现出养鹅带来的高经济效益,关键要做好鹅病防治及免疫程序。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鹅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供养鹅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国红 《畜禽业》2001,(6):14-15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诸如新城疫、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鸭瘟、鹅瘟等病毒性疾病用有效的疫苗及抗体制剂加以控制后,禽大肠杆菌病已上升为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其发生和流行有越发严重的趋势,从而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本病的临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在雏鸡及青年鸡呈急性败血症,成年鸡呈亚急性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生殖器官病和多发性浆膜炎;在应激或有其他病原感染及不良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存在时,大肠杆菌感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贺生中 《畜禽业》2001,(7):41-41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烈性传染病,此病仍是我国目前养鹅业中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雏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包括脐炎、肿头症、结膜炎、心包炎、腹膜炎等等。其病原为大肠杆菌,各种年龄的鹅均可感染,雏鹅多发,死亡率高达到65%以上,本病主要通过种蛋、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在春末夏初或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雏鹅的发病多与种蛋污染有关,雏鹅呈败血性经过。1临床症状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衰弱无力,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喙触地,流涎,流泪,喘气,喉头发出呼噜声,食欲减退或不食。急性型表现败血症,发病急,死亡快。慢性型病程3~  相似文献   

8.
李洪彬 《畜禽业》2007,(9):35-36
<正>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亚急性败血症,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本病传播快,病死率高,主要侵害出壳后4~20d的雏鹅。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强,成年鹅感染无症状,病毒可经卵传播。随着养鹅业的快速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9.
<正>小鹅瘟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雏鹅大批死亡,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展。小鹅瘟病,是由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出血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特点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并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经卵垂直传播。因此,要搞好小鹅瘟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确保养鹅业的健康发展。1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近年来,1月龄以上鹅发病的病例增多。病鹅、带病鹅群及隐性感染的成鹅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  相似文献   

10.
鹅副粘病毒病又名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鹅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度抗触性传染病,任何日龄鹅只均可感染,在临床上,以下痢,卧地不起,脾脏和胰腺肿大、并散布大小不一的坏死灶,以及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自1997年出现以来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成为继小鹅瘟之后危害养鹅业的又一主要病毒病。  相似文献   

11.
何丽贞 《畜禽业》2010,(8):65-6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险传染病。7~15周龄鸡均可被感染,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鸡大肠杆菌病是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  相似文献   

12.
鹅副粘病毒病又名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引起鹅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度抗触性传染病,任何日龄鹅只均可感染,在临床上,以下痢,卧地不起,脾脏和胰腺肿大、并散布大小不一的坏死灶,以及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自1997年出现以来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成为继小鹅瘟之后危害养鹅业的又一主要病毒病。国外学者认为禽副粘病毒一般不会感染鹅,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近几年我国许多学者分别报道了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自1997年8月首发于江苏扬州地区,目前呈蔓延流行趋势。由于鸡新城疫目前仍是我国养…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广宾 《畜禽业》2010,(6):61-62
<正>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输卵管炎、腹膜炎、大肠杆菌肉芽肿和全眼球炎等症状。鸡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细菌性疾病,发病率达30%~60%,病死  相似文献   

14.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江苏、浙江等地养鹅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其病原为副粘病毒。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具有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也是养鹅业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现对该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临床诊断及其防治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2)
<正>鸭浆膜炎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临床多见结膜炎、关节炎和排绿色稀粪,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特征。用氟苯尼考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德兵  崔恒敏 《畜禽业》2002,(8):X008-X009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鹅、火鸡和各种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主要以神经症状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是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2004年至今,江苏省涟水县的一些养鹅户饲养的发生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造成一批肉鹅死亡,经临床诊断主要为鹅的副粘病毒病、小鹅瘟以及和其他一些细菌混合感染的疾病,给农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着养鹅业的健康发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防制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彬  刘力威  黄宇翔 《畜禽业》2002,(8):X041-X041
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亚急性败血症,以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本病传播快,病死率高,主要侵害出壳后4~20d的雏鹅.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强,成年鹅感染无症状,病毒可经卵传播.随着养鹅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饲养方式向集约化转变,人们普遍认识到防治好小鹅瘟病是养鹅成败的关键.实践中发现,本病的防治尚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加深认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治措施,才能更好地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19.
<正>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传染病的总称,是目前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家禽中大肠杆菌的感染很常见,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鸭、鹅等均有感染。因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药物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来,随着法库县养鹅业的发展,在该县养鹅户的鹅群中发生了一种以消瘦、粪带白色的腹泻为主要特征,幼鹅死亡率较高,成鹅生产性能下降的一种疾病,给鹅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诊断方法诊断为鹅球虫病。经过有效药物的投服,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诊疗体会介绍如下:1病原与流行鹅的球虫病分为肾球虫病和肠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