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蝗虫生物防治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生物防治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支配地位越来越明显。蝗虫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给发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在蝗虫生物防治中,人们早期主要开展寄生性天敌和植物源药剂等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当前防治蝗虫的病原微物的研发和应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真菌、蝗虫微孢子、杀蝗金线虫、蝗虫痘病毒、苏云金杆菌、类产碱假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等可有效控制蝗虫的生物防治因子,这些杀蝗生物制剂在蝗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速效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制剂快速致死作用较低,对种群的密度调节较慢,特别是可以完全替代化学农药的应急治蝗生物制剂品种相对较少、剂型相对较为单一、成本较高加之防治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生物防治制剂的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和对靶标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越来越被重视,决定了生物防治制剂必然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了蝗虫生物防治朝低耗、多元化品种和绿色剂型方向发展,如可以垂直传播的蝗虫微孢子生物制剂、蝗虫信息化合物制剂、防蝗真菌制剂与经典的蝗虫天敌生物制剂和生态调控技术等协同应用,速效与长效结合,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2.
分析近年来运城各县市东亚飞蝗发生情况,提出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采取生态控蝗、改变种植结构、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等方法,才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蝗虫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3.
广西的蝗虫种类繁多,已报道的达140余种,许多种类为农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中,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害虫,在广西亦有800多年的成灾历史.近年来,在广西农区除东亚飞蝗外,尚有印度黄脊蝗、稻蝗、棉蝗等多种蝗虫对农作物造成局部、甚至较大范围的危害.为了掌握南亚热带蝗区的蝗虫发生动态,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蝗害,作者于1990~1991年对广西岩溶内涝蝗区、岩溶泛涝蝗区以及左江、右江、郁江、柳江、红水河等江河流域的历史性蝗区的蝗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总结,并编制简易分类检索表,以其为有关部门的蝗区飞蝗发生动态监测和指导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蝗是内蒙古察右中旗的重要害虫之一,年发生面积2.1万hm2,其中侵入农田为害可达1万hm2。该旗灰腾梁地区是内蒙古中西部的老蝗区,控制蝗虫为害对夺取农牧业丰收意义重大。为了明确5%锐劲特悬浮剂地面用药对草原、滩涂蝗虫的防治效果,2002年旗植保站对其进行药效试验,用药量为每667m5ml、10ml、15ml,其结果为药后1d防效分别为85.6%、92.9%、96.0%;药后7d防效为95.3%、96.9%、97.4%。3种用量的防效均较好。经统计分析,3者差异不明显。对笨蝗、白边痂蝗、宽翅曲背蝗、亚洲小车蝗均有较好防效。锐劲特悬浮剂防治草滩蝗虫效果好@梁善理$内蒙古察…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典型草原蝗虫群落结构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调查和生物量定量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草地蝗虫群落结构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原蝗虫群落结构丰富,主要蝗虫有11种,草原蝗虫的时间分布揭示了蝗虫时间生态位的分化,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Zubowsky)],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分别构成镶黄旗草原蝗虫早期、中期、晚期优势种;根据蝗虫种群地位,将11种蝗虫划分为优势种、附属种、稀少种,把11种蝗虫按空间地位划分为禾草地类、荒草类、特殊类和全域类4类,优势种蝗虫的种群与空间地位,反映了蝗虫与植被、蝗虫与蝗虫之间关系。优势种蝗虫中短星翅蝗的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亚洲小车蝗和宽须蚁蝗,说明短星翅蝗对时空"资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共存的蝗虫种类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化,亚洲小车蝗与宽须蚁蝗的生态位重叠最大,说明两者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最高。我们用生态位来体现蝗虫种群地位及对资源的利用,同时也用资源的系统聚类来预测蝗虫的潜在发生与危害。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蝗虫群落结构和蝗虫生态位,将为评价草原蝗虫潜在发生与危害、蝗虫宜生区划分和制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态控蝗实现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灾的控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政治面貌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渭南市是陕西省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的主要蝗区,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蝗虫的防治。近年来,渭南市通过在宜蝗区植树造林、开挖鱼塘、栽植莲藕等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措施,根治蝗害效果十分明显。表现在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围绕生态治蝗,同时开发了洽川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建立了万亩连藕荷花基地、万亩芦苇荡景区等旅游事业,带动和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本市蝗虫的分布及变化…  相似文献   

7.
王炳章 《植物保护》1963,1(2):61-62
自1959年冀、鲁、豫、苏,皖五省治蝗会议提出“猛攻巧打,积极改造蝗区”的治蝗方针后,经过几年来贯彻执行,已起了很大的作用。各蝗区的党、政领导对治蝗工作十分重视,采取飞机与人工地面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蝗虫发生密度已显著下降,基本上控制了蝗害。几年来有些地区结合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增建盐场等措施,改造了部分蝗虫发生基地。 但由于我国蝗区面积较大而分散,影响蝗虫发生的水、旱灾害还不能完全控制,彻底全面地改造蝗区非短期所能做到,因此,防治蝗虫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政治并举”  相似文献   

8.
应用绿僵菜油剂防治内蒙草原蝗虫的效果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1999年在内蒙古草原进行了用绿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防治蝗虫的试验。表明,对5种蝗虫(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毛足棒角蝗、白边痂蝗、轮纹异痂蝗)的防效显著。喷药后8天,对主要蝗虫亚洲小车蝗(占混合虫口的92.2%)的防盗和达48.0%,12天后增至88.1%。蝗虫死亡后2~3天,失水形成僵虫,7~10天虫尸上出现绿色粉 绿例题菌孢子。孢子的扩散有可能继续起着控制蝗虫虫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绿僵菌油剂防治内蒙草原蝗虫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年在内蒙古草原进行了用绿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防治蝗虫的试验.结果表明,对5种蝗虫(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毛足棒角蝗、白边痂蝗、轮纹异痂蝗)的防效显著.喷药后8天,对主要蝗虫亚洲小车蝗(占混合虫口的92.2%)的防效达48.0%,12天后增至88.1%.蝗虫死亡后2~3天,失水形成僵虫;7~10天虫尸上出现绿色粉状的绿僵菌孢子.孢子的扩散有可能继续起着控制蝗虫虫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6月20~22日,农业部副部长、全国防蝗指挥部指挥长范小建赴天津北大港、河北沧州和山东东营检查督导夏蝗防治工作。范小建副部长深入蝗区实地调查夏季东亚飞蝗发生情况、蝗虫地面应急防治站和治蝗专用机场的运转和功能发挥情况;参观了改造蝗区植被、发展当地农业的生态治蝗现场;亲切慰问了战斗在一线的防蝗人员,要求务必做好“防蝗、防暑、防中毒”工作,确保生产安全;还走访基层植保人员和农民,了解了基层植保工作现状。在督导活动中,范副部长强调,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及今后的防蝗治蝗工作,各地要注意抓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治蝗责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20世纪50年代对中国蝗虫治理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工作,包括蝗区发生情况的实地调查、蝗虫识别、防治飞蝗和土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示范等。李光博院士总结并探讨了毒饵治理飞蝗的经验和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青鲜毒饵防治土蝗”的新技术,并提出了新的治蝗方针,对于控制蝗虫灾害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勘测,明确山东沾化经多年的蝗区生态改造和综合治理,目前东亚飞蝗蝗区集中于该地区北部的沿海地带,发生适生区面积明显减少,蝗虫及其天敌密度、越冬蝗卵密度和防治面积下降,总结了蝗区土壤质地、含盐量、pH、植被等情况,根据蝗区的变化提出了治理对策,为今后的东亚飞蝗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撩荒地生态系统飞蝗的持续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海南蝗区飞蝗每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提出了应用蝗虫微孢子虫持续控制海南蝗区飞蝗灾害的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代飞蝗发生期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低、中密度蝗群和采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互补协调应用技术防治高密度蝗群,处理后5周,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76.6%-97.2%和79.8%-88.3%;且存活蝗虫感病率分别达33.6%-95.0%和23.3%-26.7%。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第3代高密度蝻群,处理后2周,校正虫口减退率达50%左右,群居型蝗虫占整个蝻群的比例下降了90%以上,存活蝗虫感病率也在10%以上。1998年蝗虫微孢子虫处理地区,1999年蝗虫的虫口密度仍在防治指标以下,且存活蝗虫感病率达10.5%-31.3%。初步认为,在低、中密度下,每hm^2施用30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在高密度下,每hm^2施用45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及卡死克(105ml/hm^2)与微孢子虫(60单元/hm^2)协调应用技术治理蝗群,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内蒙黄旗海地区蝗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1955—1957年在内蒙黄旗海地区研究蝗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所得的一部分结果。内蒙碱草蒿子草滩及其附近农田发生的蝗虫有6—7种,其中以小翅■蝗和大垫尖翅蝗为最重要。文中记述了各种蝗虫的发生时期。草滩、撩荒地和地埂是蝗虫的主要繁殖场所。蝗虫从这些地上孵化后,逐渐迁入莜麦地。开始时为害莜麦嫩叶,待8—9月莜麦抽穗时,咬食小穗,造成落铃。1955年在刘家村调查,莜麦产量损失达10—43%;一般在莜麦生长后期蝗虫密度每平方公尺为3—5头时,即可造成10%的落铃。研究结果指出,由于过去对蝗虫的发生规律不清楚,防治时期上失之过迟;在防治措施上对消灭虫源重视不够;在一系列农事活动上,助长了蝗虫的迁移。今后应强调适期防治、消灭虫源和注意打草割麦等对蝗虫迁移的影响。试验证明喷撒0.75f6粉剂和10%毒杀酚防治小翅雄蝗效果能达90%以上,对大垫尖翅蝗的效果则仅为73—85%。在草滩边缘喷3丈宽的666药带能延迟幼龄蝗蝻侵入莜麦地的时间达13天。  相似文献   

15.
蝗虫是紫花苜蓿田的主要害虫。1999~2005年,对滨州市紫花苜蓿田发生的蝗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有蝗虫18种;并对其中4个喜食紫花苜蓿优势种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特点等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蝗虫是世界性重大成灾害虫,时常在草原、沙漠区或农作区暴发为害.当前的非洲沙漠蝗灾害再次提醒人们,蝗灾依然是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在寻求绿色可持续防蝗的新策略新技术研究中,昆虫病原真菌显现出种类多、毒力强、易规模化生产及环境友好等明显优势而倍受重视.近30年,真菌防蝗研究和应用进步加快,国际、国内都有真菌防蝗产品...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一般在 1 .67万hm2 左右。影响水稻生产的稻蝗日趋严重 ,年发生面积 1 .3 3万hm2 以上。虽然农民常常使用高毒、广谱性农药如有机磷、菊酯类等防治多次 ,但防治效果不理想 ,且造成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浪费 ,又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还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稻谷的农药残留增加 ,危及人民身体健康。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北京市植保站与中国农业大学 (西区 )害虫生防室合作 ,于 1 995~ 1 999年在本市的海淀、通州、昌平、顺义等区、县开展了以蝗虫微孢子虫 (Nosemalocustae)治蝗技术为主的稻蝗持续治理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白洋淀滨湖蝗区东亚飞蝗及其优势种呈持续大发生。作者于2000-2002年对该蝗区鸟类蝗虫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白洋淀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其滨湖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计有鸟类192种,其中鸟类蝗虫天敌有13目、34科、97种,并对区系分布、地理分布、生态分布、居留类型及优势种的控制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昌吉州是老蝗区,蝗虫主要发生于天山北坡草原带和农牧交错的旱地,发生面积2540万亩,易成灾面积1402万亩。我们在防治蝗虫工作中,常见到粉红椋鸟群集捕食蝗虫。1980年6月5日,在米泉县魏家泉草地,见到5群粉红椋鸟捕食蝗虫,目测鸟的数量约700余只;6月14日,在阜康县水磨沟牧场草地,见到4群粉红椋鸟捕食蝗虫,鸟的数量约470余只;6月25日,在呼图壁县南山草地,又见到6群粉红椋鸟捕食蝗虫。这种大型的食蝗鸟,对降低和控制蝗虫成灾作用较大。为了解它们灭蝗的效果,我们从1980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   针对今年东亚飞蝗将大发生的严峻形势,为了贯彻落实温家宝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关于蝗虫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九五”期间治蝗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今年蝗虫防治工作,部里决定在天津市召开全国治蝗工作暨表彰会议。会议期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报了近年来国内外蝗虫发生形势及治蝗对策,有关省(区、市)汇报了去年蝗虫防治情况及今年发生趋势和治蝗准备情况,通报表彰了全国蝗虫防治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下面,我就今年蝗虫防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1回顾“九五”,认真总结蝗虫治理经验   受气候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