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条件对青年新疆褐牛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日增重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选取16月龄左右的未去势青年新疆褐牛68头,分为散栏组和栓系组,每组34头。分别于10、11、12月及次年1和2月进行青年牛体重与饲料的测定,并采集血样进行胃动素(MLT)、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组织胺(HA)、肌酸激酶(CK)、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总氨基酸(TAA)、乙酰胆碱(Ach)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在12、1、2月散栏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栓系组(P0.01)。散栏组青年牛血清中MLT、5-HT、NE、HA、GLU、LDH、ALP和TAA含量在测定的月份呈部分或全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栓系组。结果表明:栓系与散栏2种饲养方式条件下进行青年牛育肥,自由采食散栏饲养方式比栓系饲养能显著改善未去势青年育肥牛体内代谢水平和提高日增重。  相似文献   

2.
拴系与散栏饲养方式对肉牛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动物福利的角度出发,探索拴系式饲养与散栏饲养对肉牛屠宰性能及肉品质量的影响。选择体重接近(220±9.78)kg、(9±0.57)月龄、健康无病的16头西门塔尔杂交改良育肥公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牛。拴系式饲养为对照组,散栏饲养为试验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84 d。结果表明:散养组眼肌面积、熟肉率及肉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高于拴系组(P<0.05),而宰后1 h pH值以及肾脂和大网膜脂肪重均显著低于拴系组(P<0.05),其他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指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动物福利的角度出发,探索拴系式饲养与散栏式饲养方式对肉牛增重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接近(220 kg左右)、月龄相同(9月龄)、健康无病的16头西门塔尔育肥公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头牛。肉牛拴系式饲养为对照组;散养管理为试验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84 d,分前、中、后3期,每期28 d。试验结果表明:与拴系组相比,散养组肉牛采食量及日增重都有所提高,料重比降低,但未出现差异显著性(P>0.05)。试验后期散栏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明显高于拴系组。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5):96-98
试验旨在研究散栏式饲养与栓系式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相关血清代谢酶水平变化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330 kg左右)、月龄相同(12月龄)、未去势、健康的50头西门塔尔公牛分为两组,每组25头牛。肉牛散栏式饲养为试验组,栓系式饲养为对照组。预试期为30 d,正试期为120 d,分别于10月、11月、12月、1月和2月进行对体重指标的测定,并定期采集血样。结果表明:在两种饲养方式中散栏饲养能提高西门塔尔牛日增重(P0.05),散栏全期西门塔尔牛平均日增重1268.37 g,显著高于栓系的969.76 g,提高了30.79%(P0.05)。在第3个月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月份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第3个月和第5个月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全期,两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两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相较于对照组均有降低趋势;在第3个月试验组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5个月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散栏饲养方式能显著提高西门塔尔牛的日增重(P0.0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方式和饲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在散栏和栓系2种饲养方式下饲喂低、中、高3种能量水平[综合净能(NEmf)分别为5.51、6.22、6.94 MJ/kg]的全混合日粮(TMR)。选取体重(269.75±35.46) kg、健康无病的公牦牛60头,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栓系低能组(TL组)、栓系中能组(TM组)、栓系高能组(TH组)、散栏低能组(CL组)、散栏中能组(CM组)、散栏高能组(CH)组,每组10头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栓系饲养方式下,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升高,TH组显著高于TL和TM组(P0.05);散栏饲养方式下,牦牛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M组显著高于CL组(P0.05)。散栏饲养方式下,CM组的料重比最小,显著低于CL和CH组(P0.05)。2)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以CM组最低,显著低于CL、CH、TL和TH组(P 0.05)。在2种饲养方式下,瘤胃液乙酸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在栓系饲养方式下,瘤胃液丙酸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散栏饲养方式下,瘤胃液丙酸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先升高而后降低,CM组显著高于CH和CL组(P0.05)。3)在栓系饲养方式下,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在散栏饲养方式下,CM组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CH组(P0.05)。综上可知,饲养方式和饲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产生了影响。总体上来看,散栏饲养方式优于栓系饲养方式,中能量水平饲粮提高了牦牛的生长性能,改善了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组成,因此,散栏饲养方式下饲粮NEmf为6.22 MJ/kg时是较适宜进行牦牛冷季育肥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散栏与栓系两种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血清部分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的影响。选用50头体重相近(330kg左右)、月龄相同(12月龄)、未去势、健康无病的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散栏组和栓系组,每组25头,分别于2012年10、11、12月及2013年1、2月进行体重及血清部分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散栏组日增重在2012年11月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在2012年12月及2013年2月极显著高于栓系组(P0.01)。散栏组血清部分激素水平中生长激素(GH)含量在2013年2月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甲状腺素(T4)、睾酮(T)含量在2012年12月和2013年2月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P0.01);生长抑素(SS)含量在2013年2月极显著低于栓系组(P0.01);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含量在2012年12月和2013年2月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散栏组牛血清部分神经递质中组胺(His)和5-羟色胺(5-HT)含量在2012年12月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P0.01)。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加,散栏饲养组牛血清中部分激素水平变化与日增重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栓系饲养方式相比,散栏饲养方式较适合于提高西门塔尔牛的日增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不同饲养方式对新疆褐牛生产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6月龄左右的青年新疆褐牛68头,分为散栏组和栓系组.青年牛为试验对象分别于10月、11月、12月、次年1月和2月进行体型外貌的线性评定及体尺指标测定,并定期采集血样.[结果]在两种饲养方式中自由采食散栏饲养能提高青年新疆褐牛日增重(P<0.01),散栏全期青年牛平均日增重845.58 g显著高于栓系的619.11 g,提高了36.58%,散栏在12、1、2月份日增重显著高于栓系,分别高出13.61%,32.32%,53.47%.散栏式饲养显著提高了青年牛血清磷含量(P<0.01),在12、1、2月份分别高出栓系组0.62%,7.89%,14.29%了,而栓系式饲养的青年牛血清磷含量逐步下降.在两组青年牛之间血清钙含量影响不大,两组血清钙差异不显著(P>0.05).自由散栏饲养方式在全期生长中的速度较快,体斜长,胸围,胸深,胸宽,腰角宽,腰高,坐骨宽,髋宽等基本处于继续增长趋势.[结论]散栏饲养方式能显著提高青年新疆褐牛的日增重,同时还能加快其体高,胸围,体长等体尺的生长,散栏饲养血清钙、磷含量显著高于栓系饲养.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思南黄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7头思南黄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牛,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饲喂低、中、高3种不同营养水平日粮。结果显示:试验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均随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料重比随之下降。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70%(P0.05)和3.60%(P0.05),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8.06%(P0.05)和22.22%(P0.05),而料重比分别下降了12.58%(P0.05)和14.66%(P0.05)。试验Ⅱ组、Ⅲ组牛的胴体重、屠宰率、肉重、净肉率和背膘厚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但三组试验牛的胴体骨重、胴体骨率和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牛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Ⅲ组牛的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但三者的熟肉率、失水率、嫩度、p H值、肉色、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有利于提高思南黄牛的生长性能,提高屠宰率和净肉率,改善牛肉风味。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条件对青年新疆褐牛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日增重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变化的影响。选用16月龄左右的青年新疆褐牛68头,分为散栏组和栓系组。分别于2012年10、11、12月及2013年1和2月测定青年牛体重,并采集血样进行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散栏组日增重在2012年12月及2013年1和2月极显著高于栓系组(P<0.01),血清白蛋白含量在2013年1月极显著高于栓系组(P<0.01),球蛋白含量在2012年10、11、12月显著高于栓系组(P<0.01,P<0.05),总蛋白含量在2012年12月及2013年1和2月显著高于栓系组(P<0.01,P<0.05),尿素氮含量在2012年10、11月极显著高于栓系组(P<0.01),谷草转氨酶含量在2012年11、12月及2013年1月显著高于栓系组(P<0.01,P<0.05),谷丙转氨酶含量在2013年1和2月显著高于栓系组(P<0.05)。综上所述,自由采食散栏饲养方式较栓系饲养能显著提高青年新疆褐牛日增重,同时还能加快其消化代谢,且饲草料提供的各种营养素能有效地被机体吸收合成自身蛋白。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本地黄牛共40头,即西黄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黄牛(夏洛来牛×本地黄牛)、皮黄牛(皮埃蒙特牛×本地黄牛)的F1和黄牛(本地黄牛)公牛各10头,进行了100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黄牛(1334g)、西黄牛(1309g)和皮黄牛(1121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827g,P0.05),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夏黄牛(61.3%)、西黄牛(60.8%)和皮黄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虽然西黄牛和夏黄牛净肉率间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P0.05)。3个杂交组牛肉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西黄牛和皮黄牛牛肉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黄牛肉嫩度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4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没有差异(P0.05),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3个杂交组牛(P0.05),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牛。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推广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研究通过对比使用静态母猪饲养管理系统(Velos)与传统限位栏饲养对妊娠母猪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验证静态Velos母猪管理系统在国内猪场应用的实际效果。试验选择150头健康的第2胎妊娠母猪,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头。对照组采用传统限位栏饲养,试验组采用静态Velos系统饲养,其余饲养管理一致。测定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生长性能,静态Velos系统与传统限位栏饲养在母猪妊娠期的平均日采食量及膘增厚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繁殖性能,静态Velos系统和传统限位栏饲养对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静态Velos系统组妊娠母猪产程减少0.59 h(P0.05),产活仔数每窝增加0.614头(P0.05),出生窝质量和初生质量分别提高1.157(P0.05)和0.027 kg(P0.05)。静态Velos系统对妊娠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与传统限位栏饲养效果相似,主要由人为因素所控制;静态Velos系统能有效改善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实际使用效果优于传统限位栏饲养。  相似文献   

12.
散栏饲养又称散放饲养,是牛在不拴系、无颈枷、无固定床位的牛舍(棚)中自由散养,也称不拴系饲养。散栏饲养奶牛必须全部去角,以免发生斗架造成外伤事故影响生产。同时,必须有明显而牢固的标号以便识别。散栏饲养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每  相似文献   

13.
饲喂全乳和代乳粉对小白牛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比较饲喂全乳和代乳粉对小白牛(荷斯坦公犊)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的影响。选取20头小白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饲喂代乳粉,对照组饲喂全乳,饲养时间为16周。并进行饲料成本对比。结果表明:全乳组和代乳粉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70±0.12)和(0.61±0.04)kg,饲喂全乳增重效果要好(P0.05);2组的屠宰率分别为(53.64%±0.03%)和(51.25%±0.01%),优质肉块率分别为(5.11%±0.04%)和(5.44%±0.03%),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本分析表明,饲用代乳粉能降低饲料成本。用代乳粉饲喂小白牛是完全可行的,且能显著节约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本地黄牛共40头,即西黄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黄牛(夏洛来牛×本地黄牛)、皮黄牛(皮埃蒙特牛×本地黄牛)的F1和黄牛(本地黄牛)公牛各10头,进行了100 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黄牛(1 334 g)、西黄牛(1 309 g)和皮黄牛(1 121 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827 g,P<0.05),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夏黄牛(61.3%)、西黄牛(60.8%)和皮黄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虽然西黄牛和夏黄牛净肉率间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P<0.05).3个杂交组牛肉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西黄牛和皮黄牛牛肉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黄牛肉嫩度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4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没有差异(P>0.05),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3个杂交组牛(P<0.05),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牛.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育肥后期饲粮中添加生物发酵饲料对延边黄牛生长性能、血液指标的影响。选择12头平均体重(545.55±27.0)kg的体健无病延边黄牛阉牛,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试验组饲喂生物发酵饲料,每头牛2 kg/d,对照组不饲喂生物发酵饲料,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日粮营养水平基本相同。预饲期10 d,正式期90 d。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全期增重提高了17.56%、日增重提高了17.02%、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13.24%(P0.05);饲料转换率降低了5.87%(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育肥后期饲粮中添加生物发酵饲料可提高延边黄牛的生长性能、提高血清中葡萄糖含量。  相似文献   

16.
桑叶粉添加量对云岭牛增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桑叶粉添加量对云岭牛增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生长发育良好、健康的云岭牛阉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组间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日粮中分别添加占精料比例25%桑叶粉(Ⅰ组)、40%桑叶粉(Ⅱ组)、50%桑叶粉(Ⅲ组),使3个试验组的日粮均为能量蛋白相似的饲喂日粮,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10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3组牛被毛光滑,膘情良好,试验期间3组牛每天饲喂的精料和桑叶粉均完全采食干净,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青贮采食量不同,依次为Ⅰ组Ⅱ组Ⅲ组,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末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增重和日增重均明显增加,总增重和日增重依次为Ⅲ组Ⅱ组Ⅰ组(P0.05),说明增加桑叶粉的添加量能降低青贮粗饲料的摄入量,并显著提高肉牛的总增重和日增重。(2)3组试验牛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试验期间精料和青贮粗料的成本合计为Ⅰ组Ⅱ组Ⅲ组,增重效益最高的是添加50%桑叶粉的Ⅲ组,为372.23元/头,最低的是添加25%桑叶粉的Ⅰ组,为293.23元/头,Ⅲ组和Ⅱ组分别比Ⅰ组经济效益高出26.94%和10.28%,说明日粮中添加桑叶粉能促进云岭牛肉牛生长性能的提高,且随着桑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饲料成本呈现降低趋势,肉牛养殖效益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氨化油菜秸秆对威宁黄牛饲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秸秆利用率,试验将油菜秸秆通过氨化处理饲喂威宁黄牛,研究秸秆氨化前后营养成分及威宁黄牛生产性能的变化,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显著提高(试验组日增重为0.59 kg,对照组日增重为0.48 kg)(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试验组料重比为14.42,对照组料重比为17.17)(P0.05),试验组效益增加1.89元/(d·头)。说明氨化油菜秸秆替代30%粗饲料能提高威宁黄牛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饲养密度对饲养环境及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应激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且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21日龄断奶长×大(LY)二元杂交生长猪330头,平均体重为(25.67±0.25) k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栏)。Ⅰ组每栏10头(0.91 m~2/头),Ⅱ组每栏12头(0.76 m~2/头),Ⅲ组每栏15头(0.61 m~2/头),Ⅳ组每栏18头(0.51 m~2/头)。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随着饲养密度增大,栏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呈升高趋势,二氧化碳(CO_2)、氨气(NH_3)浓度逐渐升高。第14、21天,Ⅳ组的环境CO_2、NH_3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随着饲养密度增大,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线性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其中,Ⅲ组的F/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浓度呈线性降低(P0.05)。4)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呈线性变化(P0.05)。其中,与Ⅱ组相比,Ⅰ组的血清IgA、IgG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其中,Ⅱ、Ⅲ组的血清TNF-α浓度显著低于Ⅳ组(P0.05)。5)与Ⅲ组相比,Ⅰ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Ⅲ组的血清MDA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6)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其中,Ⅱ、Ⅲ组的血清ACTH、COR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Ⅱ、Ⅲ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应激指标大部分无显著差异,且考虑到栏舍利用率,Ⅲ组的饲养密度(0.61 m~2/头)更适合冬季生长猪(25~45 kg)的生长,此时生长速率快,饲料转化率高,机体炎症应激水平低。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7,(6)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组合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胴体性状的影响,选择69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猪240头,随机分成试验1组、试验2组、空白组,每组80头、分4栏饲养。空白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整个试验期在每吨基础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组合"中猪宝/大猪宝1 kg+化毒霉1 kg";试验2组在每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300 g和泰乐菌素110 g,添加至135日龄,之后饲喂基础饲粮;其它饲养管理措施一致,至175日龄试验结束。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生长阶段的日增重分别提高8.28%(P0.05)和15.14%(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2.94%(P0.05)、7.98%(P0.05);肥育阶段的日增重分别提高15.53%(P0.05)、12.05%(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3.42%(P0.05)、-1.24%(P0.05);生长肥育全程日增重分别提高13.40%(P0.05)、15.01%(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2.85%(P0.05)、2.85%(P0.05),腹泻指数分别降低40.58%(P0.05)、42.75%(P0.05),成活率分别提高1.25和1.25个百分点。在胴体性状方面,除试验1组的眼肌面积比空白组提高11.42%、达到P0.05显著水平外,后腿比例、胴体长等胴体性状的改善有试验1组试验2组空白组的变化趋势,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试验研究证明,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或抗生素,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猪的生长性能、健康状况、胴体品质,但这2种饲喂添加方式的生长肥育猪各项性能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该试验的微生态制剂组合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生长肥育猪的无抗养殖。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饲养密度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相近、健康的长×大二元杂交生长猪216头,平均体重为(24.64±0.13)k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单栏饲养。Ⅰ组每栏6头(1.52 m^2/头),Ⅱ组每栏8头(1.14 m^2/头),Ⅲ组每栏10头(0.91 m^2/头),Ⅳ组每栏12头(0.76 m^2/头)。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呈线性降低(P<0.05),料重比(F/G)呈线性升高(P<0.05)。Ⅰ组、Ⅱ组的ADFI、ADG和F/G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血清球蛋白(GLB)、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浓度呈线性降低(P<0.05),血清葡萄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均呈线性升高(P<0.05)。Ⅰ组、Ⅱ组的血清T3、T4、GLB、GLU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Ⅱ组相比,Ⅳ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呈线性升高(P<0.05)。Ⅰ组、Ⅱ组的血清IgA、IgG、IL-1β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4)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生长猪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呈线性变化(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Ⅰ组、Ⅱ组的血清CAT、SOD活性,T-AOC,MDA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Ⅳ组的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较Ⅱ组、Ⅲ组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皮质醇(COR)浓度有升高趋势(0.05≤P<0.10)。由此可见,Ⅰ组、Ⅱ组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免疫、应激及抗氧化指标大部分无显著差异,且考虑到经济效益,Ⅱ组(1.14 m^2/头)更适合夏季生长猪的生长,此时生长速率快,饲料转化率高,机体炎症应激水平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